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印象——全国思维型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心得

师子

<h3>北京的学习一晃过去快十天了,一直酝酿着做一个整理回顾,今天根据记忆和笔记来做个粗略的记录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人物篇</b></span></h1> <h3>  为期三天的培训,我们有幸接触到了四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且各有特色,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和启发。</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b>空谷藏峰的李老师</b></font></h1> <h3> 李高峰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甚至是有点羞涩的。</h3><h3> 八点半开始上课,他八点左右就到教室了,一会儿看看课件能否正常播放,一会儿看看各种仪器设备有没有准备好,他带了一个很大的箱子过来,从里面拿出各种神奇的小玩意一一摆在桌子上。</h3><h3> 上课之前不知道谁动了下设置,把PPT 弄成了自动播放模式,我过去帮忙恢复了下,举手之劳,他却对我非常郑重的表示感谢。</h3><h3> 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想到一个词,空谷藏峰。</h3><h3> 47岁,博士生导师,已有多本著作。目测至少一米八的身高,不胖不瘦,带一副眼镜,说话不快不慢,简洁清晰,目光澄澈,笑容谦和。</h3><h3> 有几个细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之一是上课过程中,李教授做演示实验时多次半蹲下来,非常自然。之二,有几个大约是本地老师带了家里的小朋友来,李老师注意到他们,不但没有介意,还几次创造机会让小朋友们上来操作和体验。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某个小朋友会因为这一次的旁听,从而奠定了他一生的兴趣?之三,如前所述,上课提前半小时到现场,试电脑,试课件,准备各种道具,课程结束后让听课老师先离开,然后,他自己一一来收拾散落在各个小组的道具。</h3><h3> 当然,他的课本身的充实,丰盛,和精彩就更无需多言,正如他讲的主题一样,处处充满有感情形式丰富的"互动"。</h3><h3> 一上午的时间,短短三个小时,让我们分组体验到的实验就有七八个。</h3><h3> 很多时候,他都是用自制的最简单的道具来解释一些复杂的道理。</h3><h3> 例如虹吸式原理,公道壶,良心壶,倒流壶等,我是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见识这么生动直观的原理解释,而且是亲身体验的形式。</h3><h3> 他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当说不清的时候,就不说,用其他方式,或者视频,或者模型,或者真实物体展示。</h3><h3> 整整三个小时的课,过得飞快。</h3><h3> 在他身上,我深刻感受一句话的正确性——一个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人家自身的优秀。<br /></h3><h3><br /></h3> <h3>提前准备教具</h3> <h3>半蹲着演示实验</h3> <h3>关于表面张力的实验</h3> <h3>果蔬电池</h3> <h3>倒吸壶,良心壶,公道壶揭秘</h3> <h3>自制虹吸原理道具</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quot;跑偏&quot;的严老师</b></h1> <h3>  严文法老师,如图,不修边幅。</h3><h3> 硕士化学课程论专业,后来修生命科学,现在在给我们讲思维教学与课程设计。</h3><h3> 在他讲前十几分钟的时候,我承认我没进入状态。</h3><h3>我感觉这老师有点矫情。</h3><h3> 明明是讲教学设计,讲思维型教学,每段话都要加一个文绉绉的结尾,心想不知是从哪引用而来的吧。</h3><h3>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不由惊叹,这老师的确很有几把刷子。课下跟其他同来学习的老师交流,很多人听着听着也是路转粉了。</h3><h3> 他的文字功底,还有语言表达能力都是相当了得。</h3><h3>一句话里可以连续使用两三个成语,这样的话可以连续好几句。各个学科的例子也是信手拈来,尤其是有关历史或者文学的。</h3><h3> 他讲《孔雀东南飞》大段大段的精确引用,他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问题一环扣一环。</h3><h3> 他讲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大胆质疑课本上的注释。比如,"男女衣着,悉与外人" ,这个外人,课文中的注解都是桃花源外面的人的意思,严老师从历史角度讲到,桃花源中之人时为了躲避先秦之乱,后来不知魏晋,怎么会和外人的服饰相同,所以此处外人应为"世外之人"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好像不是这个世界"的意思,还有多处,他都用批判的视角带领我们进行了解读。</h3><h3> 整个下午,可以说都是他在讲,但是,我真的没有感到丝毫倦意,临到结束的时候,惊觉时间好短。</h3><h3> 对于严老师的风格,我的反思是,讲授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看你能不能讲到人心里。</h3><h3> "跑偏"也并不是坏事,很多时候,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积淀,一种厚积薄发,一种旁征博引,一种一切皆为我用的自信。</h3><h3> 所以,后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打趣道,不能把语文讲好的化学老师不是好的思维教学课程引领者。</h3><h3>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如此,除了有专业上的钻研,也有视野上的大气磅礴。</h3><h3><br /></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长于理论的胡老师</b></h1> <h3> 任何专业或者行业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实践都会受制于理论。<br /></h3><h3> 有些人长于实践,但欠缺理论。有的人也学了不少理论,但讲不出来,一是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二可能是理论结构的整合与表达时思路的梳理以及内在隐形语言的提炼。</h3><h3> 所以,能把理论讲得很好,并用来指导实践是很了不起的。</h3><h3> 胡卫平教授无疑就属于这样的人。</h3><h3> 他一个人讲了一天半,第一天是关于核心素养和思维型教学理论的,这个是很有难度。我们都知道如果穿插一些活动,时间还是过得比较快的。干讲,还是纯理论,那真是硬功夫。</h3><h3> 第二天上午更有挑战,老师们分成六组,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课,关于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然后胡教授现场评课。从课的性质,到大背景,到课的亮点,到提升优化……六个小组涵盖了不同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胡教授镇定的娓娓道来,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听得口服心服。</h3><h3> 作为同样听课的,我还用笔辅助记忆,可是有些细节还是会忘记。胡教授在听的时候,只是坐在那,带一双耳朵,点评时却对每个细节都信手拈来。</h3><h3> 这功力绝非一日练成。</h3><h3>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坚持实践的张老师</b></span></h1> <h3>  第三天下午上课的张蕾老师,上一次培训时也领略了她的风采,她是实践型的。从研究生到现在作为成都某小学的副校长,一直坚持思维教学的实践,并在她所在的学校里把这一课程的特色发挥到极致。</h3><h3> 上次培训她给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对于课堂的掌控,学生资源的现场开发和利用都是极好的,也为我们在上学期开展思维教学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h3><h3> 这一次因为有事要早些赶回,所以最后一天下午的课没来的及听,但心里也是非常期待的。</h3><h3> 整个三天的课程,张蕾老师都是跟着我们一起听的,她只身从成都过来,只是为了在她得课上不与其他老师内容有重复。这种学习的精神本身也是让我内心钦佩的。</h3><h3> 所以我相信,即便是还是她讲,这一次她的课也会跟上次是不一样的,当然同样的会是都很精彩。</h3><h3> 事后,从其他老师那间接了解到得的确如我所料。</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小结</b></span></h1> <h3> 四位老师,四个不同的风格,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启发。</h3><h3> 李老师的细,严老师的博,胡老师的高,张老师的力,都是我今后成长所需要努力的方向。</h3><h3> 同时,我在想,终有一天,我也需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让我的学生或者课程参与者能够一眼感受到我的特色。</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经典语录篇</b></span></h1> <h3>1.批判性思维不是肯定一切标新立异,而是要有积极正向的价值观。</h3><h3>2.教学活动评价的异化,教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结果甲也对,乙也对,导致课堂满堂跑。</h3><h3>3.小学三年级之前,儿童的前额叶未发展成熟,脑口不分,思维和语言不能很好分割,所以孩子总会想到什么就说出来,这也是童言无忌的科学原理。</h3><h3>4.好的生成是基于留有生存空间的预设。</h3><h3>5.高效是一个有点可怕的词,比如一个孩子正常280天出生,而你的孩子"高效"发育,只要200天,你希望这样子的吗?</h3><h3>6.互动教学是一种情感上的互动,互动需要有人情味,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单独拧出来的,而是渗透在过程中。</h3><h3>7.以前的价值观是与天斗,其乐无穷,而现在的价值观是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以价值观是会发展变化的。</h3><h3>8.教学情景的创设四境界:书上的,模型的,模拟生活的,真实生活的。我们尽可能要创设真实的有价值的情景。</h3><h3>9.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贯穿思维的发散与聚合。</h3><h3>10.要包容各种人,也要包容人的各个方面。</h3><h3><br /></h3> <h3>【后记】经典语录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只是想借这个整理过程把笔记又看了一遍,然后可以坦然地把那些笔记给扔了,让那些真正有用的内容记到心里。</h3><h3>这次学习,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来自于同行者,尤其他们在说课时,虽然是不同学科,但是,给到我的启发也是非常大的。</h3><h3>比如一个英语老师,某课的主题是问路与指路,那么她提前让学生预习要用到的相关词汇,然后在课上,把学生分成六组,分别代表六个地方,让后小组成员分别就预习的那些词造句,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两个人,一个人问路,一个人带路,问话和答话都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完了后让同学们进行点评,关于创意,思路,情景创设,英语表达,用词,发音……等等,我在想这样子的一节课,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而那些词汇和句子在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的学会了。</h3><h3>再比如一节物理课,从一个早餐的馒头出发,问同学们一个馒头可以干什么,然后联系一则新闻,关于馒头砸晕铁路工人的,来让同学们探讨馒头何以可以有这么大的力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h3><h3>上述的思路我想在不同学科中都是可以借鉴的,如何创设情景,如何理激发兴趣,如何引领探究,如何进行评价反思……</h3><h3>每一个都值得学习,当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受益更多。</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每一次整理,都是为了更好地回顾过去,活在当下,走向未来。</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师子 2017.8.3</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