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魅力甘肃——青甘大环线之旅(四)

微风细雨

<h3>此次青甘大环线旅行,不计上海至西宁的来回时间,共历时9天,从西宁出发一一经青海湖一一至茶卡盐湖一一然后一路向西到大柴旦一一穿过无人区至冷湖一一到敦煌一一再一路向东经嘉峪关一一至张掖一一祁连一一最后再回到西宁,共包车行驶3000公里。一路上风景无敌,欣赏了梦幻般碧绿的青海湖、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的美丽透彻、水草茂美的可鲁克湖与托素湖的景色旖旎、青海南八仙魔鬼城的神奇、沙漠中美丽的水上雅丹的独一无二、穿越无人区,深度感受了大西北地域的辽阔和罕见荒凉、参观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遗址、观赏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精湛的壁画彩塑艺术、沙漠奇景鸣沙山月芽泉的美丽景色、“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雄伟、欣赏了张掖七彩丹霞的气势之磅礴及色彩之斑斓,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观赏了马蹄寺庞大石窟寺院建筑群的独特风格、欣赏到美丽的祁连大草原的风景如画、阿柔大寺的美好静美、宛若仙境的祁连卓尔山的美景、门源的油菜花的气势磅礴。记忆深刻,回味永久……</h3><div><br></div> <h3> (四)</h3><div>敦煌是我们此次大环线的中转站,从西宁至敦煌是一路向西行驶,从敦煌以后我们开始一路向东再回到西宁。一路向东的第一站就是嘉峪关,哦😊,且慢,在上嘉峪关照片之前,让我先给在敦煌吃的一顿美餐点个赞吧😝。话说尝地方美食也是旅行中的一大美事呀😄</div> <h3>在敦煌市的顺张驴肉黄面馆是一家五代单传的老店,店面看上去很普通,不太显眼,我们可是做了功课特意找去吃的,只有本地人知道,不像沙洲夜市,基本上是旅游客尝当地美食的地方。</h3> <h3>在敦煌,对吃流行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也就是说,在沙漠边缘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驴肉。我们点了一份驴肉,确实好吃,肉质鲜美,香味溢口,强烈推荐。第二推荐的就是煌黄面,制作特别讲究,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筋道透亮,真的是面食中的精品。驴肉黄面是敦煌的特色美食,在大街上遍地可见,但唯独只有这一家是最正宗的鼻祖。</h3> <h3>这盆红红的驴皮冻也是非常美味,辣中还带酸甜,非常符合咱南方人的口味。</h3> <h3>敦煌的另一名牌就是这杯杏皮水,采用当地的李广杏制成,是解渴的不二选择,喝上去的口味类似我们南方夏天喝的酸梅汁,酸酸甜甜,非常解暑。这另一蝶的驴肉春卷也是这家店的特色小吃,不过加了过多的孜然,南方人吃不惯,不推荐。</h3> <h3>从敦煌至嘉峪关的路上路过爪州服务区,瓜州是盛产密瓜的地方,那里的密瓜真是又甜又便宜。我们在敦煌这二天已天天享受到了来自爪州的密瓜那有多好吃了。据卖瓜的老板说七月中上旬还没到瓜大量上市的时候,到了七月底,那时瓜州密瓜大量上市之际,那真是便宜到好像不要钱似的。可惜瓜不易带只能敞开肚子多吃点,不过我带回家的密瓜干也超级好吃,迅速被瓜分干净😜</h3> <h3>雄伟的嘉峪关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称。</h3> <h3>说起嘉峪关首先得介绍这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它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古时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据点,这里曾经伴随着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演绎过许多神奇的故事。天下第一墩也许从风景角度来看不算很养眼,但是它的历史意义非凡,喜欢历史的人去那里看看还是会有点心生感慨的,大风呼呼,沙尘飞扬,有一点悲凉悲壮之感。有诗曰:长城第一墩“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如今的天下第一墩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它就伫立在那里,证明着历史的存在,证明着它的伟大与庄严。</h3><div><br></div><div><br></div> <h3>残存的一断城墙</h3> <h3>身后是滔滔东去的讨赖河水,不过现在枯水期,河水甚少,河床已部分裸露,不过还能感受那份壮观的气势。</h3> <h3>嘉峪关,古称璧玉山,以美玉得名。意为“美好的山谷”。秦代以后,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河西咽喉”和“边城锁阴”之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是长城文化遗产,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雄关”之美誉。</h3><h3><br></h3> <h3>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br></h3> <h3>嘉峪关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h3> <h3>嘉峪关角楼</h3> <h3>光化门</h3> <h3>嘉峪关内城</h3> <h3>嘉峪关柔远门</h3> <h3>如今,嘉峪关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文明和精神的象征,不过当你站在嘉峪关下看着那雄阔的山关时内心仍能澎湃不已。</h3> <h3>悬壁长城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h3> <h3>长长的悬臂长城一眼望不到头,在盛夏季节要爬完它是要有足够的勇气的😝,再说时间也不够,还要赶去张掖,我们只能望城生威,拍个照留个记念,算到此一游了😂</h3> <h3>整个嘉峪关景区共分三个,天下第一墩景区,嘉峪关关城景区,悬臂长城景区,而且三个景点之间相距甚远。我们由于对情况了解不详,线路下熟,结果居然一天没有走完三个景点,悬臂长城只能放在第二天早上去看了,浪费了不少时间。</h3> <h3>过了嘉峪关,我们继续东进去往张掖。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h3> <h3>我们在张掖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大佛寺。这里游客很少,我们进去时恰好碰到一队跟团游的,然后就蹭听了一下导游解说😝。据导游介绍,大佛寺有“佛界三宝”:建于西夏年间的大佛殿、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释迦摩尼的涅槃塑像)、金银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h3> <h3>大佛寺的卧佛殿,整体建筑风格颇有宋元风貌,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雄浑壮观,这种规制的大殿在中国寺院中也是不多见的。大殿采用重檐歇山式屋顶,红砖青瓦,立柱环立,回廊环绕,颇有些气势。立柱及窗棂看上去年代久远,几乎全部呈现的是木本色,还保留着原汁原味。</h3><div><br></div> <h3>游大佛寺,主要是看的就是大佛寺卧佛殿中的巨佛。据介绍,此卧佛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4米,脚长5.2米,一根手指上可以平躺1人,一只耳朵上可供8人并排而坐,真乃巨佛也!这大佛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卧佛,由于供奉在大佛寺的卧佛大殿里,大殿空间有限,没有摄影师能拍到这大佛完整的图片,因此这大佛除了到过大佛寺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张掖这里还有如此大的卧佛。当然,这张卧佛的照片也是从网上下载供大家观赏一下大佛的巨大。</h3> <h3>走出大佛寺,我再次端详佛寺门前那幅耐人寻味的对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大佛寺蕴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问白世而不得其解呢? 也许值得询问的问题太多了,我们终是没有办法唤醒这千年睡佛,问清这人世间的千因万果,我们能做的也只能心存善念去行走在人间大道上。</h3> <h3>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为甘肃张掖所特有少数民族),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马蹄寺石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迤逦近三十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马蹄石窟由于历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h3> <h3>马蹄寺位于祁连山脚下,环境秀丽,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h3> <h3>马蹄寺半山腰的平台上有二座白塔静静地矗立着,分外醒目,白塔四周是一圈经轮,这是典型的格鲁派藏传佛教的布置形式。从平台远眺,远处祁连山脉山峦起伏,山下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草甸,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山下的这片大草原中生活着90%能歌善舞的裕固族人。</h3> <h3>马蹄寺是中国河西走廊的佛教圣地之一,早期崇信汉传佛教,元代以后藏传佛教在此兴盛,汉传和藏传佛教同时并存。藏语为"卓玛让象",意为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也曾来此朝圣,青海等地信徒一生若不能来此拜佛就会抱憾终生。</h3> <h3>马蹄寺主殿——普光寺。又名马蹄北寺,是马蹄寺石窟群的主体部分,明朝永乐十四年皇帝赐名为普光寺。在普光寺石窟群旁,便是著名的马蹄殿,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被玻璃罩罩住供游客观赏,成为镇寺之宝。</h3> <h3>马蹄寺石窟群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屹立于石窟艺术之林。马蹄寺最重要的石窟叫做“三十三天”,为梵文意译,佛教用语,为六重天其中之一,传说在须弥山之巅,四方四峰各有八天,即四八三十二天,再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气势恢弘的“三十三天”,以七层二十一窟呈宝塔形开凿于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h3> <h3>  “悬崖峭壁,矗立千仞,岩半凿洞,整饬明敞。通连数十,俨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中塑佛像,旁开窗牖”。怎能想象,千年前的古人竟有如此穿山甲的本事,开山凿洞,把偌大一座石山的山腹变成佛祖栖息之所,这绝对是一大奇观,值得一游。</h3> <h3>马蹄寺从东晋以来,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国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悠久、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之一。马蹄寺石窟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其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之宠大实属罕见。千佛洞石窟雕刻之精巧,虽非鬼斧神工,却也有梦挂魂牵之魅力。</h3> <h3>马蹄寺是绝对会颠覆你心中传统寺庙形象的一座“寺”,它没有森严宝殿,没有琼楼玉宇,没有古木参天,它有的只是在一面巨大的陡直平整的红色光秃崖壁上开凿了上下七层有如迷宫般的洞窟,不管是人文,还是自然,都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h3> <h3>除了这些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外,张掖最最出名的就是它的丹霞地貌了。张掖的丹霞地貌于2009年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2011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一个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相复合的地方,在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h3> <h3>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斑斓而称奇。</h3> <h3>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h3> <h3>这里的七彩丹霞也因张艺谋的一部《三枪拍案惊奇》而名声大振,成为众多驴友必打卡的美景地,吸引着无数摄影者翻山越岭而来。从网上下载了一张电影中的镜头对比一下😁</h3> <h3>这就是曾经出现在电影中的麻子面馆</h3> <h3>张掖丹霞之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劈,直指蓝天,景色相当奇丽。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h3> <h3>张掖丹霞也因其奇特而美丽。纵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物似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h3> <h3>随着天气的变化,时间的不同,丹霞的色彩景色也在不断变换,层次分明。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晴雨早晚,都会呈现不同的色彩。</h3> <h3>夕阳下的丹霞披着霞光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色彩,本就是七彩的丹霞在夕阳的照射下更加色彩斑斓,有点摄人心魄的美🌹。此时的夕阳,像是点燃丹霞地貌生命奇观的源泉,尤为壮美,更显其独特的风韵和气势。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使人啧啧惊态。</h3> <h3>无论用多么美丽的词语都难以描述张掖丹霞地貌的那种神奇,无论怎样的神奇都难以表达第一眼看到张掖丹霞地貌时的那种感受。像机真的拍不出它的神奇,只有亲眼目睹此景,才能深深感受到这份震撼心灵的美……</h3> <h3>旅行是一段不断发现美以及感受幸福的过程🌹🌹,去过了不同的地方、看过了不同的风景、自然也会感悟到不同的人生!追逐大西北的美,在最美的季节里我们欣赏到了最美的风景🌹🌹</h3> <h3>未完,待叙。</h3><div> </div><div> 美女蛇2017.0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