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r></h3><h3> 世界公历二0一七年七月二十日,中华农历丁酉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共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主持召开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县委全会,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历史变革,宣告“剑阁县”寿终归寝,成为历史,逐步走向尘封。</h3><h3><br></h3> <h3> 据剑阁发布称,县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剑阁县设立剑门关市的决定》。<br> 看到这则新闻,作为一个老剑阁人,以剑阁自居并有浓重剑阁情谊情结的人,不禁一时茫然而神失。</h3><h3><br></h3> <h3>======</h3><h3><br></h3><h3> 我的老家,是在剑阁县一个偏远乡镇山村。这里是剑门山区崇山峻岭里的一个小山坳。我的祖辈数百年前“奉旨迁居”到这里开发创业,剑阁这个区域名就深深的烙在了家族的血脉中,不可更改。</h3><h3><br></h3> <h3> 从我们出生的时候起,父母就要经常的告诫,要记住我们是剑阁人。因此,从小我们的思想认知也就一直在努力形成剑阁的意象,并让他逐渐的丰富、生动和形象起来。</h3><h3><br></h3> <h3> 于是,在我的印象中,剑阁就成为那些大山过了又大山,那些小河那些山溪,那些出门就爬山,那些四野万木葱茏的鲜明形象;那些从小游戏、读书、生产和劳动的亲朋好友再追溯到祖辈永久的不可磨灭的记忆。</h3><h3> 及长,上一趟剑阁就是去一次普安,见着钟鼓楼、东门桥、公园坝、烟街及鹤鸣山、白塔等就算见着剑阁了。剑阁更具象。</h3><h3> 学了一点知识文化,对剑阁全貌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剑阁也逐渐转化成为有着特别熟爱的长相、操持着浓重方言的乡音,具有忠厚朴实、节俭勤恳、不畏艰苦、坚韧倔强基本品质的剑阁人精神的代名词。</h3><h3> 剑阁也是在某一个特定时代,传统产业的衰落而成为闭塞、偏远、落后、贫困而人们不得不大量外出谋发展的感受。</h3><h3> 离开家乡之后,剑阁就成为乡情和思念的寄托,就成为辨识你是哪里人从哪里来的标签,就成为夸耀自己童年和故乡美好的谈资。就连儿子一出生,我们就用“剑阁”两个字锁定了他终世的籍贯,不管他今生山南地北、上天入海,他都不可更改作为祖籍的剑阁这个称谓,并将倾注他的真情。</h3><h3> 剑阁,已经成为一个剑阁人深入灵魂的符号。不被轻易抹去和扼杀。</h3><h3><br></h3> <h3> 爷爷婆婆等祖辈还健在的时候,回剑阁是一种无尚的幸福和甜蜜;父母尚在的时候,每年定期回剑阁就是一种责任。曾几何时,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只要说回家,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剑阁。</h3><h3> 而今,剑阁这一称谓将在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一应官方文件中一笔抹去。让有着剑阁记忆的人、奔着剑阁回家的人,一阵茫然。那些漂荡的或诗或魔的灵魂归去来兮,能熟练的找着家门吗?</h3><h3> 记得二十一世纪初有一年,我坐车回老家剑阁。天黑了昏昏噩噩下了车,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下寺郊区。河边冷冷的几点灯火,让人陌生而无助!这样的笑话,今后还会不会再上演呢?</h3><h3><br></h3> <h3>======</h3><div><br></div><h3> 剑阁,也是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反映、承载和不间断持续的明证。</h3><h3> 翻开古籍,早在夏商时剑阁地归属梁州,西周时归属雍州,春秋战国时为蜀、巴、秦辖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属蜀郡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 西汉又分属广汉郡梓潼县、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 </h3><div>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据蜀,始在今剑阁境内新立当德县。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在大小剑山“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峭壁断崖相峙处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西晋之后,东晋永和三年,在晋寿县境新置剑阁县。 至此,二千年来,剑阁境域虽多有益减分属变化,但剑阁县名一直得到存留和延续。</div><div> 正因为有剑阁,尤其是剑门关的险隘,历代兵家重地,发生了众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使剑阁成为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标志之一。</div><div> 关于剑阁的记忆,是中国历史记忆的一部分。</div><div><br></div> <h3>======</h3><h3><br></h3><h3> 追问剑阁地名的由来,据说最早见于《三国志》:“(姜维)还保剑阁以拒(钟)会”。《华阳国志》、《舆地广记》等书均有“诸葛亮修阁道、立剑门、置尉戍守的栈、阁道”的记载。《水经注》云:“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晋张载《剑阁铭》称:“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元和郡县图志》“剑州”条云:“唐先天二年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 自隋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越牛头山,经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剑阁”之名也成为了剑门关的别称。</h3><h3> 因此,关于剑阁的记忆,也是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藉的记忆中的一颗闪亮明珠。</h3><h3><br></h3> <h3>======</h3><h3><br></h3><h3> 剑阁,也是中国璀璨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文学的创造和价值高度的体现。</h3><div> 查看中国古文化史文学史,处处都有剑阁符号。仅仅单就含有剑阁的诗句看:剑阁起天中、剑阁连星起、剑阁气长阴、剑阁缘空去、剑阁天上壮,云凝剑阁寒、峰横剑阁长、星临剑阁动、宁亲剑阁深,一夫比剑阁、远游跻剑阁;剑阁重关蜀北门、剑阁西南远凤台、剑阁东西尽战尘、剑阁横空北斗低、剑阁天梯万里寒、剑阁山恋雄蔽日、剑阁翻成蜀道易、剑阁连山千种色、剑阁迢迢梦想间、剑阁云深日月愁,故居剑阁隔锦官、云遮剑阁三千里、羊肠剑阁视阶闼、朝登剑阁云随马、灵关剑阁争嵯峨、离亭剑阁千峰碧,路绕千岩剑阁斜、乘兴将为剑阁行、几年隔绝剑阁外、清渭东流剑阁深,云栈萦纡登剑阁、长路关心想剑阁……</div><div> 唐宋以来的著名诗人文章家,几乎都有抒写剑阁的诗文。其中包括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杜牧、罗隐、李颀、卢照邻、骆宾王,宋朝诗文家苏洵、苏辙、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范祖禹、杨万里,元代诗文家杨维桢等都在诗文中多次出现“剑阁”两字之名。</div><div> 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比拟,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相类的感触,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div><div> 杜甫七律《野老》:“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借剑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心忧国家统一的大爱情怀。</div><div> 同样是爱国诗人陆游《雨中登楼望大像》中:“去年寒雨中,骑驴度剑阁;今年当此时,卧听边城柝。巍巍千尺像,与我两寂寞。”表达了诗人深重浓厚的情宜。</div><div> 这就是说,关于剑阁的记忆,是历代文人骚客思想情感的重要寄托;咀嚼剑阁,也就是对我国古代不朽诗章的吟诵和称赞。</div><div><br></div> <h3>======</h3><h3><br></h3><h3> 综上所述,剑阁虽为一个县级党委政府设置和行政区划的称谓,但同时它早已超出了这个范围,成为具有丰富的大众的、人民的、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内涵、思想价值、情感依托和国内外一定知名度的宣传媒介。这个简单称谓的背后,是历史、文化、艺术追求的认知和心向,是人文情怀和远见卓识的一个反映。<br></h3><div><br></div> <h3>======</h3><h3><br></h3><h3> 按照县委全会的通报,决定撤销剑阁县设立剑门关市,是顺应了全县70万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根本诉求。但不知,是谁代表了70万人民群众的意愿,相关部门又在70万人民群众中对这样的意愿和诉求作了怎样的调查和了解,论证的科学性和侧重点又放在了哪里?</h3><h3> 我有知道,这一撤一换,是又割裂了一段历史和文化的链接,无形中是又一次对中国元素、中国传统、中国特色及成熟的地方品牌的践踏。</h3><h3><br></h3> <h3> 我也有知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剑阁人,或者对剑阁真正有深厚感情的人,是可能不大会只在这个名号上做文章(换名说穿了就是一场游戏,何况还名不符实)的,不会仅为了可能或许有的一点虚空的眼前物质经济利益的奢想而不从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精神诸方面上整体周全长远虑谋。</h3><h3><br></h3> <h3>======</h3><h3><br></h3><div> 怀念剑阁,是一场深入历史的、深入文化的、深入思想的、深入骨髓和灵魂的思恋和想念!</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 回来吧,我的剑阁;回来吧,我的故乡和幽魂。</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附注: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