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近西岭,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村中花园”,造型奇艺的花圃,千姿百态的石头,匠心文化孕育的牌坊,嫣然一副苏州园林景象。我说它更象是一首园林与文化的交流史诗。</h3> <h3> 它虽没有古村落的历史沧桑,却有着比古村更胜的文化内涵。它的文化是精心雕琢的,有着传统文化与现代风尚的交织美。凝聚着西岭人民对家乡的厚爱和对子孙的殷殷期盼。它优雅而不张扬,它的美是含蓄的,内秀的。</h3> <h3> 西岭村位于巨城镇西南部,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120户,356人,耕地一千余亩。全村实现太阳能、天然气、水冲厕所入户。是全省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h3> <h3> 和着细雨走进了“村中花园”的西岭村,虽正值炎炎夏日,烟雨蒙蒙冲淡了一抹暑气,园林在雨中是那般的清脆、碧绿。</h3><h3> </h3><h3><br></h3> <h3> 今天是西岭的传统庙会,但文化气息浓厚的西岭人称它为“文化节”。</h3> <h3> 中午时分,村中喇叭邀请远方的客人到戏台前入座,走近戏台,看见戏台下摆满了整整齐齐的圆桌,村中的亲戚朋友、远方客人都依次坐下,等待上演的是一场村里自编自演的节目。就餐整齐落座,观看表演,井然有序!时间的合理利用。我们不得不称赞组织者的用心与智慧。</h3> <h3>孩子们的《三字经》朗诵。</h3><h3>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浸润。</h3> <h3>广场舞</h3><div>台下的大娘告我:“这是俺村上地的老婆婆跳的”。红红的衣服,热辣的舞蹈,跳出了西岭人民幸福安居的生活。</div> <h3> “拉大锯,扯大旗,老娘家门口唱大戏……外甥孩也要去。”今天的外甥们可不是来看戏的,他们是来老娘家门口唱戏来了,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歌曲、戏曲,表达了树叶对根的那份热恋!</h3> <h3> 午饭过后,我们参观了西岭村的文化展品。一个小小的村庄,蕴含了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我们不得不赞叹,村支两委的用心良苦,和对传承文化名村的那份执着。</h3> <h3> 展位上最耀眼的要数那亮晶晶的砂锅了。听说这是第一批产品。何为第一批?平定砂锅亮晶晶,发祥地就在巨城镇,如今传承开拓的西岭人要振兴他们的传统手艺,他们不敢忘记祖辈的技艺,重新开办砂锅厂(山西砂艺轩陶瓷有限公司),利用闲置厂房改造成工作室,招回老艺人,他们要为平定的紫砂业再创辉煌。西岭人的文化是雕琢的,而不是雕饰的,他是那么坚贞,今天砂锅的文化产业就是最好的证明!</h3> <h3> 走出展厅,回头望去,传统韵味打造的村委会墙上赫然雕着八个大字“忠、信、礼、义、廉、耻、孝、悌”。</h3> <h3> 和着雨继续前行、拍照,热情好客的西岭人为我们撑伞。引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光荣之家。一位88岁高寿的退伍军人,在儿女精心照顾下,虽然完全不能自理,但看起来是那么干净,悠然。“百善孝为先”,在这里浓缩着西岭人的孝文化。</h3> <h3> 细雨下苍翠的树木中,隐隐衬托着点点红色,仔细望去,原来每家都挂着国旗,这原来是村委会集体发的。</h3><h3> “做人先学礼”,对礼仪的重视,是形成人格操守,处事原则,价值判断和情怀的根基。</h3><h3> 家家都响应,则是传承的继续,是新时代的延伸,体现了西岭人的礼与忠。</h3> <h3> 莲,廉洁的化身。虽为北方的村庄,睡莲却在这里长的那么清丽,那么高洁。</h3> <h3>河卵石中出青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h3> <h3> 北方的村庄,竹子却长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竹报平安、节节高在这里演绎……</h3> <h3> 除了园林、文化、人文,(古典的门楼,古朴的街道)古建也是西岭的一大特点。听说这古砖都是村委会在其它地方拆迁时提早买来的,真为他们的远见和那种干事的执着而折服。</h3> <h3>车站不叫候车厅,叫喜字厅。</h3> <h3>西岭的公厕也是一景,门前的对联颇有深意。可惜走的太急,没能拍到……</h3> <h3> 这家也许不怎么租住了,但为了迎合村里古朴的气息,对街门进行了巧妙的修缮,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氛围。</h3> <h3> 一苇清池,入底村中央,三五好友闲坐院前,品茶赏池,好生悠然,这也许就是西岭人的美丽宜居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