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老家时的"双抢”。

五星知识分享

<h3>到城里生活已有十多年了,仍记得在老家时的双抢(抢收抢插)。我家地处皖南山区休宁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村子人少地更少。每人一亩三分地只得种两季才能养活一家子人。每年的七月正是早稻成熟的季节。因此,火红的七月正是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h3> <h3>老家位于安徽的最南部,与江西、浙江交界。山区日照相对较短,种两季水稻需按排好二季与早稻的茬口。早稻的生长期一般选择115天以下的品种,方能保证在7月成熟收割。生长期太长的只能用作二季载插。但二季稻需在立秋前栽插完方能保证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结速正常收获。因此,"双抢"由此而来。在一个月时间内要完成第一季早稻的收割第二季晚稻的栽插。栽插收割都得抢农时,农忙由此而生。</h3> <h3>双抢,割稻是早上天刚蒙蒙亮即全家老少都下田割稻,留一个在家里烧饭,有时还把饭带到田里去吃。儿时的我就喜欢吃带到田头的饭菜,总觉得那比在家吃要香得多。带到田的茶水也分外好喝,喝完了家里带去的茶水就用家里带水的搪瓷缸或竹筒去冷水滩接山泉水喝。</h3> <h3>早稻收割为抢农时,便与赶时间尽快栽插二季,一般都是带水收割。那样上午收割完了,中午牵来耕牛用滚耙把水田泥浆滚动盖掉杂草和稻茬,下午便可拉来秧苗来栽插。这样早上看到田块一片金黄稻谷,晚上一片青绿的秧苗。</h3> <h3>农田分到户后,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温饱已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日益改善。到双抢时,就几家组成互助组,今天你帮我到我家吃,明天我帮你到你家吃。那时老家吃的腊肉炒辣椒,里面切几片豆腐干一炒,那个美味至今仍记忆在心,但自离开老家进入城市后再也未曾吃到过。为啥再也吃不到?因为那时的辣椒是自家山地栽种、那时的腊肉是自家饲养一年方可宰杀的农家猪、那时的豆腐干是徽州正宗的手工制作锅烧豆腐干,现在就是花钱也买不到那样的食材,哪求得到那种美味?</h3> <h3>这种打稻机是双抢收割稻子的必要装备,手握稻把,脚踏踏板,手脚配合,几人分工合作:有人用廉刀割稻、有人捧递稻把、有人打稻、有人将谷粒装袋、有人用独轮车送稻回家、有人在家筛稻翻晒。半天下来,一个十人左右的互助组能收割近二千斤稻子。</h3> <h3>早稻带水收割,省功、抢时。栽插的稻苗活棵返青快。但拖着双脚在水田里作业行走不便、泥水四溅,极为累人。个高的尚好、矮个的更累。上顶烈日,下淌泥水,全身是汗水泥水混杂,有的稻田更有飞虱爬满双脚,那滋味至今记忆深刻,挥之不去。</h3> <h3>风扇,也称风车,是我们老家常用的一种神器农具,是一种靠风力来筛选稻谷的农具。使用时,将晒到七八成干的稻子上到风扇上部的斗内,右手转动把手,把手内连四片扇叶跟着转动,这样能均匀地送出一股风。左手控制阀门将斗内稻谷均匀放下,掉下的谷粒因自身的丰满状况在风的作用下而自动分为三部分:饱满的谷粒因较重受风力影响较小最先落下,半丰满的则掉落在中间一个出口,秕谷内部空虚比重最小被风吹得最远从风口排出。据说此种筛选谷粒的农具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h3> <h3>"双抢"虽累,但农村那种朴实的互帮互助、大锅烧饭、大家同桌共饮的半集体生活至今仍令我向往。大家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干完活同桌共饮,无所不谈。各家劳力多少、干活多少、吃喝多少自有相差不等。但无人计较,只是共同努力,一起用劲干完农活。这样的互助方式不知现今可能寻觅……</h3> <h3>说起插秧,不由得不想起古代一位布袋和尚所作的一首打油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底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只这最后一句让我懂得有的事看似退后却是向前。我很喜欢这首诗,在上中学时就熟记于心,至今不忘。</h3><h3>插秧看似简单,其实是一技术活。秧栽太浅容易浮棵,栽太深则不利其活棵返青。有的高手栽秧是又快又好,不但深浅一致,每棵分秧大小一样,并且横竖皆成直线。那样的技术水准我是一辈子也学不会了,只有佩服欣赏的份儿。</h3> <h3>栽秧是个技术活,又是一累人活。古人讲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便是农民的真实写照。栽秧从脚踩下水田就要弯着腰,眼要求直瞪前方,分秧不用眼看全靠手的感觉,双脚后退步子要均匀一致。没有几年功夫一般难以练成,而象我这样悟性不够、腰膀不实的则不可能练成高手。所幸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我从农村推到了城市,从此无缘了这种有苦有乐、亲近自然的耕作生活。</h3> <h3>每年的七八月份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骄阳似火,土地的水分蒸发量极大。遇到老天久晴无雨,则旱情来了。这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是无法体会到的。田里禾苗正长,但如果缺水灌溉,正处于分蘖期的秧苗会停止发棵,更严重的会秧苗卷起,形同枯苗。</h3><h3>遇到干旱年份,双抢结速后,抗旱便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河断流、库塘见底、上面是似火的太阳,底下是滚烫的大地。四周都是热烘烘的。为抗旱我曾用水车车过水、用水桶挑过</h3><h3>水、用脸盆舀过水、用水管靠虹吸原理到水库吸过水,甚至夜晚到水库去偷开水库的水。在小河未断流之前,大家轮流到田头放水。轮到晚上有时一夜就在田头瞌睡着到天亮。想着那样的日子我犹其加倍珍惜粮食。</h3><h3>现如今,我经常出入大学的食堂,看到墙上写着"一米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亘念物力维艰"的标语,我就有很深的感触。每每看到浪费粮食的行为我都痛狠厌恶不绝。粮食来之不易,我想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水平提高到何种高度,粮食都糟踏不得啊!</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