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母白金婚纪念贺词</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17年农历十月初八(公历11月25日)是我们父母结婚70周年纪念日,首先让我们兄弟姊妹媳妇女婿以及第三代第四代向高堂致以最热烈的祝贺!</b></p><p class="ql-block"><b> 时光飞逝,光阴如梭。转眼间父母结婚已经70周年了。</b></p><p class="ql-block"><b> 当年父母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成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他们经过崎岖坎坷、风风雨雨,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虽然没有海誓山盟的契约,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也没有风花雪月的风采,但是他们却坚守着这份婚姻,把爱刻在心里,用了70年的时光验证了爱一个人的真正含义,彼此珍爱对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他们的爱情像高山流水一般源远流长,经过岁月的磨合而历久弥坚,到如今已经相濡以沫,不可分离。</b></p><p class="ql-block"><b> 回首往事,父母生养我们兄妹四个,健健康康。我们曾经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都是父母经历风风雨雨的日子。在父母这70年岁月里,有多少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一件件往事,有多少为我们灯下缝补衣服的辛劳,有多少为我们牵肠挂肚的思念,有多少为我们获得荣誉而欣喜的期盼。妈妈爸爸他们那满头的银发,脸上深深的皱纹,镌刻了父母无数艰辛的付出,又蕴含着多少对我们博大的爱!</b></p><p class="ql-block"><b> 靠微薄的工资来养活一家老小七口,日子有多么艰难,我们都终生难忘。父母从小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不浪费粮食的优良传统;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为人要善良,助人为乐,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学有所长。在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下,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你们可以安享晚年了。</b></p><p class="ql-block"><b> 乌鸦返哺,羔羊跪乳。请你们放心,我们兄妹四人一定能尽力照顾好你们的晚年生活,带给你们欢乐,带给你们幸福,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b></p><p class="ql-block"><b> 一盏喜酒一口饮,</b></p><p class="ql-block"><b> 两膝跪拜老福星。</b></p><p class="ql-block"><b> 四世同堂共欢聚,</b></p><p class="ql-block"><b> 五福祥云照华庭。</b></p><p class="ql-block"><b> 在这个隆重的日子,让我们后生一起向在上高堂鞠躬!</b></p><p class="ql-block"><b> 举杯共同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笑口常开,心情愉快,祝我们全家和谐美满,充满欢乐!</b></p><p class="ql-block"><b> 干杯!</b></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奥鼠四世同堂擎杯祝杖朝,</h3><h3>金猴双手相牵翘首迎期颐。</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b04fbb">父亲述说:</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我和老伴在童年时代,奉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订婚。一九四七年父母为了早抱孙子急于为我们操办婚事。由于当时我们年轻,又受封建婚姻思想束缚,一切由父母说了算,定于一九四七年农历十月初八成婚。</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正当紧锣密鼓筹备婚礼的时候,解放军已经将石家庄包围得水泄不通,还没等到十月初八,石家庄就解放了。当时社会动乱,人心惶惶。由于婚期已定,只能如期举行,但不得不将婚礼规模缩小,由原来大张旗鼓精简到近乎偷偷摸摸。老伴身着青衣青裤,一双黑鞋,除脸蛋像个大姑娘,活象一个老太婆;我则粗布大棉袍,头戴瓜壳帽,好像半大老头。由婶子担当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新郎新娘就入了洞房,连一桌酒席都没摆,更不用说拍一张结婚照了。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和老伴心头,成为人生遗憾。</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自一九四九年参加工作以后,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她生子育女忙于家务,一直没有时间补上一张结婚照。眼看生活逐渐好起来,又遇三年自然灾害,由于营养不良,骨瘦如柴,下肢浮肿,活象收租院的两尊泥塑。我像为地主扛活的长工,她像使唤丫头,这样的形象怎能拍结婚照呢?后来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恢复和提高,我们胖多了,老伴也年轻漂亮多了。这时我们又想起了隐藏心中的情结,于是在1962年我们满怀喜悦心情手挽手走进照相馆,拍下这张合影,姑且当作结婚照,终于了却了十五年的夙愿。 </font></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锅碗瓢勺成音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灵美善奏乐章</h1><p>父亲心中的老伴:</p><p><br></p><p> 我的老伴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勤俭持家环保讲,心地善良热心肠,认真细致高标准,衣洁鞋净爱梳妆。</p><p> 老伴对子女关怀备至,不管是儿女媳婿都视为亲生子女,对三代、四代人也是牵肠挂肚。儿女和晚辈特别孝顺她、关爱她,说她是好母亲、好婆婆、好岳母、好祖母、好外婆和好太姥,更是我的好老伴。</p><p> 宿舍里不管谁家有个大事小事她都挂在心上,能管的去管,能帮的去帮。两口子拌嘴吵架,她尽力去调解;有人染病,她去看望。就连早市一个菜贩经常头疼,她也隔三差五的问候,后来听说人家回老家了,还千方百计打听病情是否好转。她跟谁都能说得着,见面总是先打招呼。在早市、在公园差不多都认识这个推着小车的老太婆。</p><p> 我们结婚七十年,一直幸福美满,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搬出,家中只有我们老俩。不管是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家务活我基本不管,直到退休之后才一步一步把家务活接过来,现在已经成了标准的家庭主男。</p><p> 家务活到处都是,没有干不完的时候,而老伴要求标准都很高,稍有不慎就难以过关,经常挑毛病,我干了快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受到表扬,心中颇感委屈。我想就是在单位干好了工作,领导还会表扬几句,有时还会发个奖状,给个奖品,给她当这个下级真是不容易!</p><p> 早晨五点起床后,我洗漱完毕,先把洗脸水端上,她边洗边唠叨:水太凉了,或者水太少了,我顾不着听她的说辞,只管抓紧准备早餐。她洗漱完后在沙发上休息十分钟,我把衣服和鞋放在她面前,穿戴完毕开始梳妆。这时我打豆浆、烧开水灌满暖瓶,以备她晨练回来之后饮用。然后把她的助力小车背到楼下,再返回迎她下楼。一起到公园晨练一个小时后去市场买菜,八点到家后,豆浆打好,鸡蛋也煮熟了。吃饭时也是边吃边挑毛病:豆浆为啥不放胡萝卜?鸡蛋煮的太软了,为什么不拿咸菜等等,唠叨个没完没了,我的耳朵都已经磨出老茧了,不做回应。你们看看,我这八十岁的人成了她的佣人,真是无可奈何呀!她早饭后吃个水果,十一点开始午前休。这时我开始抓紧烧开水,为她沏茶,以备她睡醒后边看新闻午报边饮茶。再说洗衣服,自从小女儿出生后,五十年来她没有洗过衣服,都是我承包的。洗她的衣服要求严格,要先洗,洗净,甩干时放在最上面,晾晒时要抻平拉展,领口不能撑大。经常抱怨衣服洗的这不洁那不净。做饭要求更高。手要洗净,盆碗要刷干净,锅要洗净,炉灶要擦干净,抹布要洗净。这五净我经常不达标挨批评,几经改进后,仍被称屡教不改、不可救药。</p><p>她生活低碳、节约。随手关灯节约电能。夏天拉上窗帘,既凉爽,又不用开空调。淘米水浇花、刷碗。洗衣洗菜水拖地板冲马桶。就连洗澡时也要站在大铝盆里,不仅节水还能暖脚,一举两得。买菜的塑料袋,干净的积攒起来送给菜贩,废物利用,节能环保;不干净的装垃圾;牛奶袋擦油烟机。经常为一个塑料袋的使用方法而指责我浪费。</p><p> 面对老伴,我虽然体累心累,但感觉还是很幸福,有这样一位领导经常指出我的缺点少犯“错误”,何乐而不为。这样一想就就觉得挺美。我们共同生活了七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更不用说动手打架了,总是互敬互爱。早在二十多岁时,她就处处、事事让我三分:吃饭让我先吃,好吃的让给我。现在我处处事事让她三分,只要她爱吃的我很少动筷,常常为了一样好吃的推来推去。自从2009年她大腿骨折后行动不便,身体很棒的我担当家务责无旁贷。她不依靠我还能依靠谁,我不照顾她又能照顾谁。</p><p> 夫妻之间除互亲互爱,互相依赖之外,互相宽容是家庭和睦的保险箱。有一位名人说的好:一个人对你真正的爱决不在于对你的优点欣赏到什么程度,而在于对你的缺点宽容到什么程度。夫妻之间个性不同、爱好不同,文化、经历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难免发生分歧产生矛盾,这很正常,关键是你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家庭中没有原则问题,大多是生活琐事,只要把握一个度,有宽大胸怀,心平气和,少说一句就会海阔天空、平安无事。互相宽容是个宝,我们人人离不了。</p><p><br></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p> 已耄耋之年的父亲,虽看似瘦骨嶙峋,却身板挺硬朗。自退休以来,父亲与母亲单独生活,一直有母亲操持家务。由于母亲身体原因,逐渐过渡到由父亲持家。除了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还要张罗买菜、洗衣、做饭及日常家务。这对父亲来说,挺难为他老人家的,退休前父亲一直担任领导职务,从退休前的领导岗位跨越到全职家庭主妇的角色。</p><p><br></p>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濡以沫度夕阳</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亲作</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10月</h1><p><br></p><p> 今年农历十月初八我们老俩结婚就五十八周年了。两万个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始终互相信任、互敬互爱、相依为命,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工作时我一心一意,从不管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地地道道是个甩手掌柜。而她工作、家务一肩挑,默默忍受风风雨雨,无怨无悔。我们心中互相体谅,她心中有我,我心中有她,五十六年从未分开。</p><p> 有一年她在娘家住了三天,我在家中感觉度日如年,不是在屋东走西转,就是站在门口倚门举目远眺,望穿秋水,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滋味。她把我视为生命的唯一依靠,我把她当作一生的精神支柱,两人互相支撑着对方的心,支撑着这个家。我退休以后,承包了家中的重活、脏活、累活,包括洗衣、拖地和做饭,还给她按摩等等,使她得到休息。</p><p> 一九九七年夏季我不幸患上重病。医生说必须马上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急得老伴乌黑的头发一下子变白了许多。在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高达四十度气温的酷暑盛夏,我在床上吹着电扇还喘不过气来,而年过古稀的她怀着沉重的心情每天为我煎三锅中药,真不知道她当时是如何苦熬过来的。望着她疲惫的神情,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过医生的治疗和老伴的精心护理,我终于恢复了健康。老伴怀着喜悦的心情对我说:“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我看出来她却衰老了许多。</p><p> 今年三月二十五日,老伴突然感觉腹部疼痛难忍,面色苍白,虚汗涔涔。我清楚一向坚强的她一般的病放不倒她。经社区卫生院治疗无效后,我感觉不是小病,儿女们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把我一人留在家里。我在家中心急如焚、坐卧不安,开始胡思乱想。当得知已经平安住院,采取了紧急措施,病情稳定时,我的心才稍稍有所放松。尽管如此我还是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我急急忙忙赶到医院,看到她安详地躺在病床上,我悬着的心才落地。不知是高兴,还是激动,我抱住老伴双双泪流满面。我呜咽着说:“你总算闯过了这道关。”当时我内心发誓:我要好好关心爱护你,把我工作时欠下的“债”加倍偿还,使你度过幸福的晚年。从今后我愿为你铺床叠被到永远,愿为你洗衣做饭到永远,愿为你按摩推拿到永远,愿同你漫步携手到永远。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共同走完我们美好的一生。</p> <h3></h3> <p> 父亲曾任市燃料公司工会主席。退休之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内容。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曾获得全国总工会以及省、市工会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家中所有事情,全由祖母和母亲全部包揽,进门吃饭,出门工作。</p><p> 在退休之后的前六年,离开了工作就像失去精神慰藉,整天无精打采,心像悬在半空中,没找没落的。白天吃饭不香,晚上睡觉失眠,整个变了个人。精神的恍惚,带来的是身体的虚弱,浑身不舒服。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p><p> 偶然一天,父亲携母亲走到公园附近,看见公园里边的人都有各自的活动,踢毽的,跳舞的,打拳的,抖风竹的,你喊我叫,充满了欢乐。此时吸引了他,启发了他,心里豁然开朗。从此与公园里的健身器材结下了不解之缘。首先从云梯开始,前后游荡逐渐接近90度;两手横向撑立柱,悬空至一分钟;单腿翘过头顶;单臂挂杠;手拉立杠腿倒立。更吸引众人的是,在云梯单空悬挂交替前进,之后不断刷新纪录,单空、两空、三空到四空。他的锻炼变成了表演,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投以赞许的目光。小他十岁、二十岁的老汉比不过他,就是年轻的小伙子不服气,但很快就败下阵来,也不得不服,从此获得“冠军”、“明星”称号。这样坚持锻炼已经十三年,持之以恒,获益匪浅。现在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吃饭饭香,睡觉觉香。母亲早年工作劳累,家务缠身,落下许多病,我们子女不在身边,父亲偏瘦的骨架承担了家庭的全部事务,不觉腰酸,不觉腿疼,使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深感欣慰,真是我们的幸福。由衷地感谢父亲辛苦劳动,和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携手并肩、相濡以沫已经进去白金婚的二老每天早晨走进欧韵公园,共同开始必不可少的晨练,被人称为“老鸳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子女引以为豪。二老生活规律,素食养生,勤俭持家,充满爱心、构建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晨练中相识的任何一位朋友几天未见,都会向多人打听原因,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邻居夫妻发生矛盾、家庭不和,会主动多番登门苦口婆心劝说,使得夫妻、婆媳重归于好。在散步的路上,看见一位男子一副痛苦的样子,连忙走上前关心地问这问那,使他甚为感动。爱心、善心收获了好心人的关爱。一走进公园,打招呼的人迎接无暇,都好像是老相识一样,亲热可亲。父亲去买过冬的白菜,用自行车驮在后车架上,走到半道白菜滑落一地,正在着急之时,遇见一位大妹子,连忙帮助捡起放在自己自行车小孩座架上一直送回家,一问才知道是在晨练时认识他的。他们走出了家门,融进了社会;锻炼了身体,结识了朋友;陶冶了情操,收获了友谊,远远超出了锻炼身体的意义,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p><p>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光有晨练中的欢声笑语,还会有人生旅途的坎坎坷坷。孙女的夭折,姑爷的车祸,老伴的骨折,儿子的住院,接踵而来的灾难使得二老心情难以平静。父亲常说,一个瓜一个系,根根系系连着心。我们做子女的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近耄耋之年的老人。背着人擦干浸满泪水的双眼,自已抚平内心的创伤,又出现在晨练的公园里。父亲说,光沉浸在悲伤之中,无济于事,反而有害身体,又可能连累子女。反而我们走出阴影,精神开阔,有益身体,对子女有益无弊。父亲想的不只是他们,更多想到的是我们。我们从内心感觉到父亲像大海一样的胸怀,是我们身边的楷模。</p><p> 父亲总结概括二十字:坚持锻炼,基本吃素,心胸开阔,好善乐施,劳逸适度。他的生活经验与当今流行的养生秘诀不谋而合,与这个时代弘扬的主旋律合辙押韵。</p>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外孙俊俊</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morfq3v"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开心果 ——我的模特</a></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父母坚持锻炼身体三十多年。父亲与健身器材结下了不解之缘,能在在天梯翻越游荡如猿,上下倒立身轻如燕,博得一同晨练的后生赞叹不已。由此引来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新浪网等各路媒体争相采访,在报纸、电视相继播出,曾风光一时而传为佳话。</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贺父亲八十寿辰<br>2013.5.2<br>翻攀跃倒银光闪,<br>执子鸳鸯炼公园。<br>笑看重孙亲左右,<br>同堂四世幸福年。</h1> <h3>获得河北电视台“健康星老人”。</h3> <h3>与棒小伙记者比试功夫。</h3> <h3><font color="#b04fbb">2012年8月2日燕赵晚报金版报道。</font></h3> <h3>“燕赵晚报”记者拍摄1。</h3> <h3>“燕赵晚报”记者拍摄2。</h3> <h3>“燕赵晚报”记者拍摄3。</h3> <h3>“燕赵晚报”记者拍摄4。</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父亲从未操持过家务,从未买菜做饭到现在买菜做饭样样行,其中经过的摸索、学习各个方面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从公园回来顺路买回蔬菜主食,再到择洗切和烹调煎炸,一手包揽。难怪我夫人夸奖“爸爸不简单,真行!这么大岁数,样样都学会了。”</h3><h3> 父亲早上配齐五谷杂粮和坚果打好豆浆。中午烧茄子,烧土豆,炒豆角等,熬的大锅菜我每次都要吃上两大碗,美美地满足了我这个爱吃菜的主儿。父亲还会做馅饼,和好馅,用发好的面做成圆圆的馅饼,在饼铛烙好,黄橙橙的外焦里嫩,一咬一口香,吃在嘴里,香甜在心里。最让父亲得意拿手的是“擦格豆”。我们一直这么称呼,据我分析研究,根据外形和谐音判断,应该称之为“蝌蚪”比较准确。在此我还是称之为“格豆”吧,感觉这样家情更浓些。“擦格豆”是母亲的独门绝技,从不让他人染指,更别说是父亲了。我们家的“格豆床”据母亲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看其样子就不难得知,椿木材料制作,两根长木条用于架在锅上,与两根短木条由卯榫结构相联接,中间镶嵌一块充满无数小孔的黄铜板,小孔排列整齐均匀,间距5毫米左右。由于常年使用磨损,两根用于架在锅上的长木条均已经磨出近一厘米深的台阶,可见其时间久远使用频繁程度了。母亲回忆,当年在老家平房居住时这个“格豆床”走街串巷,看来这“格豆床”确实使用方便而且“格豆”好吃,难怪它不回家了。</h3><h3> 吃“格豆”的方便之处就是采用随意的五谷杂粮组合,家里各种粉状面都可以作为原料:黄豆面、绿豆面、豌豆面、紫米面、荞麦面等,再加入三分之二左右的白面,还要加入玉米面是为了松散擦得不费力。配好原料面后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动,一直搅动到没有干面,不软不硬,因为硬了擦不动,软了到锅容易化掉。等烧开水,架上格豆床。原来做饭用煤火炉子,要将格豆床架在铁锅上,而如今采用天然气炉灶,须要将格豆床架在另外的支架上保持稳当安全。</h3><h3> 准备一碗凉水,先用手蘸上凉水湿润格豆床,就可以操作了。抓一把面团放在格豆床上,擦就是推压面团,最好将这一团面一次擦完,这样既快,又不至于成形太小,太小可能变面汤了。擦几次后,要用筷子从水中慢慢往上挑散锅中央的生面,等生面入水沸腾后再从上搅一搅,散开后只见“蝌蚪”一个个拖着尖尖的尾巴上下翻滚,好像欢呼跳跃、玩耍嬉戏一样,这可能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h3><h3> 开过两个滚后就可捞出入碗,就像吃卤面一样,浇上预先打好的卤,再配上菜码。格豆比面条短的多,很容易搅散搅匀,赶快吃上一大口,那满足感无以言表,只觉得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享受。就连一向挑剔的母亲也连声称赞说好吃好吃。父亲每次擦格豆都要多做些,留下的给儿女带回去,还给外孙女婿品尝。他说,这在饭店点不到这档饭,这也是我送给你们的稀罕东西了,给你们都尝尝我的手艺。父亲告诉我们带回去后还可以再次加工,先炒菜至多半熟,再倒入格豆少加些水,焖一、二分钟出锅,味道更浓。</h3><h3> 吃到父亲做的格豆,既能享受五谷杂粮的纯朴香味,又符合当今提倡的饮食养生的健康理念;既有对父亲辛苦劳动成果的品尝,更能体会到年老父亲对妻子儿女的温暖。我能吃到耄耋父亲的特色手艺,我的心是激动的,更是幸福的。父亲,你辛苦了,祝你天天开心,健康长寿,我们爱你。</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