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生活着2300万各族人民。神往已久,今年七月我终于踏上了这片辽阔美丽,神秘厚重的土地。</h1> <h1>准确地说,这次旅行是北疆之行,围绕着西天山北支和准格尔盆地转了两个圈。</h1> <h1>来新疆的第二天去吐鲁番,感受到新疆人民热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气温的热情。吐鲁番的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赭红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似烈火燃烧。《西游记》里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天下闻名。</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吐鲁番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最低出海拔—154米。来过吐鲁番,从此人生再无低谷。</span></p> <h1>我去火焰山那天,气温只有40度,金箍棒形状的温度计一开始显示地表温度70度,转了一圈回来,升到72度。两天后气温48度,地表温度竟达到87度,维族老乡把鸡蛋埋在土里,一会就熟了。</h1> <h1>孙悟空把金箍棒留在火焰山,变身气温计。</h1> <h1>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05年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h1> <h1>领衔表演者是101岁高龄的木卡姆第十代传人。</h1> <h1>火焰山后面是属于东天山的博格达山脉。勤劳智慧的维族人民经过代代努力,因势利导,挖掘出独有的坎儿井,把天山冰川融水引到沟谷。火焰山焰云缭绕,地热蒸腾,寸草不生,沟谷里却是绿荫弊日,流水潺潺,瓜果飘香。</h1> <h1>一户维吾尔族老乡的家。一进院子,稍走几步,左转,就是浓荫蔽日、爬满葡萄的葡萄架。</h1> <h1>院落、房屋多采用绿、蓝、白色进行装饰。这些冷色调,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可以带来宁静之感。图案是一些几何图形和植物,没有人和动物造型,这和伊斯兰教拒绝偶像崇拜有关。</h1> <h1>走进宅院的屋门,进入一个不知算"中央大厅"还是算"合围庭院"的宽敞空间。奇特的是,屋顶比墙壁高一些,中间是用砖块磊成的镂空的墙。房屋墙下摆了一个巨大的床塌,床榻上是一个长长的桌子,人们可以在床榻上围坐用餐。这个空间阴凉、明亮、通风,又有些私密。人们可以在这里吃饭喝茶聊天舞蹈,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h1> <h1>很多民房上砌有晾葡萄干的架子屋。</h1> <h1>天山以博格达山为界分为东天山和西天山。博格达峰高耸云端,有着丰富的垂直景观带。自古以来,博格达峰犹如丝绸之路上的地标,东来西往的人们,远远地看着博格达峰行走,不同的文明在这里交汇。所以,博格达峰在天山诸峰中,不是最高,但名气最大,从周朝开始的祭拜活动,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h1> <h1>湛蓝的天空下,时聚时散的白云笼罩在东天山的最高峰——博格达峰周围,使得这座与五岳同尊的神山显得更加神秘。山腰是茂密笔直的雪岭云杉。博格达峰及其周围的高山积雪融化汇合成一条条溪流,流入天山天池,绿宝石般的镶嵌的天山群峰之间。</h1> <h1>与火山喷发形成的圆圆的长白山天池不同,天山天池是个长形的堰塞湖,通过一处暗道,从附近的峡谷喷涌而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形成瀑布。</h1> <h1>从乌鲁木齐到巴音布鲁克最近的路是走216国道,从一号冰川旁翻越胜利达板,经巴伦台进入巴音布鲁克草原。由于修路,只能向东再向南向西,经托克逊,和硕,和静,到巴伦台。路上翻越天山南边的一个支脉乌尔图乌拉山,比起天山北支,南支更干燥,大多为熠熠童山,寸草不生,河流水量较小。</h1> <h1>路过中国第二大风力发电场,达板城风力发电场,长达57公里,宽度目测2—10公里的公里两边都是大风车。</h1> <h1>常常可以看到洪积扇地貌。</h1> <h1>夷平作用在尤尔都斯盆地形成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新疆最大的草原。开都河及其支流从谷地穿过,孕育了星罗棋布的村落和绿草如茵的牧场,流入了博斯腾湖。</h1> <h1>17世纪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为了寻找新的牧场,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今天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境内。一百七十年后,因不堪俄国沙皇的压榨,起义东归,返回故土。一路冲破哥萨克骑兵,还有其它部落的阻截,17万人出发,仅有不足6万回到祖国,乾隆皇帝把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塔尔博拉等地,繁衍至今。</h1> <h1>薄薄的晨雾中,巴音布鲁克草原静静地卧在天山的怀抱里。野花烂漫,绿草如茵,九曲十八弯的河水肆意地在山谷草甸上流淌。牛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远方是白云笼罩着的雪峰。这不沾一丝杂存的美景,用任何俗世文字描述,都是徒劳,只有亲自过来,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心灵去体验。</h1> <h1>翻越天山支脉那拉提山脉,进入伊犁的那拉提草原。汽车盘旋上升,渐渐地出现了雪岭云杉。向阳坡由于光照多,水蒸发大,干燥,只能长 草。背阴坡,蒸发少,长树。</h1> <h1>巴音布鲁克草原也有山脉,但在同样的高度,低山草甸往上却是裸露的山体。这是因为,天山分南北两支,在天山中部会合,挡住了大西洋远道而来的水汽,形成一道天然的挡雨墙,使伊犁河谷成了新疆降雨量最多的地方。而巴音布鲁克草原在天山南坡,水汽翻不过去,降雨量比属于伊犁的那拉提少。</h1> <h1>两边的草甸也有明显区别,哈萨克牧民告诉我,9月份,那拉提草原的牧草可以长到半人深,真正的"风吹草低见牛羊"。</h1> <h1>那拉提的河谷草甸茂盛丰美。</h1> <h1>巴音布鲁克草甸低矮稀疏。</h1> <h1>汽车行驶至那拉提高山上,经常看到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和他们的牲畜,哈萨克牧民的毡房顶上开窗透气,蒙古包侧面开窗通风。</h1> <h1>进入那拉提草原,渐渐看到农业生产方式,越往西越多。这在巴音布鲁克是绝对看不到的,这是由降雨量决定的。</h1> <h1>伊犁是仅次于普罗旺斯,世界第二大薰衣草种植地。和两年前在普罗旺斯一样,来的又迟了些,大多薰衣草花已被收割。</h1> <h1>中国最西北的口岸,霍尔果斯口岸。</h1> <h1>落差两百多米的果子沟大桥。</h1> <h1>内蒙古高原的草原辽阔,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以往的转场是在水平方向进行的。九十年代,"先进"的农耕文明的包产到户制在内蒙古牧区实行,家家户户拉起围栏,草场承包到户,基本定居下来,不再转场,弊端这里不再赘述。新疆没有真正辽阔的草原,牧场在大山的皱褶里,山谷里,高山上,转场在上下方向进行,不能承包到户,游牧方式得以保存。这次在天山和阿尔泰山看到牧民在他们的夏季牧草,即高山草甸放牧。春秋两季在低山草甸和林缘草甸放牧,冬季在沙漠里放牧和喂饲秋季收割的牧草。</h1> <h1>牧民赶着牛羊往夏季牧草,即高山草甸转场,一般在六月进行。高速公路、大桥、隧道都是转场的通道。这次七月的北疆之行,没有看到这世界上仅存的壮观的转场场面,让我既庆幸,又遗憾。庆幸的是如果遇上转场,不知要在路上多花多长时间,让本就紧张的行程雪上加霜,遗憾的是没看到这仅存的游牧方式,这何尝不是流动的景观呢?</h1> <h1>汽车从果子沟大桥下穿过,辗转绕上大桥,进隧道,钻出来,忽觉左侧是长长的画成蓝色的广告牌。再看,不是什么广告牌,是蓝色的湖水,不觉惊叫,赛里木湖!</h1> <h1>赛里木湖是新疆唯一的高山湖泊,被北天山群峰环抱,属高山盆地水系。由于是大西洋水汽向东达到的最后地方,又有"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天使之泪"之称。</h1> <h1>赛里木是冷水湖,虽正值盛夏,但站在湖边,却感觉到冰气逼人。清澈的湖水透明度达12米。湖水是蓝色的,多变的,换个角度看过去,颜色不一样。湖中各区域,各条块颜色也有区别。</h1> <h1>淡蓝色的如浅海,深蓝的又像泪眼盈盈的双眸。岸边的石头随着湖水一闪一闪,似晶莹剔透的钻石。环绕赛里木湖的是无边的草原,歌曲《草原之夜》就诞生在这里。</h1> <h1>赛里木湖东侧的山,叫迷彩山,看像不像披上了一层迷彩装?</h1> <h1>离开赛里木湖,走连霍高速到奎屯,往北,进入了准格尔盆地。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北行。</h1> <h1>戈,石头,壁,大地。戈壁,石头地。准格尔盆地西边,西天山和准格尔西北山地之间开了一个口子,阿拉山口,还有阿尔泰山脉与准格尔西部山地之间的额尔齐斯河谷,以及额敏河谷,从大西洋远道而来的最后一点水汽挤了进来,所以位于准格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还生长着梭梭、怪柳等植物和野驴、盘羊等野生动物。这和位于塔里木盆地漫漫黄沙寸草不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明显区别。</h1> <h1>克拉玛依油田就在这茫茫戈壁滩。现在,克拉玛依市早已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油田采油也需要大量的水。那么深处戈壁,没有一条自然河流的克拉玛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答案在后面。</h1> <h1>从克拉玛依向北行一百公里左右,右拐,就到了岩石雅丹乌尔禾魔鬼城。方圆几十公里是为几米或几十米高低错落的山丘,深浅不一的沟谷,风刮雨剥,峭壁耸立,亿万年岁月,大自然雕刻出千奇百怪栩栩如生的各种形状。有的傲然挺立,如凝立的雄鹰;有的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有的好象昂首跋涉的骆驼,有的像戴帽的猴儿。没有水流,没有生物,只有风在“城”里回旋,凄厉呼啸,鬼哭狼嚎,毛骨悚然。蒙古族人叫做“苏鲁木哈克”,哈萨克族人叫做“沙依坦克尔西”,其语意均为“鬼山”,即为“魔鬼出入的地方”。</h1><div><br></div><div><br></div> <h1>阿尔泰山脉的冰雪融水,汇成了额尔齐斯河,一路向西奔腾,进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经鄂毕河,流入北冰洋,是我国唯一流进北冰洋的河流。河水通过"引额入克"工程,经人工河克拉玛依河,源源不断地流向克拉玛依,解决了石油城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h1> <h1>额尔齐斯河宽阔的河道里,长满了次生林和河谷草甸,郁郁葱葱,像一条绿色丝带飘在土黄色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河边的悬崖雅丹,在傍晚九点的夕阳照耀下,呈现出红黄绿橙紫迷人的五彩。白色的河水奔涌向西,和夕阳一起消失在远方。</h1> <h1>阿尔泰山脉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交界地方,也是欧亚草原带和亚非荒漠带交会的地方。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寒冷。以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落叶松、云杉、冷杉构成的针叶林称为泰加林。泰加林在中国只分布于阿尔泰山脉和大兴安岭北部。既有环北极分布的物种,也有和欧亚草原带的一些动植物在这里分布。</h1> <h1>喀纳斯湖,阿尔泰山脉最高峰友谊峰下亚寒带高山河谷型湖泊,实际上是额尔齐斯河支流喀纳斯河上最宽的一部分。</h1> <h1>喀纳斯冰川的融水,汇成喀纳斯河,一路穿过崇山峻岭,奔流到这个豆荚形的凹陷的湖区后变得平缓柔和。湖水呈淡绿色,东西两岸是高耸的原始针叶林与白桦林组成的泰加林,一派北欧和俄罗斯原野的异域风貌。</h1> <h1>卧龙湾,像不像一条水中游弋的翼龙?</h1> <h1>月亮湾。难道是月亮神留恋喀纳斯的美景,躲在阿尔泰山深处,不愿离去?</h1> <h1>流出喀纳斯湖区,河水重新变得狂野不羁。一路咆哮,拍打着河中的巨石,溅起的浪花熠熠闪光。</h1> <h1>七月的阳光洒在禾木河谷,图瓦人的木楞房的屋顶被照的白花花的。禾木河水闪着波光自东北向西南从村旁哗哗流过。桦树林沿河而生,伸向蓝天。牛羊在山坡、河谷的草甸上撒欢、觅食。周围群山环抱,背阴坡森林茂密,满目青翠; 向阳坡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这就是被称为"神的自留地"的禾木村。</h1> <h1>神秘的图瓦人来自何方一直是个迷。他们自己认为来自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一脉相承;蒙古族人认为图瓦人是当年成吉思汗西征留下的蒙古人。现在仅存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是其中最大最远的。</h1> <h1>和其它成为旅游胜地古镇古村一样,禾木村里商业气息也很浓厚,客栈酒店比比皆是,图瓦人牵着马,张罗着带客人骑马上山。看不到原汁原味的图瓦人生活,让一些游人很失望。在全国人们都改善了生活,用上了现代化的设备,图瓦人也有权利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其他人有什么权力要求图瓦人为了满足游客的愿望而保持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呢?图瓦人第一个大学生布云吐2006年考入上海海洋大学,2010年顺利毕业,现在喀什某地派出所当警察。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参与了资助。其实,进步才是最美的风景。</h1> <h1>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准格尔盆地内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东缘,生活着普氏野马、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穿行在纵贯保护区216国道,捕捉到一群时停时跑的马,体态优雅,奔跑骄健。普氏野马的马鬃短而直立,与长而飘普通马鬃区别明显。由于拍摄距离较远,看不太清楚,但还是有些像普氏野马。第一张为疑似野马,第二张为普通马。</h1> <h1>大巴扎,就是大集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