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弘扬兵团精神,苏独仑农场决定建立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并向广大兵团战士征集那个时代的老照片和用品、用具等老物件。这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难得的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无言地诉说着尘封已久的往事。</p><p> 这里展示的物品有经三地接力签名的六连连旗、日记和学习资料等。</p> <p>▽ 内蒙古兵团历史的见证</p> <h3>▽ 高高耸立的兵团战士雕像由二连战友刘祥伍和他领导的集团公司捐助雕刻</h3> <p>▽ 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满怀深情厚谊修建的“二师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将于8月1日开馆庆典</p> <h3>▽ 纪念馆外景</h3> <h3>▽ 纪念馆大门</h3> <h3>▽ 各连队的连旗整装待发,迎候主人的到来</h3> <h3>▽ 纪念馆内的六连展区</h3> <p>▽ 传递签名的六连连旗</p><p> 捐赠人:六 连</p><p> 六连连旗制作已有十余年,由恒正予专人专职保管。哪里有六连人哪里就有六连旗帜,它跟随六连人走南闯北,国内国外,承载着战友相聚的欢声笑语,见证着战友相聚的美好瞬间。捐赠六连连旗,并在旗帜上签名留念,这是六连战友在全团各连队中第一个提出并率先行动的。虽然是那么不舍,战友们还是积极踊跃地参加各地的签名活动。4月15日宁波战友首先签名,4月26日天津战友接力签名,5月7日和28日北京战友接力签名。经过三地战友的传递,300多名六连官兵的名字跃然旗上,彰显说明着:我们是六连人。</p> <p>▽ 六连回忆文集《永远的纪念》两册</p><p> 捐赠人:六 连</p><p> 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出版,一篇篇回忆文章,回望难忘的青春岁月,倾诉兵团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幅幅黑白老照片和一件件兵团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尘封已久的往事。青春的记忆,永远的纪念。</p> <h3>▽ 六连各地聚会连服6件</h3><h3> 捐赠人:六 连</h3><h3> 这是近7年来六连宁波、北京、天津、青岛全连性质的6次大聚会统一定制的连服,样式大方,颜色亮丽,每件衣服胸前都印有聚会时间、地点的文字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行动,彰显六连凝聚力。</h3> <h3>▽ 北京市政府赠送的支边纪念币</h3><h3> 捐赠人:董淑敏</h3><h3> 纪念章正面刻有“赠给光荣的北京人” ,落款是“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背面刻有“志在边疆 建功立业”。在那个年代,北京市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上山下乡的子女,为了慰问和安抚这些家庭和群体,北京市制作了这款纪念章定向发放。董淑敏的妈妈作为知青家庭的代表荣获了这枚纪念章,并妥善珍藏,在女儿回城后郑重地交给了她。这次,董淑敏又郑重地将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捐赠给十四团纪念馆作为永久收藏。</h3> <h3>▽ 小小的纪念币承载着历史,也包含着着妈妈的嘱托,董淑敏和纪念币告别合影。</h3> <h3>▽ 毛主席纪念章8枚</h3><h3> 捐赠人:李敬昌</h3><h3> 这些纪念章的来历蕴含着战友情深的故事。那是40多年前,青岛战友李敬昌协助班长北京战友张新兵收拾行囊,就要返城了战友依依不舍,张新兵拿出珍藏的珍贵的毛主席纪念章赠送给好战友。多年来李敬昌对这些纪念章呵护有加,感谢班长对他的厚爱,难忘战友情深的兵团岁月。</h3> <h3>▽ 这是李敬昌(中)将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毛主席纪念章、探亲证明信和黑白老照片郑重地交给来青岛的北京战友,请他们在北京代为捐赠。</h3> <h3>▽ 团代会赠送的纪念册 </h3><h3> 捐赠人:张新兵</h3><h3> 1972年4月,十四团召开了第二届共青团员代表大会,会议对与会代表赠送了纪念册。张新兵作为六连代表之一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将纪念册保存至今。</h3> <h3>▽ 张新兵的人名章</h3><div> 捐赠人:张新兵 </div><div> 这是李金生入团志愿书中支部书记签名盖章的张新兵的人名章。那时兵团战士思想单纯追求理想,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加入团组织是热血青年的普遍愿望。相信那时这枚人名章一定很活跃,见证了多少战士的光荣时刻。</div> <h3>▽ 军垦兵照相部对号单 </h3><h3> 捐赠人:宋 杰 </h3><h3> 十四团团部有一个“军垦兵照相部”,虽然房间不大但有不少人光顾,能够照张标准像、和战友们合影是不少人的渴望。战友们相约而至,留下青春形象和难忘记忆。</h3> <h3>▽ 班务会讨论记录</h3><h3> 捐赠人:杨 军</h3><h3> 兵团时期,班这一级建制是连队的基层单位,学习讨论等都是以班的形式进行。这是白改兰任班长的四排十五班的讨论记录,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大家讨论热烈而认真,而且可以折射出当时连队的学习气氛。<br></h3> <h3>▽ 诗稿一页</h3><h3> 捐赠人:白淑华</h3><h3> 六连人才辈出,“诗人”不少。1973年的一天,听说班里新调来的印佩文喜欢诗歌自己也会写,大家纷纷邀请她给我们自己也写一首诗歌,盛情难却有感而发,她立即提笔,随手拿来一张纸,坐在炕头上稍加思索,写出了这首自信豪迈、歌颂快乐班集体的小诗,诗稿被白淑华保存至今。</h3><h3><br></h3> <h3>▽ 家书两封</h3><h3> 捐赠人:白淑华</h3><h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时通讯落后,交通不发达,与家人的联系只有书信往来,家里来信成为最惦记最高兴的一件事。这两封家书带信封完整地保留下来,记录了白淑华的家人在办理她返城过程中的曲折和艰难,见证了历史的真实状况。</h3><div></div><div><br></div> <h3>▽ 战友书信</h3><h3> 捐赠人:白淑华</h3><h3> 这是1977年8月15日天津战友张庆喜给北京战友白淑华的来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关心惦念之情,是战友情谊深的最好例证。</h3><div></div><div><br></div> <h3>▽ 5月7日的北京捐赠签名会场,张庆喜等20几名天津战友护送天津捐赠物品到京。在捐赠台前,张庆喜第一次看到了经好友保存的她40多年前寄出的信件。和信件亲密合影,两位战友乐哈哈。</h3> <h3>▽ 二师医院X光诊断申请单、X光诊断报告表、诊断证明书</h3><h3> 捐赠人:顾 融</h3><h3> 这是顾融无意间保存下来的三张二师医院的有关资料,医院专用章清晰可见,医生记录字迹可辨。那时的顾融受胃痛困扰,连队军医让卫生员带她到前旗的师医院看病。经二师医院军医的触摸检查和X光检查等,最后诊断为球部溃疡病?治疗方案是埋线疗法需做4次,即在胃部的皮肤上埋上特殊的线来治疗。在做了一两次埋线后,也许是因为害怕或是到前旗不方便,顾融放弃了治疗,也没有告诉家里,报喜不报忧,怕妈妈担心。这次意外找到这三张资料,又看到胃部皮肤上留下的小小疤痕,让她感慨万千。这是她到二师医院看病的难忘经历,也是她对妈妈恪守了几十年的秘密。</h3><div><br></div> <h3>▽ 搪瓷水杯</h3><h3> 捐赠人:彭志伟</h3><h3> 彭志伟是六连的第一任上士,在他坐马车为炊事班到五原县采购时,立即被这个搪瓷杯子所吸引。门合同志的英雄事迹在1967年学校学习过,和黄继光、雷锋、焦裕禄一样家喻户晓。时间二三年过去了,在这小小的五原县商店居然还有门合的纪念用品在销售,让人喜出望外,崇拜英雄的彭上士当即自掏腰包买下。</h3> <h3>▽ 手织三角围巾、手钩小提兜</h3><h3> 捐赠人:白淑华</h3><h3> 这是兵团时期女战士们业余生活的成果。这虽然是白淑华的捐赠但却是当年好友的赠送,这个白色毛线织的三角围巾,是王红送给她的,这个小兔子图案还镶着红色小扣子作眼睛的小提兜,是董世英送给她的。白淑华很是喜欢,当初有人见到向她索取,她都舍不得一直收藏。这些物件不仅体现了女战士们的心灵手巧,更证实了战们之间的真挚友情。</h3> <h3>▽ 劳动工具抹子</h3><h3> 捐赠人:恒正予</h3><div> 兵团时期,抹子是盖房、垒圈、脱坯等的重要劳动工具。劳动好手恒正予把这心爱的抹子擦得锃光瓦亮,回城时也不舍丢弃一并带回。回城后,这把抹子也为京城四合院平房的维修立下了汗马功劳。</div> <h3>▽ 和抹子合个影,再见了,我忠实的劳动伙伴!</h3> <h3>▽ 手提箱</h3><h3> 捐赠人:赵焕文</h3><h3> 兵团时期,这个帆布箱装载了赵焕文的全部家当,也是他的饭桌和写字台。从北京带到内蒙古,又从苏独仑带回家里,近半个世纪了他对它不离不弃。当听说十四团纪念馆向兵团战友征集老物件时,赵焕文立即表态捐赠他那装满情感的帆布箱。</h3> <h3>▽ 5月28日天坛公园的知青角,赵焕文提着帆布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捐赠现场。在六连的旗帜前,赵焕文和帆布箱快乐地告别合影。</h3> <h3>▽ 手提箱</h3><h3> 捐赠人:张 力</h3><h3> 兵团时期,这个帆布箱装载了他的全部家当和他的全部情感,从天津带到内蒙古,又从苏独仑带回家里,近半个世纪几经乔迁,他始终将它留在身边留个纪念。当听说十四团纪念馆向兵团战友征集老物件时,张力立即捐赠了他那装满战友情感的帆布箱。</h3> <h3>▽ 回青岛探亲证明信 </h3><div>捐赠人:李敬昌</div><div> 内蒙古兵团于1975年年底完成历史使命,1976年改制为农场。虽然是农场了但仍延续了兵团纪律严明的好作风,那时休探亲假要个人提出申请,分场领导同意后再报场领导批准。李敬昌精心保存的这封盖有苏独仑农场办公室公章的探亲证明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div><div></div><div></div><div><br></div> <h3>▽ 刊登有六连联谊会消息的《北京晚报》</h3><div> 捐赠人:张新兵</div><div> 1995年1月2日在北京文化部礼堂,时隔26年后六连举行了第一次联谊会,中央电视台的毕福剑和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这是张新兵精心收藏的1995年1月9日刊登有这次六连联谊会消息的《北京晚报》。</div> <h3>▽ 1995年1月2日的六连联谊会会场</h3> <h3>▽ 时任中央电视台编导的毕福剑(右二)在观看历史老照片</h3> <h3>▽ 北京电视台在采访</h3> <h3>▽ 战友们精心布置的历史老照片展板</h3> <h3>▽ 农场领导对六连战士重返第二故乡的欢迎信和感谢信</h3><h3> 捐赠人:杨 军</h3><h3> 1995年8月,六连战士时隔26年后首次重返第二故乡,受到农场和六分场领导与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去之前和回来后苏独仑农场领导发来热情洋溢的欢迎信和感谢信,他们是时任农场书记张文德,场长李培胜,办公室主任王怀义。</h3><div></div><div></div><div><br></div> <h3>▽ 1995年8月,六连战士首次重返第二故乡,向苏独仑农场赠送锦旗。</h3> <h3>▽ 向苏独仑农场赠送音响设备。</h3> <h3>▽ 向苏独仑农场六分场赠送锦旗。</h3> <h3>▽ 向苏独仑农场六分场赠送音响设备。</h3> <h3>▽ 书信两封</h3><div> 捐赠人:印婉英</div><div> 兵团时,乔兰英是六连小学校的教师,后印婉英也调到小学校任教,乔老师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和关心她,亦师亦友。离开兵团后两人失去了联系,印婉英多方寻找几经周折终于在1996年与乔老师取得了联系。这是当时乔老师的回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兵团战士的想念之情和对兵团生活的美好回忆。</div><div></div><div><br></div> <h3>▽ 内蒙古巴盟农垦兵团战友联谊会请柬两份<br></h3><div> 内蒙古巴盟农垦兵团战友联谊会纪念册一本</div><div> 捐赠人:茅于干、印婉英</div><div> 1999年8月,为纪念内蒙古兵团成立30周年,内蒙古巴盟农垦局发请柬邀请全国各地的兵团战士来蒙,隆重召开了兵团战友联谊会。这是茅于干、印婉英夫妇保存的会议请柬和会议赠送的纪念册。</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p>▽ 十四团宣传队演出剧照5张</p><p> 捐赠人:刘国成</p><p> 兵团时期,十四团的文艺宣传队在没有任何戏曲和武功基础,没有任何戏曲专业经历的情况下,排练了全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在那文化匮乏和没有电的年代,在汽灯的照明下,团宣传队的精彩演出给大家带来无限欢乐。</p><p>刘国成在剧中扮演常猎户,他精心保存有团宣传队演出《智取威虎山》的剧照,让我们分享40多年前战友们演出的风采。</p><p><br></p><p><br></p><p><br></p> <h3>▽ 十四团文艺宣传队演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br></h3> <h3>▽ 捐赠连旗,并在旗帜上签名留念,这是六连战友在全团各连队中第一个提出并率先行动的。接到北京战友传递过来的六连旗帜,4月15日宁波战友首先签名,他们郑重其事小心翼翼地签满了1/4旗面,然后将旗传递到天津。</h3> <h3>▽ 宁波战友与签名连旗合影</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宁波战友在签名</h3> <h3>▽ 接到宁波战友传递过来的六连旗帜,4月26日天津战友接力签名,他们郑重其事小心翼翼地签满了另1/4旗面,然后将连旗传递到北京。</h3> <h3>▽ 天津战友签名会场悬挂的横幅</h3> <h3>▽ 天津战友与签名连旗合影</h3> <h3>▽ 天津战友与签名连旗合影</h3> <h3>▽ 天津战友与签名连旗合影</h3> <h3>▽ 天津战友在签名</h3> <h3>▽ 天津战友在签名</h3> <p>▽ 天津战友在签名</p> <h3>▽ 接到天津战友传递过来的六连旗帜,5月7日和28日北京战友接力签名,他们郑重其事小心翼翼地签满了另2/4旗面,经过三地战友的传递,300多名六连官兵的名字跃然旗上。</h3> <h3>▽ 北京战友在签名</h3> <h3>▽ 北京战友在签名</h3> <h3>▽ 北京战友在签名</h3> <h3>▽ 北京战友在签名</h3> <h3>▽ 北京战友在签名</h3> <h3>▽ 2017年5月7日的北京捐赠兵团物品和连旗签名会场</h3> <h3>▽ 捐赠现场</h3> <h3>▽ 捐赠现场</h3> <h3>▽ 捐赠现场</h3> <h3>▽ 捐赠现场</h3> <h3>▽ 捐赠现场</h3> <h3>▽ 捐赠签名仪式合影</h3> <p> 内蒙古苏独仑农场向全国各地的十四团兵团战友们发出了诚挚之邀,回来吧,参加“守望相助 亮丽北疆——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兵团战士重返故乡联谊会”活动,参加你们大力支持捐赠兵团物品的“二师十四团兵团战士纪念馆”开馆庆典活动!</p><p> 回来吧,苏独仑是你们热恋的故土,是你们永远的第二故乡!</p><p> 苏独仑在召唤,重返第二故乡倒计时,8月1日相约不见不散!</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