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这个曾长期封闭和处于战乱的中南半岛古国,因为发展缓慢给人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所幸的是,无论如何战乱,寺庙、佛塔、佛像,因为各方的敬畏,得以保存,大多已近千年,有些时间更为久远。也正因为这种敬畏,佛教的习俗和传统也得以传承,因而我们至今还能亲历:佛祖需要洗脸;参拜需要赤脚;送家中子女去寺庙短期修行也是至高荣誉;僧人清晨捧着钵盂出门化缘,也是赤脚;布施的百姓会半夜煮好供品,等候在街角......对于佛教这个相对更具哲学意味的宗教而言,了解它的途径之一就是去切身感受。在缅甸这个古老佛国,不管你是去怀古,或是去猎奇,还是去参拜,应该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当然,这离佛家真正的“悟”还差很远。就像我,带着单反去旅行,会贪恋日出日落时的绝美光影,会为错过美景而嗔怪和懊恼。这种对美的痴恋和执着自然也与佛教放下执念的境界相悖。可能,只有某日放下了对美的贪嗔痴,抛开纪录的强迫症,因为美本身而感激,那才算稍微有了些境界。目前修为不够,还是暂且保留这份对美的执着吧……
在缅甸的众多佛塔中,瑞喜宫Shwezigon Paya 是整个蒲甘千百座佛塔中最大最古老也最受尊重的一尊,与仰光大金塔并列为缅甸四大圣塔,建于11世纪,由阿奴律陀王筑基,相当于开国之塔,供奉着斯里兰卡赠送的佛牙舍利。建塔之初,国王特意命人在塔下开凿了个天眼,上午日出后可以从此眼看到塔尖的倒影,即看到佛。特选这张天眼作为第一张,并且作为封面照。 作为缅甸最具吸引力的万塔之都,其日出日落无疑是最美的时刻。尽管很容易就可以在网上看到蒲甘的日落日出照片,LP的封面也是蒲甘佛塔。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辽阔的蒲甘平原上万千佛塔在美好光影下面犹如千军万马般的震撼。 穿行在佛塔间的马车、牛羊为古朴的佛塔添了不少灵性 作为佛国的主角自然是僧侣了。 和尚们排队就餐很有仪式感 镜头自然也离不开当地人淳朴的面容 乌本桥的落日比日出更为出名。但我们在看了日落后临离开缅甸的当天清早又再次来到了那里看日出。早上很安静,伴着旁边寺院里的诵经声,慢慢开始有人从桥上走过,僧侣、农夫....。这是一座通往彼岸的桥吗?
茵莱湖的渔夫和手工作坊的工匠。如果单纯类自然风景,我们国内的很多湖应该都远胜于它。但那里保存较好的水上人家、水上市场和手工作坊,还是值得去体验一下。 中缅混血的美女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