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币学历史

木木

<h3>我的古币</h3> <h3>光绪二十五年,又是一个重要年份</h3><h3><br /></h3><h3>1899年4月,清政府想收回铸币权,后来经荣禄的极力保留,6月份,清政府又准许北洋机器局继续铸造银元,但是,至此以后北洋铸造银元总局,所铸造的银元,改为北洋造。 有25年,26年,29年,31年,33年,34年版数种。 他们的龙纹图案特征自成一个系列。</h3><h3><br /></h3><h3>北洋34概要的分,可以分为三大类,每一类都蕴含一定的历史意义。</h3><h3><br /></h3><h3>第一类是:北洋34小字版,改版继承的是33年的模具,仅仅是改了年号而已。属于33年向34年的过渡版,该版的修模版极多,其中名誉品卷三锚四就来自这一时期。34年小字版数量约占北洋造34年30%。</h3><h3><br /></h3><h3>第二类:北洋34长尾龙大字版,该版龙大气,深峻,把北洋龙的恢弘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铸造数量最大,是北洋34年的主版,约占北洋造34年60%左右。</h3><h3><br /></h3><h3>第三类:北洋34短尾龙。该版是长尾龙的修模版,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新币铸行前,财政部发文,仍以北洋造34年光绪元宝为主,但版别改为短尾大字版,该版数量约占北洋造34年10%。</h3><h3><br /></h3><h3>2013年--201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北洋造光绪元宝一共有281枚拍品上拍,参与总人次达到4500人,出价次数1066次,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北洋造光绪元宝,藏家最为关注的北洋造光绪元宝如下: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北洋造光绪元宝、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定价280万元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20万元,在经过11次出价后,最后以480万元的价格成交!&quot;</h3><h3><br /></h3><h3><br /></h3> <h3>江南省造庚子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系南京造币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铸造。银币正面中珠圈内镌满汉文&quot;光绪元宝&quot;四字,圈外上端镌&quot;江南省造&quot;,下端镌币重&quot;库平七钱二分&quot;,左右两侧分镌干支纪年&quot;庚子&quot;二字。银币背面中镌一个珍珠龙,上端镌英文&quot;江南省&quot;,下端镌英文币重&quot;库平七钱二分&quot;,左右两侧分别镌一个长六花星。 藏品的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h3><h3><br /></h3><h3>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特有的一种货币。有着清朝货币特征,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因此几乎在全国的各个省都有专门的货币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货币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h3> <h3> 四川省造宣统元宝银币:库平七钱二分,倒A版,品相PCGS MS 62,拍卖成交价格USD 13743美元。原光十足的未流通状态。龙面中心有光外圈轻微环形包浆,有弱打现象但银光绽放。</h3><h3>宣统元宝是清朝货币名,宣统年间发行的宣统年号银圆。银币。清代货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宣统登基后,开始铸造宣统年号银圆。</h3> <h3>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直径3.9cm,重15.9g,正面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quot;光绪元宝&quot;四字直读,上镌&quot;四川省造&quot;四字,下镌&quot;库平七钱二分&quot;四字,两旁镌四瓣花饰。背面祥云蟠龙居中,外圈环英文&quot;KWANG-TUNG PROVINCE&quot;,&quot;7 MACE AND 2 CANDAREENS&quot;,两旁镌小花饰。此币银色自然,设计巧妙,铸工精良,保存完好,具有重大的收藏价值。</h3> <h3>1908年造币总厂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h3><h3> 光绪三十四年天津造币总厂铸造。八国联军于1900年入侵天津,北洋机器局下设生产机制钱币的“宝津局”被焚毁,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接任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上任伊始即命候补道周学熙赴日考察“工商币制”,并在回国后成功创办北洋银圆局,对于当时天津地区的经济复苏和充实北洋政府财政起到了积极作用。清政府欲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以统一币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决定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负责在天津筹建国家造币厂“铸造银钱总局”,由徐世昌总领筹建事宜。1905年更名为“户部造币总厂”。1906年,北洋银元局(又称天津机器局铸钱局)并入户部造币总厂。1908年清朝户部更名为度支部,户部造币总厂随之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天津造币总厂铸造于1908年正式铸行了光绪年造造币总厂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该银币铸造精良、币重和成色标准,投放市面流通后深受欢迎。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镌汉文“造币总厂”四字,下镌汉文币值“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背面中央珠圈内镌蟠龙图,珠圈外上端镌汉文“光绪年造”,左右和下端环镌英文“TAI-CHING TI-KUO SILVER COIN.”,中文译为“大清帝国银币”。</h3><h3><br></h3> <h3>  1897年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银币</h3><h3> 北洋是现在天津地区的旧称,在清朝时被称为直隶省。北洋机器局(又称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于1867年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建附属于北洋机器局的机器铸钱局(宝津局),铸造机制铜钱,铸币设备部分来自北洋机器局,部分从英国进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准许各省仿铸西式银币,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币,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铸造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面额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币值的银币,系北洋机器局的初铸银币。该套银币成色不佳,铸额甚少,据说这一年铸币总值仅为7600元左右。但该套银币打破了中国历代以两钱纪重的习惯,是我国第一套以圆计值的流通银币。银币正面的周边环镌汉文“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中环满文,从“清”字下满文旋读,汉文译为“大清国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内环“壹元”二字;背面的周边镌英文“TWENTY SECOND YEAR OF KUANG HSU★PEI YANG ARSENAL”,汉文译为“光绪二十二年,北洋兵工厂”,币中央镌一个蟠龙。辅币文字图案与主币相同。该套银币开启了我国以圆为货币单位的先河。北洋机器局于光绪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1897-1898年)继续各铸造了一套以圆为单位的银币,这两套银币的币面除更换了中英文的纪年并在背面英文上加了“大清”外,其它的币面设计接近于光绪二十二年的银币,其中光绪二十三年北洋机器局壹圆银币为背面英文错版(英文的二十三年被错铸成二十四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廷下令除保留广东、湖北两地造币厂外,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力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同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经荣禄极力保留,清廷准许北洋机器局继续铸造银币,北洋机器局更名为北洋银元局,其后铸造的银币铭文改为“北洋造”。</h3> <h3>宣统元宝 </h3><h3><br></h3><h3><br></h3><h3>宣统元宝是清朝货币名,是宣统年间发行的宣统年号银圆。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为前清之正式国币,原期辛亥十月发行。尚未发行,武昌事起,国体忽变。</h3><h3>已经解往度支部之银币成为北洋两镇镇压武昌新军之饷。而宁厂所存银币(原期上海同期发行)及鄂厂所存之部分银币成为普通流通银币的一种。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币面中央是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通称"龙洋"。</h3><h3>曾委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章程,规定它的轻重大小及配合成色。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96%--97%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96%--96%.7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96%--96.4%足银。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h3><h3>清代货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h3><h3>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h3><h3>宣统登基后,开始铸造宣统年号银圆。</h3><h3>银币单位之争--宣统元宝无一两银元</h3><h3>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币面中央是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通称"龙洋"。曾委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章程,规定它的轻重大小及配合成色。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96%--97%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96%--96%.7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96%--96.4%足银。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h3><h3>此后,各省群起设厂自铸。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后,舆论对自铸银元特别支持,康有为等纷纷上书称颂广东、湖北铸币的成效,痛陈洋钱侵蚀之害,认为自铸可以消除银两解库出入之弊,调剂钱之不足,可收利权,裕国利民。有些政府官员还认为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救急良策。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899年已有十多个省区设厂鼓铸银元。</h3><h3>各省各自为政,管理混乱,银元原来的优点被削弱,形式、重量、成色各省不同,有的差距较大,导致各种银元的市价涨落不定。各省银元都标上了本省省名,因品质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畅。各省滥铸,数量过剩。</h3><h3>清廷企图把银元铸造权收归中央,独占铸币盈利。光绪二十五年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其余全部裁撤。但这个措施立即遭到地方势力反对。于是清廷又准许增加北洋、南洋和吉林三局。1905年又设铸造银钱总厂于天津,铸造金银铜三品货币。只留北洋、南洋、广东、湖北四局作为分厂。</h3><h3>"光绪元宝"洋元出现不久,清朝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的争论,币制未能统一。多数造币厂铸造七钱二分银元,少数造币厂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了部分 "库平壹两" "光绪元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人认为,银两是祖宗成法,过去仿铸洋元,乃一时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定制,并攻击"元单位"是"上损国体,下失民信,内便中饱,外长漏卮"。竭力主张以两为单位。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新官僚盛宣怀为首的元单位派则竭力主张:"不用两钱分厘名目,只须以枚计算,期与他国货币相通。为金本位之准备,不宜执行旧日成规。而银钱流转,以商家贸易、民间日用为大宗。国家税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两币制,揆之国计民生程度未能尽合。且货币通弊,重则私熔,亦须预防。"并从分量、成色、币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个方面分析"两单位"不及"元单位"。他们一方面顶住"上谕",一方面采用迂回战术,继续大造舆论,主张继续铸行龙洋,并于1907年拟订"铸造新银币分量,成色章程"五条,开始在天津厂试铸重七钱二分的银元。</h3><h3>1908年年底,清政府先后两次把银元单位问题征求全国二十四个督抚的意见。赞成"两"单位的十二人,"元"单位的九人,两、元并用的三人。度支部主张设立币制调查局来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不久慈禧、光绪病故,政局变动, "元"单位趁乱出了头。盛宣怀为载泽出谋:币制尚待调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无交易之物,可暂时先照早已通用的银元(即龙洋),成色96%--97%分量不变。</h3><h3>他们还拟订统一币制办法,由中央银行统一币制。在办法中设计的纸币、金币、银币和镍铜币,完全采用西法。其中银元分五等,一元银币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接着发动上海总商会上书清廷,强烈反对铸一两重银币。在内外夹攻下,摄政王企图行新政收买人心,令度支部再议币制,载泽就全盘否定了两单位。</h3><h3>因此,在宣统年代,只有七钱二分的"宣统元宝"银元,而没有一两的"宣统元宝"银元。</h3><h3>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为前清之正</h3><h3>宣统三年大清银币</h3><h3>式国币,原期辛亥十月发行。尚未发行,武昌事起,国体忽变。已经解往度支部之银币成为北洋两镇镇压武昌新军之饷。而宁厂所存银币(原期上海同期发行)及鄂厂所存之部分银币成为普通流通银币的一种。</h3><h3>宁厂所铸浅版大清银币的版别(1911.5-1914.1)</h3><h3>1.普通版,第二个满文小飘向下粗出头。2.普通版,第二个满文(从左向右,满文宣统三年的统字)小飘为无。3.普通版,第二个满文小飘细而向横方向。4.普通版,第二个满文小飘细而向上。5.银字完全不向下出头。6.银字略有一点出头。7.银字完全不向下出头,下面一横特别斜。8.带点版点较远。9.带点版点较近。10.带点版火珠左边支较长11.带点版火珠左边支较短。12.带点版统字三点较斜。</h3><h3>鄂厂所铸深版大清银币的版别(1911.5-1911.9)</h3><h3>1.第二个满文小飘向下粗出头。2.第二个满文小飘向下细出头.3。第二个满文小飘粗向横方向.4。银字向下出头极微。5.银字向下出头极微斜而多。6。银字向下出头一班。7。汉文宣字点与横之间较近。8.汉文宣字点与横之间较远,9.宣字横折勾处较圆。10.宣字横折勾处较直。11。火珠左边支较长12.火珠左边支较短。13.龙尾处多一道尾。14.右边花有异。15.右边花支尖较长较尖。16.异边齿(像四川龙一样薄而密)我收藏的几个古币</h3> <h3>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 </h3><h3>湖南洪宪元年"当十铜元" 该钱上部为"洪宪元年"四字,下部为"开国纪念币"五个字,中间是"当十铜元"四个字,左右各有两个梅花点,两点梅花之间右"湖"左"南",背面中间为五穗四叶嘉禾。上廓内文字为英文"THEFIRST YEAR OF HUNSHUAN"(即"洪宪元年"),下面"TEN CASH"(即"当士""折合为十")。 一枚鲜为人知的开国纪念币 "洪宪"为"中华帝国"年号,这是一个违历史潮流的短命皇朝,世又称为一场恢复封建帝制的闹剧。自袁世凯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布第二年改元"洪宪",到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不得不取消帝制,一共坐了83天的未正式登基的皇帝。然就是这个最为短暂的皇朝帝国,它的开国纪念币就已诞生了,不能不说来得之快。从世见的钱币中,已发现有三个钱局造过"洪宪"铸币:&lt;1&gt;天津造币厂用的是"中华帝国"﹑"洪宪纪元"的文字铸了飞龙金﹑银币,此金﹑银币分为有面值和无面值两种,据说无面值币是袁世凯准备登基赏赐所用。此造币厂还铸有"洪宪通宝"﹑"洪宪元宝"的五文﹑十文﹑二十文的机制铜钱,该类钱是否为泉家普遍认为的戏铸之币,还待研究。&lt;2&gt;新疆喀什铸造的"洪宪铜币"当红钱十文的非机制铜元,此币由谁所铸,也在考证之中。&lt;3&gt;湖南铜元局铸造的,湖南洪宪元年"当十铜元"﹑"当二十铜元"开国纪念币,以及"中华银币"洪宪一角的开国纪念小银币。 为什么独湖南要赶制开国纪念币呢?这就要从湖南督军汤芗铭其人其事说起。其人;据书载:袁世凯于一九一三年任命汤芗铭为湖南查办使,带军入湘,随后兼任湖南督军,因得袁的重用,汤芗铭对袁是忠心耿耿,以至成为袁之心腹。其事;(1)他为了邀宠,于一九一五年八月积极为袁酝酿帝制的筹安会湖南分会。成为各省中最赞成"改变国体"的急先锋,袁世凯称帝时册封的128人中。他被封为"一等侯"﹑"靖国将军",就足以说明他在袁世凯恢复帝制中所起的作用之重要。(2)为了充分表现他忠心拥护帝制,他事事想在前,于一九一五年年底命湖南铜元局赶铸"洪宪"开国纪念铜币和银币,即开铸"当十铜元"﹑"当二十铜元"的洪宪开国纪念币,因南方战事,全国的铜价飞涨,该铜币的铸量大为减少。(对"当廿铜元"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汤芗铭之命要铸"当廿铜元"开国纪念币;另一种认为是铜价飞涨铸"当十铜元"铜元局无利而亏,故改铸"当廿铜元"开国纪念币。)又因铜元局的经费短缺和设备限制,铜元局只铸了"中华银币"洪宪一角的开国纪念小银币。此一角背面直接套用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一角的背文图案。(3)为了粉饰太平,于一九一六年元旦,饬令长沙城内各家报纸都改用"洪宪"纪年,打扮出"中华帝国"的升平景象。并在其将军府前张灯结彩,发行"洪宪"开国纪念币,庆贺"洪宪"开年。从上足可以看出为什么独湖南发行"洪宪"开国纪念币的所在了。 "洪宪"这个中国历史上耻辱的短命皇朝,也正如短命皇朝产生短命的钱币一样,"洪宪"开国纪念币也是昙花一现。然面收藏领域却是无情的,它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世理。最近我兜了一趟钱币市场,偶见一枚湖南洪宪元年"当十铜元"的开国纪念币,以高价买下,拓片于此。想来,这枚不以羞耻的开国纪念币,反以铜元珍品自据,无不让人为之憾叹</h3> <h3>1895年清朝宣统年间湖北省银元局铸行,曾在旧中国广泛流通。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满汉文"宣统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镌汉文"湖北省造"四字,下端镌汉文"库平七钱二分"六个字,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六花星。银币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端环镌英文"湖北省",下端环镌英文币值"库平七钱二分",左右两端稍上侧各镌一个六花星。</h3> <h3>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反龙壹圆一枚,甚为珍罕,王亢元旧藏,品相极佳</h3><h3>宣统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公布“币制则例”,定“元”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标准趋于统一。并命天津造币总厂预备铸行国币,该厂聘请意大利籍雕刻师路易奇·乔治(Luigi Giorgi)担任总雕刻师,进行宣统三年版大清银币的雕模铸造等筹备工作,此件拍品即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准备发行前的样币。造币总厂试制“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而后清廷选取相反图案成为流通币,因而称此币为“反龙”。试制币中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等多种式样,皆以为中国清代银圆大名誉品而享誉世界。</h3><h3>此币镜面版底精制,包浆莹润,色泽明快,紫斑蓝晖,华彩纷呈。蟠龙纹饰盘绕云间,雕刻精美绝伦,铸工精湛细腻,品相极佳。</h3> <h3>大清银币反龙(样币)、曲须龙</h3><h3>大清银币和袁大头银元都是古钱币市场上非常有名的收藏目标,而且两者均有诸多样式,其中大清银币也分为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等等,</h3><h3>曲须龙。清代末年,清政府为整治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便致力于币制的整顿与改革。除明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外,还详细制定了铸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大清银币即为其中成员之一。此系列币,体制完备,制作精美,实属中国货币史上之空前。清朝宣统皇帝在位期间,铸币师们分别通过纯熟的技法和精良的手艺,最终将令人瞩目的大清货币铸造完成,并推行于市场。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曲须龙是其中之一。背刻铸蟠龙纹图案。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96%--97%。在流通中按个计数使用。这枚大清银币宣统三年(曲须龙)钱币虽然不大,却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和"艺术身价"。币直径40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仔细观察,钱币的正面分为内圈和外圈两部分,内圈用繁体字刻有"大清银币"这四个楷体字,外圈则是满文与汉文的结合体--上方印有满族文字,下方刻制着清代皇帝的准确纪年--"宣统三年"这四个小字,满汉文字共同围绕在"大清银币"之外,更能彰显出清代严格的君主专制制度</h3> <h3>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壹圆,直径4cm,纹饰精美,图案考究,尺寸颇佳。钱币正面珠圈内刻汉字"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端为满文,下缘为汉字"宣统三年"字样,左右两旁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花开灿烂,十分漂亮。</h3><h3><br></h3><h3>钱币背面中间为汉字"壹圆"二字,下缘是英文币值"ONE DOLLAR",蟠龙沿边缘自左向右腾云而起,环绕一周,尾须向上,龙头置上,龙珠在"圆"字下方,龙眼凹突,炯炯有神,霸气外漏,十分威武。</h3> <h3>1袁大头介绍</h3><h3>袁大头介绍</h3><h3>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是年(民国3年,即1914年),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于是大量收购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规格、重量等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在全国通用,逐渐取代了清朝政府的“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等银币,这便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流通最广、存世量最多的10余种“袁大头”机制银币(民国3年、8年、9年、10年等)。</h3><h3>2袁大头值多少钱</h3><h3>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半圆,普品市场价2000元.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 普品市场价650--700元中华民国八年袁大头 普品市场价1000元左右中华民国九年袁大头 普品市场价750--900元中华民国十年袁大头 普品市场价700--800元袁大头飞龙纪念币 市场价格50000元以上袁大头共和纪念币 市场价格60000元以上袁大头福建版 市场价格1000元左右袁大头山东大扣 市场价格1200元左右袁大头O版三角圆 市场价格2000元左右</h3><h3>3袁大头重量</h3><h3>标准的袁大头重量应该是库平七钱二分,合26.86克。</h3><h3>4袁大头真假鉴别</h3><h3>袁大头真假鉴别</h3><h3>一、 银质辨伪。辨别银圆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圆硬度低,两块银圆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假银圆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圆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圆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圆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圆的前提。</h3><h3>二、 听音辨伪。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圆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圆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圆,无韵音的是假银圆。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圆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基础。</h3><h3>三、 包浆辨伪。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圆的有效方法。</h3><h3>四、 锈色辨伪。银圆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 世银圆锈层很薄,呈墨绿色。出土银圆一般锈层较厚,局部锈层凸起。两枚银圆锈在一起,磕开后,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迎光而视闪闪发光,俗称“泛银”,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陪葬出土银圆多数泛酱红色,局部有绿色锈斑。水坑银圆通体泛绿锈。真银圆的锈色是历史的烙印,很难去掉,用碱水沸煮而不退。假银圆人工做作的锈呈淡绿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针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碱水沸煮半小时便锈色全无。假银圆的锈用鼻子闻有腥味,用舌头舔有酸味。锈色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关键。</h3><h3>5袁大头版别</h3><h3>袁大头版别</h3><h3>1、民国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别</h3><h3>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铸造量较少的版别有:(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O版又分普通O版、O版大肩章‘华’字有横版、O版小肩章长叶修壹版、O版小肩章长叶修壹开口贝版、O版中肩章错配长叶修壹版、O版(中肩章/小肩章)直芒版、O版大肩章直芒版、O版中肩章实心O版、O版中肩章无O版、O版大肩章凸粗O版、O大肩章版穿心O版、O版大肩章双O版、O版实心O(眼泪版)、O版三角圆、O版三角圆(睁眼版)、O版三角圆‘圆’字不封口、O版三角圆 ‘华’字有横、O版三角圆错配中肩章、O版小肩章(O版无O )。</h3><h3>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h3><h3>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开口”形。</h3><h3>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h3><h3>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h3><h3>6.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h3><h3>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h3><h3>另外,尚有断民版、大扣版、S版、厚币版、勾点华版、提点华版、背双星版、竹节花版、雁尾芒版、提点华孕珠版、锐角芒版、大胡须版、大耳朵版等等。</h3><h3>2、民国八年版“袁大头”主要版别</h3><h3>袁大头版别</h3><h3>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背图嘉禾亦规范。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别,主要区别是在“造”字的书写上不同:</h3><h3>1.“造”字的第四笔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h3><h3>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故称连口版。</h3><h3>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称缺口版。</h3><h3>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称无口心版。</h3><h3>此外还有横点年版、竖点年版、草头华版、T点年版、左芒勾版、孕六珠版、双孕六珠版、结上点版、结内点版、两芒弯勾版等等。</h3><h3>3、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别</h3><h3>袁大头版别</h3><h3>九年常见版别有九年精发、九年精发三年背、九年中发、九年中发小嘉禾、九年粗发、九年海南版。此外比较稀少的版本有九年牛口造7点年、九年缺口造、九年大肩章。九年大头除海南版外,其余常见版式的实币雕工都异常的精美,可以说比三年的天津标准版还漂亮,尤以细字版的为甚,无论是字体,人像及嘉禾图案都很精致,这也是九年的一大特点。下面分别介绍:</h3><h3>1、九年精发:此版常见,可能由于精刻原因,原光好品相的在九年三大版(粗中精)中最多见其主要特征为:整币精雕细刻,精美为大头系列之最。头发一丝丝,胡须立体感强,胡须下缕为三四缕(中发版仅有两缕,这是区分中发版精发版的简易方法),背小嘉禾,九点钟位置缺一小内齿(最易区别九年精发三年背之处),左二穗粒闭芒,下穗粒尾。</h3><h3>2、九年精发三年背:此版相对少见,原光好品亦然。其主要特征为:整币精刻,头像面与九年精发版同,其与九年精发版之区别主要在嘉禾面:大嘉禾(与中发同),九点钟不缺小内齿,左二穗粒开芒,左下穗粒尾不翘芒。</h3><h3>3、九年中发:少见些,原光好品较粗发版多见而较精发版少见。其主要特征为:整体包括头发较粗发版精刻些,发呈一缕缕;字体较粗发版纤细,背为大嘉禾,类同于三年背。</h3><h3>4、九年中发小嘉禾:人像及字体为九年中发特征,背配小嘉禾(比普通嘉禾缩小一圈,与内齿距离相远些,故称小嘉禾),嘉禾面九点钟位置缺一小内齿,左上二穗粒开芒(请注意:九年精发版也是小嘉禾,但此穗粒为不开芒即闭芒,此为此版与九年精发背区别之处),左下穗粒尾翘芒。</h3><h3>5、九年粗发:此版多见,但原光好品相的并不易得。其主要特征为头发粗,字体粗,年字第一划为圆头,造口上有圆点暗记,中华两字常见断笔(偶见不断笔的),背嘉禾为大嘉禾,类同于三年的背就是上文说的粗字版。</h3><h3>6、九年海南版:此版有资料显示为解放战争末期海南币厂所铸(隶属广东,也有称广州版),铸量不多,由于年代较近,原光好品不少见。其主要特征为:整体为九年精发特征(发细,背小嘉禾),但可能由于模具或工艺等铸造原因,整币呈模糊漂浮之感,根本无法体现九年精发之精美之处。</h3><h3>袁大头版别</h3><h3>7、牛口造7点年:此版少见,原光好品相较难找。其主要特征为:整体(头像及嘉禾)为九年中发版特征,造为牛口造,年点呈7状,九字丿起笔带弯。</h3><h3>8、九年缺口造:此版存世稀少,天堂所见不过十数枚。其主要特征为:整体为九年中发版特征,唯一不同的是“造”字的口缺上面一横,为缺口造,而且缺口干脆利落,不同于十年缺口的藕断丝连。</h3><h3>9、九年大肩章:此版较稀,原光好品绝对难找。其主要特征为:整体类同于九年中发版,但肩章偏大,肩星大而扁,背嘉禾有大头十年的特征(但不完全相同),即右穗粒尾下弯钩芒。另外,左穗粒有小翘芒。</h3><h3>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封领,此版别含银量较高。</h3><h3>此外还有缺口造版、7点年连口造版、精发版、右芒勾版、断笔华版、大耳版等等。</h3><h3>4、民国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别</h3><h3>袁大头版别</h3><h3>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无大差别,铸量较大。另外有一些把“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较少。</h3><h3>此外还有T点年版、缺口造版、半缺口造版、双缺口造版、连口造版、十年八年版、十年九年版、开渠华版、正星版、偏星版、竖点年版、开口中版、右缺口中版、7点年大胡须版、大点年版、下缺口造版、败笔造版、六角星版、连口造无珠版等等。</h3><h3>“袁大头”壹圆银币除上述版别外,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别,难以一一例举。</h3><h3>6袁大头的收藏价值</h3><h3>袁大头的收藏价值</h3><h3>“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俗话所说的“袁大头”,指的是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的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这种银元在抗战前曾广泛流通,此后也长期存在,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h3><h3>7袁大头的历史意义</h3><h3>“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h3><h3>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h3><h3>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加上其信誉很高,“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h3> <h3>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孙小头半圆币正反面边缘饰方雷纹,正面中心为有孙中山先生的五分侧面像,上环"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字样;背面中央为布币图案,左右有币值"半圆"。藏品历史痕迹明显,放在手心,一股沧桑之感扑面而来。其色泽自然,包浆温润,形制规整,纹饰、字体精细,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据了解,中华民国孙小头钱币素来是壹圆的很多,半圆的极少,世人言,物以稀为贵,价值珍贵。</h3> <h3>英国"站洋",</h3><h3>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抵御外敌侵略,先后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列强为了在华争夺利益,几十个国家的银元先后涌入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换取我国大量白银。</h3><h3>"站人"银元,是清末民初时期,由英国铸造,在中国广泛流通的外国货币之一。"站人"银元进入我国后,开始在广东、广西一带流通,因其制作精美,含银量高,深得商民喜爱。英国政府看到"站人"银元在中国有利可图,便大量铸造,大量输入。不久,"站人"银元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尤以北京,天津为盛。当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中,"站人"银元已占相当大比例,使中国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经贸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站人"银元作为一种历史载体,记录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屈辱历史。研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对于我们了解外国列强利用银元贸易,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3><h3>1866年,英国为驱逐鹰洋,在香港造币厂铸造发行了一套香港银币,一元的正面是维多利亚女王像,上下英文"VICTORIAQUEEN(维多利亚女王)",背面中央寿字纹,旁有英文"香港一元ONE DOLLAR HONGKONG",下为纪年。因香港银元的成色低于鹰洋,需折扣使用,难以广泛推广。1868年香港造币厂倒闭,设备转售于日本。香港银币仅铸200万元。该币俗成"香洋"。</h3><h3>民国元年1912年英国造贸易银元俗称"站人,站洋",属美品,1895年,英国政府利用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的造币厂铸造了新的贸易银元,俗称"站人"。银元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武士,上端在武士左右有英文币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纪年;背面中央为寿字纹,上下为中文"壹圆",左右为马来文"壹圆"。站洋是英国在印度发行的贸易银币,严格算来属于英国本土货币体系,标准称谓应该是"英国贸易银元",重26.95克,成色90,只是国内俗称"站洋"。 专供具相当财力及专业爱好者收藏。[2] </h3><h3>英国"站洋",据史料记载和存世实物版别统计,现已知:</h3><h3>(1)无暗记版,有五年,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h3><h3>(2) 1902年"站洋"从现有版式上看,已知的均为有暗记版;暗记分为阴文"B"和阴文"C",铸造量分别为30404499枚(B)和1266618枚(C); (3) "站洋"1902年无暗记版 .数量稀少.</h3><h3>站洋的不同版别多寡数量极其不均,个别稀少年号、稀少暗记是名副其实的珍品,如1935、1921、1934等年号极少,1904、1913、1925、1929、1930等年号也属稀少品,其它年号则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了;在暗记版中,则根据不同年号情况以"B"版和无字版较为常见,当然不同年号情况各异绝非能够一言以蔽之,从普遍情况看"C"版属于稀缺品,其它暗记版别更加不可得见了。</h3><h3>暗记版的,最普通的是"B"字版,主要是在枪戟的叉尖上有阴文"B"字,一般肉眼便可观察,借用放大镜效果更好,"B"版非常普遍,在该币有发行的23个年头中,除了1925年未发现有暗记版式外,其它年号均有暗记版站洋,而且以普通"B"字版最为常见;据载还有"2B"、"6B"、"0B"等阴文者;另有"C"版者,此暗记在站人正面盾牌与裤裙交界的下方三角内,船下波浪也与其它有别。</h3><h3>无暗记版,即在站洋的正背面无任何暗记,当然仅仅凭枪戟的叉间上无"B"是不能判断是否无暗记版别的,真正铸造发行无暗记版的站人银币的年号只有5个,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等,这一点应当注意。</h3><h3>版别介绍</h3><h3>编辑</h3><h3>英国站人贸易银元,融中、英、马三国文字"壹圆"于一体,在世界铸币史上是少有的,为此,深受钱币收藏家喜爱。</h3><h3>该币版式繁多,初步统计,发现"站人"银元共有6个版别,72个品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品种和版别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h3><h3>从1895年开始发行至1935年结束,历时41年,除1905、1906、1914-1920、1922-1924、1926-1928、1931-1933年未发行外,共发行了23个年代。</h3><h3>(一)、B版。共有23个年号。即1895B、1896B、1897B、1898B、1899B、1900B、1901B、1902B、1903B、1904B、1907B、1908B、1909B、1910B、1911B、1912B、1913B、1921B、1925B、1929B、1930B、1934B、1935B。</h3><h3>(二)、C版。共3个年号。即1900C、1901C、1902C。</h3><h3>(三)、无铸记版。共8个年号。即1895、1896、1897、1898、1900、1903、1925、1930。</h3><h3>(四)、精铸版。共15个品种。即1895B、1895无铸记、1896B、1897B、1897无铸记、1898B、1899B、1900无铸记、1903无铸记、1904B、1921B、1929B、1930B、1934B、1935B。</h3><h3>(五)、改刻版。共15个品种。即1897/6B、1900/1000B、1900/890B、1901/0B、1903/2B、1904/898B、1904/3B、1904/0B、1908/3B、1908/7B、1909/8B、1910/00B、1911/00B、1913/2B、1929/1B。</h3><h3>(六)、金币。此币为1962年铸造,共8个年号。即1895B、1896B、1897B、1898B、1899B、1900B、1901B、1902B。此币制作精美,镜面效果,深得藏家喜爱。</h3><h3><br></h3> <h3>稀世珍品的"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它的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侧面像,上下铸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隶书字样,左右为五瓣梅花各一枝,意为"五权宪法"之意,周边有珠点、齿状装饰。背面中央为中文隶书书体"壹圆"二字,左右各辅以嘉禾图案,每枝一穗三叶,代表"三民主义"之意,上侧铸有"MEMENTO"(纪念币)字样,下侧为"BIRTH OF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诞生),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图案。</h3><h3>这枚"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六角星银元是存世量最为稀少的一种,可谓凤毛麟角。藏品由于保存较好,其色泽自然,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都显得自然细腻,深浅合适。在柔和的灯光下,银元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银光;孙中山头像更是栩栩如生,散发出一股王者的风范和历史沉淀的气息。"开国纪念币"已经数年没有出世,如今"开国纪念币"举世难寻出几枚,价值实在难以言喻。</h3><h3> "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的图案还包含很多寓意,据李伯琦《中国纪念币考》手稿中叙述:"左右五瓣梅花各一支,五权宪法意者也,后即以此为国花。背,中间壹圆二字,而辅以嘉禾各一支,每支一穗三叶,三民主义意也。"其中,五权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和考试权,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h3><h3>" 孙中山开国纪念币"是近代中国钱币中的精品,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珍贵的"孙中山开国纪念币"记录了辛亥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历史,由于历经百年风雨,"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当时铸造数量极为有限,存世量极为稀少,尤其是品相好的更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爱好者青睐</h3> <h3>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当十文。是中华民国币的精品。1910年12月29日。经辛亥革命后。己光复的十七个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年1月3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清朝灭亡,由于币制尚未建立,币制混乱,临时政府财政部于民国元年3月11日呈文孙中山,鼓铸10万元纪念银元。</h3><h3>1914年。铜元正式改为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穂组成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交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铜币字样。</h3> <h3>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当十文</h3> <h3>中华民国双旗铜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交叉的国旗,上方为湖南省造,下缘当制钱二十文。背面图案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它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度性特性。</h3> <h3>湖南省造双旗币 当制钱二十文</h3> <h3>大淸铜币 当制钱十文 户部, 1897年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银币</h3><h3> 北洋是现在天津地区的旧称,在清朝时被称为直隶省。北洋机器局(又称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于1867年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建附属于北洋机器局的机器铸钱局(宝津局),铸造机制铜钱,铸币设备部分来自北洋机器局,部分从英国进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准许各省仿铸西式银币,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币,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铸造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面额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币值的银币,系北洋机器局的初铸银币。该套银币成色不佳,铸额甚少,据说这一年铸币总值仅为7600元左右。但该套银币打破了中国历代以两钱纪重的习惯,是我国第一套以圆计值的流通银币。银币正面的周边环镌汉文“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中环满文,从“清”字下满文旋读,汉文译为“大清国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内环“壹元”二字;背面的周边镌英文“TWENTY SECOND YEAR OF KUANG HSU★PEI YANG ARSENAL”,汉文译为“光绪二十二年,北洋兵工厂”,币中央镌一个蟠龙。辅币文字图案与主币相同。该套银币开启了我国以圆为货币单位的先河。北洋机器局于光绪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1897-1898年)继续各铸造了一套以圆为单位的银币,这两套银币的币面除更换了中英文的纪年并在背面英文上加了“大清”外,其它的币面设计接近于光绪二十二年的银币,其中光绪二十三年北洋机器局壹圆银币为背面英文错版(英文的二十三年被错铸成二十四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廷下令除保留广东、湖北两地造币厂外,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力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同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经荣禄极力保留,清廷准许北洋机器局继续铸造银币,北洋机器局更名为北洋银元局,其后铸造的银币铭文改为“北洋造”。中国嘉德和北京诚轩拍卖公司以及上海泓盛拍卖公司等专业化产业化仿造、臆造、炒作和拍卖历史钱币赝品的中外币商利益集团都曾经多次拍卖仿制的光绪二十三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假币 </h3> <h3>"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北洋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h3><h3>2、"大清铜币"。</h3><h3><br /></h3><h3>"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h3><h3>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h3><h3>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闽(福建)、直(直隶)、湘(湖南)、鄂(湖北)、川(四川)、川滇(康藏)、滇(云南)、云(云南)、赣(江西)、汴(河南)、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东(山东)、宁(江南)、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亥,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h3> <h3>光绪元宝 当十 户部</h3> <h3>国民八年1919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元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场上流通的不仅有淸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民国二十五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统一货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而发行了纸币,铜元辅币。铜元主要有党徽布图分币等。铜元只是昙花一现。</h3> <h3>中华民国 当十铜元</h3> <h3>1911年11月27日,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下,以保路运动为开端,四川省宣布独立,建立大汉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军政部长,被推为都督后,组织军政府。四川军政府发行的货币,目的在于筹措军饷维持政府开支,所以同时具有军用货币和民用货币的属性,因后期川中各路军阀铸造众多,流通周期长。加上换模修版等原故,导致版别极其复杂。币面图案:正面中央是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代表了新大汉的意思。突出了驱除鞑奴的主题。汉字周边十八个小园圈,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两侧有四瓣花星,上方有中华民国元年,背面图中央有一朵芙蓉花,象征蓉城成都,花的四周环有四川铜币,上方是军政府造,下方面值当制钱五十文。</h3><h3>四川铜币在清末初铸时,质量较好,一般都是用紫铜。每枚铜元的含铜量均在96%--97%左右四川铜币军政府是由四川铜元钱币演变过来的,由于四川省内军阀混乱,有些军阀用铜日杂,使成色方面连95%也难以达到。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结束了清王朝267年的统治。四川军政府成立之初面临财政窘迫的局面,因而迅速接管了四川成都造币厂,决定铸造&quot;四川铜币&quot;应急。清末四川通用龙模铸造币,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民国元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军政府之令,更换前清龙纹铜元旧模,雕版民国铜元新款。正式开铸&quot;军政府造四川铜币&quot;这款钱币常见的三种面值,分别是当十文、当二十文和当五十文。当制钱一百文这种大面额的铜币,存世极为稀少,非常难得。且一改大清钱币之前的龙纹设计,正面文字为四川铜币四字,中间饰有海棠花纹,上缘书&quot;军政府造&quot;四字,下缘为当制钱若干文,标明了币值。左右各饰一朵花星纹。背面上缘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中央有一个圈,圈中书以一个篆文&quot;汉&quot;字。圈外环绕有十八个小圈,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十八个圈围绕&quot;汉&quot;字,寓意十八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战斗。&quot;军政府造四川铜币&quot;发行量较少,流通时间较短,现今存世量亦较少,集藏&quot;军政府造四川铜币&quot;,已经成为收藏家们眼中的热门币种</h3><h3><br /></h3> <h3>四川铜元 军政府造 中华民国元年,当制钱五十文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