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在世,总要给自己的心灵找到某种依靠,即通常所说的精神寄托。寄托就是一种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像没有灵魂的其它物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寄托是形形色色的,喜欢阅读的人,自会偷闲于自己的那本好书之中;乐于出游的人,得空便寄情于山水之间;钟情书画的人,常被一件件精美的水墨丹青所震撼;艺术细胞活跃的人,更愿意在表演的舞台上尽情陶冶……甚至有人把对某种服饰的追求也作为了一种精神的补剂。譬如说牛仔服,它最早就是美国淘金者的工作服,不曾想以强大的影响力迅速流行,让那么多的人为之着迷,所展现出的随意自由的文化内涵和雅俗共赏的独特气质,使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着装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你是否相信,很多年以前,军绿也曾是我的一种精神寄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不光是我,但凡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多都有过一段迷恋军绿的时光。不信吗?看看那些表现六七十年代生活的影视作品吧,里面的青年人几乎都是穿了一件草绿色军装,红卫兵们穿,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也穿。军装下掩饰不住的是稚嫩的身躯和一颗狂热的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轻人不乏热情、冲动和幻想,但又不能不被世风所左右。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太多复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那个年代,能有件新衣服穿就不错了,何况还是稀缺的草绿色军装?单纯的感觉,就是穿上那身绿军装威武、神气,于是便认定它是世间最美最时尚最风光的服饰。那年代看电影一般都是战争片,那些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哪个不是一身军装威风八面?军装,是英雄主义的代言,是英雄情结的寄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老家的海岛曾经是国防要塞,长期驻军。那时候,看到一队或三三两两穿军装的士兵从身边走过,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眼馋得不行了。当时的小青年不仅喜欢军装,好像也喜欢所有的军用品。比如军用挎包,那种绣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女孩子背着它上街,相当于今天的女孩儿背着一个“LV”皮包,特时髦;比如军用腰带,扣子是镀锌的,上面有“八一”两个字,扎在腰上感觉好神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对于这些东西,我的心里仅仅止步于喜欢,绝没有动过采取非法手段占为己有的念头。而城里有些小青年就不同了,他们的喜欢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付诸于行动——上街抢军帽。这些小青年似乎把抢军帽当成了儿戏,并没有意识到是一种犯罪行为,其结果终于惹下了祸端。在大连市区,就曾有过因抢军帽动了刀子闹出人命的案件,还听说死者的女朋友殉了情,跟随她的男友一起去了,成了在当时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直没戴过真正的军帽,指那种的确良的单军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和很多小青年一样,整天去商店候着买那种紧俏的仿军帽。那种军帽虽不及真军帽漂亮,但毕竟在心理上、款式上拉近了与真军帽的距离。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好不容易购到的一顶仿军帽,没戴上一周就被人当成真军帽抢走了。后来岛上成立军民报道组,作为报道组的成员,守备营的一位干事送我一顶真正的军帽,这把我高兴的,像得了宝贝似的。平时戴上它四处显摆,出差办事到了城里,立马摘下来放进包里,生怕再被人抢了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想穿军装,其实不仅仅在于它赋予人的英俊形象,更大的理想还在于扛枪打仗。当时宣传教育的主旋律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未来的幸福也同样需要枪杆子来捍卫。说到打仗不怕是假的,但每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都有一个英雄情结,那就是可以为正义而献身。荣誉和尊严,远比生命更重要,更勾人魂魄。“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好像不去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就不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生命价值,枉来世上走一遭。似乎人类的幸福只能用流血牺牲的暴力革命才能换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初中毕业,赶上了一次部队招兵,于是便和同班的十几名男生一起报了名,而且递交了一份充满豪言壮语的入伍申请书。但因感冒诱发过敏性鼻炎发作,体检未被通过。可我并不死心,参加工作后又一次报名参军,而且体检完全合格了,只等公社党委讨论决定。当时那个激动啊,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来,想象着到了部队穿上军装,该会是怎样的玉树临风、潇洒倜傥。谁知党委讨论时却把我给拿下了。顷刻间,我的情绪便跌进了万丈深渊。再后来,年龄大了,无缘应征入伍,当兵的梦想彻底破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正穿上一身崭新的军装是在上师专的时候,那是在八一体工队服役的姑姑送我的一身海军服,因为是海蓝色而非喜欢的军绿色,有点凑合的感觉,可毕竟是真正的军装,穿在身上还是觉得美滋滋的。那身军装,在很多年内成了我身上的另一张皮肤。在校园里,它陪伴我度过了最值得骄傲的一段人生,很多同学说我倍儿帅,我也认为它体现了我最好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一生中穿过的唯一一件穿上后就不愿意再脱下来的衣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着装的时髦最能体现时代的特征。现在回头看当年,看自己那些身穿军装或者仿军装拍的照片,整个一一个土了巴叽的傻小子。我不是服装造型师,对服饰色彩的搭配缺少研究,但也知道黑和绿配在一起会使人显得更加晦暗。我的肤色并不鲜亮,至今老婆还戏说我是刚果人,穿军绿色的衣服极不明智的,只有那些白皙的皮肤才与草绿色相配。但那时就是认死理,以为别人穿了好看,自己穿上也一定好看,有点东施效颦似的失策。但难得的是勇气可嘉,是穿上军装后焕发出的那种自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难得是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挺拔的人生。而自信是需要一些外部条件来培养和烘托的,军装在那个年代就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正因为有了这种自信,才使我有了一个开朗、热情而健康的青年时代。我永远都会为年轻时能穿上一件自己喜欢的军装而自豪;当然,也永远为我的履历表上没有军人的经历而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军绿情结似乎有一股惯性,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对名牌服装并不感兴趣,对军装倒是情有独钟。在海岛工作期间,按规定每年都会得到一套由部队发给的军装,只要有机会便会穿在身上。每年到驻军参加“一日兵”活动,穿着军装参加军训,列队、出操、打靶,那感觉就像一名真正的军人。冬季下乡或参加室外活动,总是喜欢穿一件保暖性能很好的军大衣。直至今日,我对军装仍有一种亲切感,我的家里还珍藏着两套暂新的军装,以为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字:言和意顺 / 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