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次去香港都是匆匆忙忙,或購物,或辦事,配合香港人急匆匆的腳步,始終未能好好體會這座城市。</h3><h3></h3><h3> 此趟旅程的初衷是參與書展,當知道書展的主題是“旅遊”時,既愛讀書又愛旅遊的我,當然不可以錯過,也想趁著這次時間充裕,来一次慢遊,重新發現並認識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於是,帶著兩個期待,興致勃勃地踏上這片土地。</h3><h3><br></h3> <h3> 前往書展當日,由於出門較早,未到書展開放之時,早餐後,和小夥伴坐上隨意一列叮叮車,作為我們香港漫遊的開始。香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叮叮車,其實就是雙層有軌電車,開車時司機踩到踏腳車子會發出“叮叮”的聲音,被人們戲稱為叮叮車。叮叮車從1904年起,便在港島北部沿海岸線行駛,行駛的路線是香港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途徑西環、上環、中環、灣仔、太古、筲箕灣及維多利亞港沿岸,穿梭港島東西。</h3> <h3> 坐在叮叮車二層上,前方就像是一幅市井彩繪在我眼前慢慢鋪開。</h3> <h3> 香港給人最深的感覺是生活太便利了,隨便走到哪裡都有便利店,超市,隨便走到哪裡都可以買到化妝品,隨便走到哪裡都有藥房、洗衣店、茶餐廳,隨便走到哪裡都有商場或小店可以逛......特別是很多店都營業到晚上12點,甚至24小時營業。OK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屈臣氏、惠康超市、百佳超級市場、華潤萬家超市等等各種便利店超市星羅棋佈在香港的大街小巷。</h3> <h3> 記得曾經和一個做電商的朋友聊天,說到為什麼淘寶或其他電商在香港沒有內地那麼紅火,主要原因是香港買東西實在是太方便了,當然也有人說香港彈丸之地,電商無法發揮“特長”。 </h3><h3> 不知道香港市民的生活習慣是否會因為手機APP過網站而改變呢?香港的便利店是否會因為電商強大的便利性受到衝擊呢?</h3> <h3>香港街頭的UBER EATS APP 外賣海報</h3> <h3> 除了非常便利的便利店和超市,還有一種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香港“特產”——茶餐廳。在這裡有種充滿人情味的市井風情,老街坊一邁進茶餐廳,一句“照舊”,服務生馬上心領神會,回應一句:“奶茶、公仔面”,每次看到這一幕,心裡都是暖暖的,讓我想到很多年住在大院裡的場景,別家燒菜都過去嘗上兩口,自家老家特產都會給街坊們捎上一些,家長理短相處和睦,現在搬上樓了反而叫不出鄰居的名字,人與人之間冷漠的很多。無論清晨還是深夜,茶餐廳裡永遠都坐著食客,有的老街坊一杯奶茶一支啤酒聊一個下午;有的一碗魚蛋面匆匆解決一個午餐;有的打包幾個炒菜急急忙忙回家;有的早中晚餐宵夜都在這解決;有的進來只為和老闆打聲招呼,僅此而已。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個微縮的香港,一個有血有肉的香港。</h3> <h3> 離開香港當天正好遇到颱風,一大早香港政府掛起來3號風球警告,我在茶餐廳裡吃著魚蛋粉,看著茶餐廳老板正用玻璃膠帶貼著餐廳前的玻璃,防止颱風吹壞玻璃,食客們淡定地吃著聊著,即使太大風雨,茶餐廳依舊是香港人最溫暖的食堂。</h3> <h3> 香港是個奇妙的城市,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繁華無比,在它的背後各行各業的小店分佈在街頭巷尾,醫館、電器維修、小百貨店、當鋪、美容院、藥店、地產、玉器店等等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有的只有幾平方米,有的商住兩用,有的百年老店,有的就一個老人家靜靜地守著,這些隱藏在繁華後面的各式小店和它們背後的故事,讓這個城市瞬間充滿了溫度。</h3> <h3>隨著叮叮的行駛,來到曾經在電視節目裏介紹過的“海味街”,顧名思義整条街都是賣海產品。一路上飄著海的味道。</h3> <h3> 記得以前到香港,都喜歡去先施百貨、永安百貨,SOGO轉轉,看看琳琅滿目的外來品,或幫朋友代購名牌化妝品。隨著香港的發展,越來越多現代化、多功能的大型購物商場出現在人們視線,在海港城、希慎廣場、銅鑼灣廣場的映襯下,老店顯得有點落伍。都說香港是購物天堂,現在天堂裡的選擇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難怪即使內地電商發展迅速,即使內地進出口貿易不斷擴大,但很多人還是習慣到香港來購物。</h3> <h3> 說到香港購物,除了選擇多、豐富以外,還有一個因素是香港的軟件——服務和素質。近年來有一些不好的反應,但都是個別事件,不得不說香港與內地的服務差距。即使明知道你只是看看不會購物,服務員還是很有禮貌地“歡迎光臨”來接待你,“歡迎下次光臨”來歡送你。當然你若購物,享受的服務猶如上帝一般,詳細解釋逐步示範各種建議,而你能感覺得到這種服務已經是習以為常,並不是刻意而為之。絕大部分香港人的素質都不錯,比如乘坐扶手電梯,都會很自然地站到右側,左側空出是為著急的人讓行;任何需要排隊的地方,都沒有人擁擠,禮讓有序,哪怕隊伍挺長的。這次去書展見識了,從出地鐵站,到會展中心,排隊排了幾公里,即使看到是在繞圈排隊,也沒有人翻過欄杆插隊,或出現擁擠的情況。如此這般,原本以為會排很久,但因為大家都守規矩,比我心裡預期快了到達會展中心。細想一下,內地經常塞車也是因為有人插隊所致,香港的街道都很窄,但很少出現塞車情況,除了香港司機技術好以外,守規矩也是很大一個因素。</h3> <h3> 進書展前,我走進一家書店,與內地的書店並無大異,正值下班時間,原以為人們都匆匆回家吃飯了,沒想到還有很多人留戀在書店裡。專門留意一下我的愛好,旅遊類的書籍,發現基本上以日本旅遊為主,其次是臺灣旅遊,我不知道其他書店是否如何,但讓我驚歎的是關於日本旅遊的書籍甚至細到一個小小的縣城,裡面的內容介紹更是細緻無比,香港出版的書都是繁體字,部分是按古書的方式從右到左打豎排版,另一部分改良過從左到右打橫排版。隨手拿了本打豎排版的書翻看了幾頁,忽然覺得自己身處幽幽山谷間,手持一杯清茶,感覺回到了古代。正如我現在的手機字體設置為繁體,也有種古樸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不是現代排版書籍或簡體字所能給予。翻開一本香港作家寫的香港隨筆,覺得他們寫作的思維方式與內地作家有所不同,就像粵語的用詞及表述與國語不一樣那般,挺奇妙,隨之收入囊中,回去慢慢品味。</h3> <h3>幾天前誠品書店的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去世,這次專門去了趟位於銅鑼灣希慎廣場的誠品書店。</h3><h3><br></h3> <h3>站在希慎廣場的手扶電梯上,感覺一步步接近</h3> <h3><br></h3><h3>“不愛無誠,不誠無愛,愛是生命存在的主體,一個‘愛’字縱橫人的一生。”——吳清友</h3> <h3>人們三三兩兩而來,尋覓自己喜愛的角落,享受閱讀時光。</h3> <h3>由於書展在香港灣仔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我們的落腳點選在港島銅鑼灣。</h3> <h3> 回歸此行主題——書展。本次書展主題是旅遊,還專門開闢了旅遊專區,包括歐洲旅遊,但最大的專區還是日本旅遊,各種小遊戲小禮物吸引了不少人立足,香港人有多麼喜歡去日本旅行啊。在書籍專區,不少出版商推出旅遊新書,內容涵蓋香港人較少去的南美等地,以及非指南書形式的遊記。我沒想到香港人這麼喜歡看書,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蹣跚學步,都在書展裡尋找的自己的心頭之愛。書展還有一些新書推薦的講座,其中不乏有內地的出版商推薦自己的出版物,我很好奇在香港出售的內地出版商所出版的書籍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隨著兩地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不知道香港人是否開始閱讀簡體版的讀物呢?</h3> <h3>小夥伴竟然在高手林立的讀行幫派中脫穎而出,取得讀行者暗號,獲贈乙張門票,呵呵</h3> <h3> 期間我聽了一個《藏在文物裡的歷史》 的新書推薦講座,其中一名聽眾說到日本的漫畫及其衍生產品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甚至從小到大貫穿了整個人的一生,而中國的漫畫以說教為主,生搬硬套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更別說對他以後的人生有無幫助或影響了。我驚訝的是在這個曾被某些人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一個衣著普通的家庭婦女竟然說出如此尖銳的問題,讓我再次沒想到。事實上無論是香港出版商,或者內地出版商都應該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怎麼做?</h3> <h3>大家是不是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啊😄</h3> <h3>方敏,你是個騙子,說好了你會出現,現在你在哪裡啊???</h3> <h3> 書展裡裡外外,各種指示引導都非常齊備,從出地鐵口開始,一路上除了欄杆作為排隊引導以外,每隔5米左右就有工作人員對人群進行疏導和安撫,為不是進入書展的路人進行離開指引。進入書展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工作人員,及時為參觀者提供説明,配合各種文字指示,讓你在偌大的書展裡絕對不會迷路。到了午餐時間,展會裡各個路口都有工作人員手持指示牌,引導參觀者從何處到就餐區,貼心之至。會展中心在五樓設立了一個大型就餐區,目測有一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分為幾大區域:購買區、分區取食物、就餐區、飲料區、廢物回收區,互不影響,清晰明瞭,解決了絕大部分前來書展的參觀者就餐需求。另外在其他樓層各有小型餐廳方便少數讀者就餐,這種安排確實讓人安心在書展裡流連一整天。</h3> <h3>各種指引</h3> <h3>餐廳裏的餐桌布色彩斑斕,讓人頗有食慾。</h3> <h3>買單後單據上清晰指引去哪個位置領取食物。</h3> <h3>餐廳裏偌大的廢物回收,誰都看得見。</h3> <h3>書展裏有各類機構擺攤做宣傳。</h3> <h3>各種類型的講座,有作者自己推薦,有讀者讀後感悟,有出版商坐鎮。</h3> <h3>書展設立專門書籍搜尋器,方便參觀者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書籍。</h3> <h3>傍晚坐車經過會展中心附近,仍然看到很多人在排隊進場,再次為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所感動。</h3><h3> </h3> <h3> 離開書展後,休息片刻便跟隨小夥伴來到中環,PMQ元創方就位於中環的荷裡活道,它的前身是已婚員警宿舍(Police Married Quarters) ,兩幢主樓Hollywood 和Staunton,分別以其相鄰的街道,即荷李活道及士丹唐街的英文名命名。這是香港將歷史建築保育活化的經典案例,現在已經成為了香港的創意產業新地標。彙集了當地超過100家的創作企業家入駐。</h3> <h3>進駐元創方的有服飾、家居、創意工坊以及工作室。</h3> <h3>警察宿舍原有的设计风格,增添了几分怀旧气息。</h3> <h3>原來元創方原址是香港著名的中央書院,孫中山先生也曾在此就讀。</h3> <h3> 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坐著叮叮車晃晃悠悠在現代高樓大廈與歷史斑駁的騎樓之間穿行,見證了歷史,見證了發展,繼續前行。</h3> <h3>歸家之日,正遇檯風,匆匆別過。正因為有所遺憾,所以造就了下一次見面的機會,期待再次香港漫遊。</h3> <h3>後記:你認同旅途中的‘隨遇而安’嗎?------來自我的小夥伴</h3><h3>我與我的小夥伴由於出發地不一樣,所以選擇了不一樣的交通方式。回程當天早上遇到颱風,原本坐在茶餐廳享受早餐的我倆,看到電視新聞關於颱風到來的報導、茶餐廳店員對店鋪外面玻璃所做的保護措施后,對是否需要提前回家进行了討論。</h3><h3>我們很快地有了共識並放棄了本應作為道別午餐的榮記麵食。我果斷地放棄了一程車票,選擇跟我的小夥伴一同前往紅磡紅車站乘坐港九鐵路到廣州東站轉長途汽車回家。</h3><h3>很多人覺得選擇鐵路到東站再轉汽車是個很曲折的方式,但是我認為,回家的方式千千萬萬種,何必拘泥於那麼一兩種呢?不一樣的路途,不一樣的風景。而且與其一人等待,不如兩人一起結伴,在列車中有說有笑地回家更好,緩解一下我心中的不舍,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結伴出遊,見面的時間那麼的有限。</h3><h3>雖然道別時候我是那麼的輕鬆,但心中不知道下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