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修改稿)</h3> <h3>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建军80周年。从2017年6月起,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组织了对南京地区部分健在的红军新四军老同志的慰问活动。整个慰问活动历时39天,分7个批次,探望走访了27位老前辈(其中赵竟寒前辈搬家,经多次联系并上门寻找未果)。<br><br>2020年8月1日,建军93周年。回看“美篇“,3年前建军节时,我们南京四师分会探访的20多位老前辈笑容依然灿烂,感人情景宛如昨日,惜陈铨前辈、喻芝兰前辈、张太平前辈、丁洪海前辈、武林前辈、程广庆前辈、朱恒怡前辈,邓文秀前辈、孙忠前辈、吴军前辈、赵竟寒前辈、夏克勤前辈、魏朝春前辈13位前辈已与世长辞。令人百感交集。<br></h3> <h3>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的全体会员,向长眠的陈铨前辈、喻芝兰前辈、张太平前辈、丁洪海前辈、武林前辈、程广庆前辈、朱恒怡前辈、邓文秀前辈、吴军前辈、赵竟寒前辈致哀!</h3> <h3>————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h3> <h3>前辈,我们来了。</h3> <h3>2017年6月8日,慰问活动拉开序幕。第一次慰问活动。</h3> <h3>陈沉前辈,91岁。朴素简单的居室,住房仍是八、九十年代的,有些逼仄。陈老的夫人多年患病卧床,里里外外全靠他打理,虽有女儿相帮,但仍感力所不及。对我们的造访,陈老很高兴,在他有些忧郁的面容上现出了久违的笑容。</h3> <h3>在简陋的小客厅中,团聚是那么温馨感人。孟招歧老一早就先我们而到,探望久未见面的老友。我们还探望了陈老患病的老伴。</h3> <h3>陈铨前辈,91岁。虽巳是炎热的夏日,陈老却一大早就身着全套军装,等待慰问组的到来,连领口的风纪口都紧扣。据儿子陈海介绍,为了这次活动,老人专门让儿子定购了这套军装。那一套军装,使老人又回到年轻的时光,重温了战火纷飞年代的激情。</h3> <h3>多帅气的前辈!</h3> <h3>这一幕给我们力量。</h3> <h3>张太平前辈,95岁。在南京鼓楼医院的病房里,当年骁勇善战的武士,如今己是长年久臥病榻的垂垂老者。虽口无言,目难睁,但前辈一定知道我们来看望他老人家了,他心里明白着呢!在轻微变化的表情上,老人心里高兴呢!虽无言,但前辈与后辈的交流巳然进行中。太平老前辈,我们来了,后辈来看您了,唯有奉上由衷的真情与敬意。祝您老,安好。</h3> <h3>刘金宣前辈,89岁。精神矍铄,神彩弈弈。老人思维清晰,语声朗朗,真是好囗才。面对慰问小组一行人员,老人侃侃而谈,心系国事民情。拳拳之心,令人钦佩又感动。</h3> <h3>和熙的光线,洒满阳光的小屋。左边一位是开车送我们的美女。<br></h3> <h3>魏朝春前辈,92岁。整个慰问过程中,魏老一直在吸氧。但这没有挡住他一如既往迸发的激情:回忆过往革命历史,每一次战斗,每一位老友,清晰如昨,如数家珍。打鬼子,炸雕堡,往事历历在目。激情不减,声音铿锵有力。谈话间,魏老还拿出他的回忆录《老兵生涯》赠送我们,并一一签名盖章。右二是慰问组专业摄影艺术家周启民。</h3> <h3>执手,传递的是亲情,是敬意,是发自内心的祝愿。</h3> <h3>豪爽、真诚、勇敢、坚定,这就是魏朝春前辈。</h3> <h3>2017年6月11日。第二次慰问活动。</h3> <h3>丁位西前辈,93岁。一位非常可亲可敬的老顽童。老人兴趣盎然、步履稳健地"率领"我们在复式住宅里四处逡巡,展示他的每一块"领地"。时而轻松上下楼梯,时而坐在书房电脑旁,完全不像一位年逾9旬的老人,绝不让人搀扶。丁老可是当年新四军名医,救护过多少伤病员。功莫大焉。</h3> <h3>其实,这是女儿的家。在女儿和女婿的精心呵护下,老人安度着幸福的晚年。在这里,我们为丁老的女儿女婿点赞。</h3> <h3>夏克勤前辈,92岁。夏老的家完全是艺术范的,正如多才多艺的夏前辈。不过,那可是在战火中枪弹橫飞中的演出。</h3> <h3>和当年的军中名星合个影。</h3> <h3>唯一遗憾,没有聆听到夏老一展歌喉,那可是当年新四军中的金嗓子。</h3> <h3>孙忠前辈,92岁。我们完全不能把面前这位老人与92岁的高龄联系起来。孙忠前辈是侦察兵出身。这让我们想起了银屏一号帅哥王心刚。这是生活中真实的王心剛,真实的侦察兵英雄。<br></h3> <h3>这样的英雄美女,谁见过?谁可敌?我只有用一句有点俗气的话形容我们的感觉:惊艳。眉宇间的英气可是战火中百炼而成的。</h3> <h3>孙老保存的一本通讯录让人倾刻泪奔。与老战友老哥们的联系,那一份永不遗忘的亲情感情就在这一小本发黄的旧通讯录中。</h3> <h3>左三是孙忠前辈的女儿孙亚亚。</h3> <h3>戴春秀前辈,92岁。戴老当年打仗非常勇猛。他的堂兄是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烈士戴春涛。戴家可谓满门忠烈。在一个老旧偏僻的小区,戴老一家就住在一幢旧楼的第五层。沒有电梯。我真想像不出,戴老和他年届九旬的老伴在这里一住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那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家,连最简单的装修也没有。</h3> <h3>为了慰问组的到来,老人戴一顶半旧的军帽,胸前是抗战70周年勋章。可以看出这是他老人家一生最可珍贵的宝物。然后,拍照,略一昂首,眼睛里一刹那间迸发出冲锋陷阵时激情的光。英雄依然!战士不老!</h3> <h3>杨孝思前辈,92岁。</h3> <h3>杨老至今仍在工作岗位上。这是我们走访慰问的老前辈中唯一仍在单位上班的一位。</h3> <h3>生命仿佛燃烧不尽,为了党的事业,永不熄灭的光和热。</h3> <h3>2017年6月17日。第三次慰问活动。</h3> <h3>江儒前辈,92岁。</h3> <h3>江老的儿子陈中伟大哥一早就在门口等候慰问组的到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灑满阳光的房间,还有老人阳光灿烂的笑脸。我们刚进门,就浸入到满屋的阳光中,茶几上琳琅满目的各色水果,那阳光直抵内心。这种感觉令人难忘。</h3> <h3>专业高效的摄影组。</h3> <h3>李修英前辈,93岁。</h3> <h3>为什么前辈们都这么可爱?请一睹盛装出场的李老,止不住又要大大喝彩:帅极了!棒极了!</h3> <h3>孟招歧老专程赶到,老哥们多日末见啦,身体无恙?可安好?不用回答,看这眉梢眼角,堆满喜色。</h3> <h3>慰问组的摄影师王海滨。瞧这姿势,酷毙!</h3> <h3>俞芝兰前辈,92岁。乐观开朗,当年的新四军女战士。</h3> <h3>这一幕,这一幕……这份情,这份情…俞老是不是又与王海滨聊起了当年抗战的惊险战斗?</h3> <h3>与女儿展皖遇在一起。母女相依相偎,笑靥如花。这一瞬间如此动人!</h3> <h3>邓文秀前辈,93岁。<br></h3> <h3>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邓老的大半生:阅尽苦难与艰辛。邓文秀前辈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周纯麟将军的夫人。</h3> <h3>那么慈祥。</h3> <h3>那么美丽。</h3> <h3>相见甚欢。时光抚平了往昔的风霜痕迹,忍不住再赞一句:多漂亮的前辈!</h3> <h3>张力雄前辈,105岁。</h3> <h3>红军西路军硕果仅存的老红军战士。</h3> <h3>不能提血战河西走廊那段悲壮的战史,老人不语,沉浸在久远的回忆中。21800人的红西路军,在新疆的星星峡,只冲出来400余人。而今,老人是不是更孤独了呢?硕果仅存!我们的到来,给老人带来了欢欣,清瞿瘦削的面容上泛出微笑。善平大哥(右一)一直俯在老人耳边述说,老人晗首倾听,父子一般。(下图左一为周善乐,左二为周善伟、右一周善平)。</h3> <h3>2017年6月20日。</h3> <h3>第四次慰问活动。</h3> <h3>丁洪海前辈,90岁。因心脏疾病,气管切开,一年来,在南京军区总院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谁能想到,衰老和疾病摧不垮的是老人的真情和意志。思维清晰,仍怀一腔热诚,这个美好的世界让人留恋,不忍离去。我们的造访令老人高兴而激动,努力合手作出鼓掌状,那无声的鼓掌,直达心底。</h3> <h3>这一刻,千言万语…这一刻,万语千言…</h3> <h3>虽无声,多少往事,多少话语,多少深情与不舍尽在于此…</h3> <h3>2017年6月22日。第五次慰问活动。</h3> <h3>戴培庆前辈,90岁。一个下过雨的早晨,地面潮湿阴滑。远远的,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孤独的身影,坐在一张旧椅子上,陪伴他的是一支拐杖。儿媳妇胡卫初一早就跑出去接我们了。我们如约而至。前辈,我们来看您了。</h3> <h3>饱经风霜的面容,忠厚、善良、坚毅。</h3> <h3>石坚前辈,90岁。</h3> <h3>戴老儿媳胡卫初热情地为我们带路,顺利地找到]石坚前辈的家。</h3> <h3>虽然已是暮年,疾病缠身,老伴明天要入院治疗。人至晚年百事忧啊。但面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老夫妻仍是欢喜又欢迎。<br>祝石坚前辈老两口有病无险,平安长寿。</h3> <h3>葛肄正前辈,96岁。</h3> <h3>骑兵团老战士。女儿在电话中对老父的"表现"颇多微词,疼爱交加,"恨″其不听话,"怒"其不爱护身体。反哺之情尽现于此。有这样的孝顺女儿,前辈有福啦。</h3> <h3>告别的一幕,铭刻心中。</h3> <h3>朱恒怡前辈,93岁。</h3> <h3>在总院病房见到了朱恒怡前辈。老人正在做手术前的准备。面目俊朗,身材高大,气宇轩昂。面前93岁的前辈完全不似一位被病魔折磨,已几日未进食的高龄老人。精神状态之好,大出我们意料。只有用意志与毅力来解释。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h3> <h3>鼓励,给以信心,战胜病魔!加油!善伟给您打气!</h3> <h3>为朱老的孝顺儿子朱思一(前排右一、后排右一朱思一弟弟朱XⅩ))兄弟俩点赞。</h3> <h3>程广庆前辈,92岁。还沒有从送别老伴的悲伤中走出来,但见到我们来了,前辈脸上绽开笑颜。那真是世上最美的笑颜,最令人欣慰的笑颜。</h3> <h3>话家常,叙过往。"程叔叔,我带来的是父亲对老战友的思念和问候。"</h3> <h3>谁的笑容更明媚?</h3> <h3>瞧,我们慰问组的成员是不是也十分可爱!</h3> <h3>2017年7月8日。第六次慰问活动。</h3> <h3>吴军前辈,90岁、武林前辈,89岁。<br></h3> <h3>初次见面,却宛若亲人。</h3> <h3>吴军前辈和武林前辈都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老战士。几年来与吴军老的几次接触,老人家品格高洁,正直忠诚,尤其多年来对研究会的工作倾力相助。在此致谢了。</h3> <h3>再见,再次相见。</h3> <h3>李剑峰前辈,93岁。</h3> <h3>张战平(中)、林宁(左)与李老合影。</h3> <h3>周善伟与李老合影。</h3> <h3>赵志宏(右)、赵志清(左)姐妹与李老合影。</h3> <h3>魏阿璐(左)、朱东朝(右)与李老合影。</h3> <h3>蒋怀利与李老合影。</h3> <h3>魏阿璐(左)、苏克勤(右)与李老合影。</h3> <h3>全体慰问组人员与李老合影。居中者是李老前辈的夫人。</h3> <h3>李老,我们心系于您,您是我们的支柱,是核心。在您身上,我们看到了远离的父亲的身影。您要保重自己,不仅是为您自已为家庭,也是为了我们。有您在,我们还是孩子。有父亲的孩子。</h3> <h3>陈惠彤前辈,90岁。</h3> <h3>陈老已臥床几个月,腰椎和皮肤的问题。对我们的到来仍很高兴。陈惠彤前辈当年在部队是做宣传工作的,政治理论水准很高。以前与他老人家有过接触,谈吐幽默风趣,印象很深。唯愿陈老早日恢复健康。</h3> <h3>2017年7月16日,慰问活动的最后一站。</h3> <h3>第七次慰问活动。</h3> <h3>孟招歧前辈,88岁。</h3> <h3>孟老是我们这次慰问的前辈中最年轻的一位。是我们四师分会的前秘书长,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h3> <h3>孟老的夫人,张阿姨,时年80,又惊艳了一回吧!</h3> <h3>稍感遗憾的是,多次联系,谭政前辈现住马鞍山女儿家,未能前往慰问。邵元春前辈多方打听,电话联系不到,只好也作罢。在这里,谨祝两位前辈安好。祝所有前辈安好!</h3> <h3>参加此次慰问活动的人员如下:周善伟、张战平、周启民、王海滨、林宁、魏阿璐、赵志宏、赵志清、孙亚亚、曲振山、苏克勤、臧小鲁、蒋怀利、项德清、朱东朝。捧着一颗心来,收获满满的感动而去。你们,也辛苦了。</h3> <h3>前辈们,安康!幸福!<br>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br><br>2017年7月30日</h3> <h3>以上仅为初稿,尚待补充资料。谢谢关注。<br><br>(摄影:周启民、王海滨、朱东朝、苏克勤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