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健《树下》:七斗的茫茫前程

半夏流年

<p class="ql-block">看了肖莉推荐的迟子健的《树下》,我很震惊于作者可以这样平静而壮阔的描写死亡。</p><p class="ql-block">主人公七斗的生活里,死亡如影随形,如蝗灾一样蔓延浩荡。七斗先是目睹四匹马带走母亲,随后寄养姨妈家被姨夫强暴,又经历姨妈一家四口的惨死,父亲的车祸,姥爷的死,朱大有的罪死,船长的精神失常自杀,房客画家的失常,以及火塘、鄂伦春小伙和儿子多米的意外之死……</p><p class="ql-block">七斗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内心才可以承载这样多难的人生?</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读余华的《活着》时,那种接踵而至的苦难与死亡虽有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但那样恣意的年纪读书都读得浅,读是读了,感叹一声好惨烈的人生,便作罢了!</p><p class="ql-block">读完《树下》,开篇七斗母亲的死,却一下子击中了我。看完,感觉如寂静暗黑的夜里,猛然听到咣当一声闷响。</p><p class="ql-block">沉疴许久,终于结痂脱落。</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感受死亡是在1989年,我12岁,我的母亲走了。</p><p class="ql-block">她躺在床上,双目紧闭。我喊一声妈,她不应。我就呆呆站着,也不哭,这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旁边有人就说,这孩子都不哭,心真大。</p><p class="ql-block">十二岁的孩子正是拔节生长的时候,我眼里的事物都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连被老师罚掏粪,逃课,纠结同学偷孤寡老人的李子,都是充满着战斗的生命力。母亲是强悍的人,80年代的养殖户,县里的三八红旗手,村里村外红白喜事的主事。犁地耙田,垄沟抛苗,打谷扬麦,无所不能。在我们眼里,她最厉害之处,还是她随手可抄起的家伙,她跟我们一样是精力旺盛得会溢出来的人。</p><p class="ql-block">她怎么可能死!我不哭,也不闹,非常柔顺。</p><p class="ql-block">这也大概是我当时无所适从时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就如一只打翻了搪瓷碗的猫。大人们许是不懂,孩子的眼泪多半是因为身体的痛,或者心灵上的不满足。</p><p class="ql-block">而母亲的死亡,带给我更多的是惊讶与惶恐!</p><p class="ql-block">母亲是自杀。我与七斗一样,不能相信她会选择这样一种自决的方式!</p><p class="ql-block">母亲种花,偶尔会有温情。她其实有完美理想,她高中未上完的学,成年未竟的乡土事业,都来不及实现,这样果断从容赴死,却不象一个战士。母亲的死亡被人议论纷纷。</p><p class="ql-block">小小年纪的我对于这些口舌背后的苦难尚不自知,却觉得这是母亲一生荣光里唯一的污点。虽然长大后知道由于家庭变故,负债累累,母亲因为怕拖累我们才自决于世。但母亲让我对死亡,对父亲,对那个偏僻贫穷的村庄,都存有不敬之心,我一直对此讳莫如深。</p><p class="ql-block">12岁的年纪对死亡没有具体的痛感,身处苦难也不觉大碍。大概是有一种同舟共济的力量,80年代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样子,没有谁比谁过得更好。 我们也从没走出过那个村子,不晓得外面的生活跟我们有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然而真正的影响是在之后漫长的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p><p class="ql-block">骨子里的自卑孤独与萧瑟,性子里的倔强,咬牙不屈,情感里对家乡的疏离与淡漠,与人的隔膜与距离感。</p><p class="ql-block">都与三十年前母亲的死亡息息相关。</p> <h3>读《树下》时,读到这里:</h3><h3><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七斗站在甲板的栏杆前,看着晴朗的天空和缥缈的白云,看着远方的江水和岸边的树木、田野,忽然觉得她所有的友情都要系在她目之所及的自然景色中,一滴水,一棵树,一株草,或者一片白云,没有比它们更能慰藉她的了。</span></h3><h3>我便感觉有泪盈上来。</h3><h3>家的前面有一片树林。母亲临死前,曾倚在一棵树旁,拉着我的手,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母亲异样的温情跟林间的风一样,凉而无信,说走就走了。</h3><h3>母亲走掉,那片树林便只剩下我了。此刻,我一边写,一边想,七斗还有谁呢?</h3><h3>七斗从小母亲离世,寄居惠集镇姨妈家,姨妈的世利眼和虚与委蛇,已是让人心凉了半截,不料又被姨父强暴,更陷泥潭,惠集镇沦为混浊之地;唯得斯洛古的姥爷怜爱,却已去日无多,又知道了姥姥姨妈竟都不是至亲,斯洛古也成了一个荒凉之城;她寄希望于流落在外的父亲,日日守候邮车,却等来父亲遭遇车祸的消息,这个希望也如断翼的风筝坠地;更不曾料到,好色的姨夫竟然招来邻居妒夫朱大有的灭门之祸,这下七斗竟无最后的立锥之地……这些具体的看得见的希望就象悬在游戏靶场的汽球,一个一个被击破……</h3><h3>不过她有一个秘密,她有一个马队呢,那个给她肉干许诺给她礼物的鄂伦春小伙,威武挺拔,跟马一样健壮。她一直想着他会给她带来礼物,一条头巾,一根格尺或一块花手绢,或者会有一天,带她离开惠集。七斗经常站在鄂伦春马队经过的路口眺望,她很神气,觉得自己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但是有一天,她偶遇到这个小伙子,他却很兴奋地告诉她,他要迎娶他的新娘了……</h3><h3>那条她一直仰望等待的土黄色公路变成了一条孤独的河流,谁可以渡她到彼岸呢?</h3><h3><br /></h3> <h3>七斗初中毕业后去了三九工区,成了一个孩子王——<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3个年级,18名学生,每个人一个职务——七斗有事要说的时候,故作庄严地说:"班干部留下开会!"全班没一个出去的,个个睁大眼睛,自豪地等老师生分工,直到听完,他们才面面相觑,恍然大悟笑起来,觉得受了老师的欺骗。</span>七斗跟孩子们一样可爱,又欢乐。</h3><h3>孩子们眼里,七斗跟总统一样非凡。在七斗眼里,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主人。</h3><h3>她看着孩子们每天象鸟一样扑棱棱飞出教室,飞进茫茫的白卡鲁山。他们在雪地里玩雪爬犁,在雪山上捕鸟,捕了又放。他们无拘无束肆无忌惮的声音,在卡鲁山里恣意回响。</h3><h3>七斗喜欢茫茫的白卡鲁山,喜欢白卡鲁山下的那间木屋,喜欢自由的孩子们。</h3><h3>但是七斗遇到了一个叫李玲菲的学生,和父亲相依为命。久鳏父亲的举止却让七斗想到姨夫,想到自己的命运。</h3><h3>七斗做了一个决定,答应了学生米酒的父亲米三样的求婚。因为只有这样,迷恋着米三样的邢寡妇才会转身嫁给李玲菲的父亲。</h3><h3>但是她和米三样结婚一天,就离了婚。</h3><h3>米三样虽然粗俗,但温情理智,这是一个象父亲一样的大男人,一个真正怜爱七斗的男人。</h3><h3>可他知道七斗不爱他,他不想自己毁了七斗。</h3><h3>七斗不得不又一次离开。</h3><h3><br /></h3> <h3>七斗当了船员。</h3><h3>她遇到了一个有点神经质的船长,身边跟着一条狗。他跟她讲谢尔盖大尉的故事,讲那条狗是一只名为雪地狗的第九代玄孙,谢尔盖大尉和雪地都救过他的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船长有时候有点象祥林嫂。</h3><h3>船长喜怒无常,船上的杜霈东医生说他有精神问题。船长九年前因政治问题被隔离审查,陷入牢狱,孩子夭折,老婆自尽。尽管平反,但已经一无所有。他心里恩情与苦难并重,无法挣脱。</h3><h3>七斗不想让船长被当成精神病人扔进医院,再入囵圄。七斗去找船长聊天,却被一直嫉妒她的女播音员带着保安堵在船长室……</h3><h3>船长问七斗:"我是个优秀的船长吗?"</h3><h3>七斗说:"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优秀的船长。"</h3><h3>"是的,我是战无不胜的。"船长说。</h3><h3>但是,七斗在一周后离开,船长却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跳车自杀了……</h3><h3><br></h3> <h3>七斗有了儿子,叫做多米。</h3><h3>多米是邻居葛兰姝太太接生的,名字也是她取的。七斗是装粮食的斗,有七个。孩子叫多米,把妈妈的斗填满,以后的日子就过得富裕了。</h3><h3>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七斗生活平静。</h3><h3>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和丈夫张怀一起谈谈牲畜、庄稼和天气。白天干活,晚上做爱,然后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h3><h3>七斗一直小心翼翼。有些心情可以稍加掩饰,但有的东西怎么藏也藏不住。她的乳房愈加丰满,臀部更加圆润,任何一件衣裳都会让她看起来风采不凡。她穿一件银灰色的亚麻布的长裙,发梢结着栾老太太送的紫色缎带,她沿着田埂向前,步态从容,飘然若仙,仿佛天上的一朵云。</h3><h3>新婚丈夫张怀看见七斗穿裙子的模样,憨憨地笑,说着庄稼人的情话。张怀喜欢七斗。</h3><h3>直到那个下放到农场的画家房客住进来,张怀变了眼色,整个农场的空气都变得混沌不安。</h3><h3>房客画完了麦田,山川,河流,葛兰姝太太,多米的松鸡,以及七斗……他象一阵风吹过来,却如一片枯叶一样漂走了。他自杀未遂,成了疯子。</h3><h3>张怀种植毒品被抓,葛兰姝太太很快死去。干瘪如柴的老太太竟然吸毒,张怀竟然是她的儿子。</h3><h3>张怀回来,他们象过去一样聊天。</h3><h3>七斗笑着说:"你的心里可真能藏得住事。"</h3><h3>张怀说:"其实谁的心里都藏着点事。"</h3><h3>他们俩用他们的方式,达成了和解。可是他们的儿子多米却离开了他们。</h3> <h3>这本书描写了重重复重重的死亡和苦难,但你并不会感觉到多么痛苦,或让人同情唏嘘,甚至连悲悯的情绪都没有。死亡像是一种归途,让人在一种平静悠远的情绪里得到解脱,得到安宁。但是小说所呈现的七斗孤独,澄明,旷达的内心世界,与这种深沉的苦难形成强大的反差,却那么忧伤到无法自持,让你潸然泪下。</h3><h3>《树下》有两种极端的描写。</h3><h3>七斗眼里的景都有着极致的空灵与美感——</h3><h3>比<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如在三河镇等轮船,七斗看着船离她越来越远。觉得船美极了……江水在火爆的夕阳下呈现出无与伦比的金色,波光闪闪,江水和天际仿佛融为一体</span>……</h3><h3>比如七斗与米三样婚礼的前夜,反复出现的月光都带着一种寂寞、清冷但又出世的美感。</h3><h3>还有七斗在三九工区喜欢傍晚的天光中茫茫一片的白卡鲁山,在当船员的时候喜欢站在甲板上喂白色的水鸟,在农场她第一眼就爱上那片明亮的、脱俗的、飘扬着的天空……</h3><h3>另一方面,七斗眼里的人却都是灰色的——</h3><h3>贪婪世利的姨妈,可耻的姨夫,阴冷的公安朱大有,怪癖的栾老太太,戴假牙的苏大娘,痴傻的大欢和二嫚,粗俗的米三样,有鼻音的轮船播音员,时而混沌时而清醒的葛兰姝老太太……</h3><h3>这两种极端的描写互相独立,又相互映照,是七斗的两个世界,现实的和精神的,这两个世界象无垠的天空下无限延伸的两条平行的铁轨。七斗在现实的苦难里悬念重重,却在精神的世界里希望丛生。他们让她既贫乏,又丰实。</h3><h3>七斗如此孤独热烈而又深沉地爱着这一切。在这些希望的微光里,在七斗不断梦见姨妈和姨夫的梦境里,她以一种近乎宗教的情怀原谅和宽宥了他们。在层层叠叠的回忆中,她感同身受了栾老太太孤傲疏离的灵魂里潜藏的寂寞。她用一种悲悯的情怀,消解了别人的悲悯,消解了戾气与怨恨!</h3><h3>最后她在葛兰姝太太门前的树下,双手合十,她用一种接近神明的澄澈找到安宁之所。</h3><h3>柴静在《看见》里写道: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h3><h3><br /></h3> <h3>象水溶于水中。</h3><h3>从监狱归来的张怀搂着七斗的肩头说:"咱们还会有一个孩子的。"</h3><h3>"会有的。"七斗说完,热泪盈眶。</h3><h3>合上书,我抬起头,窗外月色澄明,星星闪烁,我仿佛看见妈妈的眼睛。。。</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