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游8000里

光影日记

<h3>七月份,我着实过了一把“車轮上美国”的行摄之旅瘾。在十七天时间里穿越了西部的加利福利亚、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州,行程约四千公里。</h3> <h3>女儿行前的案头工作做得很细緻、周全。全程食、宿、行与景的点、线、面结合无一不与摄影丝丝相扣。称得上“度身定制”的完美行摄之旅。让我“一个拍照比吃饭重要的男人”(女儿私下里对我的称谓)收获颇丰。</h3> <h3>“車轮上的美国”公路网络健全,车道宽、分布广,且很少收费(称为freeway)。以加州的公路为例,公路面积占到全州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真让人感慨。</h3><h3>公路交通远比铁路发达。行摄中我曾见过三节机车同时牵引着一百多节车皮的火车在窄轨上缓慢爬行,而汽车却在宽畅的州际公路上呼啸而过……如果火車有生命的话,它定会感到汗颜,也许这就国情。</h3> <h3>鬼斧神工的Grand Canyon,是上帝赐于亚利桑那的瑰宝。大峡谷南北两缘之间相距200多英里,根本无法在一趟旅程中同时游遍。</h3><h3><br></h3> <h3>站在峡谷南缘的高处,依稀可見277英里的科罗拉多河蜿蜒而过。</h3> <h3>自由行对摄影者而言,其优越性在于能自主控制最佳摄影时机和摄影机位,能让你不受干扰、酣畅地支配最佳摄影时光,直到你不得不“收工”为止。</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也曾有过在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地自驾的经历,然而在美国现代化公路上行驶还是第一遭,最大的不适莫过于車速。国内行車理念是“慢”行第一,然而在美国車速每小时120公里却是常态。反之,后車也只能默默紧跟在后,极少盲目变道超越。我真佩服老美的涵养——实际上美国的行車礼让反映的却是国民素质和文化修养,决非填鸭式的政治灌输所一蹴而就的。</h3> <h3>尽管浙江东天目的大树王与美国的红杉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是早在1890年,加州红杉林就被指定为国家公园,环保意识可见一斑。在这个面积3平方英里的树林里至今还保存着世界最大的树——谢尔曼将軍树,树高134米。</h3> <h3>眼前的景色和格调是否有些象希什金的油画《丛林》。</h3> <h3>成熟的红杉树干高大,可达70—120米,树龄都在800—3000年。</h3> <h3>一棵倒卧的硕大枯树洞吸引不少游客留影</h3> <h3>红杉树干或树枝上长着许多树瘤,一旦红杉树被风吹折、或被火燒死,就会由这些树瘤组织发育出上百棵幼苗,延续着红杉的生命。</h3> <h3>约塞美蒂在美国乃至世界家喻户晓。高耸的花岗岩山峰、雷鸣般的瀑布及婚纱般的水雾让游客趋之若骛,但与我国类似景点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h3> <h3>我曾错过市影协自由人职业摄影師俱乐部之约赴美Route 66公路全程的采风之旅,至今还都是一件憾事。这次女儿特意在行程中设计了亚利桑那州到加州的一小段Route 66的旅程……</h3> <h3>六十六号公路(Route 66)——美国人称之为“母親之路”。从芝加哥横穿八个州到达洛杉矶的圣塔莫妮卡,全长2448英里。沿途跨越了许多著名景点,如画布沙漠、大峡谷和陨石洞等。</h3><h3><br></h3><h3><br></h3> <h3>一趟66号公路之旅,仿佛带我们穿越了旧时美国西部牛仔风行的时光隧道,古式而老旧的加油站、印第安圆锥形帐蓬汽车旅馆……侭管我们只穿越了其中的四分之一。</h3><h3><br></h3> <h3>如今66号公路己经退役,它的价值不只是一段公路史,而是美国现代化之路的见证和缩影。</h3><h3>今天密苏里州成立了“66号公路联盟”,籍此聚集沿途八州,唤起美国人对它的怀念。随着“Historic Route 66”活动的兴起,沿途区域性景点和20世纪初美国市井小民的生活景象得以再现。</h3> <h3>Bastow ——Route 66公路途经的一个小镇……</h3> <h3>入往Route 66 Motel让我们体验了一把上世纪传统汽车旅馆的风采。</h3> <h3>蒙特雷半岛海域历史久远,海洋生物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海象、海豹……旧时的渔业也十分出名,这里也曾是金枪鱼的捕捞与加工基地。</h3><h3><br></h3> <h3>自1853—1906年,华人渔民拖家携口的定居于此,以捕捞金枪魚为生,并建立了颇有规模的华人渔村。</h3><h3>华人Quock Tuck Lee ,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至今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h3> <h3>数十年的滥捕滥捞,渔业资源己近枯竭,小镇经济日趋萧调。昔日的缸头厂一条街和码头,如今己成了旅游景点。</h3> <h3>生态环境很好的鸟岛。</h3> <h3>成群栖息在海滩的海象和海豹</h3> <h3>清晨的蒙特雷海湾轻纱薄雾,空气清新凉爽,慢跑、蹓狗、年轻的妈妈们推着她们的baby围成一圈,毗邻海滩、伴着音乐跳着广场舞……舞蹈结束,各自推着自己的小baby鱼贯地穿过街道,过往车辆都停下来目送着她们。好一幅人文摄影的场景,可惜了,我没能抓住这个机会。宜居小镇的环境,怎不令人垂涎。</h3> <h3>蒙特雷小镇的中心至今还保留着加利福利亚的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建筑文化。</h3> <h3>古雅的卡梅尔,曾经是玻希米亚艺术家的海边度假地,现在则有乡村俱乐部的感觉,你随时可以在咖啡馆小坐,也可以在小镇街道悠闲地散步。</h3> <h3>日落莫罗湾</h3> <h3>大潮前的一跃</h3> <h3>圣巴巴拉——太平洋边的香格里拉,空气中弥漫看柑桔和茉莉花的香气。西班牙式红屋顶、白色建筑造就了这个城市的个性。</h3> <h3>圣巴巴拉法院大楼,一座西班牙摩尔复古风挌的建筑。</h3> <h3>手工绘制的法庭天花板与壁画技艺精湛,令人惊叹不已。就审判厅而言,这样的装饰似乎有些荒谬。令人费解的是原告、被告及审判者在这样的场合里如何协调法律与艺术的和谐统一。</h3> <h3>建于1768年的圣巴巴拉教堂被称为“教堂中的皇后”,是一座在墨西哥统治下没有被世俗化的教堂。双钟楼的设计在同类建筑中十分罕见。</h3> <h3>内华达的拉斯维加斯,一个沙漠中里醉生夢死、纸醉金迷的“繁华地”——一直被称为沙漠中的“经济奇迹”。只是规模比澳门大,可是炎热的气候加上纷至踏来的游客,让人感觉空间拥挤、窒息,不及澳门那么清新有序。</h3> <h3>旧金山,我们此行的起点,十七天后我们又返回了原点,圆满结束了西部之行。</h3> <h3>聚首斯坦福</h3> <h3>在我们结束美国西部之行的同时,外孙也完成了为期半个月的斯坦福ID Engineering Academy的科技夏令营活动。当这些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孩子从软件编程到硬件制作、手捧着自己设计完成的机器人,其心情可能也与我采风归来的感受一样吧!</h3> <h3>团队合作的成果令人欣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