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十载弹指一挥间

王安平

<h3>和樊惠刚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文革时期,也是七八月份,我当时22岁,还是个中学生。那时,我跟着武钢几位画家,在红钢城武钢业大一个大教室里,为庆祝毛主席九一三视察武钢画大幅宣传画,画这样的大幅画,我还是第一次,打格放大画草图,上水粉色,用了两天半时间,第三天上午画完。当时武钢的专业画家郑士彬老师看后说还不错,我很开心。正值此时,画室来了一个人,郑老师说这个老师姓樊,油画粉画画得很棒。于是我上前请樊老师帮我修改修改。我清干净调色盘,挤上颜料。樊老师拿起一只宽排笔,好像只花了个把小时,把我画的画修改完,说是修改,其实是重画。我从没见过画得这样快这样好的老师,我在一旁看得惊呆了,心里顿生由衷佩服之情。恰好,我同学来看我画画,还带有相机,于是有了这张我和樊老师在画前的合影。</h3> <h3>中午休息时,武钢几位画家为我画油画肖像,樊老师则为我画了张素描,形神毕肖,我斗胆开口索要,樊老师便给了我。这张画我珍藏至今。第一次认识后,我和画友杜执琦去过樊老师家,看过他当年画的写实油画风景和人物画。1968年,我插队落户到沔阳,其后回城在工厂干了十多年,1986年调入长江日报工作至退休十年。.一直没和樊老师联系上。今年,樊老师办个人画展,我从艺展湖北得知信息,便给艺展湖北的王灿婷发微信,请其告知樊老师的联系方式,很快小王转发来樊老师的电话及微信号。当即我给樊老师发去当年的合影照及他为我画的素描肖像。樊老师看后,十分感慨地说,谢我为他珍藏了半个世纪的作品和珍贵的记忆。</h3> <h3>今年七月二十八曰,巳是著名画家的樊惠刚老师应邀出席邵声朗画展开幕式,樊老师26日给我发来微信,约我去看画展,和老弟见个面。我到省博后,见樊老师端坐在前排,没打扰他,开幕式接近尾声,他离席到大厅中央,一眼认出我,因他看过我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跨越5O年,两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年青人,第二次握手己都是满头白发,其欣喜感慨无以溢表。我给他带去了几本我的小画册,他送我两本他的精美大画册,并签名,安平老弟存念。</h3> <h3>樊老师送我的画册(其一)</h3> <h3>虽是满头银发,但樊老师特別有精气神,怎么看也看不出是近八十的老人。人说画家显年青,且长寿。许是他六十年的绘画生涯和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使得他艺术常新,青春常在。他曾感言,我走过了6O载的艺术人生。前三十年是具象写实,后三十年是抽象表现,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走过的整个艺术人生道路,其实就是大自然沧海桑田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一东一西,樊老师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成为当代中国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为中国水彩画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h3> <h3>樊老师在邵声朗画展上留影</h3> <h3>我和樊老师的合影</h3> <h3>.樊老师今年七十有八,大我七岁,没想到樊老师的心态比我还年青。我们见面后,他说,我们再按5O年前那个样子再拍张合影,我顿时觉得太好了,拍的是当今,追忆的是昔日。于是我找来一个年青人,给他看当年旧影,说明意图,我们俩摆出原来的姿势,拍出下和五十年前大致一样的照片。对比两幅照片,樊老师感慨而言,时隔五十载,弹指一挥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