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父亲是一位老兵。</h3><div> 父亲珍藏有一件崭新的军装,从衣服里面的印章图案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这件军装生产于1964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它依然鲜亮如昨。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力,77岁的父亲穿上它立刻年轻了好多,精神了好多。父亲就穿着这件军装,以他自己的方式——一个老兵独有的方式,庆祝建军90周年。</div><div> 时光不再,情怀依旧。</div><div> 从踏入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那天起,“八一”就写进了父亲的生命里。十三年的军营生活是父亲一生的骄傲和自豪。<br></div> <h3>电视正在直播朱日和阅兵,这是父亲最激动的时刻</h3> <h3>父亲珍藏的这件军装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仍鲜亮如昨。醉人的橄榄绿和鲜红的领章是那么和谐那么漂亮。</h3> <h3>1961年,高中毕业的父亲被保送上了西安炮校。那年,父亲20岁。</h3> <h3>1962年9月,中印关系紧张,父亲同西安炮校100多名学员奉调入藏,学习印度语随时准备上战场。</h3> <h3>这是父亲当时写下的日记</h3> <h3>1962年10月中印反击战打响,父亲作为西藏军区步兵学校外文队的学员奔赴战场,负责战勤工作,向印军喊话、押送俘虏、为运送伤员的队伍警戒……经受了战火的洗礼</h3> <h3>反击战很快取得胜利。西藏步兵学校搬到松宗,父亲和战友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伐木、种菜,虽然艰苦但充满了快乐。</h3> <h3>1964年,父亲和母亲结婚,那时的他们多年轻啊!</h3> <h3>父亲离开步兵学校到南京军事外语学院之前与战友们合影留念。</h3> <h3>1965年,父亲又到南京军事外语学院学习。</h3> <h3>父亲因通讯报道工作突出,被高原战士报社评为三等奖,报社给父亲寄去鼓励信。</h3> <h3>1966年国庆节,父亲在天安门广场留影。</h3> <h3>31岁的父亲</h3> <h3>父亲和崔教员在青岛带兵时合影留念</h3> <h3>父亲和战友崔绍强。崔绍强,湖北人,曾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父亲无私的帮助,父亲感念至今。这张照片拍摄于1968年,此后二人再未谋面。我曾受父亲之托在网上寻找但没有结果。这是父亲的一大遗憾。</h3> <h3>从南京军事外语学院毕业后,父亲又重返西藏</h3> <h3>父亲母亲哥哥和我。那时,妹妹还没有出生。一转眼,父母已是古稀老人,我和哥哥都年近半百。</h3> <h3>父亲转业前与在藏的黎城老乡合影留念。随后,父亲离开了西藏,离开了军营。</h3> <h3>安享晚年的父亲</h3> <h3>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父亲母亲</h3> <h3>父亲最珍爱的一张老照片</h3> <h3>再敬一个庄严的军礼,这军礼饱含了一个老兵所有的深情!</h3> <h3>父亲经常趴在写字台上,写下难忘的军营回忆。</h3> <h3>父亲穿上军装是不是很年轻?这坐姿是不是很标准?</h3> <h3>这些天中印边境很不太平,印度又在挑衅闹事。父亲说,狗日的侵占的都是咱们地肥水美的好地方,不能让他们太嚣张了!如果开战,他愿再赴战场,即使扛不动枪背不动炮弹,他还可以做一名向导……</h3><h3>一日为兵,一生心系国防,这就是每一个老兵的八一情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