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之一。禅画在中国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这样的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禅画艺术是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其本质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其表现手法往往是脱俗、空寂、古拙、无味、呆板、无理、无心、兀傲极尽非知识、非理论、无意识、无逻辑的绝路;但又经常用洒脱、风流、疯癫、活泼很平常的方法自然的流露。"禅画不拘任何体裁,不拘任何方式,只求把握住生生不息的禅心。</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禅画本质,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非比量的。禅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智慧。</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只可"以心传心。"因为一旦定义了它,说它"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说它"不是什么"了。禅没有是与不是,高与低,好与坏。禅的体验,非知识、非理论,是超越知识思维、超越历史事实,而注重实证的。 </h3> <h3> 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所谓禅中有画,是因为禅的特质而定的,"千百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的话就是证明。这里的"心",蕴含了形上本体的意义,即慧能说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能含万物色象、日月星宿、山河大地。"禅把全部理论都建筑在"心"的基础上。尽管南北禅宗对"心"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修心观境"。</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禅宗不直接谈美,它不是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去感受艺术之美,而是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去领悟。禅不同于达摩之处,在于把解脱由"外在于心"引向了内心,围绕自心的渐悟展开,是建立在"明心见性、识心自度、不假修习、顿悟成佛"的修行观的基础之上的。禅所追求的, 既不是排除任何思虑的心注一境或观心看净,也不是断绝心念的"与道冥符",而是念念不住、念念相续的无着无缚,任心自运的"当下之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下之心"由"心源"呈现为 "心画",正所谓禅中有画。</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清中晚期之前的禅画,基本属于具象禅画,也偶见具、意融合、以具为主的禅画,而到了近代的齐白石就敢于大胆地以禅在先,毫不客气地用禅境笔墨之写意手法将禅画推向极至。当然,白石老人的这种真正禅画我们今天看到的还不是很多。近现代潘天寿的部分作品和现代的丁衍庸及当代的陈子庄等少部分画作也体现了这一禅画特征。禅画属禅学范畴之一,较之其它学科而言,禅学仍属"阳春"门径,其分支禅画在众多画家中,当下只有极少数能追墨古人得高趣,但就简远禅境而言,大多数至今还尚未悟禅画真谛。</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窃以为,禅画创作者必须要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独特的学术观点、不随时趣的独立思想和扫尽俗肠的禅境心态。唯有如此,才能将禅画推向山峰。愚还孔见,禅画的简、空、虚、无,相对不能以具象对立来评判,禅画当然有哲学,有美学,更有儒释道兼容的思想体现。空禅永远没有东西,就像简单表象的禅意不等于禅画一样。当下,我们所赏评的本土禅画必须要体现儒墨兼宗,道禅皆有的综禅境界。须知,对禅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涉及佛教题材就可成为禅画,这是片识。中西绘画艺术中的多种形式均可表现佛教题材,且其题材诸画家也广为涉猎,但如将此上升到禅画境界,就难免过于牵强。因此,两者不能相题并论,这是审美属性的前题认识。</h3> <h3>竹翁雅舍之禅画浅解,通常看到的一些表象禅意画,还不能理解为真正意义的禅画。而真正意义上的禅画必须扫尽俗肠,不随时趣,散闲清介,在意象笔墨中达到禅画境界,这种禅画境界的体现,相对而言还不能兼及具象表意的禅画层面。具象的东西在某些程度上往往与写实主义相关联;而真正禅画的基本要素相对要拒斥具象和表意,依写意笔墨达到禅画境界是具象、表意及外禅所无法达到的境界。禅画必须要体现笔中有禅,墨中有禅,禅在笔先,直指本心。大家知道,笔墨在古典画论中,实际上是由"笔"和"墨"两个独立的概念组成,二者即有相互区别的美学含义又承担不同的审美创造功能。在禅画中"笔""墨"能否体现"以笔为宗,以墨为法"之双重功蕴,最终要看作者笔墨语言所喻旨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能否达到一定境界。用笔墨抒情言志是本土艺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本质所在。中国画有"逸品"之说。逸品则在中国画品史上视为最高品;而禅画又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