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年前曾有一次匆匆的苏州行,不过那次类似被绑架,在一天的跟团游中只游了定园,还被带去卖丝绸的商店。倒是没买什么东东,但时间被耗去了。这次和女儿的江南行,苏州这一站决心自助游,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以对得起苏州这座隐藏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诗意的城市。尽管时间比上次的一天略长了一些,算是一天多,但收获颇丰,对江南园林的认识也深了一层。</h3> <h3>看到我的题目,不禁联想到前不久去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其实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论风景和人文,也算是南北的两个极端,反差极大。但我冒出的问题是,中国人不是忌讳"四"这个数字吗?又为什么格外喜欢以"四大"冠名呢?而且褒义居多。其实,在古代中国人心中,"四"是构成世界的数字基础,佛教就讲地、水、火、风四界,而古人在拟体描物时多喜欢对仗,工整,因此多以"四大"形式出现。</h3> <h3>我们在苏州的首站去的就是中国四大园林之首拙政园。6月居然算是淡季,票价70元。7月开始便是旺季,票价变为90元。尽管价格不菲,但依旧游人如织,其魅力可见一斑。</h3> <h3>拙政园之美,美在清幽、雅致、灵秀和隐逸;美中不足是游人太多,破坏了以上韵味。拙政园的清幽是从历史中透漏出来的,她的来由十分久远,是从明朝的线装书籍中飘洒出来的,是从那漆漆点点的红木家具中盘旋而来的,也是从昆曲的咿咿呀呀中萦绕而来的;她的雅致,在于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水亭台楼阁,无一不向人们传达着奇妙的构思。</h3> <h3>想象古代的文人雅士聚于此,观景、赏荷、把酒、赋诗、谈古、论今,也是醉了;园子里的山、石、廊、榭,体现了典型的汉民族特色,不事张扬,却又恰到好处,静水流深;有水则灵,拙政园的水面占了园子面积的1/3,因此而充满生机,赋予灵动之美。</h3> <h3>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六鸳鸯馆",其顶部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拱型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不绝。厅内的玻璃则是镶嵌在中国结造型框中的神奇相间的浅蓝和深蓝色,类似西方教堂的彩色玻璃,不知算否建筑里中西合璧的范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