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掠影

萍淡才是真

<p class="ql-block">1982年我只身一人背着行囊游西安时,坐着绿皮火车,窗外掠过黄土高坡、青纱帐,满脑子回荡的是《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p> <p class="ql-block">而今自驾奔驰在福银高速上,风景无限。流淌着旋律是《天路》,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p> <h3>落脚点,姑姑家。</h3> <h3>游览的第一站,西安交大。我姑姑姑父,一个广东人,一个江西人,1959年因同时考入交大而相识相知。表弟1988年又考入交大与我姑姑姑父成为校友。毕业后,或为了爱情,或为了亲情,或为了回报母校,都选择留在西安,成了老陕。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可以自豪的说不愧交大人!</h3> <h3>我的姑父谢恒坤生前就在这里工作。小时候我喜欢叫他"西安叔叔"。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我爱吃猪肝,爷爷奶奶回南方时,姑父就会在周末踩自行车到西安郊外的农民家买整个猪肝,卤好,让爷爷奶奶带回武汉给我。在我的记忆中,"西安叔叔"永远是乐呵呵的。</h3> <h3>想念您,我的"西安叔叔"!</h3> <h3>让我们一起刷刷交大在全国的存在感</h3> <h3>西安的钟楼和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h3> <h3>借着夜幕,穿越一把。遐想我徜徉在朱雀大街上,一直向南走,登上正南门城墙,恰逢唐太宗命房玄龄打开城门,迎接天竺取经归来的玄奘。</h3> <h3>天上人间。还是西安的夜市接地气。两个字,过瘾!</h3> <h3>再说说舌尖上的西安:</h3><h3>马蜂小炒。所谓小炒,就是馍揪好以后,不是泡起,而是炒起的哟。</h3> <h3>一碗清真胡辣汤,让我切实感受到所谓饮食习惯其实是在执着地传承着一种文化。胡辣汤的食材是由胡萝卜、西葫芦、卷心菜、辣椒、洋葱、花椒组成,这些食材多为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的。</h3> <h3>肉夹馍就胡辣汤,绝配!</h3> <h3>面比腰带宽</h3> <h3>拔丝红薯,好吃停不下。</h3> <h3>吃新鲜核桃的教科书。第一次吃就爱上了。</h3> <h3>表弟选择拥有88年历史的西安饭庄请客,让我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得到完美结合。</h3> <h3>温拌腰丝,是经营陕菜的西安饭庄十大名菜之一。温拌腰丝由唐代"羊皮花丝"演变而来。因用猪腰子和其它辅料、调料以温拌的方法制成而得名。它是一款用低档料烹制高档案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刀工细致,烹调方法考究,制出的菜肴,腰丝脆嫩,姜香、蒜香、花椒油香相得益彰,味道浓醇,清爽利口</h3> <h3>据说这酱牛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用红酒浸泡过的哟。</h3> <h3>狗头红枣</h3> <h3>一瓶西凤酒喝得荡气回肠!</h3> <h3>地理上将由黄土沉积而形成的&quot;四边陡,顶部广而平坦&quot;的地貌称为&quot;塬&quot;,形象地描述就是&quot;一台一台、一层一层的黄土平地&quot;。塬与原通,陕西地区属此地貌,所以地名中带塬或原多见。</h3><h3><br /></h3> <h3>奔向白鹿原</h3> <h3>塬上风光</h3> <h3>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总是很强的。</h3> <h3>走,看戏去。</h3> <h3>明天我就要成为别人家的新娘。</h3> <h3>去凑个热闹祝个兴。</h3> <h3>关起门来过日子。</h3> <h3>都是乡党,有事好商量。</h3> <h3>咱也玩个跨界</h3> <h3>入乡随俗混个群众演员</h3> <h3>兵马俑,复活的军团!</h3> <h3>秦朝,鞋叫履。男人的履是方头的。</h3> <h3>战士的履是带有防滑垫的。</h3> <h3>法门寺,一个舍利子引起的巨大工程</h3> <h3>我们的姑姑说,全国她只有三个省没去过,青海、西藏、台湾。于是带上姑姑,下一站:青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