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识旅顺口(78)交通专题

刘圣君

<h3><h3></h3><h3><br></h3></h3> <h3>  有关旅顺的桥,尤其是中心河上的桥,我在多年以前曾整理过,当时发在网上,很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几年后,有网友曾也把这些桥的再发出来,依然引起很多朋友的兴趣。现在选取这三张图片,就是当时整理的一部分,当时大致做了27张这样的图片,组成了中心河上桥的小专题,看引言部分,当时的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用一些词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的。<h3>  是的,旅顺的中心河上的桥,那是几代旅顺人共同的回忆与情感,每每看到这些桥的照片,总是能够把我的思绪引向远方。</h3><h3><br></h3></h3> <h3>当时制作的引言部分。</h3> <h3>当时制作的桥专题</h3> <h3>当时制作的桥专题</h3> <h3>  很多人都问中心河上原始的桥什么样,这时专家一般都会有“木桥”来回答。现在先上两幅照片,均是旅顺中心河的曾经的木桥,这样你也许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h3> <h3></h3> <h3>  第一幅照片是中心河上游的,大致在现在的启新街一带,背景的山就是老头山,这座桥完全的木制的,有两侧有扶手,这种桥在当时可以算得上的比较多的一种桥。<h3><br></h3></h3> <h3></h3> <h3>  第二幅照片是个简易的木桥,它的位置应该在菜市桥往上一点,说它简易是因为桥面连扶手也没有,这样的桥在当时中心河上也很多。<h3><br></h3></h3> <h3>旅顺主要河流分布图,制作于2008年11月。</h3> <h3>  很多朋友看到这样的桥都会很失望地说,呀,旅顺原来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桥啊,这也太简陋了吧,是的,这样的桥与那些国内大名鼎鼎赵州桥、玉带桥相比,确实寒酸了一些,但旅顺早期这种桥,那也是有原因的,最直接的原因与旅顺的河流分不开。<h3>  《旅顺口区志》上记载:旅顺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多为季节性河流,只有镇泉寺河和付家河尚有一段短流,其他在雨季才有间歇性水流。</h3><h3>  我们继续有一组数字来说明:北大河,发源于鞍子岭北麓,全长31公里,自东向西,经长城、三涧堡镇,从大潮口流入渤海。南部龙河,发源于火石岭南坡,长9.4公里,汇合东沟河、西沟河、寺沟河,经解放桥注入旅顺港内。西南鸦户嘴河发源于老铁山脚下,东流注于旅顺港内。北部石嘴子河,发源于于大山下,从南向北汇合西泥河、后泥河注入渤海,东部有三条相对较大的河流,现已经被拦腰截断,建生活饮用水库。此外,还有曲家河、中心河、塔河等小河。</h3><h3>  旅顺河流的特点决定了其桥梁以矮、短、宽、平为主要特点,实用性强,桥面平、拱起小,宜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较为质朴。</h3><h3>  据《旅顺口区志》记载:清代在龙河上建木桥一座,名西大桥(现解放桥处);在东大街北端中心河上建木桥一座,称东大桥(原兆麟桥处)。其他河流处有小型木桥和石桥。</h3><h3>  俄国强租旅大时期建桥10余座。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将10余座较大的木桥改造为钢筋混凝土桥,并新建一些桥涵。1940年有大小桥涵59座,总长504米,其中钢筋混凝土桥24座,木桥32座,石桥3座。</h3><h3>  新中国成立后,旅顺市政府对桥涵建设重新规划。从1949年起,改旧木桥为钢筋混凝土桥,同时新建跃进桥、友谊桥等中型桥梁。1985年止,计有永久性桥梁33座,总长424米,涵洞40处,总长473米;涵管71处,总长714米。</h3></h3> <h3>  海岸桥,位于旅顺中心河入海口,是中心河上现存的唯一一座桥梁。俄国强租旅大时期是简易木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改建为混凝土桥,时称东洋桥。1949年改为现名。2007年老桥拆掉后依原桥样式仿建。</h3> <h3>俄国强租旅大时期,在中心河入海口处的木桥(今海岸桥,此图片为早期立体照片)。有关立体照片我们前面已经有过专门的介绍,这里不再重述。</h3> <h3>俄国强租旅大时期,在中心河入海口处的木桥及周边集市。</h3> <h3>俄国强租旅大时期的海岸桥周边集市。</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修建东洋桥之前的俄制木桥。</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东洋桥(今海岸桥)。</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东洋桥(今海岸桥)。</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东洋桥(今海岸桥)。</h3> <h3>东洋桥桥面。</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东洋桥及桥周边的景色。</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东洋桥及桥周边的景色。</h3> <h3>东洋桥后面是东本愿寺及关东厅长官官邸。</h3> <h3>20世纪末的海岸桥及周边景色。</h3> <h3>重建后的海岸桥与日本殖民时期东洋桥对比图。</h3> <h3>  和平桥,位于长江路西端,北接友谊友园和文化馆,南连旅顺汽车站(当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修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2.6米,宽11.3米,时称海云桥。<h3>  1950年经重修后改称现名。城市改造后,该桥消失。</h3></h3> <h3>日本殖民时期的海云桥,对面为昭和园,左侧近处为旅顺汽车站。</h3> <h3>日本殖民时期的海云桥,1950年后称和平桥。</h3> <h3>日本殖民时期城市地图上标注的该桥的位置。</h3> <h3>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黄金堂劝商场附近的木桥,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这附近修建了旅顺灯光球场,所以这座桥被称为体育桥。</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黄金堂劝商场附近的木桥。</h3> <h3>黄金堂劝商场附近的木桥及附近的街景。</h3> <h3>  民主桥,位于九三路南端原区政府大楼前,初为清末修建的木桥,1911年日本统治当局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称迎桥,长14.21米,宽18米。1949年改称现名。据说日本人当初把它取名为迎桥,是因为日俄战争后,乃木希典就是带军团从九三路到这里入城的。</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修建迎桥之前的木桥。</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修建迎桥之前的木桥。</h3> <h3>迎桥前身的木桥</h3> <h3>通过木桥可以看到远处的卫戍医院。</h3> <h3>  在写到民主桥时,正看到有个叫“壶中一绺香”的网友也在网上发表了旅顺名桥的网文,有关民主桥部分原文引摘之,喜欢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h3>  “民主桥”位于九三路的南端。原桥是清末时修建的木桥,日占时期,于191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单孔拱桥。长14.21米,宽18米,桥面是由青色小方石铺就,据说这些块石都是从山东运来的,乌黑锃亮,历经七十多年的车碾人踏仍纹丝不动。日本殖民当局给这桥起名为“迎桥”,1949年人民政府将其改名为“民主桥”,将桥边的广场命名“民主广场”。这个桥的前后名字都很有深意。日本侵略者定桥名为“迎”是为了他们武运长久,迎来永久占领和统治,最终却迎来战败无条件投降,被赶出旅顺。而旅顺人民光复后迎来人民民主专政,而且新成立的民主政府办公机构就设在桥边,所以定“民主”为桥名。</h3></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迎桥。</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迎桥。桥墩上的迎桥两个字清晰可见。</h3> <h3>  民主桥的北端是区内一条主要的大街,日占时期侵略者定名“乃木町”是为了炫耀乃木希典在日俄战争中攻占旅顺的战绩。后来的民主政府定名为“九三路”,每年的9月3日正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意义深远。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是屡试不爽的定律。<h3> 民主桥区域是下沟地区的中心地带,民主广场周边的主要建筑有中共旅顺区委办公楼、区人民政府办公楼、邮电局、德胜饭店、公安派出所等等。</h3><h3> 区委办公楼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区政府的办公楼是个老楼,建于日占时期1920年,原是日本殖民当局的统治机构旅顺市市役所的办公楼,我曾经在里面工作过。当时我们办公的房间就是日占时期旅顺市市长的办公室,那个办公室设计的非常合理。大门进去后,穿过大厅,从一个隐蔽的小楼梯上二楼直接进入办公室。这是个套房,外边是秘书室,里面是窗户向南的主办公室,室外还有一个露台,可出去俯视外景。出办公室门向左可通到后楼,往右则进入礼堂和小会议室。</h3><h3><br></h3></h3> <h3>迎桥旧影。</h3> <h3>迎桥旧影。</h3> <h3>迎桥旧影。</h3> <h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迎桥。</h3> <h3>  区政府对面邮电局的建筑是俄国人于1899年建的,日占时期又进行了扩建。1900年10月俄国在此设“旅顺邮政电报局”,1901年设电话局,这个电话局是继1882年丹麦在上海建电话交换所、1890年南京创办磁石电话之后,国内第三个市内电话局。日本占据旅顺后,于1906年9月改名为“旅顺邮便局及旅顺邮政局”。1924年在羊头洼、水师营、营城子等地设置了14处邮政代办所(营城子、牧城驿历史上一直都归旅顺市管理。1944年营城子与革镇堡、岔沟(现在的岔鞍)、栾家屯(现在的栾金村)、小平岛等处一并划给大连市管理)。旅顺解放后,1946年2月“旅顺邮政局”恢复营业,1948年6月邮政和电话电报合一为“旅顺邮电局”。那时人们的通讯方式主要是靠寄信件,有急事时就靠上邮局去给对方发电报。我记得那时的路灯都不是很亮,在夜间的民主广场上最亮的就是邮局门上显示有“夜间电报”的灯箱。在上个世纪十年动乱时期,每当快过年的时候邮电局的包裹领取处都是最忙的,待领取的包裹一大堆,包裹里不是花生米就是地瓜干。那时大连地区的食品匮乏,山东老家的亲人们为了让他们的“海南丢”过好年,都勒紧自己的裤带,省吃俭用将攒下东西寄来,充分展示了山东人淳朴的民风和与闯关东的后代血浓于水的关系。<h3>  “得胜饭店”的前身就是著名的“德兴楼饭庄”,我没有赶上它全盛的年代,我看见它时,老建筑已不存在了,就只是一家后建的、面积比较大的普通饭馆而已。</h3><h3> 民主桥公安派出所的办公场所是一栋日占时期修建的二层小楼。这个派出所据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因其管辖的面积最大、管理的人口最多,被称为“旅大市公安系统中最大的派出所”。</h3><h3> 以上所列举的民主桥周边建筑物在上个世纪末都陆续被拆除了。区委、区政府都迁往水师营,邮电局由桥南迁到桥北,派出所在离原址不远处重建,至于“得胜饭店”早已消失了并不知所踪。</h3><h3> 民主广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旅顺市民大型集会的场所,我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个大型集会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年,我母亲骑自行车驮着我从太阳沟去上沟的旅顺一中,走到民主广场时过不去了,整个广场都是人,参加集会的有大人,有学生。在广场上高呼“要古巴,不要美国佬!”,齐声高唱“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大地,遍地开红花。”场面相当震撼!动荡的文革十年中,这里是批斗所谓的走资派,张贴大字报,进行大辩论和武斗的场所。直到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走上了正常法制的轨道,民主广场也变得宁静起来。</h3><h3><br></h3></h3> <h3>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桥,对面老百货公司。</h3> <h3>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桥,对面可以看到邮电局的区委大楼。</h3> <h3>民主桥上的护栏及中心河。</h3> <h3>  现如今昔日的民主桥和民主广场如今已被大型购物商城、街心花园和繁忙的交通信号灯所取代,连公交车站的站名也不叫民主桥站了。消失的“民主桥”已经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记忆。环顾四周,唯有民主桥公安派出所的牌子上还保留着桥的痕迹,也只有通过它,还能看见些许历史的影子,静默地承接着古往今来,漫长岁月。<h3><br></h3></h3> <h3>民主桥与兆麟桥之间的简易木桥。在当时偕行社对面。</h3> <h3>这张照片即能看到民主桥,也能看到偕行社前的简易木桥。</h3> <h3>未完待续,接下来会介绍兆麟桥、英武桥、菜市桥、启新桥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