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年俗元宵节“舞火龙”

学院巷1号

图:杨和平 文:ounz 农历新年,粤东客家年俗,在梅州地区的各处乡村山岰,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元宵,好戏连场,充分展现出其诗意、温情,又热情、奔放的民俗底蕴。 粤东客家地区的过年习俗,有很多别具特色的活动。其中,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每逢元宵节举行的“舞火龙”活动,就是一个万众狂欢的节目。 埔寨镇素有“火龙之乡” 的美誉。元宵节的这天,人们从四乡,甚至远至省城广州,赶到埔寨这个客家小镇。 “舞火龙”作为当地颇具特色的春节民俗,己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埔寨乡民为迎新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每逢元宵,当地乡民便会出钱出力,在各姓的祠堂,摆开架势,制造火龙。 “埔寨火龙”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龙身由竹料、铁丝、纸等扎结而成,从七节、九节、逐步增至十一节、十三节、十五节,长度达四十多米。然后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 一轮鞭炮过后,祠堂前满地飘红。 邻县来的木偶戏也即时开场。 夜幕降临,火龙队从各个祠堂出动,一个接一个,前呼后拥,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火龙由数十个赤膊青壮年高举,加上舞龙虾、金鱼等,队伍达200人之多。 舞龙开始,鼓乐齐鸣,百来个小伙子挥舞火炬,赤膊飞路登场,二十多个壮士高举五米龙头,由绣球引路。紧接其后的,还有多名壮士手擎“金鲤”、“龙虾”、“鳌鱼”“火狗”等在广场奔突。 龙口吐出金珠,火龙发出五光十色的火花,火箭呼啸腾空,五彩缤纷。舞龙者在火海中翻腾,如排山倒海,场面壮观。 龙舞之处,有声有色,有惊有喜,险象横生。龙头所到之处,焰火飞溅,围观的观众倒了一片又一片。我们手持相机,在人丛中也不免惊慌失措无法自控,也只能应声倒地。 此时,在寒风中等候了几个小时的各地摄影发烧友,也乱了阵脚,卷入了翻腾起舞的火龙大阵之中。 一轮火龙之后,第二轮火龙接着喧嚣登场,舞火龙的大剧“你将唱罢,我登台”,直至元宵节的深夜。 元宵“舞火龙”之夜,飞烟舞夜暮,游龙戏春风。这个古老的民俗带着民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热闹登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