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七月盛夏,天气愈加闷热,而今年的这个时节里,我们也迎来了抗日战争八十周年纪念,还有即将到来的建军九十周年。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的……</h3> <h3>“……</h3><h3>文化疆土被焚焦,须奋起大众合力将国保!</h3><div>血正沸,气正豪!</div><div>仇不报,恨不消!</div><div>……”</div><div>当激昂的《抗敌歌》唤起那段历史,这个夏日,我已无法安然消遣于阳光海滩,异国它乡,而更想紧贴祖国来之不易的大好山川,找寻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脊梁。</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与此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焦虑</h3><h3>就如我们正在丢失一些什么</h3><h3>那是在我们血液里流淌的</h3><h3>可贵却常被冷眼漠视,</h3><h3>被声色污染,</h3><h3>被逐利社会冲淡,</h3><h3>——这是种民族性逐渐迟顿麻木的焦虑…</h3> <h3>因此我想借一部老电影翻开尘封过往,回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起始于我老家雅安芦山,祖辈们的真实故事。</h3> <h3>这部电影就叫《长空万里》</h3> <h5><font color="#b04fbb">《长空万里》剧照</font></h5> <h3>影片上映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老电影家孙瑜执导的一部抗战题材影片,说述一群青年逐步走向抗战前线,献身于航空战线的爱国故事。而影片中人物的原型,就是在1937年南京对日空战中光荣牺牲的抗日英烈——我国首位王牌飞行员乐以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淞沪会战 鹰击长空<br></b><b>我国首位王牌飞行员</b></font></h1> <h3>1935年的北平中央航校,一批秘招并经过选拔的青年从这里毕业走向人生中第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战场,也许那几千米的高空将是一个年轻生命的谢幕演出,但每人脸上的坚毅都表达出他们准备将青春和一腔热血献给祖国的蓝天,用勇气和本领殊死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这就是一个空军飞行员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当时年仅21岁的乐以琴就是这其中一员,一袭准美式空军服英姿勃发,自信地仰望蓝天,即将登上那架同自己一起创造辉煌战绩的霍克Ⅲ2204号。</h3> <h3><font color="#b04fbb"><i><b>时笕桥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学员乐以琴</b></i></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1934年12月30日,乐以琴的大哥乐以壎以家长身份参加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典礼。二排左6:中央航校校长蒋介石;二排左5: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我决心以鲜血洒出一道长城,</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放在祖国江南的天野!”</b></font></h3> <h3>座标切换到千里之外偏处西康一隅的小县城芦山,以琴就出生在县城芦阳镇一个乐氏大家族里,也许是自古有蜀中名将姜维在此驻守,文武双全,忠勇护国的精神文化世代传承,后红军翻夹金山过芦山时又带来革命的星星之火。乐以琴的父亲和伯父看到这张戎装照片时,心中也充满欣慰:当年的孩子长大了,懂得开创自己的人生,是展翅飞翔搏击长空的时候了,家族为你而骄傲!却将那份血缘亲情的牵挂和不舍深藏心底……</h3> <h3><font color="#b04fbb"><b>芦山芦阳镇</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b>“万古忠良”牌坊</b></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红军翻夹金山时过芦山</font></h3> <h3> 在父辈原先的培养计划下,乐以琴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工作者,仁心济世,修身齐家。他的父亲于1914年以前就开始担任华西协合大学舍监,崇尚现代教育和先进文化,子女们在其影响下多成为各科的专家名医,谁知以琴的在外求学之路倒成为一个改变人生走向的预设。</h3> <h3>时间再到1932年,乐以琴刚踏入齐鲁大学的校园,主修生物和医学,淞沪会战爆发后,从成都到南京,再到济南,侵略者占我河山,杀我同胞的罪行历历在目,虽身负家族责任和长辈们的寄望,然国之不存,家可完乎,谁不知道爱亲人和回报长辈养肓之恩,在民族危亡之际,乐以琴毅然选择同千千万出川抗日儿郎一样,用一腔热血回报祖国,投笔从戎:”西子湖之神诸鉴,我决心以鲜血洒出一道长城,放在祖国江南的天野!”天空自会将这名年轻勇士的庄严宣誓带回他的家乡四川芦山,没有国,哪有家</h3><h3><br></h3> <h3><font color="#b04fbb"><b>芦山古城墙</b></font></h3> <h3>就这样乐以琴在大哥乐以壎(时济南著名牙医,与冯玉详将军交好)支持帮助下,在山东通过了宋美龄的亲自面试……</h3> <h3><font color="#b04fbb"><b>时中央航校档案</b></font></h3> <h3> 当时空军飞行员的招收对象,是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这些人大多是富家子弟,就是这样的一批热血青年,他们明知飞行员的前面就是死路一条,然国难当头,他们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将生命和热血,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土地和人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font></b></h3> <h3>在改变中日战争走向,粉碎日本“三个月亡华”狂言的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功不可没,他们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鼓舞着抗日战线的广大军民。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华大地上第一场载入史册的激烈空战——1937南京空中保卫战</h3> <h3>首先了解下当时敌我空军装备的对比:截止1937年8月,日本陆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480架,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220架,主战机96式舰载战斗机1094架,最早换代到单翼全金属机身,最大飞行速度435千米/小时,航程1267千米;96式轰炸机1100架,最大飞行速度372千米/小时,航程1300千米,机上装备机枪4挺、载弹800千克。</h3><h3>而我军当时飞机陈旧,机型杂乱,机种配备比例失调。截至1937年8月,空军列编9个大队零5个独立中队,装备各型飞机296架,其中轰炸机148架,战斗机101架,侦察机41架,主战机霍克Ⅲ最大飞行速度387千米/小时,航程625千米,战技性能不及日机。</h3> <h3><font color="#b04fbb">主战机霍克Ⅲ</font></h3> <h3>这种人员、装备及情报建设的差距反倒激发了我军年轻飞行员的斗志,他们以弱博强,一雪前耻,让不可一世的日本陆海航空队吃尽苦头。</h3> <h3><font color="#b04fbb">乐以琴在空军第四大队</font></h3> <h3>1937年8月14日,日军自誉王牌的木梗津轰炸联队于台湾新竹机场起航,分多次轰炸南京、杭州广德和笕桥机场,企图偷袭、摧毁我空军主力。初战江南大地上空,小鬼子就被打了一个0比3完败的下马威。</h3><h3>吃了这记响亮的耳光后,15日,日航空队调整战术再次进攻,前来迎击的正是乐以琴所在第四大队二十二中队,几千米高空正是大家施展一身本领的舞台,中国空军就是一支遇强更强,书写传奇的部队,全队击落日本舰攻机8架,乐以琴大胆采用“机头对机头”的非常规战术,一人就打下4架。6天后,乐以琴奉命阻击日机,在上海西郊又击落敌机两架。这样的战绩无疑大大振奋了当时国人的士气。</h3><div><br></div><div> </div> <h3><font color="#b04fbb">时中央日报</font></h3> <h3>8.15空战后毛主席在延安撰文</h3> <h3> 按国际惯例,凡是在战斗中击落敌机5架以上的飞行员被称作“王牌飞行员”。7天时间,打下6架飞机!世界各大报纸和通讯社都报道了此次战况,乐以琴成为中国第一位王牌飞行员,他的果敢迎得“空中赵子龙”的美誉,并与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一起,被称为“四大天王”。</h3> <h3>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沦陷前的最后一次空战中,中国空军仅有乐以琴、董明德的两架飞机能升空迎战。乐以琴驾驶的2204号战机被多架日机团团围攻,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利用娴熟的技术致使企图左右夹攻他的两架日机互撞而毁。交战中,乐以琴的战机不幸中弹起火,被迫跳伞,他为了不给敌机当活靶打,推迟了打开降落伞的时间,结果触地牺牲,年仅23岁。</h3> <h3><font color="#b04fbb">牺牲时年仅23岁的乐以琴</font></h3> <h3>正如电影中所说,空军战士的魂是属于那万里长空的,在乐以琴从机舱中跳出那一瞬,似乎又看见自己回到了中央航校,站在那块熟悉的石碑前,上面永远铭刻着那句誓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h3><div><br></div> <h3>在乐以琴精神的鼓舞下,四哥乐以纯报考了中央航校第八期,也成为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弟弟乐以斌高中毕业即考取黄埔军校,后获国军少校军衔,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印度作战,1949年解放战争最后时刻还参加了傅作义北平起义。</h3> <h3>乐以琴牺牲的一年后,在他家乡芦山乐氏老宅的后街,一座名为“芦山伯英中学”的新校舍落成并迎来第一批新生,这个学校是以琴的父亲为继续造福乡里,捐出国民政府抚恤金投资修建。“以琴,你的牲牺也是为了更多的年轻人能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接受现代教育,把我们的国家变强大,再也不受人欺负,知识改变命运,科学教育才能强国啊。”这位慈祥的老人感慨道……</h3> <h3>芦山乐以琴旧居</h3> <h3>说起教育,以琴的二爸不禁想到被自己接到成都读书的侄女以成:“这孩子,逃避家里的包办婚姻,还女扮男装出走雅安,不过看她学习那么用功,将来一定能出息……呀,我还差点把以琴捎来那套景德镇瓷器给忘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一套瓷杯和两张全家福</b></font></h1> <h3> 几天后,乐以琴的父亲将一份礼物交给以成,那是个景德镇烧制的精致瓷杯,上面几列行楷赫然写着“二姐留念:六弟赠于南昌空军第八队”……</h3> <h3>原来自乐以琴进入中央航校便已下定“以身许国”的决心。在参战前驻江西南昌时专程到景德镇瓷器厂,定做了一批瓷杯、瓷碗,在碗胚写上各位亲属的名字,让父母分赠亲友,作为永久纪念。</h3> <h3><font color="#b04fbb">笔者在芦山博物馆历史名人展馆</font></h3> <h3>望着这个瓷杯,那个一米八几高个,从小好动的六弟仿佛还在眼前,却已阴阳两隔,这个坚强的女生不禁流下两行热泪,她又翻出多前一张全家福照片……</h3> <h3><font color="#b04fbb">芦山乐氏收藏全家福照片</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前排蹲坐的为乐以琴</font></h3> <h3>照片中是几个在以成的二爸乐和济影响下率先接受现代化教育的以字辈年轻一代。她二爸早年受西学东渐影响并结识陈嘉庚,使乐氏家族得以于1929年在成都春熙路南段开设胶鞋公司,专营陈嘉庚直接供货的钟标牌胶鞋。乐家十七位子女均由二爸陆续送往雅安、成都、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就读。如雅安明德中学、成都华西协合高级中学,成都华美女中、华西协合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h3> <h3>照片让以成自然回想起在芦山那段难忘的成长岁月,她自小便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在家中私塾里读“四书”,一起玩耍,一起谈理想,16岁那年,家里人将哥哥们送到成都继续深造,却准备给她找婆家打发她早点出嫁,正当此时,一位家嫂生小孩难产,乡间接生婆采用愚昧的迷信方法接生,嫂子悲惨地难产而死,这两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她为当地很多无知女孩一生悲凉的命运感到难过,认为女人不能就这样听天由命地了此一生,遂立志要学医,而且发誓要当妇产科医生。就是这个年轻时的志向,成就了后来与师父林巧稚南北齐名的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开创者——乐以成</h3> <h3><font color="#b04fbb">晚年的乐以成与邓颖超女士</font></h3><h3><br></h3> <h3>乐以成被她二爸接到成都后先就读于成都女子高等师范学校,3年后报考了当时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合校的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即现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身,作为抗战时期保存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圣地之一的华西协合大学,迎来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学生,经历8年的艰苦学习,乐以成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获得华西协合大学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开启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海外求学深造历程……</h3> <h3><font color="#b04fbb">1932年,乐以成(前排左二)获医学博士学位</font></h3> <h3>时间快进到1949年,当时的乐以成还远在英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这个离别故土多年的女科学家喜极而泣,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飞机划过天安门上空那一刻,她又忆起六弟以琴,心中百感交集……终于盼来这一天,新中国的建设还需要很多东西,因此她下定决心回国报效祖国。当时英方移民局多次找她面谈,许以丰厚的待遇和条件,希望她留在英国,还是被婉言谢绝。1950年冬天,经历了各种艰辛和阻挠,乐以成才得以返回祖国,还带回了一些新型的医疗器械和珍贵的药品和书籍,一片赤子之心只为祖国。</h3><h3><br></h3> <h3>回国后,大连医学院立即重金聘请以成,此时她已同二哥乐以篪取得联系,乐以箎早年同就读华西协合大学医科,自1927年毕业后在乐山嘉定仁济医院担院长,也是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儿科专家,数十年中在嘉定力推新法接生,挽救了大量妇女和婴儿的生命,他极力主张以成回到华西坝开创医学战线新事业,以成从二哥那里同时得知当年与自己一起到成都读书的五妹乐以雍也在成都从医,加之对母校的怀念,她毅然拒绝了大连的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华西坝,担任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教授、系主任,成为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开拓者、第一位女妇产科专家,被国务院授予终身一级教授荣誉。同时与早年华西协和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同窗现在的爱人谢锡瑹团聚,数十年后回到求学起点的成都,也迎来了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英雄故居学者摇篮</b></font></h1> <h3>在新的岗位上,乐以成数十年来如一日,兢兢业业做着一名妇产科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她渊博的医学知识,精湛绝伦的医术令人称道不已。每天,她都会骑着一辆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位于成都东北角的家中和南边的医院之间,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奔波到75岁高龄。她每天早上7点半必定准时赶到医院,小到病房卫生,大到危重病人讨论、医疗、教学、科研等,都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她对医生同事总是要求很严格,对待病人又总是那么的慈爱,名师出高徒,她的弟子们后来也多在医学界担任要职。</h3> <h3><font color="#b04fbb">著名妇产科学家乐以成</font></h3> <h3>工作之余,乐以成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学术有了传承,那精神和家学的传承呢……数十年,数百年后,我们的后代还能清楚祖辈们走过的路,秉承中华儿女那照亮历史长河的精神脊梁吗……她准备将自己想说的话告诉晚辈,后来便便翻出一张1930年摄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全家福老照片,最先找到了五妹的儿子,在华西读研,后居海外的易先德 。</h3> <h3><font color="#b04fbb">芦山乐氏部分家人摄于86年前的老照片,地点是当时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 位于成都惜字宫南街的“仁济女医院”</font></h3> <h3>以成得知后辈中有人一直为编纂家族族谱,着手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非常高兴,同时也了解到几位多年未能联系的兄弟姊妹近况。在父辈的教育理念和悉心培养下,族亲中既不乏杏林大医,也有材料学、文学、艺术、金融各领域学科精英,还有像笔者的爷爷那样早在三几年就积极投身革命的共产党人……</h3><h3> 自芦山乐氏结缘华西坝以来,以成的兄弟姐妹和进字辈子女中就有近二十人从医,他们在和平代同样燃烧着奋斗与奉献的激情。</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为牢记“精神和家学的传承”,几位乐氏近字辈年轻人牵头除族谱的整理编撰外,还一直致力于搜集英烈乐以琴的资料,向人讲诉其英雄事迹,并为芦山县博物馆捐赠了部分相关历史实物。</h3><div><br></div> <h3>时光荏苒,沧桑变迁,转眼就跨过半个多世纪,乐氏子孙已遍布海内外,纵是身在异也会时时心系家乡,梦中又回到芦山芦阳镇大水塘巷老宅,老木屋的门框上还是那幅对联“英雄故居学者摇篮精神犹存,庶民陋室百姓人家风骨依然”——灵魂终将回归到那片精神家园……</h3> <h3>却不想芦山这个川西小县城在跨入新世纪后竟遭遇两次大灾考验,逐渐变为一个磨难中成长的家园,我们再将钟表拨回那个历史永远铭记的时间,地点——“4.20”“雅安芦山龙门乡”</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不忘初心 砥砺奋斗<br></b><b>芦山精神 再创辉煌</b></font></h1> <h3>2013年4月20日8时2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只“黑手”撕裂雅安大地,一幅幅撕心裂肺的画面、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在那一刻定格……</h3><h3><br></h3> <h3>4.20雅安芦山地震那段催人泪下的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的历史已被全国同胞铭记并收藏,在党和国家艰强领导下,社会各界的无私大爱中,新一代芦山人怀着感恩的心,正谱写出一个砥砺奋斗,重建美好家园的传奇。</h3><h3> 震后三周年的一天,一位叫李伟的北京人在两名芦山乐家后人的陪同下,准备去往芦阳镇一片老街区……</h3> <h3><font color="#b04fbb">今日新芦山</font></h3> <h3>一行人经过芦山新县城,今日这片曾在地震中颤抖的土地早已不见累累伤痕,触目所及是一张张乐观自信的脸庞,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新居,宽阔的街道,气派的大楼,还有那拔地而起的厂房……这片重建新机制下的国家“试验田”生机盎然、希望升腾。</h3> <h3><font color="#b04fbb">由各大金融机构援建的现代化电影城,开业时曾上映老电影《长空万里》和多部抗震救灾题材影片</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第一个以文玩命名的星级酒店—特色产业代表</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乐氏后人担任高管</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汉姜古城弘扬传统文化</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龙门乡新貌</font></h3> <h3>原来这位叫李伟的北京朋友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总设计师,“4·20”地震发生时,李伟正好在此负责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他亲眼目睹了地震灾害给芦山带来的破坏,也亲身感受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无私大爱,在完成这项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一次次的深深感动,更激起对“芦山精神”的追索,是什么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芦山人,他也曾在新芦山博物馆听过抗日英烈乐以琴的故事,准备亲去一趟乐氏旧居。</h3> <h3>“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h3> <h3>新落成的芦山博物馆</h3> <h3>来到芦山县城大水塘巷,“4·20”地震后的重建和房屋加固,让这一片看起来像个大工地。杂乱之间,一幢4层碉楼十分醒目,尽管看上去破旧不堪,但身形越显古朴挺拔。</h3><h3><br></h3> <h3>修缮中的乐氏碉楼</h3> <h3>修缮后的碉楼近观</h3> <h3>身旁乐氏大字辈后人对李伟讲到:“乐家曾为这一带的望族,碉楼这一片曾都是乐家的产业,这个碉楼是宗族合力修建,用以武力抵挡解放前的土辈流寇……”正所谓豺狼来了有猎枪,力拒外敌的碉楼下自然也能走出军中英豪,其中就有痛击鬼子的王牌飞行员。</h3><h3> 除这座在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碉楼外,故居还有几间木房,约100多平方米,至今尚有乐家后人居住,其内雕梁画栋、斗拱飞檐,依然诉说着一个家族曾经的兴旺。<br></h3> <h3>乐氏老宅后街,曾是芦山伯英中学所在,由于历史原因和地震的重创,无法修复重建而被纳入新的规划,原址上已有新建筑取代。但在雅安另一所历史中学,即乐以琴曾就读的雅安明德中学前,却竖起了一座雕像……</h3> <h3><font color="#b04fbb">芦山伯英中学旧址</font></h3> <h3>2016年8月31日,乐以琴烈士纪念铜像如同一个精神地标,在雅安张家山公园原明德中学旧址前落成,揭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蓝天碧野 万里长空</font></b></h1> <h3>……</h3><h3>这段真实的故事并没结束</h3> <h3>跨越历史变迁,回溯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如一曲时代的凯歌,振奋人心又耐人寻味。</h3><div>有时我们也会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现代人的迷失?</div><div>因为我们许久不曾找回那血液中流淌的精神财富</div><div>没了风骨和血性,自然会变得扭曲和堕落。</div><div><br></div> <h3>乐以琴只是千万以身殉国志士的一员,<br></h3><div>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如乐氏子女一般奋发,奉献,成就人生的青年,</div><div>然而就是这千千万万,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他们普通却又不平凡</div><div>他们在那个纷杂的年代,以拳拳赤子情,以开放的心态,豁达的包容谱写时代家国梦,以无私的坦荡见天地见众生。</div><div>这,才应该是中华儿女的基因。</div> <h3>有了国之振兴,才有家的繁荣</h3><h3>铭记历史才得展望未来</h3><h3><br></h3> <h3>从这里望去,蓝天碧野,万里长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