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因朋友的推荐,结识了龙应台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往日龙应台的文章,几乎都是铁骨铮铮的,有着女权主义意识,然而这一本,却是例外。"孩子你慢慢来", 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亲切,因为它柔软,因为它稳妥。<span style="line-height: 1.5;">只看了几页,我就醉心于她的文字,才发现,这个以笔为剑的作家,竟也有万丈柔情的一面,也许是同许多家长们一样,一旦被加上"母亲"这个角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证孩子的成长。也许,我之所以会爱上这本书,也是爱上那种关怀孩子的感觉,不掺杂多余的情感,只是出于纯纯的母爱……</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读到后来,在那些文字里,也找不到一处刻意修饰的温情。我就这样随着文字,看着安安和飞飞这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温柔的妈妈,在这小小的册子里,一起经历天真烂漫的童年。龙应台只是用自己淡雅的文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一起,那些看似琐碎,不经意的细节,无不透露出浓浓的爱。比如:妈妈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周围的事物,偷偷跟在孩子后面看他回家,警惕童话故事里残酷、不符合准则的情节,当孩子偷拿了超市东西的时候,手捧鲜花和孩子一起向老板道歉,也就是在这些细节中,表达自己对于孩子们的爱和期盼,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像树一样正直的人"。</span><br /></h3><h3> 不同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龙应台的教育观是"孩子你慢慢来",她不主张消灭孩子的天性来强迫孩子,不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就不好,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善良而纯真的,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用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孩子如果犯了错,就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内心逐渐成长。但是,她也注意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世俗化的东西,比如比较残酷的故事情节,她会把《水浒传》放到高高的书架上,不让孩子们拿到,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会警惕一些不适宜的情节。孩子犯了错,她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武力。慢慢来,因为龙应台希望孩子们可以珍惜他们的童年,期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自主,慢慢成长为"正直的小树",而不是过早地接触这个社会,和那些本不应该过早出现在孩子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跑的早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最先冲到终点,慢慢起步,也未尝不能后来者居上……</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很喜欢书底那最后一抹文字:"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读完《孩子你慢慢来》,感动于其中母亲对孩子细腻的呵护与理解,那种出于对天性的怜爱、对生命的尊重、对血缘的责任,让世间的狂热与浮躁变得微不足道。</span><br /></h3><h3>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本柔软细致的书,它有女性的细腻和深情,有母性的博大和光辉。它展示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是身体走向成熟的记录,也是心灵渐渐丰满的记载。龙应台是柔软的,也是骄傲的,因为她不再是传说中的斗士,而是真实可感的母亲。它不仅留下了记忆,也传播了感动......</h3><h3> 恍惚间,又想起了这本书的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 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