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金门与厦门仅一海之隔,在厦门,有美丽大气的厦大楼群。在金门那个风景宜人的小岛上,有一个如厦大一样有着东西方结合的楼群﹉水头聚落。在网上看别人眼中的水头聚落,不过就是些古民居而已。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没想到,这水头聚落,竟有如此之魔力,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已。</h1> <h1> 水头聚落中的唯一一所小学﹉金水国小。它是由从远洋归来的商人建成的。虽然只有矮矮的一层楼房。可却给人一种宏伟壮阔的感觉。我站在国小前打量着它的外饰,典型的欧式风格,十分的大气典雅。栩栩如生的雕塑下面,矗立着几根罗马风格的柱子。雄伟大气,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它与厦大中的教学楼不同,金水国小较厦大相比,多了一份严肃与美感。</h1> <h1> 走进国小,让人眼前一亮。想象中西方富丽堂皇的大厅没出现,反而是中国古典的砖石结构与木质结构。小巧精致的红砖与简洁刚硬的木头相结合,竟给人一种柔情如剑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流连其中,不舍离去。西方与东方的结合,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不感到半点牵强唐突。</h1> <h1> 我静静的闭着眼睛,坐在国小门口的石砖上。风从耳边吹过,我仿佛听到了几十年前孩子们可爱的欢笑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们严厉的呵斥声;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玩闹时调皮的身影,看到了学生们上课时认真的样子。我看到了种种,听到了种种。风像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告诉了我这里发生的一切。</h1> <h1> 出了国小,我们来到了以得月楼为代表的得月楼群。因为得月楼在当时是那里最高的建筑,所以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中的得月二字作为楼名,由此说来,顿觉此楼甚是美妙。因为当时倭寇泛滥,从南洋经商回来的有钱人建了一座当时最高的枪楼,用于防海盗。原以为这枪楼只是座四方房子,毫无美感可言。没想到 ,这得月楼竟是座美伦美奂,东西方结合得恰到好处的“神楼”。</h1> <h1> 走进得月楼群,站在德月楼前,我抬起头,仰望着得月楼。西方巴洛克式结构与中国古典木窗结合得恰到好处,令人想不到这两种结合得令人称赞的风格竟出自地球的东西两端。它的外饰是典型的西方特色,内饰却是传统的中方木质结构。外刚内柔,与厦大楼群的“中方压倒西方”很不一样,各有千秋。</h1> <h1> 在楼顶的雕塑上,雕刻着一个时钟,显示的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经过了解后,我终于知道了十二点四十分背后蕴含的意蕴﹉以前人们十二点正式放下工作去休息,这栋楼的主人特地把时间多刻了四十分钟,是为了警戒他的子孙们,要比别人更加倍努力。我站在得月楼的书房中,仿佛看见了几十年前的夜晚,当大家都已入睡时,黄氏家族的子孙们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伏案而作。</h1> <h1> 从小经受西方教育的远洋商人,事业有成归来之后。仍没忘记自己骨子里东方的血缘。也不忘西方中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元素。于是,远洋商人们在自己的家乡建造了一栋栋中西方结合的建筑。在这些卓尔不群的楼群之中,我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那一份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深深眷恋与思恋。</h1> <h1>这是刻在国小墙上的诗<br>李白大诗人说﹉“长相思,在长安。”<br>我想,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长相思,在金门。<br><br>长相思,在长安。<br>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br>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br>美人如花隔云端!<br>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br>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br>长相思,摧心肝!<br>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br>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br>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br>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br>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