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次读朱先生的《背影》,父亲的形象便愈加高大。</p><p class="ql-block"> 父亲无疾而终已十年有余。每每提笔呆坐半日纸上依然空白一片。究其原因竟是思绪混乱!</p><p class="ql-block"> 父亲性情温和,不擅言谈,也从不与人结怨。在外人眼里可谓经典的懦弱型。不管别人如何刁难,也不管遭受多大委屈,他都一笑而过。少不更事,我曾无数次问父亲:为什么本该争辩的事情都一言不发?父亲说“没必要!”</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起,这也许跟他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吧!父亲是遗腹子,据说奶奶也在他五六岁时因忍受不了贫穷与疾病的折磨离他而去,他的童年是在孤独与别人的白眼中度过的。他说有很多事,不管对错你只要不去辩解,便不会得到别人更严厉的斥责,你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让别人发发脾气其实没什么,习惯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热心肠。记忆中他总是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似乎一刻也闲不下来。不是东家的铣把儿断了需要更换,就是西家的菜刀钝了需要打磨,就连中午也不得空闲。父亲剃头的技术相当不错,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叔们总爱找他免费剃头,一把剃刀上下舞动,说笑之间乱蓬蓬的头发散落一地。望着被他剃的一根不剩的大光头,他总笑呵呵地说:“妥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的保管员。腰带上总挂着一大串钥匙,叮当作响,大老远就能听得见。特别是农忙时节,钗把、扫帚、扬场铣……样样都要检修一遍,就连吃饭都能忘点儿。小时候我嗓门儿大,一到饭点儿我便站在胡同口儿,扯开嗓子大喊:“爹——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风带着我的呼唤传进父亲的耳朵,他极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活,匆匆忙忙往家赶。当然也有例外,有时敲敲打打的声音太大了,他听不到我的减声,我也只得亲自跑一趟,强行抢下他手里的活,生拉硬扯地往回拽。一路上,笑着,闹着……至今想想都倍感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是家里的老小,父亲对我格外宽容,不管做错任何事,他从不打骂。说实话,小时候我对他腰里的那串钥匙最感兴趣,曾无数次悄悄取下来,打开他从不让别人轻易靠近的小木箱,翻看他里面的“宝贝”。有一次,我甚至偷偷拿走他记帐用的钢笔到学校显摆。在同学们你争我抢的传看中,钢笔滑落地上摔成两截,我吓得大哭。放学后,我握着断为两截的钢笔,埋头站在他面前,他拿起笔心疼地望了半天,然后用另一只手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没事,以后别乱动了,那是公家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老了,比年轻时话多了许多。他最爱讲的一件事,也是最骄傲的一件事,莫过于在生产队做了三十多年保管员,从未出过一点差错,他讲了一遍又一遍,神采飞扬,如同中了大奖一般,每次见到我他都会重新讲一遍,生怕有一点遗漏。他说:他没本事,也从未做过一件大事,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帮着母亲养大了七个儿女,虽然生活拮据,但总算扛过来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活干,他很知足……他还说:这亏了共产党、毛主席。他是老党员,去世前两天还主动交了党费。我想,对他来说也算此生无憾吧!</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得很急,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他身体一直很好,从未生过大病。母亲瘫痪三年,一直都是他精心照料。烧饭做菜,端水喂药,都是他一个人操持,做儿女的也只是偶尔打打下手。父亲很节俭,手也很巧,日常用具能省则省,修修补补能用当用,从不浪费哪怕一分钱。他略懂中医,小病小灾总能对付过去,母亲身体不好,能活过八十多岁,可以说父亲功不可没。他文化程度不高,可偏偏爱学习,八十几岁的人每天捧着书爱不释手。我跟他开玩笑说,我如果能像你这么爱学习就好了!他笑着对我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才傻不了!”</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父亲从未住过医院,唯一一次挂吊瓶是在他去世的前一晚。那天八点多,哥哥打电话说父亲病了,我和爱人急急忙忙赶回家,此时老人家已双眼紧闭不能说话。一家人手忙脚乱,寻医问药,折腾半宿,父亲终于醍过来了。输完液他状况很好,说自己没事了,要大家回去休息。第二天,一大早接着挂吊瓶,儿孙簇拥,伴他左右,他很欣慰也很安详,丝毫看不出病入膏肓。偶尔他会问问什么时候才能输完液,说是两顿没吃饭有些饿了。我把一粒葡萄放进他嘴里,他慢慢嚼着,说是很甜……药液缓缓滴着,眼看就要输完了。他转头望望窗外,说:“快晌午了吧!”我点头告诉他,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突然父亲头一歪,一滴泪从他眼角滑落,瞬间弯曲的脊背也慢慢僵直……</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在家人的注视和哭喊声中走了,没有痛苦也没有遗憾。我总在想:他走得那么急,没给儿女添一点麻烦,甚至连一点思想准备都没给我们留。也许是母亲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吧!也许是他们相濡以沫六十多年,他不放心母亲一人独赴黄泉吧!母亲去世临近年关,他都来不及过年便追随而去。冥冥之中,也许是母亲不忍心父亲独居空房,便约他一路同行吧!悲归悲,痛归痛,这只是儿女们的感受,对他们而言,彼此了无牵挂,也算是一种慰藉吧!</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没有遗嘱更没有遗产。唯一留下的是他用粉笔写在柜子上的四个大字:忍、让、谦、和,父亲说:这是他一辈子做人的准则。一个人只要遵循这四个字就会活得踏实。我想:这也许是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吧!十多年来,每次去祭奠父母,我从不在他们坟前流泪,我在心里默默告诉他们:你们的小女儿生活得很好,很幸福……</p><p class="ql-block"> 相信我会用父亲留给我的四个大字走好一生!</p><p class="ql-block"> 愿父亲佑我一世无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