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h3> "碛"就是因河水裹挟着巨石,遇到起伏不定的河床而形成的激流浅滩,其实就是一大片乱石滩。黄河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北方高原形成了一个大大的 "几"字,这个"几"字的右半部分纵切黄土高原,形成了巨大的蒙晋陕大峡谷,峡谷里的第一大"碛"当属壶口大瀑布,碛口便是第二大"碛"。碛口古镇就坐落在第二大"碛"对面的卧虎山下。</h3><h3><br /></h3><h3> 碛口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西南,距县城50公里,面积不足60平方公理,就是在这不足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大量与晋商有关的遗存和遗迹,成为探寻晋商历史的必经之地。<br /></h3><h3> 200多年前这里是晋商的桥头堡,当年380余家大大小小的商铺货栈、票号镖局、赌场酒肆、书店邮局等拥挤在这三五里的狭长地带,今天站在青石铺就的街头,仿佛能听见来自两个世纪前的车马喧嚣、人声鼎沸。"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这里上演过怎样的晋商雄风、恩怨情仇,已无从考证,只有这高墙院落述说着旧日的繁华。</h3><h3> </h3><h3> 碛口镇商贸的发展起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这和晋商的发展史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晋商起家于明朝的盐粮,成熟于雍正朝的茶,繁荣于道光年间的票号,衰败与大清的没落和民国乱世。碛口镇同样起家于盐粮、毛皮、药材等,河套平原丰富的物产和河东的手工制品、工业品总得有那么一个市场进行交换,碛口镇由于交通的便利,运输成本的低廉,就成为重要的水旱转运地,这样作为商道上的一个古渡,从清乾隆年间的后200余年里,碛口进入了商业贸易发展最辉煌的鼎盛时期。</h3><h3><br /></h3><h3> 票号的兴起,将晋商推向了历史的顶端,它开启了中国现代信用制度的先河,成为"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基本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但是鸦片战争彻底切断了票号向银行转型的历史机缘。五口通商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的主宰。在创办"大清户部银行"的历史机遇到来之时,精明的山西商人在各自利益的盘算中失去了向现代银行跨越的历史机遇,票号衰败的命运和大清帝国的殒没同样不可避免了,到1914年山西票号彻底退出历史,晋商这一大群体在大清的分崩离析中,如过眼烟云,只留下大院深宅,群体诉说着当年的荣华富贵。具体到碛口镇,票号镖局的退出,特别是30年代京包铁路的开通,黄河水运走向萧条,碛口作为一个重要的水旱转运商贸集散地的使命业已完成,这个喧嚣了200年的黄河古渡,留下青砖、灰瓦、门椽、街道诉说旧日的辉煌。站在卧虎山的最高点看碛口气象————苍凉中不失朝气,沉闷中又不乏浪漫。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这里,在石板、砖瓦、廊柱之间寻找旧日的传奇。</h3> <h3>碛口镇全貌</h3> <h3>一、碛口镇的名人李世喜——李世喜是碛口镇的名片,你看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老汉,但市场经济的浸润,他可不是黄土地上一般的老汉。他最能捕捉市场的信息、人群的好恶、发挥一己之长。</h3> <h3>老宅新福</h3> <h3>故事从哪儿说起呢?</h3> <h3>代沟很深</h3> <h3>这个砖雕很有故事</h3> <h3>还在琢磨</h3> <h3>感天叹地</h3> <h3>新东家</h3> <h3>二、碛口镇的街道和店铺——碛口镇依山而建,靠近山脚是最繁华的街市,尽管长不过三五里,宽不过三四米,却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地段,在往上是各类客栈,这里的每一个院子都有一个后门通往山里,房屋的门面大都是窑洞的形状逐渐向上排列,错落有致,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民居特色。</h3> <h3>街面不长也不宽</h3> <h3>这里演绎过多少晋商雄风,情怨恩仇已不为人知了</h3> <h3>旧时的影楼</h3> <h3>掌柜宛在</h3> <h3>等着</h3> <h3>等着</h3> <h3>是不是占了人家的地方</h3> <h3>商行的掌柜</h3> <h3>富二代</h3> <h3>哄老爷子高兴</h3> <h3>切磋</h3> <h3>前世今生</h3> <h3>保佑</h3> <h3>三、黑龙庙——黑龙庙修建于明代,这是碛口镇的制高点,站在大门口,黄河、湫水河尽收眼底,那个被称为"碛"的乱石滩分外抢眼。据当地人说,黑龙庙非佛非道而是供奉龙王以保百姓安然度过汛期,祈求风调雨顺,行船平安。为保商贸的繁荣,集资修庙成为历代商人延续不变的传统。这就是黑龙庙保护完好的重要原因了。黑龙庙就是一个院子,有大殿和东西厢房,大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下的门洞就是进庙的大门,尽管占地不大但精巧气派其规制还是很有讲究的。</h3> <h3>戏楼</h3> <h3>大殿门前</h3> <h3>不知哪个是主角</h3> <h3>戏楼丽影</h3> <h3>好戏连连</h3> <h3> 四、李家山——从碛口镇到李家山只有三公里的路程,但道路蜿蜒曲折,尘土飞扬。很久以前这里住的姓陈的人家也叫陈家湾,明清因李氏家族迁入修建而繁荣,因此就称李家山了。李家山的地形像条凤凰,房屋建在凤身和右翼上,以窑洞为主层层叠叠、错落有序、布局合理、工程考究、保存完整,这还得益于吴冠中先生的发现,现在已经成为各个艺术大学的绘画基地了。这种原生态的民居建筑已成为黄土高原民居的标本</h3> <h3>李家山简介</h3> <h3>依山而建,宏伟气派</h3> <h3>错落有致</h3> <h3>艳阳高照</h3> <h3>怅惘</h3> <h3>回不去的家</h3> <h3>现场指导</h3> <h3>柴门关不住</h3> <h3>老宅新貌</h3> <h3>高高挂起</h3> <h3>东财主院的门前</h3> <h3>心事重重</h3> <h3>以食为天</h3> <h3>资源开发</h3> <h3> 五、西湾村从镇子里出来往北一公里就是西湾村,而西湾村与其说是一个村子,不如说是一处院落,是碛口商贸经济辐射产生的生活和仓储型村落,是当时碛口巨商陈氏家族的生活区,村落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选地极为讲究,坐西向东南,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封闭在一个城堡式的空间里。西湾村的这个院落也是非常考究的,整体上来讲建筑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内涵,礼义忠孝在晋商宅院的主体建筑思想中凸显出来,每个院落有正房厢房构成,正房是父母长辈住,子女住厢房,长幼有序,高高的台阶和门槛是建筑的重要元素,从门槛的高低就可以体会门第等级了。</h3><h3><br /></h3><h3> </h3> <h3>另类炊烟</h3> <h3>常在这儿坐坐</h3> <h3>变不了的乡愁</h3> <h3>进了家门便是财主</h3> <h3>在绣楼上观景</h3> <h3>寻找角度</h3> <h3>六,黄河故事多——在走西口的路上黄河承载了多少离乡背井、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古道西风瘦马,人约黄昏《兰花花》《走西口》一地碎曲,融化在民间乡野悠长的日子里了。</h3> <h3>黄河还是那个黄河人已不是那个人</h3> <h3>唱不尽黄河边上温婉的故事</h3> <h3>遥想当年的繁忙</h3> <h3>长河落日,说不尽的黄河故事</h3> <h3>营生</h3> <h3>齐心协力</h3> <h3>也有歇脚的时候</h3> <h3>最后的三五人</h3> <h3>七、导师风采——凯文老师的一块红布引着我们访古寻幽,那些散落在黄土高坡上的古镇民居、商铺客栈、人文市井有着广阔的源流,他们曾历尽艰辛开启先河。触摸碛口仿佛翻开了晋商的恢宏一页,他们不因晋商的远去而沉寂在历史的长河,相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绽放着新的生机和活力。</h3> <h3>交流与合作</h3> <h3>尽心尽力</h3> <h3>亲自示范逐一指导</h3> <h3>古街说戏</h3> <h3>我们的使命就是挖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