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个40多岁男性患者,透析一年多,血流量下降,B超显示有一段血管狭窄,我们为此设计了三个方案。第一,需要球囊扩张,损伤小,费用大,病人嫌贵,不接受。</h3> <h3>第二,切开,手术直视下扩血管,但用什么东西扩成了难题,后来东拼西凑找来了小儿输尿管导管和腹透管引导导丝</h3> <h3>第三如果扩不开准备采取自体血管移植,可以选用手背上的头静脉或内踝的大隐静脉</h3> <h3>大隐静脉很直很粗,符合条件。</h3> <h3>先打开血管,打开后发现狭窄段远端有一小的动脉瘤,紧连动脉瘤的近端有一段血管迂回曲折,似被周围组织粘连。</h3> <h3>小心翼翼游离出血管,拉直后用手指捏血管,虽然壁增厚,但似乎内芯是空的,感狭窄处内径稍细。考虑可能是穿刺拔针后压迫致血管周围组织粘连,使血管扩张受限,阻力加大,以致远端形成动脉瘤。此时根据手术所见,并非B超提示的一整段血管狭窄,而是仅在此处。此时的设计是切开血管看,如果此处狭窄能扩开,则好,如果扩不开,就将这不到1cm的狭窄切掉,两端血管有富余,直接吻合。若狭窄很长如B超所示,则采用自体血管移植。</h3> <h3>血管夹夹闭血管后,在最狭窄处远端切开血管半环,发现内径仅稍细,用纤维止血钳扩后内径较大,用腹透管引导导丝再通,一直放入10多cm,并无阻力,说明血管内径足够,遂肝素冲后缝合,震颤明显,手术完成。</h3> <h3>体会:B超提示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手术所见会不完全吻合,最好手术的医生能到B超室亲自去看。需要多设计几个方案,根据手术中所见情况再一步步决定具体怎么做。同时还要结合病人的经济情况和个人意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病人。</h3><div> 其实这个病人并非血管狭窄,而是由于血管周围粘连使血管迂曲打折,血流无法顺利通过,血管不能充盈,所以B超显示这一段血管是狭窄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