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责任--双赢篇

梓卿 - Kathy

<h1><b>父母最该给孩子什么?</b></h1><h3><br /></h3><h3>每个父母都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父母自身所拥有的东西,另一部分则是父母所应该给予孩子的,比如教育。</h3><h3>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选择用什么态度去面对生活。</h3><h3>无论父母给孩子的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都是一个家庭共有的"资产"。 培养孩子有强大的家族荣誉感,使之拥有为之而奋斗进而发扬光大的动力,使之拥有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信心。</h3><h3>说到"家族荣誉感",中国自古就强调之,&nbsp;如历代皇帝嘉奖官员或惩罚官员,其子女都会受到厚待或牵连;西方亦同,家族式的发展路径已经被认为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h3><h3>同时,培养孩子具有交友的能力和资本,拥有自己的人脉关系。</h3><h3>父亲为了孩子而完善自我,孩子在父亲不断学习的环境下而成长,这样的良性循环是父亲与子女命运的最佳诠释。&nbsp;&nbsp; </h3><h3><br /></h3><h3><br /></h3><h3><b>共同点亮孩子的未来之灯</b></h3><h3><br /></h3><h3>身为父母,既然已经将孩子带来这个世界,就必须要承担应有的责任。而这责任不仅仅是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提供物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用你的智慧与爱,帮助孩子成为他/她应该成为的人物。</h3><h3>"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h3><h3>不必刻意为之,首先是父亲,母亲,然后才是朋友。因为能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的,只有父亲和母亲。</h3><h3>更重要的角色,就是父亲。</h3><h3>父亲相比母亲而言,目光更长远,视野更广阔,思想也更加理性且兼具战略性,父亲比母亲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适应时代的发展。</h3><h3>父亲代表的是决断力。</h3><h3>父亲的换位思考,也不是说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是要站在当今社会大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孩子分析,判断,理解,以及选择。</h3><h3><br /></h3><h3>父亲当利用魄力,经验与智慧为孩子建立一个优质的平台, 并在这样的平台上达成与孩子共同确立的目标。</h3> <h1><b>父亲是最优秀的统计学家</b></h1><h3><br /></h3><h3>育儿是门严谨的学科,好父亲用好谋略换取儿女的成长。</h3><h3>初为人父的男人,无论贫富贵贱,条件几何,都靠摸索与探索齐头并进。</h3><h3><br /></h3><h3>世上有两种教练是成功的:一是自己在相关领域中有过成功经验的。第二种是统计学家。</h3><h3>欧洲有一位年薪980万欧元的足球教练,自己并不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却是位很棒的教练,他懂得用统计学的方式来分析球员的不同战略技术及其成功的概率,提取精华,再教授给队员。</h3><h3>但是,足球教练的统计方式与育儿的统计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育儿"强调的是别人的成功方法对自己的孩子不一定适合,不一定有用,需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不同情况在不同成长阶段量体裁衣,执两用中,逐渐归纳,整理而形成父母自己的教育方式。</h3><h3><br /></h3><h3>人如果十分精通一门学科,自然就能将其中的奥妙和智慧运用到生活中间,看问题的方式和方向也会与其他人不同。</h3><h3>因此,好的父母当是先分析自己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教练,再运用自己所长来引领孩子去探索更宽广的世界。</h3> <h1><b>父亲的观察力</b></h1><h3><br /></h3><h3>一位好父亲,一位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父亲,可以从周遭看似毫不相关的信息中,推理并统计出对自己教育孩子有所帮助的方式和方法。然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筛选进而深层次的思考,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转化为数字和图像,在大脑中进行检索,最终提炼出能为自己所用的知识。</h3><h3>父亲与母亲在视野方向上大有不同。母亲更多关注细节,父亲则更多观察到细节背后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带给孩子的深远影响。</h3> <h1><b>条条大路通罗马</b></h1><h3><br /></h3><h3>成功和个性一样是无法复制的。</h3><h3>辍学者中能成为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可谓寥寥无几,某些人物乃是社会与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产物,某些则属于时势造英雄。</h3><h3>因此,不鼓励偏才偏科。</h3><h3>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之前,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当是广泛培养兴趣与爱好:学下棋,学绘画,学乐器,篮球,足球,游泳,跆拳道----培养孩子应有的修养,有助于未来生活的质量,以及个人修养的提炼。</h3> <h1><b>根据孩子成长"敏感期"选择兴趣班</b></h1><h3><br /></h3><h3>人的一生有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只要抓住了这些敏感期给予孩子相应的培养,学习效果会更好,孩子将终生受益。</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ed2308">3-4岁</font>:色彩、语言、内省智能敏感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色彩敏感,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语言敏锐度提高,模仿成人说话;</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剪,贴,涂的能力提高,</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开始追求完美,</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断追问为什么。</h3><h3><br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color="#ed2308">4-5岁</font>: 数学逻辑、音乐智能敏感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开始建立数学概念,</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审美期到来,对穿着有自我要求,</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音乐,识字敏感。</h3><h3><br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ed2308">5-6岁</font>: 语言、自然智能敏感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出现书写敏感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数学-----逻辑能力上升,</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喜欢收集动植物标本,对实验产生兴趣。</h3><h3><br /></h3><h3>除了这些一般规律外,敏感期到来的早晚也与后天环境的创设有关。如果父母及时抓住孩子出现的星星点点的行为表现,并且创设环境及时加以培养,势必能够帮助孩子提升潜质。</h3><h3>"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h3><h3><br /></h3><h1>选择兴趣班的原则</h1><h3>1. 师资配置: 包括教育体系,教师的受教经历,教育方法等等而且还要考虑是否重视个体差异。</h3><h3>2. 学习环境: 包括是否有配套教材,学习氛围是否轻松自在。</h3><h3>3. 宝宝的情绪: 孩子在学习时是否体现出开心快乐,这是选择的关键点之一。</h3><h3><br /></h3><h3>兴趣班的几大类别</h3><h3>1. 音乐教育类: 学习乐器,形体舞蹈,声乐演唱等。</h3><h3>2. 运动教育类: 如游泳,跆拳道,溜冰,篮球,足球,羽毛球等。</h3><h3>3. 美术教育类: 如素描,蜡笔画,水粉画,水彩画,速写等。</h3><h3>4. 语言教育类: 识字训练如口才训练,第二语种训练等。</h3><h3>5. 逻辑能力类: 珠心算,创造力逻辑力训练,逻辑顺序训练等。</h3><h3>6. 其它教育类: 启蒙教育综合训练等等。</h3><h3><br /></h3><h3>@兴趣班-----贵在"兴趣",重在"孩子的兴趣"。</h3><h3>@别让压力磨灭了孩子的兴趣。</h3><h3>@在兴趣班中让孩子领悟何谓<b>责任-----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b></h3><h3>@让自己在兴趣班的学习中与孩子共同成长。</h3><h3><br /></h3><h3>美国人非常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但个人认为,有认知才有选择权,因此创造机会给孩子多接触不同种类的业余爱好,家长辅助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兴趣班,同时借机教育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规划做决定,并坚持执行下去。&nbsp; </h3><h3><br /></h3><h3><br /></h3> <h1><b>培养孩子的品格-----责任心</b>&nbsp;&nbsp; </h1><h1><br /></h1><h3>1. 对孩子来说,责任心就是"承诺了就应该做到"</h3><h3>&nbsp;&nbsp;&nbsp; 除非不可抗拒的原因,否则不能按时完成应完成的事情,无论什么理由都是不负责任的,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要接受家长的批评,之后要把事情完成。</h3><h3>&nbsp;&nbsp;&nbsp; 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批评,而受了批评就要改进,如此反复。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天成长,意志就会得到锻炼。等到他们走入竞争的社会,面对来自老板和同事的批评时,内心就会因强大而坚韧,也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与批评,并心平气和地吸取教训或者改进自己。</h3><h3><br /></h3><h3>2. 对孩子来说,责任心就是"先从我做起"</h3><h3>&nbsp;&nbsp;&nbsp; 如果遇到问题,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别人,或者怨天尤人。否则解决不了问题,还将自己的心情搞坏,并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h3><h3>&nbsp;&nbsp;&nbsp; 对孩子从严要求,不放松一点一滴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指正,孩子会不断给你惊喜。</h3><h3>&nbsp;&nbsp;&nbsp; 英文中有一个词汇是"Tough Love",意即"严格的爱",也可以理解成爱之深责之切。 真正懂得如何爱孩子的父母,懂得"如果你对孩子严格一点,社会就会对你的孩子宽松一点。反之,你对孩子宽松一点,社会就会对你的孩子非常严格,甚至惩罚你的孩子。"</h3><h3><br /></h3><h1><b>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几种方法:</b></h1><h3>1. 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h3><h3>&nbsp;&nbsp;&nbsp; 鼓励孩子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自我服务,并多位自己承担一些责任。</h3><h3>2. 对孩子从小抓起。</h3><h3>&nbsp;&nbsp;&nbsp; 一个是指要从孩子年龄较小时就注意责任心的培养。二是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h3><h3>3. 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h3><h3>&nbsp;&nbsp;&nbsp;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如果孩子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自然就学会了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再马马虎虎,草率了事。</h3><h3>4. 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h3><h3>&nbsp;&nbsp;&nbsp; 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孩子明显感受到他是家里的主人。</h3><h3>5. 不要让孩子逃避或推卸责任。</h3><h3>&nbsp;&nbsp;&nbsp;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面对, 不能逃避或推卸, 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h3><h3>6. 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h3><h3>&nbsp;&nbsp;&nbsp;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直到孩子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罢休。</h3><h3>7. 对孩子要重过程轻结果。</h3><h3>&nbsp;&nbsp;&nbsp; 家长在培养孩子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沉得住气,学会等待,且能够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体验;随着心里体验的积累,孩子的责任意识也随之不断强化和提高。</h3><h3><br /></h3><h1><b>培养孩子的品格-----耐心</b></h1><h3><br /></h3><h3>如果把父母当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便是一份"7/24 且永远无法回头"的工作-----即不能辞职,也不能请假,更不能重来。因此,要准备足够的耐心来应对这场极具挑战性的持久战。&nbsp; 尤其当孩子进入少年期,这份耐心便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单单是生活上的照料(任劳任怨地洗洗涮涮&amp;烧菜煮饭已然沦为常规工作),更高的挑战在于和孩子的交流。</h3><h3><br /></h3><h1><b>培养孩子的品格-----行为是非观</b></h1><h3><br /></h3><h3>之所以要在是非观前面加上"行为"二字,实在是因为太多的家长擅长言教而非身教。身为父母,善于剖析自己,即使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也没什么关系-----事实胜于雄辩,具体的经历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h3><h3><br /></h3><h3><br /></h3><h3>父母所应具备的优秀品格:</h3><h3>&nbsp; 1. 遵守对孩子的承诺</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讲信用的基本表现之一就是遵守承诺。父母想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就要严格遵守与孩子的每一个约定。</h3><h3>&nbsp;&nbsp; 2. 不在孩子面前说是非</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孩子,一般都会不假思索地接纳父母所说的话,会给孩子处理人际关系造成误导。要教会孩子不要只看到表面看到的,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尝试去理解别人的处境,教会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h3><h3>&nbsp;&nbsp; 3. 让孩子拥有自信和找到自信的方法</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充满自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让孩子通过完成一件件小事,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一旦遇到了一个非常难解决的大目标,孩子感觉困难想要放弃时,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能半途而废",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将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从最容易达成的目标开始做起,逐步完成,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h3><h3>&nbsp;&nbsp; 4.&nbsp;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通常孩子做了不光彩的事情,父母也会被追究责任:"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真想看看这孩子的父母长什么样"。</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孩子来说,必须要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的经历。即使5,6 岁的孩子,犯了错误,也要自己主动去道歉。</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父母应当把道德伦理观的标准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判断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读书需要"双赢"Win-Win</h3><h3><br /></h3><h3>人生不是一场搏击赛,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别人打败,而是要达到Win-Win双赢。</h3><h3><br /></h3><h3>什么是检验学业有成的标准?</h3><h3><br /></h3><h3>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培养也很重要,比如礼貌,礼仪,志向,勤劳,习惯等等,这些才是时时刻刻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业"。</h3><h3>不仅如此,有时优秀的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把书本的内容活化到生活之中,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如果一个孩子能非常娴熟地解答复杂的方程式,却无法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判断如何消费才更为合理,那么他的成绩再好,意义又何在呢?能把书本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常识,成为思维内部的,遇事时的第一反应,学习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一个孩子是否会成功,与他所具备的常识息息相关。</h3><h3><br /></h3><h3>对孩子来说,要真正理解Win-Win的含义并不容易。</h3><h3><br /></h3><h3>小A刚开始学习辩论时,问他,什么是最好的辩论?</h3><h3>小A 答曰:Win 要赢!</h3><h3>父亲告诉他说:如果你的辩论目的只是为了赢,你将很难成为一位出色的辩手。因为辩论的最终目的在于discover truth 发现真理, sharing knowledge 分享知识,从而使自己、对方和观众通过辩论能更清楚地发现所辩论问题的实质,继而大家都能有所受教。 通过你的辩论,了解其他辩手看问题的角度,从中你也能了解到个人考虑问题的局限性,进而帮助自己提高。 千万不要为了辩论而辩论,首先要学会倾听。与此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对方的角度,因为双方在一起才有可能绘制出一幅关于真相的完整图像,这样,你才能对对方的论点得出完整而恰当的结论。</h3><h3>"7-Habits" 中有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聆听,了解对方想说什么,再想办法表述得很好,让别人理解你。</h3><h3>你一定要非常尊重对方,这样对方才有可能听到你的声音。记住,永远要成为多方面的赢家,让对手赢,让观众赢。</h3><h3>因为,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但Win-Win 双赢却可以有无数次机会。</h3> <h3>继7月写了"父亲的责任---智慧篇"获美篇推荐精品文章之后,就意犹未尽提笔开篇"父亲的责任---双赢篇",可惜实乃一介凡夫俗子,累不过家常琐事,外加喜爱运动,以致于笔耕时辍,委实愧对了那一堆草稿。</h3><h3>每每看到未完待续的草稿就赌咒发誓的告诫自己:时间是挤出来的,不准在给自己找借口了。</h3><h3>因此,这个周末---厨娘不再上线,一定要于今日截稿双赢篇。</h3><h3><br /></h3><h3>首先声明:写这篇父亲的责任,实在不是因为我们做得有多么好,更不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父亲,虽然我家习惯性的功劳都归男主😄。只是呕心沥血,苦口婆心的一些经验之谈,在一日三省的育儿道路上,每天都有新的知识要学习,在挑战着无极限的潜能。孩子也如小树一天天被修剪✂️着逐渐长成大树。</h3><h3>在此,只希望我的经验能为他人所借鉴。</h3><h3><br /></h3><h3>父亲勇敢、坚强、独立、自信、果断的个性特征带给孩子的多是理性的分析,鼓励孩子勇于探索,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积极正能量。母亲对于孩子而言,不仅是生命的载体,更是灵魂的继承,她孕育了孩子绚丽多彩的未来,而父亲则是将孩子引领至社会的大舞台。</h3><h3>毋庸置疑,养育好一个孩子是父亲、母亲双方共同的责任,不分伯仲。</h3><h3><br /></h3> <h3>2017年12月3日</h3><h3>于Fullerton, CA 家中</h3><h3>未完待续&quot;父亲的责任-----之三&quo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