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是与不是之间</h3><div>朱松青</div><div> </div><div>前人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高论,这已成为共识。而“是与不是之间”,则是今天的一种时尚,它吻合了多元时代的审美潮流。</div><div>以前常有人说某某的画不是什么画,意思是人家画得不正宗甚至不会画。现在这样说的少了,因为会让人觉得保守老土。反而,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是不是”不重要,好不好才是关键。而“是与不是之间”更是任何事物变化发展之必然。</div><div>康永君的作品妙就妙在“是与不是之间”:既可以是中国画,也可以是漫画或插画等;按旧习惯去看,恰好处在“是与不是中国画之间”。</div><div>正所谓画如其人,康永君的作品形象地体现了他穿行于中国画和其它画种之间的脉络。这也正是其精妙之来由。</div><div>他是近20年中国漫画界响当当的强势人物。说其强势,不仅因其作品之数量,更因其画风之张力。近年他专注于中国画,那强势的张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型为一款独特的中国画风格。所谓“风格就是人”,康永君的艺术风格就是其艺术人生的鲜明写照。</div><div>其实漫画本身就可以是一切画种,或者说一切画种都可以用来画漫画。很多漫画家都采用国画的形式;不少国画大师也曾画过很棒的漫画。</div><div>当今的艺术,很讲究“陌生感”。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往往就是一些打破人们欣赏习惯的作品。对那些从内容到形式都中规中矩的中国画,人们早已麻木。它们一般就充斥于批量生产甚至流水作业的工场和大众化的画廊。</div><div>中规中矩,就不会有“是与不是之间”;任何的艺术形态就不可能拓展;人类文明的步伐,也不可能从远古走到今天,甚至根本就不会有文明的出现。</div><div>真没必要担忧传统会发生变异乃至消亡;新陈代谢、物竞天择是宇宙间永恒而不可抗拒的定律。</div><div>对传统的学习、保护、挽救、珍藏……等等行为,都很有意义。但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在“是与不是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与道路,那就意味着他既没学好传统更有愧于当下。</div><div>以“是与不是之间”推动中国画发展的前辈,不少已成大师;今后肯定还会有不少这样的大师。至于康永君目前是不是大师,我只能保守地说“是与不是之间”!</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