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意间看到报道:电影《冈仁波齐》发行方决定将密钥延期一个月,该电影将上映到8月20日。自然,对这部口碑持续发酵的电影产生了好奇,更因为这部电影的名字“冈仁波齐”触动了内心。怎奈查遍了青岛影院的排片预告,也没见到哪一家影院还在放映,以至于怀疑青岛影院是否曾放映过这部文艺片。无奈,只好从网上down了一部来看。</p> <h3>《冈仁波齐》由张杨执导,由几位从没听说过名字的演员出演。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西藏小村庄里的尼玛,与亲朋好友前往拉萨及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怀揣着各自的心愿。这支11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据说,2013年,张杨导演及整个拍摄团队随着这支朝圣队伍,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全程真实记录,光拍摄就花费了整整1年。</h3> <p class="ql-block">不知是不是视频质量的原因,影片色调不是很明快。对话不多,更没有人们习惯了的震撼音效和大起大落的矛盾冲突。即便是对于生命的降生,抑或生命的消逝,仍是显得那样的平静。我看了一半,一直觉得这是一部纪录片,怀疑是不是down错了电影。后来浏览网上文章,才知整部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由非专业演员的当地人本色出演。电影没有脚本,全部真实记录。故此,张杨将《冈仁波齐》定义为“真实电影”。</p> <h3>《冈仁波齐》是一部关于朝圣转山的剧情片,它力求在真实的人物与环境中演绎信仰的力量。电影所展现的时间节点正是藏传佛教四大圣山之一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对佛教的信仰使片中的信众走上朝圣之路。他们在漫长的路途上风餐露宿,磕着长头,以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五体投地,匍匐前行,经年累月,始终保持那一份信仰的定力。影片在朴实无华的叙事中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h3> <h3>自己多次在五台山见过磕长头的藏民,每每为他们的虔诚所感动。影片中磕长头转山的朝圣者们,一路与呼啸而过的现代交通工具同行,却坚持以最传统的仪式俯仰于神山脚下,历经艰辛,经受心灵的洗涤与身心的净化。转山对外人而言可能意味着枯燥和痛苦,于他们而言却是信仰的信守。影片引人深思的正是:在充满诱惑的当今社会,如何坚守心灵的家园,做着纯粹而简单的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h3> <h3>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是“神灵之山”的意思。相传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佛教中的须弥山便指此山。而在印度教中,它是湿婆大圣的殿堂,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每年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络绎不绝。今年6月26日中国外交部称中方已暂缓安排印度官方香客团经由中印边界锡金段乃堆拉山口入境朝圣,朝圣地就是这里。</h3> <h3>没去过西藏冈仁波齐,但同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的梅里雪山,自己曾有缘一睹芳容,领略她的神奇魅力。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高度6740米,常年云雾缭绕,其著名的“日照金山”是很多背包客梦寐以求却难得一见的胜景。2011年10月9日晚,随团携氧气罐和租来的大衣,赶到飞来寺酒店入住。明月高悬,月华如水,预示着翌日的晴好天气。</h3> <h3>第二天天还没放亮,一行人集合前往观景台,翘首远眺皎洁月色中冷峻的卡瓦格博峰。随着晨曦投射出的第一缕阳光,神秘的卡瓦格博主峰瞬间被染成彤红。全世界仿佛在此刻噤声,卡瓦格博峰渐次展露出庄严隽美的面容:山体的黛黑迅速消褪,绵延的山峰由一片猩红变幻成金黄。置身此时此地,天地辽阔,满心安详,一种空灵出世的境界,心中不由萌生一个愿望:愿今生有缘能到藏地圣山神湖游历一趟。</h3> <h3>冈仁波齐,是电影,是神山,是圣地,也是心境。每个人心中都应有座冈仁波齐。正像一位作者所说的:愿此山常驻于心,愿此生从容静祥。</h3> <h3>注:图片来自网络。下载的电影是英文字幕版叠加的中文字幕,也没有朴树献唱的影片主题曲《No Fear In My Heart》。搜索到王国明的《冈仁波齐转山》,觉得更合意境,故作为本文背景音乐。</h3> <h3>欢迎留言指教,欢迎访问我的专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