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谨以此文献给即将9岁的“梵高粉”小桔子</h3><h3> <br></h3><h3> </h3><h3> 时下,很多去荷兰、法国旅行的天朝游客,或多或少地会找几家藏有梵高画作的博物馆, 提高自己的品位和逼格,假装一把文艺之旅。</h3><h3> 为了帮您在旅途中,快速进入角色,速成梵高的铁粉,我斗胆攒出这篇小文,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像搞传销一样去了解梵高和他的画作。</h3><h3> 如果,您看完我这篇小文,会惊讶:天啊,我一定认识了一个假梵高先生!</h3><h3> 有这种感觉就对了。</h3><h3> 因为不装会死培训的班训就是:寓教于乐,八卦到底!</h3><h3><br></h3><h3> 第一章 梵高与后印象主义</h3><h3> </h3><h3> 童靴们,第一章的名称是不是很高大上,很有叫兽范?</h3><h3> 别担心,老师之所以要介绍这些枯燥的背景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提升逼格,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后印象派画家自成一派的独门绝技和不为人知的练功秘籍。</h3><h3><br></h3><h3> 1、后印象派三杰</h3><h3> 后印象派三杰中两位是法国人,一位荷兰人。</h3><h3> 荷兰人自然是梵高, 两位法国人一位叫<font color="#ed2308">保罗·塞尚</font>,另一位就是和梵高相爱相杀的<font color="#ed2308">保罗·高更</font>。</h3><h3> 在西方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h3><h3> 该门派的掌门人------保罗·塞尚自然就被江湖冠上“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的名头。</h3><h3> 既然露了脸,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三杰的代表作。 </h3> <h3></h3> <h3> 单从画作的质量来说,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流芳百世的牛作不多,尤其是风景画,我实在不好意思介绍。</h3><h3> 和”欧洲绘画之父”乔托一样,塞尚牛叉的是他的绘画理念:</h3><h3> 画作中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不重要,重要的是色彩要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h3><h3> 换说人话就是:画家的感受和情绪是画作的灵魂。</h3><h3> 好在塞尚晚年的人物画,帮他挽回了身为门派掌门人的面子。</h3><h3> 上图《玩牌者》系列画(共五幅)中的这幅,就是他最重要、最出名的代表作,曾被希腊船王乔治.艾米比利克斯收藏。</h3><h3> 2011年船王去世后,再度拍卖,被卡塔尔王室以2.5亿美元的天价收入囊中。</h3> <h3></h3> <h3>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年)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新闻记者,母亲是一位秘鲁作家的女儿。高更童年在秘鲁生活过四年。他的人生经历和梵高一样,充满了传奇。</h3><h3> 未等成年,他就离家出走,当上了一名水手,满世界漂泊。</h3><h3> 23岁回到巴黎,进入一家证券交易所,成为一位成功的股票经济人。</h3><h3> 25岁受同事的邀请,抱着好玩的心态去画室学画。结果走火入魔、一发不可收拾。</h3><h3> 35岁辞去交易所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h3><h3> 对艺术的追求和不为人理解的孤独使他43岁与家人决裂,移居南太平洋岛国塔希提,最后病逝于多米尼加。</h3><h3> 喜欢文学的同学看到这,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之感。</h3><h3> 没错,英国作家毛姆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的原型就是高更。</h3><h3>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著名的哲学三问就是上图这幅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画作名字。</h3><h3> 这是高更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他自认为这是自己再也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h3> <h3> </h3><h3></h3> <h3> 文森特·梵高( 1853年-1890年)生于荷兰津德尔特。为了纪念他早夭的哥哥,父母将他哥哥的名字“文森特·梵高”安在了他的身上。</h3><h3> 梵高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牧师,叔伯辈中不是大款,就是高官,梵高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点从他通晓4种语言就可见一斑。</h3><h3> 如果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下去,梵高可以过上一种看得见的幸福生活,而这点,恰恰是他无法接受的。</h3><h3> 古比尔画店当店员,他凭个人喜好批评顾客购画品位,被开除。</h3><h3> 想当牧师,怎么也通不过神学院的考试。</h3><h3> 只有画画,他才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觉得生命在燃烧。</h3><h3> 梵高在世时作品并不被世人接受,本人也命途多舛,一生穷困潦倒。</h3><h3> 上图这幅作于1888年、现藏于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的《红色葡萄园》并不是梵高最优秀的作品,我之所以把它作为梵高出场的代表作,是因为,这幅画是<font color="#ed2308">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油画</font><font color="#010101">(素描及其他作品很便宜卖出过)</font>,卖价400法郎。</h3><h3> 买主是安娜.包赫,梵高好友尤金.包赫的妹妹。</h3><h3> 老师,可为什么有的书上说梵高生前没有卖出一幅画呢?</h3><h3> 这种说法和他弟弟提奥有关。提奥不但是梵高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者,也是艺术上的唯一支持者,还是一个大画商。</h3><h3> 有人说,安娜.包赫买画的400法郎,其实是提奥出的。</h3><h3> 如果属实,梵高生前没有卖出一幅画的说法也对哦!</h3><h3> </h3> <h3> 2、后印象派的绝技和命门</h3><h3><br></h3><h3> 正如塞尚所倡导坚持的帮规“画家的感受和情绪是画作的灵魂”,后印象派画家在创作中,不但不注重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甚至不讲究透视和技法,不在乎人物结构是否合理。</h3><h3> 一言以蔽之:在乎和表达的就是自己爽不爽!</h3><h3> 这种强调画家主观意愿和情绪的作品辨识度很高,就是太费脑,画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得脑袋嗨大了才行。</h3><h3> 讲印象派的命门之前,我们先比较一下后印象派三杰的人生经历:</h3><h3> 1、塞尚一辈子努力作画,作为一个画家一直不招人待见,死后才被人注意。</h3><h3> 2、梵高自学成才,近30岁接受正规绘画培训,活了37岁,只卖出一幅画,也可以说一幅画也没卖出去。</h3><h3> 3、高更25岁半路出家、业余学画,画是卖出过,可不值钱,养家糊口不起。</h3><h3> 看到这,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印象派的绝技和命门其实是相生相长的:正是因为我们的画技平常或先天不足,一般的招式根本无法在江湖立足。</h3><h3> 但我可以凭满腔激情和整个生命铸就的飞刀, 小李飞刀,笑傲江湖!</h3><h3> 你画的是画,而我画的是命!</h3><h3> </h3> <h3> 第二章 梵高的老师是谁</h3><h3><br></h3><h3> 翻遍所有的资料,问遍所有的度娘,你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h3><h3> 梵高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作画家。好不容易考上皇家美术学院,因为绘画理念不同,他选择退学。</h3><h3> 他只听从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不停画下去。</h3><h3> 尽管世人都评价梵高是自学成才的天才,但从他的画风和经历来看,至少有三个人影响过他一生。</h3><h3> 1、精神导师米勒;</h3><h3> 2、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表妹夫安东·莫夫;</h3><h3> 3、日本浮世绘版画。</h3><h3><br></h3><h3> 1、 让-弗朗索瓦·米勒</h3><h3><br></h3><h3>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h3><h3> 我们小学课本里认识的第一位艺术大师。</h3><h3> 梵高一见到米勒的画作,感觉一下找到了心灵的共鸣。</h3><h3> 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里写道:“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但同时都是美的。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信是值得……”</h3><h3> 梵高对米勒的推崇和敬仰终生未改,像米勒一样关注世人疾苦,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并借助作品来表达。 </h3><h3> </h3> <h3> 图1,《拾穗者》米勒。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图2,《播种者》米勒。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br></h3> <h3> 《除草者》梵高,作于 1890年。现藏于瑞士苏黎世毕尔勒基金会。</h3> <h3> 《夕阳下的播种者》,梵高,作于 1888 年。藏于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h3> <h3> 《播种者》梵高,作于 1888年。藏于瑞士苏黎世毕尔勒基金会。</h3> <h3> 梵高对米勒画作的临摹和再创作,我们能够体会到二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手法,也能看出两种绘画风格的鲜明对照。</h3><h3> 从两两对应的作品中,可以领略梵高巧妙将米勒的简练、朴素、凝重新演绎成自己的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狂野奔放的风格。</h3><h3> 而人物造型的临摹,无疑就是梵高在表达自己的敬意!</h3> <h3></h3><h3> 2、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表妹夫安东·莫夫</h3> <h3> 安东·莫夫(1838年9月18日至1888年2月5日)是 荷兰海牙画派的代表画家。他的妻子叫Jet Mauve,是梵高的表妹。</h3><h3> 为了不冲淡主题,增加同学们的负担,我就不介绍安东·莫夫的画了,大家知道他的羊群风景画当时在美国收藏界极受欢迎就行了。</h3><h3> 1881年,梵高在海牙安东·莫夫的工作室中逗留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安东·莫夫的指导下,28岁的梵高他开始尝试学习油画。</h3><h3> 在给弟弟的信中,梵高郑重的说“画油画是我真正事业的开始,你一定也这么觉得吧!”</h3><h3> 短短几周里,安东·莫夫教会了梵高画油画的基本技巧,并建议梵高专注于模特素描,还借钱帮他租赁装修工作室。</h3><h3> 本来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故事。可惜的是,不久梵高和他的模特西恩之间的感情,使两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因为西恩当过妓女,还有一个不知父亲是谁的女儿。</h3><h3> 安东·莫夫对梵高是恨铁不成钢!</h3> <h3></h3> <h3> 1888年莫夫突然去世,梵高备受打击。</h3><h3> 为纪念逝去的老师兼表妹夫,梵高创作了上图这幅《盛开的桃树》(现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h3><h3> 梵高把丧失亲情的悲伤,化作如此光彩夺目、绚烂盎然的乐观画面,恣意大胆夸张地挥洒着色彩,白、蓝、粉、黄、金黄,色彩鲜明夺目,而把最真切的悲伤深深地隐藏在自己的内心。</h3><h3> 梵高将此画作赠与表妹珍特·莫夫,并题字“纪念莫夫”和“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会活着”。</h3> <h3> 《 吃土豆的人》(油彩草图)。藏于荷兰沃特罗库勒慕勒美术馆。</h3> <h3> 《 吃土豆的人》,藏于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 <h3> 1885年,梵高创作了他的第一幅大型人物画《吃土豆的人》。</h3><h3> 这幅画对于刚刚掌握绘画技巧的梵高来说,实在太重要了。</h3><h3> 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曾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和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画了一系列草图,包括油彩草图。 </h3><h3> 可以说梵高在画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和希望。</h3><h3> 由于不断麻烦村民当模特,加之画中左二村妇的原型又怀孕了,村里的天主教牧师下令禁止梵高和村民接触。</h3><h3> 画完成后,梵高为了泄愤,干了一件恶作剧:他去了一趟安特卫普,回村时给牧师和村民带了件哭笑不得的礼物:</h3><h3> 每人一个避孕套!</h3><h3> </h3><h3> </h3><h3> 3、日本浮世绘版画</h3><h3><br></h3><h3> 梵高的第三位老师,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画风。</h3><h3> 在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求学的时候,梵高开始接触到当时在艺术圈十分流行的日本浮世绘版画。</h3><h3> 艳丽丰富的色彩搭配,简单流畅的构图,贴近生活的艺术风格。让梵高十分着迷,他和弟弟提奥先后收藏了600多幅浮世绘版画。</h3> <h3></h3><h3><br></h3> <h3></h3> <h3> 《开花的梅子树》。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 <h3> 《 雨中桥》。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 <h3> 上面这两幅画作,是梵高对浮世绘版画的油画临摹作品。</h3><h3> 尽管是临摹作品,也一丝不苟,就连画作两边的日文,也是有模有样的写上。</h3><h3> 从临摹到创作,从下面这幅作于1887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的《唐吉老爹》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梵高已经学会了日本版画中大块、艳亮色彩的运用。</h3><h3> 唐基老爹是当时巴黎蒙马特高地的小画具商,他性格亲切而温和,对于未成名的画家时加关照,尤其是对梵高,接受他用画作来交换颜料和画布,甚至还同意梵高在自己商店的橱窗展示画作。</h3><h3> 他的店时常成为印象派画家聚集的地方。在这,梵高结识了一批还未成名的画家朋友,并戏称他们自己是“小林荫道画家”,来区别于那批聚集在巴黎市中心歌剧院附近林荫大道上画廊里的成名画家。</h3> <h3></h3> <h3> 梵高给唐吉老爹画过三幅肖像画。</h3><h3> 我选了个人喜欢的这个版本。除了和蔼可亲的唐基老爹,他身后的背景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浮世绘临摹画。</h3><h3> 右上为广重的《名胜江户百景》,</h3><h3> 右下为英泉的《花魁图》,</h3><h3> 中央为北斋的《红富士》,</h3><h3> 左上是广重的《飞鸟山暮雪》,</h3><h3> 左中是丰国的《歌舞剧演伎图》。</h3> <h3></h3> <h3> 上图这幅《鸢尾花》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梵高在法国圣雷米的一间精神病院里画成,现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h3><h3> 我之所以把这幅画放这里介绍,是因为这幅价值5390万美元,被视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画之一的《鸢尾花》第一笔交易就是唐吉老爹启动的。<br></h3><h3> 1889年,这幅画在独立沙龙上展出后,就被梵高送给了唐吉老爹,挂在了他的小店。</h3><h3> 梵高去世后,1892年,唐基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他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赏识者之一。</h3><h3> 1988年,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拍下了这幅画。</h3><h3> 1988年,我们的万元户还很光荣,</h3><h3> 而这5390万,是1988年的美刀!</h3><h3> 让我躺一会,血压有点高。</h3> <h3> </h3><h3> 第三章 大家来找碴</h3><h3><br></h3><h3> 梵高割掉的是左耳,还是右耳?</h3><h3> 割掉的是耳垂,还是整个耳朵?</h3><h3> 梵高到底画了多少自画像,哪一幅是最贵的?</h3><h3> 梵高到底画了多少向日葵?</h3><h3> 怎么不同的博物馆都有梵高一模一样的画作收藏?</h3><h3> 等等,等等......</h3><h3> 让老师在这一章告诉大家答案。所以,这章的学习非常重要,请大家睁大眼睛,听课好坏,将直接影响你逼格的高低!</h3><h3> 请看第一道热身题。</h3> <h3> </h3><h3> </h3> <h3> 图一1889 《梧桐树群》梵高 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h3><h3> 图二1889 《修路者》梵高 私人收藏</h3> <h3> 有点意思,像游戏《大家来找茬》吧。</h3><h3> 后印象派画家作画时讲究个人情绪的表达,梵高就是此中的极品。</h3><h3> 在他生活过的地方,后人总有这样的记忆:胡子拉碴的红发怪人,整天整天待在一个地方作画。</h3><h3> 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提到过,如果对某个景物感兴趣,他会换不同的技法,在不同的心情感知下,凭直觉用色作画,有比较才会让他觉得自己进步很快。</h3><h3> 明白了这点,你就不会崩溃自己认识的梵高画怎么到处都有收藏啦!</h3><h3> </h3> <h3></h3> <h3> 梵高的自画像到底有多少?</h3><h3> 没有任何争议的32幅,加上真伪存疑的,大约35幅。</h3><h3> 这些自画像大部分都是1887-1888在巴黎的那两年画的。</h3><h3> 老师,如果是在现在,梵高算不算自拍狂魔?</h3><h3> 梵高童鞋并不自恋,反而自虐。这么多自画像,纯属被逼无奈啊!</h3><h3> 画画找模特是要付钱的,何况是巴黎这样的花花世界,价钱更不低。梵高干脆买了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画自己。</h3><h3> 省钱不算,还特么有耐心。</h3><h3> 从他自画像的系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梵高在巴黎期间艺术风格的变化和绘画技巧的熟练。</h3> <h3></h3> <h3> 《绷带裹耳嘴含烟斗自画像》,作于1889年割耳后一个月。现藏于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h3><h3> 这幅自画像可能是梵高自画像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幅。甚至很多装逼初段,会误以为这就是那幅卖出7千万天价的自画像。</h3><h3> 梵高为什么要割耳朵,送给谁的故事已经烂大街了,我们培训班重点要回答的是另两个问题: </h3><h3> 梵高割掉的是左耳,还是右耳?</h3><h3> 割掉的是耳垂,还是整个耳朵?</h3><h3> 听好了,老师揭晓答案:</h3><h3> <font color="#ed2308"> 梵高割掉的是左耳!几乎整个左耳!</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自画像是镜面像,和现实是反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所以啊,各位美女同学啊,下次哪位帅哥在你面前装逼,给你讲梵高为了爱情割掉右耳的故事,你可以直接把他拉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 </h3><h3></h3> <h3> 《没胡子的自画像》没有割掉耳朵的自画像那么出名,</h3><h3> 但它是梵高最后一幅自画像,画于1889年。</h3><h3> 1998年拍卖, 被私人7150万美元拍下收藏,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h3><h3> 很容易记住,梵高最后一幅、唯一一幅没胡子的、世界上最贵的自画像。 如果还搞混,活该被拉黑!</h3><h3><br></h3><h3> 1889年,梵高的母亲70岁。为了让母亲对自己的健康放心,梵高决定画一张自画像,作为生日礼物送她。</h3><h3> 梵高刮掉胡子,把自己画得比现实中要显得健康、年轻、整洁,然而这些都无法掩饰他眼底的绝望和孤独。</h3><h3> 最后梵高送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勒卧室的画(见下图),而把这张自画像挂在了卧室的墙上。</h3> <h3></h3> <h3> 《阿尔勒的卧室》1,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h3><h3> 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梵高没有胡子的自画像挂在床上方的墙上。</h3><h3> 这个主题的画,梵高一共画了三幅。</h3><h3> 请自动切入大家来找茬模式。</h3><h3> 这一幅给母亲做生日礼物的,我们先标识为卧室1。</h3><h3> 接下来看卧室2。</h3> <h3></h3> <h3> 《阿尔勒的卧室》2,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机构。</h3><h3> 这一幅略小,是梵高准备送给弟弟提奥的那幅。</h3><h3> 仔细观察,会发现床上方墙上挂的画模糊不清,房间其他摆设大同小异。</h3> <h3></h3> <h3> 《阿尔勒的卧室》3,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h3><h3>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墙上挂的那两幅画又变了!</h3><h3> 接下来要介绍的两幅画,就是卧室3墙上那两幅画的原作。</h3><h3> </h3><h3> 在介绍前,老师先帮大家把这3幅《阿尔勒的卧室》总结一遍。</h3><h3> <font color="#ed2308">《阿尔勒的卧室》1是给母亲的:墙上挂的梵高自画像。</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阿尔勒的卧室》2是给弟弟的:墙上挂的画模糊不清。</font></h3><h3></h3><h3><font color="#ed2308"> 《阿尔勒的卧室》3是给自己的:墙上挂的是好朋友的像。</font></h3> <h3> </h3><h3></h3><h3> </h3> <h3> 墙上靠里面那幅叫《尤金.包赫》,梵高作于1888年,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h3><h3> 尤金.包赫是比利时画家,是梵高在阿尔勒结交的好朋友。梵高非常欣赏他身上的诗人气质,有时不惜走上十公里,到包赫寄住的村子探望他。哈哈,想起了吧,买下梵高《红色葡萄园》的就是包赫的妹妹。</h3> <h3> 旁边靠外的这幅叫《保罗.米勒中尉》,现藏于奥特鲁库勒穆勒美术馆。保罗.米勒是法国东方军团的中尉,也是梵高在阿尔勒的好朋友。</h3> <h3> 在圣雷米疗养院休养一段后,梵高渐渐康复,他写信给弟弟,想去巴黎郊外的画家村奥威尔生活,那里不光有画家朋友,重要的是,那有一名医生愿意照顾他的病。</h3><h3> 这个医生就是保罗.加歇,他是一位精神科医生, 与许多印象派画家有交情, 他自己也作画, 并收集许多美术品, 尤其是印象派作品。</h3><h3> 在加歇医生悉心照料下,梵高的身体恢复不错,在一个月内画了两幅加歇医生的画像。</h3> <h3> 《加歇医生的画像(一)》,现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h3><h3> 友情提示:卖出8250万美金的不是这幅。装逼时,请牢记。</h3><h3> 装逼要点:区别就是看桌上有没有书,有书的才是8250万!</h3> <h3></h3><h3><br></h3><h3> </h3> <h3> 《加歇医生的画像(二)》,作于1890年。1990年5月15日,此画以8250万美金,创下有史以来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被私人收藏。</h3> <h3> 大家来找茬,找累了吧。</h3><h3> 下面我们换一个容易一点的题目,让大家放松一下。</h3><h3> 梵高在阿尔勒,除了包赫和米勒中尉外,还和约瑟夫.鲁林一家相处甚欢。</h3><h3> 很多人根据鲁林帽子上的POST,想当然认为他是个邮差。其实,这个大胡子壮汉并不是送信的邮差,而是阿尔勒火车站负责邮件整理发送的员工。</h3> <h3> </h3><h3> </h3><h3></h3> <h3> 《邮差》梵高作于1889 年,现藏于美国宾州加尼斯基金会。</h3> <h3></h3><h3><br></h3><h3> </h3> <h3> 《邮差约瑟夫.鲁林》作于1888年,现藏于荷兰库勒穆勒美术馆。</h3> <h3> 梵高不仅为鲁林画了3幅画,还把他全家都变成了自己的模特。</h3><h3> 左上:《坐着的邮差》,现藏于美国麻州波士顿美术馆,</h3><h3> 左下:《奥古斯都.鲁林》,现藏于奥特鲁库勒穆勒美术馆,</h3><h3> 右上:《阿曼德.鲁林》,现藏于艾森福克王美术馆,</h3><h3> 右中:《卡米尔.鲁林》,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h3><h3> 右下:《玛赛拉.鲁林》,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h3> <h3> 最考验人眼力的题来了。 </h3><h3> 说实话,这四幅最具代表性的《向日葵》放在我的面前,我的脑袋是大的。</h3><h3> 我今天的课,就是要挑战自己,把最简单、最快捷的装逼诀窍教给大家。</h3><h3></h3><h3> 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h3><h3> 所以,我们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以下四幅《向日葵》。</h3><h3> <font color="#ed2308"> 藏于德国的向日葵:梵高签名在花瓶腰线处斜签,</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藏于美国的向日葵:梵高签名与花瓶腰线下平行,底色为紫色,</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藏于荷兰的向日葵:梵高签名与花瓶腰线下平行,底色为灰白色,</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藏于英国的向日葵:梵高签名与花瓶腰线上平行。</font></h3> <h3> </h3><h3></h3> <h3> 1888 十二朵向日葵 德国慕尼黑新皮纳克提美术馆</h3> <h3> </h3><h3> </h3><h3></h3> <h3> 1888-1889 向日葵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h3> <h3></h3><h3><br></h3><h3> </h3> <h3> 1889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 <h3> </h3><h3> </h3><h3></h3> <h3> 花瓶里的十四朵向日葵 伦敦国家画廊</h3> <h3> 哎,老师,您怎么不介绍那幅价值3950万元的向日葵呢?</h3><h3> 没错,1987年,财大气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3950万美元的天价,拍得了梵高的一幅《向日葵》,创下了当时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h3><h3> 但是,在1998年6月9日,8位著名的国际艺术品鉴定专家联合指出: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画廊里珍藏的那幅《向日葵》,非荷兰印象派绘画大师凡高所绘,而是一幅<font color="#ed2308">赝品!赝品!赝品!</font></h3><h3> 英国艺术品鉴定专家诺尔曼甚至认为,安田公司所购买的那幅《向日葵》是由一位名叫斯古芬纳克的法国人仿制的。斯古芬纳克是高更的朋友,曾一度保管过凡高的《向日葵》。</h3><h3> 所以,藏于日本的这幅向日葵,老师就不介绍了。</h3><h3> 让安田公司的董事长再在厕所里哭一会吧!</h3> <h3></h3><h3><br></h3> <h3></h3> <h3> 《罗纳河上的星夜》作于1888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h3><h3> 本篇的背景音乐是著名民谣歌手唐·麦克莱恩演唱的民谣歌曲Vincent(文森特),他用这首歌献给“疯子”梵高。</h3><h3> 唐·麦克莱恩承认,是梵高的这幅《罗纳河上的星夜》给了他创作灵感,“我仿佛在夜空里看到了梵高的眼睛”。</h3><h3>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纪念馆前,人们总能听到这首歌,它一遍一遍的放着,永远让人感动,让人怀念。</h3> <h3></h3><h3><br></h3> <h3></h3> <h3> 《星夜》 梵高作于1890年6月 ,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h3><h3> 梵高在阿尔勒与高更大吵一架,分道扬镳,同时因为割耳的疯狂之举被送进了医院。随着病情好转,这个时候,梵高却发现,几乎是整个世界都离开了他。</h3><h3> 鲁林一家,因为工作调动,全家去了马赛,</h3><h3> 包赫回到了比利时,</h3><h3> 米勒中尉被派驻非洲,</h3><h3> 最亲爱的弟弟忙于结婚,没时间来看他。</h3><h3> 跟弟弟商量后,梵高决定住到离阿尔勒不远的圣雷米精神疗养院去,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迎来了他艺术生命最后的爆发。</h3><h3> 上图《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h3><h3> </h3> <h3> 第四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h3><h3><br></h3><h3> 在巴黎生活了两年,梵高开始厌倦这座城市,厌倦杂乱的文艺圈,向往法国南部明亮的阳光和日本版画样的艳丽色彩。</h3><h3> 他讲巴黎期间创作的200来幅油画悉数留给提奥,登上了开往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火车。</h3><h3> 离梵高下榻旅店不远,就是流向地中海的运河,河上的吊桥让他想起了故乡荷兰,纵横的河道上,到处都有类似的吊桥。</h3><h3> 梵高最喜欢画这座朗鲁瓦桥,其实这是守桥人的名字,这样称呼,会有种莫名的亲切。</h3> <h3></h3><h3><br></h3><h3> </h3> <h3> 上左:《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藏于德国华拉夫理查兹博物馆</h3><h3> 上右 :《吊桥》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h3> 下图: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吊桥》 藏于荷兰沃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h3> <h3></h3> <h3> 《露天咖啡馆》,现藏于 荷兰国立沃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h3><h3> 蓝色与黄色一直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h3><h3></h3><h3>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h3><h3> 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h3><h3> 下面这幅《夜间咖啡馆》画的其实就是露天咖啡馆的室内。</h3> <h3></h3><h3><br></h3> <h3> 《夜间咖啡馆》作于1888年,现藏于美国康州耶鲁大学艺术画廊。</h3><h3> 有意思的是,梵高还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构图又画了一幅,不过换成了水彩画。</h3> <h3></h3> <h3> 上图就是水彩画版本,比较一下看看,好玩吧。</h3> <h3></h3> <h3> 《黄房子》,作于1888年,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h3> 转角那座绿窗户的房屋,就是梵高在阿尔勒的住所,据说,屋前步履匆匆的是他本人。</h3><h3> 这座房子是梵高来到阿尔勒最大的梦想-----他希望以此为据点,把黄房子建成一个艺术家之家。高更也从布列塔尼赶来帮他。</h3><h3> 和高更一起居住的日子,喜忧参半。</h3><h3> 喜的是,流芳百世的向日葵系列,出自这段时间,</h3><h3> 忧的是,两人的创作理念分歧无法调和,导致梵高精神奔溃,发生了割耳事件,这件事还上了阿尔勒当地的报纸《共和论坛》。</h3><h3> 梵高在阿尔勒,终于待不下去了!</h3> <h3> 《麦田里的收割者》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 <h3></h3><h3><br></h3> <h3> 《午睡 》现藏于奥塞美术馆</h3> <h3> 割耳事件对梵高的打击是巨大的,成立艺术家之家的梦想破碎了!</h3><h3> 留给梵高的美好记忆,幸好还有阿尔勒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金黄麦浪。他陶醉这明丽的原野中,自然的色彩竟然这样绚烂。</h3><h3> 从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临摹米勒的《午歇》来看,梵高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和阿尔勒给他的记忆,画面比原作更灿烂。</h3> <h3></h3> <h3> 《菲利克斯·雷伊医生半身像》。这幅画和《红色葡萄园》一起,收藏在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h3><h3> 这位雷伊,是梵高在阿尔勒的主治医生。他对梵高特别好,为了帮助梵高恢复,他鼓励梵高继续创作。梵高每天象孩子依恋父亲般的跟随着他,不肯离开。</h3><h3> 后来梵高为了报答他,执意画了这张半身像送给了他。</h3><h3> 他出于保护病人感情的原因接受下来,后来这幅画居然被他放进了鸡窝做挡板。</h3><h3> 好在,梵高成名后,他的家人从鸡窝里找到了这张画,尽管有了破损,但还是为他的家人带来了意外的收益。</h3><h3><br></h3><h3> 离开阿尔勒,梵高主动来到圣雷米疗养院治疗。</h3><h3> 弟弟提奥给梵高租了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可以看到花园,另一个房间作为画室。</h3><h3> 除了不能出大门,圣雷米给了梵高很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作画。</h3><h3> 《鸢尾花》、《星夜》等一批传世之作就出自这个时期。</h3> <h3> </h3> <h3></h3><h3> 《阿尔勒医院的庭院》,私人收藏。</h3> <h3> 现在的阿尔勒医院早已变成一个景点,供全世界的梵高迷前来凭吊纪念。</h3><h3> 如果你又是诗人海子的粉丝,我会偷偷告诉你,海子宿舍墙上唯一张贴的,就是上面这幅画的印刷品。</h3><h3> 他有才华,却因过于疯狂而失色;</h3><h3> 他感情真挚,却因毫不掩饰的真诚被人当做精神失常;</h3><h3> 他对艺术有着执着而狂热的追求,却终因为他怪异的风格而不被人接受。</h3><h3> 直至死后,才有人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这是梵高的不幸,更是人类的悲哀。</h3> <h3></h3> <h3> 《开花的杏树》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h3> 这幅画作是梵高送给自己侄儿、提奥新生儿子的礼物。</h3><h3> 虽然仅仅画的只是一棵杏树,一棵开着花的杏树,背景也仅仅的是一个天蓝色的背景,且这个天蓝色的背景上没有其他的东西,但是我们认真的看这幅油画,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棵开着花的杏树好像有生命一样,好像活了一样,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任何一朵花的形状,任何一个枝节的样子。</h3> <h3></h3> <h3> 《奥威尔的教堂》,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h3><h3> 大家应该还记得,介绍《加歇医生》那幅画作时我们提到,在圣雷米疗养院休养一段后,梵高渐渐康复,他写信给弟弟,想去巴黎郊外的画家村奥威尔生活。<br></h3><h3> 奥威尔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维克森高原。农民在农田里种植大豆和小麦,这样的田园生活正是梵高喜欢和痴迷的。</h3><h3> 他时常在田间行走,寻找绘画的灵感。</h3> <h3><br></h3> <h3> 《多比尼花园》,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h3> 奥威尔风光秀丽,离巴黎近,一天可以来回,法国很多著名的画家都在这生活过。</h3><h3> 佛朗西斯.多比尼是一位风景画家,梵高来到奥威尔时,他早已去世,不过他的遗孀还住在那里。她让梵高在她的花园写生,梵高受宠若惊,因为多比尼是他在画店当学徒时,就崇拜的偶像。</h3> <h3></h3> <h3> 《乌云下的麦田》,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h3> 在奥威尔周边的麦田,梵高创作了三幅大场景的风景油画,其中就包括上面这幅《乌云下的麦田》。</h3><h3> “乌云翻滚的天空下,是广阔的伸向远方的麦田,我想表达一种深深的苍凉、悲哀和孤独!”</h3><h3> 这离他决绝而去,已经不足一个月了。</h3> <h3><br></h3> <h3> 《麦田上的乌鸦》,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h3><h3>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一片麦田里,对着自己开了一枪。</h3><h3> 提奥第二天赶来时,躺在客栈里的梵高似乎情况不算太糟:他斜躺在床头,手里还拿着烟斗。</h3><h3> 7月29日,梵高因伤势太重,在提奥的怀里永远闭上了眼睛。</h3><h3> 提奥在梵高下葬后,给妻子写信“他躺在阳光下的麦田里了,我好想他。仿佛一切都能让我想起他来!”</h3><h3> 六个月后,提奥也在悲伤过度中去世! </h3><h3> 有人曾说提奥是为梵高而活的,提奥过世后,1914年,人们把他们兄弟两合葬在奥维尔。</h3> <h3> 第五章 并非多余的结束语</h3><h3> </h3><h3> 大家都知道弟弟提奥是梵高一生的支持者,不仅从精神上,而且在物质上都给予了梵高很大的帮助。</h3><h3> 正是提奥成为了梵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希望和支柱,从而使他得以在病痛和精神苦闷的双重折磨下继续坚持作画,直至自己生命的结束。</h3><h3> 可是同学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h3><h3> 提奥6个月后也去世了,梵高又怎么被世界认识的呢?</h3><h3> 所以,我们还应该记住一个名字:<font color="#ed2308">裘.梵高.彭格尔!</font></h3><h3> 提奥的老婆,梵高的弟媳。</h3><h3> 正是她,和老公一起策划梵高的油画展,组织评论家在报纸上为梵高造势;</h3><h3> 提奥过世后,她仍然不遗余力地组织梵高的画展,1901年再婚,嫁给了画家格沙尔克,还利用后夫的名气为梵高呐喊。</h3><h3> 在裘的不懈努力下,梵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h3><h3> 1905年,在阿姆斯特丹城市美术馆,第一次举办了梵高的大型画展,展出作品472幅。</h3><h3> 随着裘整理的梵高提奥兄弟往来书信集《给提奥》的出版,仿佛一夜间,全世界的人们终于理解了梵高的一生。</h3><h3> </h3><h3> 在奥威尔教堂四周的麦田里,可以看见梵高兄弟两人的坟墓,默默并排在大墙左侧。</h3><h3> 这两个不顺眼的小墓碑,被加歇医生栽种的常春藤包围着。</h3><h3> “他躺在阳光下的麦田里了,我好想他。仿佛一切都能让我想起他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