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div> 在水一方,是《诗经》中耳熟能详的佳句,词简而意雅。这个地理方位的表述,喻示了对心仪女子的由衷赞美。后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一语,大约也引申于此。</div><div> 鸟友徐竞安的美篇《在水一方》,不是叙说水边的女子,而是表现水边的鸟禽,情致融会,妙意贯通。因为,在拍鸟人看来,大自然于美的钟爱,不仅仅在于女子的面目姣好与姿仪轻盈,或还在于鸟禽的羽色斑斓和形态各异。这些个带翅的精灵,生活在沙汀水岸,令人每每看到,都会油然而羨而佩,天地间居然存在这样一种纯美之灵性,不能不使我们心向往之。</div><div> 鸟禽摄影,在今天趋者很多,除当下摄影状态的大众娱乐泛化外,其本身不能不是鸟禽之美的吸引与感召。但,拍住鸟禽已为不易,拍好鸟禽更是不易,拍美鸟禽就殊为不易了。徐竞安做到了后者。他镜中的鸟禽,已不单单是羽毛的罗列,而是自然的颂扬、物种的称叹以及诗画的交融。读这个美篇,大家自会收获这种感动,文图俱丰,美意流淌。在这里,我的推荐不免多余。</div><div> 有话说,成功只青睐于勤奋者。徐竞安的确是鸟禽摄影界的勤奋者。他总是在拍,不停地拍。他已将自己的生活融于鸟禽的世界。举个例子或可说明。大约是前年,在太原汾河湿地拍秋沙鸭。许多鸟友包括我都站在岸边拍摄,唯独他拎一垫子,伏在深冬的冰面上。问他何以这样”敬业”?他说,敬业谈不上。只是为了求得与鸟禽的平行视角。一语悟道。友善鸟禽,理解鸟禽,尊重鸟禽,恰是这一摄影题材获得佳片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真谛。</div><div> 徐竞安,我们都称他老徐。说话慢声细语,拍摄张弛有度,的确是个与鸟有缘的人。即此,他的鸟片,才好看耐看。和他的为人一样,不动声色,极有味道。</div><div>谨为序。</div><h3> _______顾桐</h3> <p class="ql-block"> 桑干河源,恢河伏流,塞外水系,分布朔州,每逢春秋,万鸟齐聚,天鹅大雁,野鸭鹤鹬,铺天盖地。蓝天白云,水天一色,晚霞浮云,金光普照,天然舞台,百鸟争鸣,此情此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徐竞安</p> <h3> 宏大的鸟类迁徙很有气势,但看不清楚鸟的细节,那下面就和我一起欣赏鸟之美吧!</h3> <h3> 鸬鹚: 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h3> <h3> 鷿鷈科潜水鸟类: 鷿鷈(pì tī)通过种种精致的求偶表演加强配偶关系。求偶表演包括整理羽毛、摇头、潜水、携回草叶、躯体垂直地踩水等。配对以后,双双用水生植物建一个或多个浮巢,并在此交配,产3∼7枚白色卵。孵化幼鸟多数有鲜明的条纹,大部分时间在游泳亲鸟的背上度过。在冬季,大多数鷿鷈上体为褐色、黑色或灰色,下体为白色或淡褐。在夏季,主要在头颈部可见红棕色、浅黄色、黑色或白色的斑点,并有长羽毛。此时,雄鸟的羽毛更鲜艳,羽毛也往往更长。</h3> <h3> 秧鸡科,是中小型涉禽,头小,喙细长,腿和趾都长。善于快速步行,偶尔也会进行短距离的飞行。常栖息于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也常在田里的秧丛中和谷茬上活动,故名。性胆小,夜行性,以植物嫩芽、种子、昆虫、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包括秧鸡、田鸡、苦恶鸟、水鸡、骨顶鸡等。</h3> <h3> 游禽: 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雁形目、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鸥形目、企鹅目七项目中的所有种。游禽适合在水中取食。如雁、鸭、天鹅等。 喜欢在水上生活,脚向后伸,趾间有蹼,有扁阔的或尖嘴,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飞翔很快。</h3> <h3>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喙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颌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上颌硬角质鞘强大,占了上颌的全部。额部无肉瘤,呈流线型。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大雁,我国就占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h3> <h3> 天鹅是雁族的鸟类,属游禽。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腺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求偶的行为丰富,雌雄会趋于一致的做出相同的动作,还会体贴地互相梳理羽毛。一年繁殖一次,卵的体积较大,如大天鹅的卵有400多克重。幼鸟为早成雏。迁徙时会多群集结,但仍是小群行动。主要有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等种类。</h3> <h3> 大天鹅与小天鹅怎么区别呢?</h3><h3> 大天鹅或者小天鹅,并不是年岁大一些或者小一些的天鹅,而是两个不同的种类,就像大熊猫和小熊猫。大天鹅除了体型比小天鹅大一些之外,还有一些显著的差异:大天鹅的头更像三角形而小天鹅的头显得更加圆滑,大天鹅嘴部的黄色更多一些,一直延伸过鼻孔,而小天鹅嘴基部的黄斑不延伸至鼻孔。</h3> <h3> 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属鸟纲、雁形目、鸭科;其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有十余个种类。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110公里。雌野鸭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克;雏野鸭全身为黑灰色绒羽,脸、肩、背和腹有淡黄色绒羽相间,喙和脚灰色,趾爪黄色。</h3><h3> 野鸭种类很多,每个品种均以雄鸭羽毛区别较大,</h3><div>针尾鸭:头深褐色,颈侧与下体连成鲜明白色,翼镜为暗铜绿色,中央尾羽延长。<br></div><div>绿翅鸭:体小,翼镜金属绿色,头部深栗,两侧有绿色带斑。</div><div>花脸鸭:颈及尾下覆羽绒黑,脸两侧棕白,眼下和颈基各贯以黑纹,翼镜铜绿。</div><div>罗纹鸭:头顶栗色,头侧和头后的冠羽铜绿,喉纯白,前颈有一黑领,体羽发灰。</div><div>斑嘴鸭:羽褐色,上嘴黑,端有黄斑,翼镜紫蓝。</div><div>赤膀鸭:上体多暗灰褐色,杂以波状白纹,胸褐色,有新月状白纹,腹灰白,翼镜黑白两色。</div><div>赤颈鸭:头顶棕白,头颈大都栗红,背灰白而带暗色纹状,翼镜暗灰褐。</div><div>白眉鸭:头顶与喉黑褐,具白眉纹,翼镜灰绿。</div><div>琵嘴鸭:嘴前端扩大成铲状,头颈黑紫色,胸白,翼镜绿,腹红褐。</div> <h3> 神头泉是赤麻鸭的越冬地,每年冬天,数千只赤麻鸭在此驻留,十分壮观。</h3> <p class="ql-block">斑头秋沙鸭</p> <h3>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它们的腿特别细长,颈和脚趾也较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h3> <h3> 鹭鸟,简称:鹭,也称鹭鸶,人们也喜欢以其鹭鸟颜色直称:白鹭、绿鹭、灰鹭、苍鹭等。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鹳形目中的一个科,是鹭科鸟类的通称。本科的鸟类为大、中型涉禽,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鹭科鸟类的体形呈纺锤形,具有“三长”的特点,即鹭鸟喙长、颈长、腿长。</h3> <h3> 鳽 ,拼音:jiān,一种水鸟;动物学中鹭科鸟的通称。</h3> <h3> 平常不容易见到,见到也不容易拍到,大麻鳽(jian),一种懒洋洋的、善于伪装的鹭鸟。</h3> <h3>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h3> <p class="ql-block">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活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p> <h3> 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中国有2属9种,占世界15种鹤的一大半,是鹤类最多的国家,这9种鹤全部是中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h3> <h3> 鹳,拼音:guàn,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形似白鹤,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鱼虾等。其中的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朔州,忻州,太原都有发现。</h3> <h3> 鸥,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喜成群飞翔,三月份产卵。生活在海边的称海鸥,生活在湖边或江边的称江鸥。栖息于沿海及内陆湖泊、河流。成群活动。善游泳,不能潜水,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集群繁殖,巢营于干草堆、芦苇丛中或平坦而潮湿的土壤上。每窝产卵2~4枚,卵壳淡绿色或浅褐色,缀以斑点。</h3> <h3> </h3><div> 翠鸟属,该属鸟类的特征是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 尾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代表特种“普通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眼下和耳后颈侧白色,体背灰翠蓝色,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杂有翠蓝色斑。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栗棕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div> <h3> 河乌,是河乌科河乌属的鸟类,羽色黑褐或咖啡褐色,体羽较短而稠密。嘴较窄而直,嘴长与头几等长;上嘴端部微下曲或具缺刻;无嘴须,但口角处有短的绒绢状羽。鼻孔被膜遮盖。翅短而圆,栖息活动于山间河流两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飞,遇河流转弯处亦不从空中取截径飞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潜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他水生小形无脊椎动物为食。是挪威国鸟</h3> <h3> 鹬,读:yù;为水滨鸟类,体中小型,羽毛多灰、褐而不艳丽。头形多浑圆,喙形多变,长短不一,但大都细长,上下嘴端近于平齐、无钩(彩鹬嘴端稍曲),嘴短者嘴端多有隆端,长嘴鹬-鸟类者形直或向上、向下弯曲,有的嘴端稍柔软。翼尖而细长,均善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就是指这类鸟。</h3> <h3> 鸻(héng)形目: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鸻形目为中、小型涉禽。眼先被羽;嘴细而直,间亦向上或向下弯曲;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与等长(麦鸡属例外)。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趾间蹼不发达或付缺,后趾小或缺,存在时位置亦较他趾稍高。雌雄鸟相似。</h3>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救助过的受伤的小天鹅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p> <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季和秋季,成千上万的候鸟沿着有规律的、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构成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生物迁徙。朔州,正好在鸟类迁徙线上,且有优质的神头泉和恢河水源,数以万计的候鸟都要在这里停留,补充养分。我在朔州发现天鹅开始拍鸟,被鸟的美吸引,被鸟的精神所感动,为鸟的生存环境所担忧,所以从朔州拍到太原又拍到外省,用我的镜头记录它们,好让我的朋友们也和我一起欣赏它们的美!因为我拍的这些鸟的照片和一些朔州风光片,朔州领导非常重视朔州的坏境,还在讲话中给朔州加了个定语,从此朔州被称为 象北欧一样美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我在朔州拍鸟四年,看到大自然的这些水鸟,感觉自己完全脱离了世俗凡尘,进入到一个精彩的自然世界。可惜的是,这些鸟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水质越来越差,大部分时候因为雾霾无法拍摄。所以我建议朔州政府将太平窑水库,神头泉湿地,东榆林水库滩地保护起来,具体是:1、建立朔州候鸟保护区。2、春秋候鸟迁徙期间派专人巡逻保护,防止候鸟受到捕杀和惊吓。3、给迁徙的天鹅大雁补充玉米等食物。4、建立观鸟台,控制水位,达到鸟类生活和人类观赏双赢,让铺天盖地迁徙的候鸟成为朔州大美自然环境的一张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