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全长7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有百多个游览景点。是集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的原始奇景。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3> <h3>第一站:卧🐲潭</h3><h3> 卧龙潭是卧龙河的源头,暗河在崖底涌出,从引水发电筑成的坝上飞泻而下,水声轰鸣,雾雨蒙蒙。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有龙潭虎穴的意境。每遇山洪爆发,涛涌浪奔,真如蛟龙显威之势。</h3> <h3>第二站:鸳鸯湖</h3><h3>鸳鸯湖得名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在鸳鸯湖畔住着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少女,他与一名男子相亲相爱,在鸳鸯湖荡舟嬉戏,快乐无比,可是这一幕被山中的妖怪看见了,妖怪馋涎布依姑娘的美貌,欲抢夺她为妻,这对爱侣拼死抵抗,最终触怒妖怪,将他俩变成了一对鸳鸯,从此他们在鸳鸯湖中游荡,幸福生活。虽然这个传说很凄美,但鸳鸯湖内确实没有鸳鸯,到有一对鸳鸯树,这两棵树高达茂密,一高一矮,喻示着一公一母两对夫妻,这对鸳鸯树长在湖中,看不到根茎,虽然长在湖水中却并没有腐败,而是生长的极其茂密,看着令人心生爱意之情,许多前来划船的游客都会在鸳鸯树下留影,以纪念他们的爱情。</h3> <h3>第三站:天钟洞</h3><h3>天钟洞得名于洞内一形如大钟的巨型石笋。洞穴长828.5米,洞深38.2米。最宽处38.6米,最窄处仅1.3米,最高53.4米,最低处公1.5米。整个洞体海拔762800米。洞穴横剖面大部分洞道呈三角形,洞底覆盖有碳酸钙沉积和泥沙沉积物。碳酸钙沉积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盾、穴珠、流石等。天钟洞发育于的石炭系中上统(距今抬约3亿年)的灰岩和白云岩中。洞穴最初形成于新近纪(距今23.3百万年):早期为黄后地下河下游地下河通道。洞道内处于充水状态:中期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洞穴成为鸳鸯湖坡立谷的地下河通道。转为半充水状态;晚期随着构造的进一步抬升。河流继续下切。地下水转入下层而成为旱洞。</h3> <h3>第四站:翠谷瀑布</h3><h3>亚洲首档大型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跟着贝尔去探险》拍摄地</h3><h3>群峰紧锁,群山苍翠欲滴,故名"翠谷"。翠谷瀑布悬于群山之腰,是小七孔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瀑高60多米,远看似条玉带悬于山间,近探水顺山势倾泻而下,浪花飞溅,水雾蒙蒙,犹如群龙下山,清新悦目。</h3> <h3>第五站:水上森林</h3><h3>其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奇树木十多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h3><h3>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远远望去宛如漂在水上森林特色。</h3><h3>水上森林分为上,中,下三段,人可以在上,下两段的水中行走,直径600米,行走却需2千米有余。</h3> <h3>最后一站:小七孙古桥</h3><h3>小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五十年(公元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桥下潭水幽蓝,两岸古木萌绿,衬出桥的雅静恬美。桥长44米,宽2.2米,高5.5米,桥体取拱形,结构玲珑,工艺精妙。桥首原存石碑两座,一为巜修碑》,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桥腹七孔,俗称"小七孔古桥"。小七孔风景区因此桥得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