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不同的是,今天我们来到了英雄的故乡!"昨晚,从陕西发起、全国巡演至柯桥的文华奖话剧《麻醉师》谢幕时,西安话剧团艺术总监翟卫国话刚出口,台下的观众便涌了上去。<br /></h3> <h3> "打一针,睡一觉就好了",在普通市民眼里,麻醉师一直是神秘的职业。但事实怎样呢?话剧《麻醉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h3><h3> 而巧合的是,该话剧塑造的英雄麻醉师的原型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教授,2014感动陕西人物陈绍洋,是我们绍兴人。(图为陈绍洋二姐陈桂仙一家和剧组艺术总监翟卫国正在交流)</h3> <h3> 陈绍洋是马山镇宋家溇人,17岁那年马山中学毕业考上第四军医大学护士专业,同时自学麻醉专业本科,之后,凭着拼命三郎般的治学精神、精湛的麻醉技术,从一名中专男护士成长为军内外知名的麻醉专家,创造了麻醉界一个又一个的奇迹。</h3> <h3> 他先后承担了世界第二例、全国首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全国首例心肝肾同期联合移植,世界年龄最小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等30多项重大手术麻醉任务,总结出一整套安全、有效、可行的大器官移植术麻醉方案,没有出现一例明显并发症、无一例医疗纠纷,创造了全国麻醉界的纪录。他在专业领域内潜心探索,先后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7项重大奖项,23项新技术新业务陆续运用到临床,服务于患者。</h3> <h3> 没想到麻醉有那么高技术含量,一直以为很常规的"打一针、睡一觉",这位绍兴籍麻醉医生给我科普了一下,扭转了我从前的错误认识。</h3><h3> 原来,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是救命的,而麻醉医生是保命的。外科医生说不动手术有生命危险,而麻醉医生说动手术有生命危险,该听谁的?事实告诉你,进了手术室,哪怕主刀的手术医生是院士,也得征求麻醉医生的意见"可以开始了吗?"</h3> <h3> 麻醉医生到底重不重要?对于经历手术的病人来说,最迫切的期望便是安全,无痛。而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则需要平稳和良好的手术条件。麻醉医师的重要性,其实和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水平呈正比。越是大的医院,重症病人越多,则麻醉科的重要性就越凸显。反过来,没有好的麻醉科,那医院的水平也不会太高,至少通俗的说,高水平的重症急救和外科手术是无法进行的。好的医院和好的麻醉科密不可分。</h3> <h3> 同样几种药,不同的人应用反应就不同。就算同一个病人,药推得早晚、快慢都有不同的效果。</h3><h3> 同理,如果主刀的技术不够好,你的手术可能做得差强人意;如果麻醉师的技术欠缺,可能别想活着出手术室。</h3> <h3> 陈绍洋说:"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是救命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他认为,麻醉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梦醒之间,游刃有余"。</h3><h3> </h3> <h3> 在麻醉界乃至整个医学界普遍认为麻醉工作是最具风险的职业之一。</h3><h3> 原来,麻醉医生当好了,就是调兵遣将的军事家,挥洒自如的艺术家啊!</h3> <h3> 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陈绍洋除了精湛的医技,还具有高尚的医德。</h3><h3> 他几乎天天早上7点上班、凌晨1点下班。</h3><h3> 他把推辞不下的病人红包打入病人的医疗费中。 当妻子笑他"不就是麻醉那点事儿吗,至于那么认真吗?"他郑重地告诉妻子," 医生千分之一的医疗失误,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却是百分百的伤亡。假如躺在病床上的是我们的父母,你还会这么说吗?"</h3><h3> 原来,陈绍洋学医刚成,父母便相继离开,他无以回报,从此,以回报父母的心对待每一位病人。</h3><h3> </h3> <h3> 陈绍洋把自己的时间和关爱给了他最为钟情的麻醉事业,给了病人,给了学生。</h3><h3> 他头一天还在手术室,第二天,因为肝癌晚期,自己进了手术室。生命的最后时刻,当第四军医大学做出向陈绍洋学习的决定时,一向低调的他说:"如果报道我,能让社会对医生这个职业更加理解,能够缓和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那么我愿意配合。"他像蜡烛,燃烧了自己,把光和温暖送到人们的身边。</h3><h3> </h3> <h3> 世人谁不爱良医!<br /></h3><h3> 这位麻醉师真好,德艺双馨,给我们绍兴人长脸了!绍兴人就应该是这样子的!</h3><h3> 让我们记住他:陈绍洋,生于1963年5月,绍兴马山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