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酒 须知度数

井下桃花庵主

<h3>  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喝酒与智商有关联的文章,说性嗜酒且海量之人智商也超群。文章罗列了古今中外嗜酒且颇负盛名的多位人物,文章着重想说明酒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h3><div> 酒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像“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景阳冈”……绝大部分是在歌颂酒文化和酒的正能量,许多古人留下来对酒的赞美诗词更是不胜枚举,极少有对酒的负面记载,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因酒误事,或因酒贻害终身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还不乏一些社会名流与达官显贵。说明古人一直注重宣传社会正能量与积极的生活态度。</div> <h3>  喝酒一定要品到酒的情趣,就像喝茶一样,一小杯那是品茗,大碗喝茶那是解渴。这和读文章一样,有的地方需要深入理解,不能一味不求甚解,更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理解有失偏颇甚至贻笑大方。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句,这句话重点在“知己”上,何为“知己”,启功说,知音难觅,才叫知己。所以,这句诗的意义在于难逢知己,就要好好的交谈一下,而不是“千杯少”上,再说,谁能喝上千杯呢?这里的“千杯”,应该指的是千言万语,难舍难分的意思。但就有人经常以此句来劝酒,这的确是不解风情!</h3><div>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是曹孟德感叹人生苦短的诗句,是放心不下他打下的江山。如果酒可以解忧,李白就不会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了,所以,一醉解千愁,那是消极悲观的思想,不值效仿!兄弟朋友相聚,喝点酒,调节一下气氛无可厚非,更何况有肉无酒,大煞风景。但一味劝酒,喝过头了,或许就可能成为最后一顿晚餐的风险。</div><div> </div> <h3>喝酒的目的应该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那样才好。如果一味烂醉如泥,那是酒鬼,且不说有失风范,也伤身体。</h3><div> 喝酒与智商的关联有待科学验证,但喝酒着实可窥一人的性格品行。适可而止者,稳重似有鸿鹄之志。逢酒必醉者,虽豪爽但过于老实随意,特别在今天的这社会,这可是最致命的危险,酒后吐真言,话多必有失。凡酒都有度数,度数亦或提醒喝酒之人,拿捏好分寸,量力而行,适可而止……</div><div> “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真正能办事的人,不会完全依靠酒精来获得灵感,而是知进退者也!</div><div> 文征明年迈耄耋才悟到酒的趣味,我们不一定像他能从喝酒中悟道,但可能醉酒后有所醒悟:</div><div>若不撇开终是苦,</div><div>各能捺住即成名。</div><div> 丁酉七月井下居士于仁和故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