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潮起潮落

清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波澜壮阔的地中海被灿烂的阳光照耀了一瞬,文明就仿佛走过了好几个千年。在亚历山大港盖特贝城堡的海边,看着地中海迷人的蔚蓝,虽然鲜咸的海风把头发吹得倒竖起来,我还是眯缝着眼睛到处寻找并想象着世界七大奇迹的亚历山大灯塔可能矗立的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可惜的是,这个人类璀璨文明的标志早已湮灭在眼前的这片蔚蓝之中,只有海水一浪接着一浪,默默倾诉和延续着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span></p> <h1> <span style="font-size:15px;">也是在公元前280年的这个季节,一艘满载皇室成员以及从欧洲接回来的新娘的彩船由于缺乏指引,在港湾附近触礁沉没,整船的人葬身渔腹,无数珍宝石沉海底。当时的托勒密二世痛下决心,下令修建一个全世界最高最大的建筑,用以指引船只进港并显示帝国的强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好后的灯塔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塔高约135米,恢弘无比,塔顶上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燃烧,一直持续了1000多年,当时还铸造了一尊高约7米的海神波塞东的青铜立像。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恢弘雄壮的奇迹随着公元796年发生在地中海的一场大地震而毁于一旦,几乎淹没在了茫茫的蔚蓝大海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传说它的石料被后人拉来建造了我身旁这座盖特贝城堡,旁边是现在的埃及海洋博物馆。而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我们只能从公元前三世纪的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的记录中一瞥它的辉煌。</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分裂被分为了四个部分,托勒密分得埃及和地中海东部诸国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并延续了275年,尔后被罗马帝国的屋大维所灭,亡国之君就是著名的号称"尼罗河毒玫瑰"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克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如果说亚历山大灯塔的修建是当时海上航行的一盏最高最亮的明灯,那么拥有当时世界最大图书馆的亚历山大港就是地中海文明最耀眼的明珠、希腊化文明在南地中海文明的灯塔。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最高学府使之后希腊的哲学、科学、文学家几乎都拥有在这里求学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亚历山大港是当时地中海的文明中心,当之无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在托勒密王朝期间的融合无疑像是遗传中所说的三代反祖,希腊文明本就是迈锡尼文明的旁系,而迈锡尼文明一直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后面发展起来的城邦形态造就了希腊文化的多样性和浪漫气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托勒密王朝从古老的埃及文明中获得法理和神圣,又带来了希腊新的文明的理性、民主和对自然的认知,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又一次开始交融,使得托勒密王朝的思想文化艺术在地中海周边独占鳌头,鹤立鸡群。</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盖特贝城堡上把眼光投向地中海的东北,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来这里之前,地中海东岸是波斯统治下腓尼基人的故乡,腓尼基文明的发祥地。而腓尼基人似乎更喜欢四海为家和海上贸易,这种古老而松散的商业城邦政治联合体显然在波斯军队的铁蹄下不堪一击。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侵,彻底摧毁了代表着腓尼基文明和世界贸易中心的推罗古城,并成就了《圣经》中的预言。腓尼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古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财富统统被马其顿人占为己有,波斯帝国连同他最强大的海军也就此灭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令人遗憾的是,英年早逝的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的暴乱源于部下的将领互相争夺帝国的最高权力,埃及总督托勒密率先挑战国规,其他势力大员也相继踏上了反叛之路,迫使帝国摄政佩尔狄卡斯身亡,并导致"继业者战争"爆发。之后塞琉古在公元前305年自行称王,建立塞琉古帝国,称为塞琉古一世,并在巴比伦北部的底格里斯河边建立了他的帝国首都塞琉西亚。塞琉古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最大的王国,地域东部绵延数千公里几乎到达帕米尔高原。这个堪称后希腊化的帝国也没忘记希腊文明的海洋蓝色基因,像托勒密王朝一样迫不及待的把另一个首都建在了地中海的海边安塔基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这个旅人很少涉足的小城属于土耳其,可它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不但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塞流古的政治文化中心,还于公元前200年取代亚历山大成为东地中海最大的城市,史称安条克。相传耶稣的门徒保罗就是在这里开始传教而首先被叫做"基督徒"。</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历史上围绕在安条克上演的无数文明冲突的大戏就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画卷,几乎所有地球上存在过的文明像原料一般在这里渲染搓揉,频繁上演着战争和冲突,貌似强大的塞琉古帝国也如烟花般灿烂了一个瞬间,便被地中海的波浪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在了眼前这片蔚蓝之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同样是站在盖特贝城堡上往西看,仅仅不到100年,罗马共和国统帅西庇阿与迦太基战神汉尼拔正在为争夺地中海的海上霸权而进行着殊死的决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时迦太基人控制着地中海海上的贸易并占据着意大利南部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以及西西里岛和地中海的大部分岛屿。这个古罗马人的眼中钉还经常出尔反尔,侵占了罗马共和国几乎全部的海上利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于是蒸蒸日上力图霸业的古罗马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举全国之力消灭迦太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汉尼拔和西庇阿无疑各自都是优秀的统帅,扎马决战之前,汉尼拔派遣使者谒见西庇阿,建议两人在中立地带会一面,争取得到喘息的机会以及暂时的和平。比汉尼拔小11岁的罗马统帅西庇阿似乎并不这么想,但大战之前还是想去见见另外这位战神。关于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李维的《罗马史》详细记述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场面当然是英雄惜英雄的可歌可泣。</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幅油画作品表现的是罗马人攻入迦太基城进行的掘掠</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扎马之战"汉尼拔的迦太基军队被彻底击败,六万将士灰飞烟灭。西庇阿的胜利确立了罗马共和国在地中海世界无可争议的绝对霸权,为以后数百年罗马人在整个地中海称霸打下了基础。"扎马之战"可以说是影响世界历史走向的一场重大战役。尔后的第三次布匿战争使迦太基连同迦太基古城被罗马彻底摧毁,解了罗马人的心头大患并报了罗马城被围的一箭之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如果去突尼斯的迦太基古城,真正的迦太基建筑已经被坍塌的罗马古城深深的埋在地下,淹埋的深度同时也反映了罗马人对迦太基人仇恨的尺度。但不可逆转的是,随后的地中海历史注定是要由罗马人书写,沿岸所有的辉煌政权都即将归于大统,地中海即将变为一个帝国的内海,所有船只能悬挂同一面旗帜。亚历山大港连同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也将进入倒计时,埃及也即将沦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回到眼前,如果盖特贝古城堡建造所用的石头果真是取自于坍塌的亚历山大灯塔,那么可以想象当时灯塔的恢弘壮观。难得的是除了托勒密时期,灯塔还雄伟伫立在地中海边默默见证了整个罗马共和国以及罗马帝国的崛起和兴衰,在西罗马帝国倒下后它还屹立挺拔了300年之久,以至于最终坍塌并消失在这片蔚蓝大海中还被评为人类的七大奇迹之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地中海泛起的波浪侵注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与血雨腥风,在这个星球上引发战争的澎湃胜过其它所有的海洋。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五百年或者一千年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个瞬间,转眼即逝,但太阳依旧升起每天照耀着地中海眼前这片蔚蓝,潮起潮落,从清晨到日暮,从不间断。(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谢谢科技和拍照的网友)</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