小桥流水——嘉定城古桥

婉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上海嘉定古城,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横沥河和练祁河相交穿城而过,东西南北四大街边房屋徬水而建,与下塘街隔河相望,巷子、弄堂纵横交错,桥,在古城交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嘉定建城800年来,有名有姓有记录的古桥有50多座,民居沿水、沿街、沿巷、沿弄、沿篱鳞次栉比,各式古桥穿行其中。沧海桑田,小桥流水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尘埃中,有些桥梁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有的除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只在发黄的古籍中留下了片言只语,有的已变得面目全非,一部分才幸运地保存到了今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从小生活在嘉定小桥流水旁,桥是每天必定要走过的。一直算不清嘉定城到底有多少桥,记得幼年时住在孔庙宾兴桥边,读小学时搬家到北下塘街圆通寺桥旁,初中时住在中下塘街近西门登云桥,每天上学走过孩儿桥,读高一时搬到六一新村,上下学必经永安桥。大学毕业后远离家乡,但家乡的桥在一直心里、在梦中,后来回归故里,住处靠近汇龙潭,桥是眼前最美丽的风景,……。家乡的桥,曾陪伴着我成长,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b></p> <p class="ql-block">嘉定镇的标志性建筑一一法华塔(又名金沙塔)。</p><p class="ql-block">我珍藏的这张修复改建前的法华塔照片,是我父亲拍摄的。</p> <h3>修复改建后的法华塔</h3> <h3>法华塔的变迁</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登龙桥】</span></p><p class="ql-block">登龙桥 始建于宋淳祐五年(1245年)。元代嘉定由县升州,故又称“州桥”,明成化四年(1468年)重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练祁河,长13.0米,宽5.90米 ,净跨5.70米,矢高3.0米。石阶桥面,南北各13级。1949年修缮时改为弹石缓坡桥面,九十年代再修时恢复了石阶。桥南正对南大街,右边为中下塘街的栅口弄(俗称杀狗弄),目前尚保存着嘉定原汁原味的老民居;站在桥上,近可仰看金沙塔的雄姿,远可眺望夫子庙大成殿的金顶。桥北为城中街、东大街、北大街三街汇合处,嘉定州桥老街的中心。</p> <h3>从法华塔俯视登龙桥</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登赢桥】</span></p><p class="ql-block">又名熙春桥,俗称小学桥。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6--1224年)。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练祁河,全长24。0米,宽3.0米,桥孔净跨5.40米,矢高2.80米。桥面原为弹石缓坡,2001年重修桥面和护栏,桥面改成石阶十三级。桥南原为东下塘街,可通杨树浜、集仙宫和嘉定结核病医院,九十年代末建民居后,桥南仅为小区步行的出入口,基本丧失通行功能。桥北为东大街,旧有育婴堂、城隍庙。</p> <h3><font color="#ed2308">【澄清桥】</font></h3><div>位于州桥老街小商品市场附近,横跨横沥河,横沥河与祁连河有着许许多多的桥,这是嘉定人记忆最深的桥之一。</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宁桥】</span></p><p class="ql-block">据说桥旁原有圆通寺而又称作圆通寺桥。始建于元正二年(1342年)。东西走向,跨横沥河,单孔石拱桥,长14.5米,宽3.5米,桥孔净跨6.3米,矢高3.2米,石阶桥面16级。桥西原有圆通寺弄通往北大街,弄南有解放初渡江南下部队搭建的砖墙、毛竹粱、稻草顶的礼堂,故俗称“军人礼堂”,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嘉定老城厢地区集会、娱乐的重要场所,八十年代拆除,建有“秋霞楼”,将永宁桥西去的道路阻断,失去了行路功能。桥东为北下塘街,桥旁有三弄(东大街为一弄,现小商品市场处为二弄),向东到“秋霞圃”。</p> <p class="ql-block">桥的石级已出现明显的凹陷,树根也已嵌进石缝。</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对桥面、栏杆进行了修缮,但修缮后不久在桥北侧的石缝长出一颗葛树,虽年年砍伐,可葛树年年发新芽,长新枝,最大的树疙瘩直径有30公分,根系深深扎进拱桥的石缝里,致使拱桥石逢皲裂,拱圈变形,石阶沉陷,桥栏散落。永宁桥已成了一座危桥,不再通行。</p> <h3><font color="#ed2308">【济川桥】</font></h3><h3>此地是东大街和下塘街的交叉口,也是东西向的练祁河和南北向的横沥河交汇处,跨练祁河的济川桥和跨横沥河的宝庆桥在这里形成直角双桥。明嘉靖年间建造,是嘉定人非常熟悉的桥。</h3> <p class="ql-block">站从济川桥上可看到法华塔的雄姿,德富桥与法华塔相映成辉,风景极美,是摄影的好地方。</p> <h3><font color="#ed2308">【宝庆桥】</font></h3><h3>位于东大街与下塘街交界处,跨横沥河,与济川桥形成双桥。元朝本县人林畴建造。老嘉定人称之为“东浦桥”。</h3> <h3><font color="#ed2308">【聚星桥】</font></h3><h3>位于嘉定别墅的东侧,相当于嘉定别墅的后门,连接至博乐广场。</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沈家弄桥】</i></p><p class="ql-block">练祁蓬影集紫气,横沥桨声濯清漪。</p> <h3><font color="#ed2308">【太平永安桥】</font></h3><h3>又称察院桥,是因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桥北堍设有都察院行台而得名。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至少在明代成华年之前。现桥身上几块石灰岩拱圈,据专家考证是明代之前的遗物。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修,当时南北桥面均有石阶,1949年再修时改为弹石缓坡,是目前唯一一座弹石缓坡桥面的古桥。单孔石拱,南北走向,跨练祁河,长20。0米,宽3.60米,桥孔径跨4.70米,矢高2,20米。桥南堍为中下塘街,延伸向南的弄堂似两把木工矩尺,故称“矩弄”;桥东一段中下塘街因街口有一道木栅,又称栅口弄。北堍为城中街,旧时周边有照相馆、竹刻社、书摊、布庄、铁匠铺等,正对桥堍的察院弄北端弄西,原有一砖墙、毛竹梁、稻草屋面的“永乐剧场”,是嘉定开埠以来的第一个剧场,五十年代中后期拆除。几年前太平永安桥上尚有轻型机动车通行,现已得到控制。</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家桥】</span></p><p class="ql-block">座落于嘉定镇北下塘街,东西走向,跨北横沥河,石板桥平面三架。桥东原为朱家宅,九十年代拆除新建李园二村;桥西原为时家弄,沿无名小河西到北大街的王家桥。九十年代填河封路造房,时家桥于路西被封死,失去行路功能。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邑人时谐行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三家平梁桥,花岗岩石质。长22米,宽1.70米,高2.60米,中间跨度为5.80米,桥墩为竖直石条板。桥东有五步石阶,桥西和路面平齐。两边桥额题刻“时家桥 光绪十六年冬月重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德富桥】 </span></p><p class="ql-block">又称日晖桥,当地居民称之为石灰桥,可能是日晖桥的谐音。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南横沥河北口。桥长19米,宽3.4米,桥孔 净跨8.4米,矢高4.0米。桥西首为 弄,长仅25米,就是南大街上的州桥 。西南为法华塔及塔院,岸边泊水处有“金沙夕照”四字石刻阴文。桥东为南下塘街的北首和东下塘街的西首。德富桥地处横沥河练祁河交汇处,同州桥、东坡桥、宝庆桥四桥相望。坐在正对南横沥河、练祁河北的“陆家馆”品茶,透过南窗,德富桥的雄姿一览无余。石桥阶面32级,南北桥面两侧分别有石阳刻“迎潭水南来涵需圣泽,障娄桥东去容与中流”和“一江澄练塔影虹垂,四海回澜冈身尤卧”楹联各一副。现是州桥地区通往博乐广场的主要道路之一。</p> <h3><font color="#ed2308">【普济桥】</font></h3><div>原名通济普福桥 ,改名的年代不详,俗称管家桥或管家弄桥。元至元元年(1321年)建,南北走向,跨练祁河,全长21.0米,宽4.0米,桥孔净跨5.30米,矢高2.50米,弹石缓坡桥面,本世纪初改为 级石阶桥面。桥南原仅为东西想的东下塘街,朝南并无出路,现为鸥尚超市的停车场。桥北为东大街,正对管家弄,直通秋霞圃和“陆俨少艺术馆”。普济桥边有碑记,普济桥上有繁复的莲花图案,有立体感,很漂亮。</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佑文桥</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又名辅文桥,在宾兴桥南,跨横沥河,旧名砖桥。明万历四十年改用石砌,并用今名。五、六十年代,沿着南下塘街往南走,经过嘉定名医葛成慧医生家的花园竹篱笆围墙,即是佑文桥,过桥南侧是我曾就读的疁城中心小学。佑文桥现在是沙霞路上的一座公路桥,小学的位置现是汇龙潭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佑文桥</p> <p class="ql-block">佑文桥</p> <h3>现在是沙霞路上的一座公路桥。</h3> <h3><font color="#ed2308">【汇龙潭宾兴桥】</font></h3><h3>又名青云桥。始建于宋淳祐九年(1249年),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南横沥河,全长18米,宽3.6米,桥孔净跨6.9米,矢高约3.4米。石阶桥面50级。东南侧桥联石阳刻“放生河界”4字。</h3> <h3>宾兴桥原貌</h3> <h3>旧貌换新颜</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万寿桥】</span></p><p class="ql-block">现在汇龙潭公园里面,跨横沥河,东西连接南下塘街与应奎山。该桥原在东门外澄桥南,跨练祁河,1978年建设汇龙潭公园时,迁建于此。</p> <h3><font color="#ed2308">【玉虹桥】</font>玉虹桥,俗称小花桥,是汇龙潭公园里一座造型优美的小桥。</h3> <p class="ql-block">孔庙棂星门内的呈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它开凿于南宋时期,池上跨3座石拱桥,很像紫禁城内的拱桥,三座并排。儿时家住孔庙旁,二楼窗户看出去就是泮池和三座石拱桥。</p> <h3>西水关前的小石桥</h3> <h3>【聚善桥】</h3><h3>始建于明代初年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初建时很可能是简易的木桥,因早期的地方志记作“牛桥”,估计当时没有正式的桥名。建造石桥在当时条件下是一项大工程,不会没有名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才换成了条石。明天启二年(1622年),对“牛桥”进行了重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才成为今天见到的摸样:单跨圆拱,南北走向,跨练祁河,桥宽4.80米,其中石阶宽1.90米,两边弹石斜坡各0.95米。桥孔净跨9.30米,矢高5.0米,南北两侧石阶均24级,桥额刻有桥名及纪年题款,拱圈石及北拱圈枕石上刻有捐资者姓名。全长28.3米,望柱、桥栏、石阶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并正式起名为“聚善桥”。在民间一直称之为“女桥”,是因为该桥天启二年重修时,许多妇女捐出金银首饰作为修桥资费而得名。又因“女”同“虬”的嘉定方言发音相近,民间亦有称之“虬桥”。一座桥,集“牛桥”、“聚善桥”、“女桥”、“虬桥”四个桥名于一身,在嘉定的古石桥中可能是孤例。桥南是西下塘街,原有成丰面粉厂、裕源恒粮行和县中心医院,现已建为“金地格林”小区,桥被封死,完全失去了通行功能。桥北是嘉定唯一尚存的老街---西大街,桥堍有著名的味之素大王吴蕴初故居、善牧堂旧址,稍东有古韵依旧的唐家弄。</h3> <h3>古桥的桥面,两侧石阶边有较宽的弹街石斜坡,是为适应小型车辆的推行而特制。</h3> <h3>由于长 时间封桥,石缝中已长出了密密的杂草。</h3> <h3><font color="#ed2308">【高义桥】</font></h3><h3>是嘉定老城厢最西边的古石桥。旧称“高僧桥”,又称“高升桥”。据说以前苏州、松江府官员来嘉定,到此均弃船登岸,文官乘轿,武将上马,嘉定的弹石街也因此而西修到桥头。高义桥跨练祁河,南北走向,单拱,石级桥面,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三年(1575年)修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建,易名“高义桥”。桥身西侧楹联为“虹彩色金沙塔,半月潮连合浦门”,东侧为“东望千艘吉贝来,西城万户稻梁人”。解放后重修。桥垮26.0米,宽4.0米,石级台阶。因桥旁修建胜辛公路和轨道11#线,已丧失交通功能。</h3> <h3><font color="#ed2308">【北项泾桥】</font></h3><h3>又名乐善桥。 经考证,此桥从形制、加工工艺、表面泡浆状况等均为元代的构件,在嘉定境内现已难见元代石桥。清曾重修,时间已无从考证,民国重建。花岗岩材料,东西走向,跨项泾。三架平梁,长14.0米,宽1.80米。桥额有阳刻正文:“北项泾桥 民国七年冬月里人重建”十四个大字。桥南是西大街,有嘉定人家喻户晓的“常林书场”,桥东是历史悠久的“护国寺”,桥北为著名的“北圣庙”遗址。</h3> <h3><font color="#ed2308">【香花桥】</font></h3><h3>又名众安桥,原为单拱石级桥(长21.6米、宽5.9米),是西下塘街与西大街间的重要纽带。众安桥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7)初为木桥,因位于护国寺山门前,故称为“香花桥,当地人习称为“香火桥”。明万历三年(1575)该桥用砖石砌后,更名为安民桥。道光十八年(1838)邑人黄钟、黄鋐兄弟两人重建,并撰文刻石,称为众安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被拆除了桥的石拱后,架上水泥板改成了平桥,同时将南堍的石级去除部分,在残余的桥体东西面,砌以石级让行人通行,桥的原貌发生改变。2002年左右,练祁河南建金地居民小区,一些百年老宅连同众安桥均拆除,如今在小区内仅见残桥的遗址。</h3> <h3><font color="#ed2308">【登云桥】</font></h3><h3>位于西门吊桥西,环城河--练祁河交汇处,跨练祁河,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建造。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换成石墩,清嘉庆十五年(1810)黄通理修葺。</h3> <h3><font color="#ed2308">【孩儿桥(小囡桥)】</font></h3><h3>在广平桥西,位于城中路和中下塘街的交汇处,跨练祁河,现在已成为城中路上的公路桥。宋至和年间由本县人赵国安建造。开禧年间桥北徐公坊酿酒,屡次耗损,很疑心是他的佣工所为。一天晚上,酒坊里的人露天坐在月下,见几个小儿手里拿着盛器,从酒坊里出来 ,跟踪追上去,到了桥头就不见了。才知道酒屡耗损,是桥栏上所雕的一群孩儿在作祟,于是凿断其足指,怪异就此息灭。王鸣盛的诗:“汀花岸草拂鱼蓑,处处春城荡桨过。闻说石孩曾盜酒,至今桥畔醉人多。”</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