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音诗评】《美国李黎英的诗:鼓励》

今音文学与评论

<h3>【今音点评】《美国李黎英的诗:鼓励》</h3><h3>&nbsp;</h3><h3> 鼓励</h3><h3>&nbsp;</h3><h3>李黎英/美国</h3><h3>&nbsp;</h3><h3>天突然亮起来</h3><h3>你的脸 </h3><h3>也明媚起来</h3><h3>我们穿过长长的忧伤</h3><h3>和黑暗</h3><h3>一瞥眼神的暖意</h3><h3>和光明</h3><h3>哪怕</h3><h3>拨开迷雾一丝花的香气</h3><h3>都可以令我</h3><h3>霎间充盈</h3><h3>&nbsp;</h3><h3>7/25/2017</h3><h3>&nbsp;</h3> <h3>【今音点评】</h3><h3>&nbsp;</h3><h3>《鼓励》这个诗题作为一生的互相支撑,如果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可以分别从时间、空间、长、短镜头等多种理念入手。这首诗歌为一段十一行。在如此短的诗行里要把人生的全部经验和坎坷都写进去,恐怕很难。因此,这首诗歌在选词上非常用心,比如第九行以&quot;拨开&quot;领起。这两个字,重心落在了&quot;拨&quot;字上。</h3><h3>&nbsp;</h3> <h3>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动词在其中的运用,包括它的位置,它的连动,它的互相支撑、它的氛围、它的效果。如果就从这个&quot;拨&quot;字入手,然后往前回顾,就会发现在诗歌的第四行也有个&quot;穿过。&quot;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种倒叙的手法来进行赏析,这本身在无意当中已经参考了电影剧本的写法。这和是否写过没任何关系,而有关系的是表现模式上的接近。比如,在电影剧本中有个操作方法,就是用故事大纲来反推人物简介的细化。</h3> <h3>那么在这首诗歌中也运用了这个手法,是在于通过动词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得诗歌人物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比如在诗歌的切入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来看,&quot;天突然亮起来/你的脸 。&quot;这是诗歌用了一个特写镜头,在这里也可以称它为细节。诗歌通过切入到第二行,已经把矛盾推了出来。说到这里,就要插叙一个问题,有很多人写诗歌,至少没有用两行就能够把事物矛盾形象托现出来,当然,从写法和结构上可以不一样,但是,作为诗歌的切入方式非常重要。</h3> <h3>重要在于避免了拖沓,避免了节外生枝,并且还避免了走弯路。这就是诗歌第一第二行所具有的借鉴作用。比如作用表现在一首诗歌能否保持在二十行之内,实在不行就控制在二十五行之内。那么,超过行数也应该另当别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现在再来看这首诗的结构。诗歌用跳跃手法处理了&quot;忧伤&quot;和&quot;明媚&quot;之间的路程只有两行,从处理题材的技巧上,已经够简练了,但不能因为过于简练而影响到思想情感和内涵的表达。</h3> <h3>那么,在这里,诗歌是用了倒叙手法来进行处理,比如,&quot;先果后因。&quot;果是第三行的&quot;明媚。&quot;因是已经&quot;穿过长长的忧伤/和黑暗。&quot;其中的&quot;长长&quot;两个字,一下子把若干年的全部&quot;忧伤&quot;和&quot;黑暗&quot;全都包括了进去。这是长、短镜头技巧在发挥作用。在这里也看到了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转换,比如第一行的&quot;天,&quot;和第四、第五行之间的&quot;长长,&quot;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之间形成了一个&quot;十字&quot;关系。起到的作用是,意蕴空间的扩展和诗歌语言的张力。</h3><h3>&nbsp;</h3> <h3>而诗歌强调语气和加强气势的是从第八行&quot;哪怕&quot;开始。为什么不用其它的词,比如&quot;不怕&quot;等。这就是诗歌在挑选和筛选时的功力。表现出了选词和用词的严谨。假如用举一反三的观点去套其它诗歌的创作,是否也能遵循这样的准则,未必能做到。那么,这首诗歌做到了,做到了精炼,做到了把一生的经历浓缩。目的还是围绕诗题《鼓励》在进行结构,结构到最后,有意识地从欲望上对诗歌进行了控制。</h3><h3>&nbsp;</h3> <h3>诗歌线索发展到这里,继续保持着清醒,清醒到只要"一丝花的香气/都可以令我/霎间充盈。"像这样的渴求具有普遍意义。其实是属于智慧,表现在欲望与生命之间的能量互换。</h3><h3>&nbsp;</h3><h3>诗评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十三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h3><h3>&nbsp;</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