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些花儿</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青山一排排,油菜花遍地开,骑着那牛儿慢慢走,夕阳头上戴……”歌声放佛还回荡在我的耳畔,而有一幕却深深刻在我的心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那时,我尚未入学。黄昏,夕阳染红了天边。我和爸爸妈妈从田里回来。一路上,父母有说有笑,我神气地骑在牛背上,父亲走在前牵着牛绳,母亲在牛身一侧扶着我,我们慢慢悠悠地把家回。印象中,那是我唯一的一次骑牛经历,也是我难得一见父母如此浪漫恩爱的场景,像极了一幅画!而且这幅美好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一股暖流就会从心底泛起,微笑就会浮上脸庞,太美好!无限感激父母,他们给了我们永恒的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2</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还没有上小学前,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和一个邻居小女孩玩,她和我年龄相仿。印象中,她妈妈是哑巴,她爸爸身体很不好,很瘦弱,总是咳嗽。我和她几乎天天都在一起玩,经常爬到草垛上去玩。她心灵手巧,会拿干稻草做成各种各样的玩意!记忆最深刻的是她三下五除二用几根稻草编成剃头刀,畚斗、簸箕……她还会信手从墙上拔一些狗尾巴草,做成一把非常可爱的小扫把或者小动物……后来,她父亲病逝,她娘带着她和弟弟妹妹改嫁他乡,从此再也没有联系。那时,我不懂分别的悲伤,只是失落惆怅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她算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崇拜偶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3</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小时我生活在乡下,家家户户都是烧柴,等做完饭,灶里肯定还有余热。有时碰到家里买了肉(那时不像今天这样天天有肉吃),吃过早饭,妈妈会拿一个小小的陶罐子,里面装满黄豆和肉皮,加满水,封好口,再倍加小心地端到灶里放稳,然后在罐子四周裹好热灰,一切处理妥当,等到中午就可以吃了!闻着灶里慢慢飘出的香味,我们不知咽了多少口水呢!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当母亲小心翼翼地从灶里取出陶罐子时,我们几个早就迫不及待地围在妈妈身边,几个头攒在一起,挤成一堆,每个人都恨不得钻进罐子里去!罐子里那一阵阵香味,迎面扑鼻而来!至令我们个个垂涎三尺,口水滴答!</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4</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既然提到吃,我就必须提烤红薯和烤知了。小时候,我总是和伙伴们拿着家里的红薯放到灶里去煨熟或跑在野外捡柴烧火烤熟吃。那时觉得煨熟的红薯和烤熟的红薯都是无比美味,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更何况是自己亲手做的,别提多好吃了!看到树上一直唱歌的知了,我们就想尽办法去抓,抓到了就拿去烤,那味道也是无法比拟的,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几个芋头也拿到灶里去煨,因为太期待自己的“创意”,忙不迭地从灶里取出芋头与伙伴们快乐地分享,却不想有一个伙伴吃了直挠喉咙,因为没有熟透,刚吃了几口,他的喉咙就痒得不行!我看着他那模样,既觉好笑不已,又觉过意不去。那情景记忆犹新!多年后,当我看到“隔靴搔痒”这个成语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这个场景,感觉他简直就是在精彩演绎这个成语嘛!多么传神,多么生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关于吃,印象最深的还有奶奶去北京看望叔叔,顺道旅游带回来的北京果脯,那是我儿时吃过的最美味的零食了!简直就比烤红薯还好吃一万倍啊!各种各样的果脯还有蜜饯,令我们一见到都眼睛发光,更别提吃了!我们贪婪地品尝,每个人吃着手里的,看着袋里的,吃完还要把装果脯和蜜饯的包装袋或是包装盒抢去狠狠地舔得干干净净!那馋样你简直不敢直视!那时,我们觉得世上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此!因为果脯和蜜饯里还融进了奶奶对我们浓浓的爱啊!如此美味的东西,她老人家只是含笑看着我们吃,自己却一点都不尝,你说我们能不感动,不觉得这零食是超级无敌好吃吗?我想当时即便是吃了一口就会马上死去,我们也会宁死不辞吧!</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5</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姑父从义乌旅游回来了,给我们家每个女孩子都买了一小瓶精致的香水,那香水的味道仿佛依稀还在空气中回荡,很香!那瓶子很精巧,香水是绿色的。还可挂扣,像钥匙扣一样。我拿着那香水不舍得用,也不懂得如何用,天天背在书包里,和同学一起玩也不忘带,令同伴们羡慕不已。终于有一天,香水被我弄丢了,心里顿觉难过失落不已。</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不久后,丽丽姑姑从南昌回来,竟然也给我们带了香水,还有非常漂亮的彩色的扎头发的头绳,让我们欣喜不已!太高兴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月姑姑利用上班业余时间,给我织了一件很美的毛衣。毛衣是红色的,胸前织有一只可爱的、白色的小猫,更特别的是还配了一条白色的围巾,围巾两端有两个可爱的小白球。穿上它,那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月姑姑还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我长得像电影《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当她对我说这话时,我能感受到姑姑对我有多喜爱啊!</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从小,六娥婶就很特别喜欢我,妈妈有时没空,她就会帮我梳两个可爱的羊角辫,把她漂亮的发夹给我夹上,还把她自己最喜欢的紫色的、非常漂亮的头花给我绑上。我感觉自己头上飞着两只翩翩起舞的紫色蝴蝶!走出去别提多神气、心里有多美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大约上世纪八十时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很流行扯一块布去请裁缝做新衣服。我妙英婶婶就是裁缝能手!她做出来的衣服比买的还精致漂亮!妈妈上街就喜欢给我们买几块布来新衣服穿,她也总是请妙英婶婶帮忙。每次婶婶做的衣服或者裙子,都是款式新颖,样式独特,非常得体合身。有一次,婶婶送给我一条海军蓝连衣裙,裙领宽宽的,蓝底白条纹,像水手服。还配有一条蓝底白条纹的领带,神气十足!腰间还有一条腰带,裙摆也有两道白条纹。穿上这条裙子,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小小女海军,特别自豪、得意!</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6</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文芳婶婶从小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关爱!她是对我们姐妹几个最亲的婶婶。她记得我们姐妹几个的生日,每个人的十岁生日都少不了她的一份精美礼物。她送我十岁生日礼物是一套裙子。淡黄色的,扣子非常特别,很大气。款式像韩版,又像日版,反正穿上特别得很!至今都记得伙伴们看我的眼神。她送给姐姐的十岁礼物是一件橘黄色的呢子大衣,因为姐姐的生日在冬天。这件呢子大衣款式也很特别,衣领处还有两个用透明丝带绑着的紫红色小圆球,系着这两个小圆球,特别漂亮可爱!姐姐很珍惜,直到穿着小了给我穿时,还像新的一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兰姑和表妹从县城坐车到镇上,然后冒着大太阳步行十几里沙石路到我们家,就是为了给我送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作为生日礼物。晚上还辅导我写作业,至今每次回想都令我感动不已。</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大伯母送给我的十岁礼物是一双红皮鞋。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皮鞋。当我欣喜地穿上皮鞋后,感觉真的不一样,洋气,大方。</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7</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住乡下时,总是会有走街串户的收破烂卖“叮当糖”的人。被我们称之为“叮当糖”的,其实就是一种黄颜色的黏黏的糖,糖的味道很独特,而且只有这种收破烂的人才有卖。因收破烂的人每次出现,总是手里拿着两铁块叮叮当当作响做广告。每当有叮当声悠悠传来,我们就坐不住了!欢呼雀跃起来!此刻我们的听力应该比上课听讲不知好了多少倍吧!每个人纷纷行动起来,激动地从家里快速搜寻到一切可以换糖的破烂东西,鸡毛、鸭毛、破铜烂铁、破塑料鞋、旧解放鞋……有时实在找不到可以变卖的东西了,就把不想穿了的旧了但还能穿的鞋子忍痛卖了!明知回头少不了母亲的一顿骂,还是义无反顾地疾跑过去,生怕错过!现在想想,那时我们怎么就馋成那样啊!万幸,那时社会风气良好,否则极有可能被坏人的一颗糖就带走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8</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读小学时,几乎每个老师都很喜欢我。我也非常尊敬爱戴老师。整整五年的小学生活,不仅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丫头变成了一个文明礼貌的孩子,也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会有多大。小学临近毕业时,美丽大方的彭丽红老师教我们最后一堂音乐课,她问我们想学什么歌,给我们选,都是她想教的吧!我们全班恶作剧般地要老师教我们《有一天我也会老》。我现在还记得这首歌如何哼唱:有一天我也会老,什么样我无法预料,如果那天来到,请不要过分忧伤……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此刻我回想着儿时的这幅情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彭老师弹着脚踏风琴,我们在那里认真学唱这首歌,还是有一点伤感落寞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9</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就是琼瑶的《婉君》。每次看,都会被深深感染。印象最深的是由金铭扮演的小时候的婉君,看着她剧中楚楚可怜的样子,真想和她交朋友。爷爷也非常喜欢看,他还订阅了电视报,看到有关金铭的报道就会和我聊:金铭是北京人,和你一样是在校小学生,她不仅要一边拍电视,还要一边读书,就是这样,她的学习都是名列前茅的……听了爷爷一番话,我简直就把金铭当成我的偶像了,越发喜爱她了,我要向她学习。她应该是我上学后第一个崇拜的偶像吧!</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爸爸也喜欢婉君,他总是和我们一起唱“一个女孩名叫婉君,她的故事耐人追寻,小小新娘,缘定三生,几番风雨,几度飘零……”每当和我们一起唱时,眼睛里总是饱含着对几个女儿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和妹妹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一边骑车,一边和我们姐妹俩一起唱着“一个女孩名叫婉君……”,洒落一路歌声,一路欢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0</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小时候,我们村里时常停电。有时遇到停电,如果是冬天,我们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在客厅里烧一盆火。父亲此时会拿出他心爱的二胡,随着他忘情地拉,琴声就会像空气一样氤氲到整个房子的每个角落。我们姐妹几个就围坐在父亲身边一边听,一边烤火。有时,父亲会拉我们会唱的歌,这个时候,父亲忘情拉琴,我们尽情伴唱,其乐融融,令人羡慕不已!有时,邻居姑婆和姑爷爷来我们家串门,就会大发感慨。每当这时,母亲会不忘“调侃”一下父亲:“又开始拉茅厕门了!”惹得旁人哈哈大笑!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欢笑……</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历历往事仿佛就在昨日,真让人唏嘘不已。人生苦短,而那些过往的幸福快乐时光,像一朵朵芬芳迷人的花儿,始终盛开在我的心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