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day7:大英博物馆

心态好 ,人不老

<h3>  伦敦有很多的免费旅游资源,也是世界上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免费开放数目最多、质量最高的城市,在这众多的免费旅游资源中,大英博物馆成为游客的首选,这里不仅是求知的圣地,更是了解世界文明不可多得的地方。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但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h3><h3> 博物馆藏品最初来源于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著名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收藏的8万余件文物和标本。1823 年,英王乔治九世捐赠了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开馆以后的200多年间,继续收集了英国本国及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h3><h3> 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埃及馆、民族馆、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其中以埃及馆、希腊罗马馆和东方馆的藏品最引人注目。埃及馆是最大的陈列馆,珍藏7万多件古埃及文物,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但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代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br /></h3> <h3>镇馆之宝:我猜你们就是为了它们去的</h3><h3>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4号展厅中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时任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诏书。石碑由随拿破仑占领埃及的法国军队于1799年在罗塞塔获得并因此得名,在英法之间的战争中易手英国。</h3><h3> 由于罗塞塔石碑上的三种文字为同一内容,对照古希腊文便可以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进行解码,这奠定了石碑在语言学和翻译学中的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如今也很难读懂古希腊文,但如果感兴趣(如果看得清),你也可以尝试着推测象形文字的意义。</h3><h3> <br /></h3> <h3>2、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h3><h3>埃尔金大理石雕塑是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品之一,有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称。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买下帕特农神庙上的大理石建筑装饰和雕刻,并切割后运回英国。1816年英国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放在大英博物馆,从那以后的200多年来,埃尔金大理石雕塑成为该馆最具代表性的展品之一。</h3> <h3>3、女史箴图(Admonitions Scroll)</h3><h3>《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quot;镇馆之宝&quot;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h3> <h3> 众多场馆中,心心念念要去的是中国馆。一方面我们对这些文物相较而言更为熟悉,另一方面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也总是激发着我们的民族情怀。中国馆里藏有完整的唐三彩车队,大量的玉器和陶瓷等。但吸引我的目光的是展厅尽头的三彩造像,这组作品包括了明代的太上老君与弥勒佛和辽代的罗汉。它们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美,微表情则更是亮点。遗憾的是中国馆目前进入整修状态,短时间内不会对外开放(明明是暂时关闭,然而开放时间虽说是2017年,至今依然关闭。这就是英国人的办事效率😤只能呈现给大家一些瓷器</h3> <h3>不知道为嘛,越发心里越不是滋味。调整一下,发几个有趣的给大家看看。</h3> <p>  愿你在大英博物馆浩如烟海的藏品中找到自己的所爱,享受这场穿越时空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