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山东单县是我父母的家乡,我出生在那里,生长在南京。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57年至1959年母亲带着我们在单县生活学习的经历及1968年在那里生活的片段。两个弟弟1968年也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从那以后直到1995年母亲带领我们姊妹几个回乡省亲才又回到家乡。母亲去世后外婆百岁,二奶奶去世等我们断断续续回去过几次,但都是匆匆往返。今年我们姊妹几个相约于“五一”假期一起回到单县,寻找记忆中的根。。。</b></h1><p><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乡第一站我们去了新力表弟家</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表弟家早已买了新房,可我们最想去的仍是他家的旧宅,这里是我姑姑姑父一家居住的老宅。大约是1973年我和妹妹来单县曾在这里小住</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熟悉的小院因扩建房屋如今已十分狭窄</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表弟、弟媳为我们回乡之行预定了宾馆,安排了行程,并提前通知了我们的至亲。</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亲人相见格外亲,妹妹如同到了家一般,叙述着当年的情景:你看那间屋就是我当年爱春住的地方,墙上全是……</b></h1> <h1><b>在表弟家小憩我们便赶往小舅家。小舅家老宅拆迁,在县城买了新居,我们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看看小舅的新居感慨万千,想当年十多岁的小舅早早担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1968年我在姥姥家刘员外庄的老宅里居住了三月有余,两个弟弟也在那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土墙土地,木门小院,磨面的石磨,兑粮食的兑窝子,狭小的厨房,我帮姥姥推磨,簸麦子,兑豆子,拉风箱……这次再去刘庄,姥姥家的老宅处已是宽阔的马路</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母亲一共姐弟五人,小舅舅最小。小舅的孩子均在青岛工作、安家,家里只有舅舅,舅妈,儿媳及小孙子。年轻时备尝艰辛的小舅现在苦尽甘来,安享晚年</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和舅舅、妗子(这是单县方言既舅母的称谓)合影留念</b></h1><p><br></p> <h1><b>三姨和大表弟也赶来了。三姨是母亲的小妹,80高寿身体很好,见到我们格外亲。想起1958年我们在单县的日子,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口粮严重不足,山芋、胡萝卜是主粮。姥姥煮的胡萝卜小米汤每人碗中仅有几块胡萝卜和数粒小米,每人再分得一块榨过油的棉籽壳和着山芋干面的巴掌心大的锅饼,就很不错了。各种野菜、树叶、树皮早已找不到了,饥饿难耐。记得那天三姨通过一个熟人带我去了北关外一片麦田里,割了一篮青麦苗回来吃(那时搞深耕密植,麦子密的只长苗不抽穗)。让我至今难忘的是一天有人给了三姨一张饭店就餐券,三姨领着我悄悄地到那里让我饱餐了一顿。在那个年代这是如何珍贵的一张券啊!想到这些禁不住泪流满面。。。</b></h1><p><br></p> <h1><b>妹妹1958年出生在单县那个最困难的年代,一直由姥姥抚养到三岁才回到南京。为了妹妹姥姥家专门养了一只羊挤奶给她吃。三姨及姨夫经常照看,姨夫星期天休息时我跟着他去沙河地拉沙土,给妹妹当尿布。那年不满周岁的妹妹腹泻,突然眼睛失明,急坏了全家,紧急送到南关医院(现在的单县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我每天两趟提着羊奶从北关外刘员外庄送到南关医院。六十年代末姥姥病重,母亲回去探望时专门带着妹妹同去,就是因为妹妹是姥姥带大的缘故</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晚餐小舅安排在单县有名的三义春羊肉汤馆,喝一碗单县羊肉汤,吃一口久违的烙馍回味无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据单县志记载"单县羊肉汤"最早创于1807年,当时由徐、窦、周三家联手创建,故取名为"三义春"羊肉馆。"三义春"羊肉馆的创立在那个时期的饮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日后"单县羊肉汤"的名扬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以其独特风格载入中华名食谱,以汤入谱的只有单县羊肉汤,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b></h1><p><br></p> <h1><b>单县羊肉汤的起源"三义春羊肉馆",文中徐姓是我的曾祖父。单县羊肉汤具有"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烂而不黏"的独特风格,色香味俱佳。听母亲说那时徐家羊肉汤在单县首屈一指,很多达官贵人纷纷专程赶来品尝,所以母亲做的羊肉汤无人能比,至今念念不忘。。。</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单县羊肉汤从选料、配料、水源乃至熬制都十分讲究,图中青山羊是单县羊肉汤选料的第一要素</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单县有名的百狮坊,这里我来过多次,现在周边都拆迁了,重新修整的已看不到原来的模样,只有这牌坊依然如故。</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革中的百狮坊</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百寿坊及周边依旧如此,墙上写满了大大的"拆",待我们下次再去想必旧景不在</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表弟张敏是我们这次寻根之旅的全程向导, 从历史的探究到景点的安排,从特色小吃到寻觅旧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让我们倍感亲情温暖</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牌坊下的这张照片是我们和表弟首张合影</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牌坊虽然看过多次可从未留下身影,今日终于留个纪念</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弟媳好像是第三次来单县,前两次也是来去匆匆,今日再来满心喜悦</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张敏表弟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这个展示单县旧日生活的地方,我们仿佛回到了姥姥家,那熟悉的房门、院墙、农具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过去的时光。。。</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着这似曾相识的旧场景,往事历历在目,我情不自禁的端起了簸箕。。。</b></h1><p><br></p> <h1><b>这个场景像极了儿时的我们和姥爷在说话。姥爷特疼孩子,那年他来南京住在我们家,只因母亲大声呵斥了弟弟几句气的不行,立即就要买票回去。想起1968年我住在姥姥家,姥爷只要进城就会买点花生、烧牛肉、兔肉等装在他那个大大的衣兜里带回来给我吃。。。</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亲的老家在单县东关,母亲的老家在北关,所以我们就从东关到北关寻找记忆里的点点滴滴。镜头中的妹妹边行边觅,变化太大了</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仅存不多的一条衙门街老巷子。1957年我们随母亲回单县时先住在衙门东县武装部旁边,是临时租借的三间屋,我记得好像是一个小四合院里。这次回去再也找不到了,已经拆迁的面目全非,想着应该离这条衙门街不远</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衙门街保存下来的千年枸杞树,若非表弟的指引一般很难找的到。</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人告诉我们这棵树还有皇帝亲赐的御碑,盖房时埋在手指的下方了。</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人滔滔不绝的向我们讲述这棵树的故事</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哪里呢?我的记忆里搜索不到八景桥</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河岸两侧的新貌</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哪里还能看到一点旧景</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记忆里这里应该是老"刘隅首"所在地,这可是当年单县最繁华的地方。1957年我们刚回单县,叔叔在这附近上班。去单县一完小上学的第一天,放学时我先去了叔叔单位,叔叔买了一包小鱼给我带回家,还特意问我是否认识回家的路,我爽快的说认识,结果走错了方向,让姥姥家的熟人领到北关姥姥家去了</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隅首旧貌</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旧时狭窄的东关大街如今如此宽畅</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依稀记得这里应该是徐家大院的所在地</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关大街是姥姥家和三姨家的故居所在地</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姥姥及三姨家的老宅已拆迁了,北关老街还保存了这几处老房子</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老单县城</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7年至1959年开始我们住在衙门东,以后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北关姥姥家。我在单县一完小读了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关三完小度过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关大堤那时是一个土堤,是从三姨家去刘员外庄姥姥家的必经之路,我不知走了多少来回,记忆深刻。现如今已修成了景观带,两侧盖满了新楼房</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站在桥上想起儿时在北关三完小的一幕幕。那时我刚从南京来到这里,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由于普通话说的好,班里排节目总少不了我。1958年那是一个放卫星的年代,那天晚上在我们学校操场上召开社员大会,一个板凳上放了个硕大的山芋,队长站在台上说这个山芋有三斤多,一亩地可以产xx(我记不清了)个这样的山芋,当场乘了一下,亩产量的卫星就这样诞生了。现在看似荒诞无稽,那个时候却无人敢言</b></h1><h1><br></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关护城河旁休闲广场</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关外烈士陵园塔和县中心医院新貌</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看着远处的南关桥,想起了小弟弟失而复回的经过。那时我们刚到单县不久,母亲上班我上学,家里只剩下两个弟弟,等母亲下班回来小弟弟不见踪影,大弟弟吓得躲了起来。只记得全家出动,姥爷,小舅,三姨,姨夫,母亲和我全城大搜索,姥爷拿着一根长竹子沿着屋后的河边走边捞,最终还是母亲在这个南关桥边找到的。原来小弟弟拿着一根竹子当马骑,一直骑到 南关外,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在路边啼哭,被下乡支农的叔叔回来时碰见了,现在想来真是福大命大</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浮龙湖——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单县新景点,据说是老子曾居住的地方,今天终于得见真容</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单县这个水源缺乏的地方,有这么大的水库实在难得。那些年整个县城都是吃井水,我经常跟着姨夫或小舅去很远的地方去拉"甜水"</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浮龙湖边留下我们的身影</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浮龙湖里老君庙</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浮龙湖里藏酒洞,号称江北第一洞</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朱家大院始建于明嘉靖5年,即1526年。鼎盛时期占地100余亩,20多处院落,500余间房屋,堪称当年单县第一大户,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居民庭院。里面通过图片,实物,塑像等展示了鲁西南一带传统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姥姥北关家里堂屋里的陈设和这一样</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论走到哪里抓住机会拍、拍、拍,想把家乡的一切都记录下来</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里是新建的县政府</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县委县政府早已物是人非</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后面的背景是县检察院,张敏表弟工作的地方</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表弟曾任县反贪局局长,是一个优秀的监察官,多次立功受奖</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了全方位体验生活,表弟介绍了一家平民羊肉汤店请我们去品尝</b></h1><h5><br></h5><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别看这不起眼的门面,羊肉汤的味道不错</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单县名吃黄岗赵家馓子也是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名小吃</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简陋的作坊,原始的手工制作</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力表弟、弟媳及儿子、元春、艳春表妹和我们欢聚一堂,遗憾的是爱春妹妹远在北京未能参加</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表弟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陈酿老窖招待我们</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不饮酒的表弟今天破例开怀畅饮</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弟的奶奶我们称二奶奶,是单县徐家和我们血缘关系最近的至亲,听说我们要来单县,三弟特从外地赶回来。</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华堂弟曾在南京当兵,每逢休息必去我家,所以最为熟悉,情深义重</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兄弟相聚难分难舍,感激之情无言以表</b></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砀山是我们离开单县返宁的地方,1957年母亲领着我们回单县,1959年我们离开单县都是从这里坐着牛拉的"地排子车"往返的。1955年爷爷去世,父亲从这里连夜徒步100多里赶回去奔丧。记得父亲临行前我哭着要跟他一起去,就因交通 不便而未能成行。听母亲说爷爷非常疼我,那时要跟父亲一同回去奔丧是否冥冥之中和这有关呢</b></h1><p><br></p> <h1><b> 张敏表弟一直把我们送到砀山高速路口,站在这里不由得想起1959年三姨送我们的情景。那天是三姨给我梳的辫子,身上穿的是三姨给我的一件蓝色列宁装大衣,坐在车上泪眼婆娑,不断地挥着手……</b></h1><h1><b> 我们的寻根之旅即将结束,感谢各位亲人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款待,此行我们收获了满满的乡情,浓浓的亲情,期待着下次再相聚。。。</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