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肯尼亚是一个另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又是人生中值得见证的地方之一。说肯尼亚是“人类的摇篮”,是因为肯尼亚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说肯尼亚是"动物的天堂”,是因为肯尼亚有26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h3><h3> 7月20日~8月1日,我和朋友随南昌罗震老师组织的摄影团在肯尼亚经历了惊奇、震撼的11天,见证了大象与犀牛的凶悍,野牛与角马的狂野,狮子与猎豹的血腥,长胫鹿与斑马的温顺,瞪羚与猴子的敏捷,火烈鸟与皇冠鹤的惊艳。同时感受到肯尼亚人民的友好以及马赛族人的古朴,更幸运的是看到了角马、斑马大迁徙的刺激、状观场面。</h3> <h3> 肯尼亚国土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人均GDP1450美元(2015年数据),在整个非洲排名弟20位,处中游水平。</h3><div> 肯尼亚国旗,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呈长方形。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div> <h3> 说到去肯尼亚,不能不提到罗震老师。他是南昌人,今年78岁。他在半个世纪的摄影经历中,获奖无数; 他德高望重,誉载摄影界。我和罗老师在2014年到尼泊尔摄影中结下了友谊。罗老师以这样的年龄率团出国摄影,无不让人由衷的敬佩!</h3> <h3>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机场。</h3> <h3> 7月21日早晨,我们在内罗毕刚下飞机,便趋车前往肯尼亚第二有名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它面积392平方公里。作为乞利马扎罗山最佳观景地之一,雪峰耸立,大象成群。这里植被稀少,一望无际的干旱草原,尽显最经典的“好莱坞”式的非洲草原荒凉的美丽。</h3> <h3> 远处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8米,隐约能看到山顶上的积雪。</h3> <h3> 安博塞利最多的是大象,正是因为众多的大象种群,造成了这里植被稀少。</h3> <h3> 在肯尼亚,斑马是最常见的。</h3> <h3> 我用镜头记录了许多没见过的动物与鸟类。</h3> <h3> 黑斑羚,也叫高角羚。</h3> <h3> 汤姆森瞪羚。</h3> <h3> 黄嘴鹮鹳。</h3> <h3> 驼鸟。</h3> <h3> 皇冠鹤。</h3> <h3> 河马。</h3> <h3> 黑白疣猴。</h3> <h3> 黑背豺。</h3> <h3> 一群秃鹫在吃羚羊。</h3> <h3> 一对埃及雁。</h3> <h3> 大灰貓鼬。</h3> <h3> 长颈鹿。</h3> <h3> 一群肯尼亚的学生们多可爰!</h3> <h3> 黑珍珠们也不逊色!</h3> <h3> 7月23日 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纳瓦沙,乘船游览美丽的纳瓦沙湖,这里湖、光、山、色无一不自在随意。</h3> <h3> 纳瓦沙湖是肯最美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全肯尼亚唯一的淡水湖。<br></h3> <h3> 湖中的河马。</h3> <h3> 纳瓦沙湖面中间有一个弯弯的小岛名为“新月岛”,是个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h3> <h3> 我们登上新月岛,与动物近距离接触,做一次徒步的猎游。</h3> <h3> 岛上的水羚。</h3> <h3> 新月岛上成群的汤姆森羚。</h3> <h3> 新月岛上茂密的原始森林。</h3> <h3> 纳瓦沙湖的晚霞。</h3> <h3> 7月24日早餐后,我们前往博高利亚。途经“地球上最大的疤痕"一一东非大裂谷和赤道零度线。</h3> <h3> 地球形状的金属物是赤道零度线的标志。</h3><h3> 肯尼亚虽然离赤道最近,但气温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去过的几个地方,海拔高度在1700~2300米,几天来的温度均在13度~26度之间。</h3> <h3> 博高利亚湖位于肯尼亚裂谷带边缘,是碳酸钙湖,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许多非洲火烈鸟的家。</h3><h3> 火烈鸟又名大红颧,体型匀称,羽毛有黑、白、玫瑰、朱红色,喜欢结群,时常聚集万只以上,远远眺望,似锦如霞,艳丽异常,群飞群止,场面壮观。</h3> <h3> 火烈鸟是肯尼亚拍摄的一大亮点,虽然在安博塞利以及后面要去的那库鲁也有火烈鸟,但鸟数量最多,拍摄距离最近的唯属博高利亚湖。</h3> <h3> 窃窃私语。</h3> <h3> 爱的哺育。</h3> <h3> 铺天盖地。</h3> <h3> 盛装舞步。</h3> <h3> 整装待发。</h3> <h3> 比翼齐飞。</h3> <h3> 四小鹈鹕。</h3> <h3> 鹈鹕展翅。</h3> <h3> 7月25日,我们来到肯尼亚的第四大城市那库鲁,在国人眼里这里只能算是一个休闲小镇。</h3><div> </div> <h3> 世界著名的纳库鲁湖是为保护禽类鸟建立的公园,素有“观鸟天堂″的美誉,也有多种野生动物。我们在纳库鲁湖国家公园猎游了2天。</h3><div></div> <h3> 公园内的瀑布。</h3> <h3> 火烈鸟在觅食。</h3> <h3> 肯尼亚国鸟一一紫胸佛法僧。</h3> <h3> 灰鹭。</h3> <h3> 盔珠鸡。</h3> <h3> 岩兔。</h3> <h3> 小猴骑老猴,乐在自然中。</h3> <h3> 白鹭与野牛的对话。</h3> <h3> 亲昵。</h3> <h3> 雨中的水羚。</h3> <h3> 雨中的黑斑羚。</h3> <h3> 孤独的长颈鹿。</h3> <h3> 野猪。</h3> <h3> “非洲五霸″之一的犀牛。</h3> <h3> 又和学生在一起。</h3> <h3> 从7月27日~30日,我们来到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的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h3> <h3> 第一天先去了马赛族人的原始村落。这是东非古老的传统人种马赛族人的聚居地。他们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聚居部落了。至今为止,马赛人仍人保留远古的生活习惯,他们仿佛活在几万年以前一样与世无争,不论是穿着打扮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原始人无异。</h3> <h3> 小土房里没有窗户没有电。</h3> <h3> 马赛人为我们表演欢迎舞蹈。(有商业化的味道)</h3> <h3> 马赛人为我们表演“钻木取火″。</h3> <h3> 马赛族的男人。</h3> <h3> 马赛族的女人。</h3> <h3> 马赛族的儿童。</h3> <h3> 我感到马赛人是为了国家及个人利益,忍受着原始生活状态。因为他们吸引了广大游客,为村里乃至国家创汇,同时自已也有收入,导游说每天每户可得门票分成15美元。</h3> <h3> 从28日~30日,连续三天,我们驱车在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猎游。该保护区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我们期待看到凶猛的狮子和猎豹,更想看到场面震撼的角马大迁徙。</h3> <h3> 在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三天里,每天午饭找一个空旷的高地,进行野餐。十几天来每4人坐一辆摄影观光车(白颜色的丰田车)。</h3> <h3> 非洲赤羚。</h3> <h3> 栗头丽椋鸟。也有叫翠鸟的。</h3> <h3> 马拉河里成群的河马。</h3> <h3> 大象总是动物保护区里的主角。</h3> <h3> 第一次看到猎豹吃羚羊的血腥场景。</h3> <h3> 猎豹吃完的秃鹫来捡剩儿。</h3> <h3> 在28日傍晚,天空出现了有舞台灯光效果的耶稣光。</h3> <h3> 29日这一天,我们终于看到了狮子,至此,"非洲五霸″(大象、狮子、猎豹、野牛、犀牛)都收入镜头中。</h3> <h3> 威猛的雄师在寻猎物。</h3> <h3> 狮子也有温情的一面。</h3> <h3> 母子依偎。</h3> <h3> 狮子更有凶残的一面,这是一场弱肉强食的悲剧。</h3> <h3> 体形最大的伊兰羚羊。</h3> <h3> 我们是幸运的。在马赛马拉的最后一天(30日),终于看到了几千只角马、斑马大迁徙刺激、悲壮、震撼的场面,这是只有在肯尼亚境内的独有景观,让人惊叹不己,此时我高速连拍记录了这精彩绝伦的瞬间…….</h3> <h3> 当我们看完了《天国之渡》这场刺激、震撼的重头戏后,肯尼亚行摄之旅便拉下了帷幕。</h3> <h3> 7月31日早餐后,我们赶往内罗毕,下午购物,晚上回国。</h3> <h3> 内罗毕街景。</h3> <h3> 途经一驿站,小饭店里摆弄风情的收银女。</h3> <h3> 内罗毕的中餐馆,我们在这吃了午饭和晚饭。31晚11时45分,我们乘肯尼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87飞机离开肯尼亚,8月1日下午5点,我们平安到达广州白云机场。</h3> <h3> 当我做《走进肯尼亚》的美篇时,我已经回到了家乡沈阳。回想起在肯尼亚的11天里,用镜头记录了那广袤神奇的草原,如诗如画的湖上风光,古朴浪漫的人文风情,生动和谐的动物世界,惊喜震撼的″天国之渡",真是另人刻骨铭心,形成了我对非洲大陆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活的初步体验和认知。</h3><h3> 在此,我要感谢在肯期间与我同屋的涂老师、与我同车的魏老师,我向他俩学到了许多摄影技巧和理念,收益匪浅。</h3><h3> 再一次感谢我熟知的亲朋好友,你们在国内对我在肯期间的关注与点赞,并给予高度及幽默的评价,让我倍感亲切!</h3><h3> 别了,肯尼亚! 别了,动物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