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這是用我手里的第二台數碼单反尼康D200相機,在跟随我多年以后,因為有了D700相機,所以使用率越来越低,为了重新让它焕发青春,我把它改装成了红外线相机。</h3> <h3>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红外线摄影还有一点神秘。其实数码时代,红外线摄影已经变得无比的方便和简单。</h3> <h3>光谱中所包括的可见光是从380nm到780nm,包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一般我们数码相机的CCD/CMOS感应器的感光范围可以到达1000nm。</h3> <h3>也就是说,我们的数码相机本身就具备了拍摄红外线的能力。那为什么平时我们拍的照片看不到红外线呢?那是因为相机的CMOS前面都安置了红外线滤镜!</h3><h3>简单一点说,就是只要我们把我们相机CMOS前面的红外线滤镜拿走,手里的相机都可以拍摄红外线照片!</h3> <h3>具体的操作套路有以下几种:</h3><h3>不摘除相机内部的红外线滤镜,直接在镜头前面加红外线滤镜拍摄。由于内部的红外线滤镜可以过滤99%以上的红外线,所以加了红外线滤镜以后,能通过的光线微乎其微,即便是在光照极强的正午,也需要长曝光才能完成拍摄(意味着用三脚架拍摄),如果光线一弱,更是很难拍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需做任何改装,而且不影响相机原来的功能。</h3> <h3>去掉本來相机的内部红外线滤镜,换成固定的红外线滤镜。这样改装以后,相机就变成只能拍摄红外线的专门机了。一般会选择配波长比较低红外线滤镜,比如590mm,这类滤镜准确的说不是"纯红外",应该叫"近红外",因为他们保留了一小部分可见光,这样配置的好处是,只要在镜头前面装载更高波长的红外线滤镜,还可以拍摄纯红外的片子。比如装上850mm的滤镜以后,进入相机的光线全部在850mm以上,出来的片子就是纯红外的。</h3> <h3>這樣換過的相机可以接受到全波段光线,所以直接拍摄的效果就是包含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如果镜头上装置过滤红外线滤镜(过滤波长780mm以上光线),那么拍出来的效果就和原来的普通正常照片一样,如果镜头上装置红外线滤镜,那么拍出来的效果就取决于外置滤镜的的波段。这样的配置既可以保留原来相机的功能,又可以进行红外线拍摄,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相对比较高,需要多配置滤镜。</h3> <h3>除此以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红外线拍摄的机器,最好是具有实时取景功能,因为纯红外是人眼不可见的,比如说你加载了780mm滤镜,那么你在传统的光学取景器里就几乎是一片漆黑(但是可以拍到东西),而CMOS因为可以感应红外线,所以这个时候用CMOS取景的实时取景液晶屏还可以工作。</h3> <h3>一般来说,红外摄影和普通摄影有很大区别是光线的选择。普通风光摄影一般以日出日落的光线比较好,强度适中,角度比较低,选择侧光到逆光居多。而红外线摄影最常用的光线竟然是正午和顺光侧光。</h3> <h3>之所以会这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正午的光线强度高。因为大部分的光线被过滤了,所以如果光线很弱,会看起来非常的没有对比层次。我们知道普通情况下顺光拍摄,比较适合表现物体本身的色彩,而物体的立体感就比较差,一般光影反差也比较弱。而红外线下思维就全变了,首先要光源够强,不然所有物体的反光都很弱,其实要景色里东西对红外线的反射区别大,这样画面的反差就比较大,比如天、水、岩石(山)、绿地、建筑,都是属于在红外线环境里反射率差异比较大的景物。</h3> <h3>正因为红外线摄影对光线需求和普通摄影的如此不同,所以正好可以和普通摄影的时间段错开,把垃圾时间利用起来。</h3> <h3>這是在越南用紅外相機拍攝的一組黑白紅外照片。</h3> <h3>這一張用的是改裝的680波段相機在越南海邊拍攝。</h3> <h3>這是我拍的一部分紅外照片,發一些供大家欣賞,請多提意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