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一一2O17年7月16日欢乐游。

清泉

<h3>  山西平遥古城,古称平陶,后魏为避太武帝名讳,改称平遥。</h3><div> 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只不过是一座很普通的县城,像其他所有的县城一样,突兀耸立的城墙,翘檐入云的堞楼,城外河水潺潺,芳草萋萋,古道上奔波着忙碌的商贾和行人,城内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话清苦而安祥。</div><div> 平遥是一座有着4OOO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传说公元前21OO年前,帝尧初封于此,在18至19世纪的1OO多年间,它曾是天下财富的中心,票号林立,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今天,虽然世事变迁,往事如烟,繁华旧事成一梦,但古老的城墙,街巷,店铺、庙宇、道观、却依然保持原来的风貌。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div><div> 平遥古城,尽管繁华不免散去,色彩也有些剝落,但它毕竟走过漫漫的千年长路,走到了今天。</div> <h3>平遥古城外城墙留影</h3> <h3>平遥古城护城河</h3> <h3>古城,市楼、店铺夜景。</h3> <h3>这幅照片是平遥古城的北城门,也是电视剧“亮剑“的拍摄地。</h3> <h3>北城门堞楼,城墙留影。</h3><h3>平遥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自古以来就充满着离乱和苦难,传说这里曾是帝尧的封地。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引水入海,使这片土地得以重见天日。虽然历经苦难,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顽强的繁衍生息,一次又一次抚平伤痕重建家园,他们将城池修建成乌龟的形状,共建了六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分别为南门、北门、上东门、下东门、上西门、下西门,南门为龟首,北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所有积水均由北门流出。现在向游人开放的只有南、北门。相传,平遥城墙最早建于西周,为防入侵有极为重要的作用。</h3> <h3>双林寺</h3> <h3>魁楼</h3> <h3>大成殿</h3> <h3>镇国寺万佛殿</h3> <h3>清虚观</h3> <h3>城隍庙</h3> <h3>城隍庙中院</h3> <h3>城隍庙戏台</h3> <h3>二郎庙</h3> <h3>古城明清一条街的市搂</h3> <h3>明清一条街</h3><h3> 清代时期这里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古城中保留着大量当年的票号、镖局,还有县衙。至今仍有当地人居住在里面,因此被誉为活着的古城。2OO6年4月9日《环球时报》评选平遥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O个地方》之一。</h3> <h3>古城商铺,街道。</h3> <h3>古城县衙大门。</h3> <h3>县衙内的亲民堂。据说是专门接待民事纠纷的。</h3> <h3>县衙内的公堂,专门处理重大案件的。</h3> <h3>清朝官服</h3> <h3>这是一株“复生槐“。</h3> <h3>平遥县衙,位于古城中心的衙门街,始建于北魏,现存建筑除内宅后面的大仙楼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外,其余均按明清两代规制重新修复。</h3><h3> 古城县衙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大仙楼),距今己有六百多年,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OOO余平方米。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从整个县衙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h3> <h3>以上照片为平遥民居。</h3><h3>平遥民居体现了封建礼制对人们的影响,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格局。多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考究且形式多样。多为明清建筑。</h3> <h3>票号院中的一尊石元宝留影。</h3> <h3>平遥古城,票号林立。日升昌是其中规摸较大也较有名的票号。</h3> <h3>平遥古城的镖局历史悠久。</h3> <h3>平遥古城艺术家的作品。</h3> <h3>平遥古城王家大院</h3><div> 王家大院距离古城35公里,经明、清两朝,历时3OO余年修建而成,虽没出名,但王家大院的规模和气势在晋商宅院里是首屈一指。王家大院的规模就像是一座城市,目前只对游人开放不到四分之一,随便走走就需2个多小时,篇幅有限,只能记录这些。</div><div> 平遥古城是国家5A级景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