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风光》——记自由摄影人天水一摄千里与三岔镇(佘家门村)碧玉沟30多年的感人故事。

天水一摄千里

<h3>碧玉沟(佘家门)我关注了30多年,几乎年年去采风。</h3><div><br></div><div> 第一次去是1984年的夏天,带上心爱的『理光7胶片机』像个摄影家一样,其实当时才开始学习摄影时间不长,早上7点多在北道火车站出发,那个时候没有方便食品,我们去之前每人带了两个大饼。</div><div><br></div><h3>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我和朋友一块乘坐蒸汽机车车头在建河火车站附近,从火车头上跳下来,(火车司机我们认识,故意给我们把车速度降下来)过了渭河铁吊桥向南进沟,那时没有路,就是村民们进出沟的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在河床里踩着石头,蹦来跳去一路说笑拍片,走到碧玉沟里面第一个村子已经是中午1点多了,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和朋友一块就在河边吃了点自己带的大饼,喝了一肚子河里面的水,(那个时候水很干净,没有污染,清澈见底,口感不错,里面有很多鱼,水也很大。)我们休息了一会继续向沟里面前进,就像探寻一个新世界一样,沿途很少看到人,更谈不上车,30年前进沟就是一条羊肠小道,不像现在大小汽车进进出出。 我们两个沿途观景拍片,享受着旅行和摄影的快乐。下午4点多钟我们走到了里面的第2个村子佘家门,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居住完全是土房子,还有不少是茅草屋,东倒西歪,中间一条河把村子分成两半,分东.西村。80年代里面很原始,百姓淳朴,没有外界的干扰,过着清净和自然的生活,从外面进来一个陌生人,他们会聚集在一块围着来人问这问哪。这是当时的情况。 </h3> <h3>  4点以后我们继续向沟里走,山里面的天气,下午五点以后就慢慢的黑了,当时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的自然风光,老乡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只是出来旅行和玩玩。天黑之前出沟时间来不及,我们商量就在村子里面 找个老乡家住一晚上,老乡姓佘,全村唯一一家佘氏人家,据说是佘太君的后裔,主人很好,晚上在炕头上我们聊了很多,他在村子里面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全村人都很尊重他,会看病扎针,明白天时地利,是个阴阳,四邻八乡有什么事情都找他。</h3> <h3>  我们认识以后每次进去都要在他那里休息一会,处于老关系,每次进去少不了给他老人家带点面皮.呱呱.凉粉,油饼之类,老人很是感动。前年夏天我在太碌林场附近拍片采风,无意中和附近村民谈到碧玉沟老人的话题,附近老乡告诉我,前两天佘氏老人由于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已经入土为安了,当时听后不由我落下了眼泪,失去了一位多年的好朋友。</h3> <h3>  90年代后改革春风吹进了佘家门,政府修了路,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子,电视.电话进了山村,百姓们日子好了起来,打工的打工,赚钱的赚钱,里面开了小超市,有了卫生站,小学校,不少家庭有了摩托车还有小汽车,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时不时还经常讨论国家大事,这些进步都归功于党的富民政策给这里带来了新面貌,最近几年每次进去看到这一切,心情无比高兴,这里我称之为天水的一块净土。</h3> <h3> 由于交通的改善,出行方便,加之这里自然风光美丽,山清水秀,来旅行游玩的逐年增加,前几年钓鱼的很多,这里的生态发生变化,水污染了,城市垃圾在沟里面随处可见,我开始关注这里的生态,先后发帖子10多个,呼吁保护碧玉沟,保护这块净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h3> <h3> 2014年10月25日我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再次来到这里采风拍片,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五彩缤纷,层林尽染的碧玉沟让我如痴如醉,美好的景色竟然让我忘记了出沟,晚上21点饥肠辘辘的才骑摩托回到家。</h3> <h3> 拍片回来迟迟没有发帖,我一直在思考组织一段文字如何让天水的朋友们了解这里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让我们的后人们如何保护这里的环境,把美好的山山水水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的希望。所以,今天才组织好这段文字,不成体统,把过去的记忆和现在的变化奉献给大家。</h3> <p class="ql-block">  李振芳,出生于1955年,62岁,祖地山西省垣曲县人。一摄千里是我的网络昵称,从事摄影创作三十于年,自由摄影人,中国风景网高级摄影师,作品多以自然风光,民俗纪实,植物花卉为主,但更喜欢乡村自然风光。人像多以纪实普普通通老百姓可亲可爱,淳厚质朴的形象。 2012年组建了《天水一摄千里摄影交流群 》,用于网络和网下摄影交流活动,目的用于培养摄影新人,群员四百多人,愿意进行摄影交流活动的各界朋友可加群,我的摄影格言是:独立拍片是王道,跟师拍片是师道,扎堆儿摆拍是乱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