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9日自驾游(上篇)

海江

<h3>一直对贵州的山高水远望而生畏,同学在梵净山工作,邀请去贵州看看,才有了这次贵州之行。这次行程三穗——肇兴——从江——荔波——郎德苗寨——镇远古镇——梵净山</h3> <h3>第一日 九江—肇兴侗寨 </h3><h3>3家7人高铁到三穗,同学弄了一台汉兰达一台吉普送到三穗,给力啊👍🏻。2小时后到了第一天的宿营地——肇兴侗寨。</h3> <h3>高铁半途停车1个半小时,好在大家心情不错,途中臭美一下。</h3> <h3>晚9点到肇兴,提前做了功课,从昨天起贵州对十个省市优惠政策,门票半价,高速过路费半价!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啊!可惜两台车车牌不是10省市的,不过已经很让我们惊喜了。侗寨门票100,优惠后50。因为侗寨地方小,所有没有通行证的外地车全部停在景区售票处的停车场(好在免费停车)。乘观光车进去每人10元),提前和酒店老板联系,他帮忙叫了一台7座车(30元)直接拉倒酒店。</h3> <h3>住下后出来找地方吃饭,可能太晚的原因,寨子里吃饭的地方不是很多。在住店的边上一家"肇兴食府"用餐,菜的口味还行,就是份量太少(第二天和寨子里其他店比这个份量就显得太不地道)。</h3> <h3>第二日 肇兴侗寨——堂安侗寨 全程来回15公里</h3> <h3>早上5点起床,赶早去拍侗寨全景。不巧是阴天,拍的效果不是太好。侗寨的观景台在寨子头上的半山腰,寨子很小,从寨尾走到寨头也就10分钟。所有住宿都在寨子里,无所谓地理位置,只是有的临河有的临街,风格都差不多,主要看卫生情况和设施新旧了。</h3> <h3>出来玩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给我家美女当专职摄影。好不容易抓到了一个理所当然该臭美的机会,还不可着劲拍?</h3> <h3>每天9点在寨门口一个小广场会有5分钟的迎宾仪式,可以看看,反正不耽误啥事,看完了开始一天的旅程,在小广场10点有一场1小时的侗族歌舞表演,这个晚上8点会在寨中心的演艺广场再表演一次,所以果断决定晚上看,一是不耽误行程二是晚上有灯光比白天好看。</h3> <h3>看完迎宾仪式,我们通过旅店老板包了一台车(100元)前往堂安侗寨看梯田。寨子里有中巴车去堂安,每人20元。在网上看到有旅游是坐车上堂安再走下来的,如果不是驴友,建议还是坐车上下吧,到堂安去全是盘山公路,上去估计要1个多小时,太辛苦。</h3> <h3>堂安的梯田只能说一般,看看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h3> <h3>因为堂安没怎么开发,还是比较原生态的,寨子很小,大概几十户人家。由于海波挺高,寨子里很凉快,村民也很友好。</h3> <h3>这是寨子里唯一的一座鼓楼(作为宗族议事的重要场所)</h3><h3><br /></h3> <h3>下午睡一觉后,就在肇兴侗寨寨内转转。寨内有5座鼓楼分为&quot;礼义仁信智&quot;由5个家族分别建造。寨子里所有人对外都是一个姓,但对内分了5个族姓。</h3> <h3>逛完了小镇找酒馆用餐后,他们去看演出了,我直奔观景台拍夜景。不巧,有一组主楼的灯光没开。拍完了再能到演艺广场,看了半场演出,实话实说,演出一般,不过相对一个镇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一般县里的水平也就和这个差不多。没什么事的话还是可以去看看的。</h3> <h3>第三日 黄岗村——小黄村——岜扒村——高增乡——从江县——岜沙苗寨(宿从江县)全程60+公里</h3><h3><br /></h3> <h3>临出发前和店小二聊天,他建议我们从高速先到黄岗村,说小黄村正在大兴土木,破坏比较严重。原来没有到黄岗的计划,听他说黄岗还是比较原生态的,所以决定到黄岗再到岜扒,两村中间路过小黄村。</h3><h3><br /></h3> <h3>1小时候到达黄岗村,虽然只有40多公里路,但下高速后都是盘山公路,路况不好,加上不时遇见泥石流造成的塌方,虽然不堵路,但影响了车速。好在路途短,慢慢开也没觉得什么。</h3> <h3>黄岗村果然不错,全村400多户人,建了5个鼓楼,村民很和善和纯朴。听说这里的特产是香禾和鸭蛋。</h3> <h3>听当地村民说现在的鼓楼就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夏天聚在这里纳凉,冬天聚在这里烤火取暖。永远是村里最热闹的休闲圣地。所有侗族村寨一定会有鼓楼。这里的鼓楼和肇兴的在外观上有点区别,不过整体风格一样都是咖啡色和白色的搭配,也和侗族的民族服装配色一样。</h3> <h3>一进村就看看一帮孩子在用石头拦起小水沟形成的天然&quot;游泳池&quot;里戏水,现在城市孩子绝对没有这么快乐无忧的童年了。</h3> <h3>300年厚实的木楼,拍照特有感觉。楼上的房间火塘上挂着几串玉米和熏肉。估计这个楼也是近年才空出来供为数不多的游人参观的。为啥说为数不多?因为没有啥商业气息,也不用收费参观,古楼的门虚掩着,随便人进出。离开时我们轻轻把门带上,就像我们来时慢慢推开它一样。</h3> <h3>10点半离开黄岗后往从江赶,计划在半途的高增驿馆落脚午休,下午再到岜沙苗寨,晚上赶回高增驿馆过夜。没走20分钟就到了岜扒村,这个村也是依山而建。</h3> <h3>一帮老人坐在鼓楼里很认真地研究下一期彩票的数字,看见我一个外乡人,拉着我让我帮他们念彩经上的不知所云的诗,然后争论着自己的理解。</h3> <h3>离开岜扒村没10分钟就到小黄村,这个村以侗歌闻名,看到村里正在大兴土木,顿时失去了兴趣,加上临近中午,也不知道去哪儿听歌,就直接驶离。本来打算高增驿馆住宿的,谁知没房了。和前台咨询,说开十分钟就到从江县了,于是决定在从江住宿,午休后3点半去最后的带枪部落——岜沙苗寨。</h3> <h3>从江到岜沙大概20分钟车程,我们赶到时已经错过了3点和3点半的演出(剃头成人礼和一个什么表演)。不过觉得这种演出商业气息太浓,和中午的午休相比还是选择了午休。进景区门票40,演出40。和售票处咨询,竟然说没接到优惠文件,原价不少。旁边一个湖北的小伙那我们拉到一边说好多人不买票直接走进去,也没人管。我们太老实了。</h3><h3><br /></h3> <h3>岜沙苗族男人给我们感觉有点生猛,不似侗族小伙的谦和。</h3><h3>在给路边一老人拍了一张照片后,老人直接要钱,我和他闲扯了几句,他也就没再坚持。给我感觉很不好。</h3> <h3>苗族姑娘比侗族的还是要漂亮点。</h3> <h3>问了老乡才知道,这个设备是因为山区没地方晒谷子,搭建的架子用来晒谷子的。</h3> <h3>虽然孩子脸上满是污垢,但双眼还是特清澈。</h3> <h3>第4日 从江——三都水族自治县(姑鲁寨)——荔波</h3><h3>全程200多公里走了4个多小时,贵州真是地无三尺平啊,盘山公路此起彼伏,上了这山过那山,都在山里穿行,还不时遇见大雾,好在车不多,高速也没封路。今天去荔波的路上要路过三都水族县,听说那里有个寨子的山上有石头蛋。水族这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象形文字和语言,听说全国44%的水族人口都集中在三都县,这些让我决定一定要去看看。</h3> <h3>水族特有的象形文字刻在门上的是——&quot;出入大吉&quot;&quot;家兴财旺&quot;</h3> <h3>牛首上也刻着字,不过不认识是啥字。和村里的年轻人聊天,他们说自己的文字也只有老人认识,现在的年轻人不会也不愿去学这些,学着没用。看来不久后这种文字就会消失。</h3> <h3>水族居民家堂屋里供着的圣龛</h3> <h3>圣蛋涯下的石蛋。如何形成的,据说是个謎。隐藏在绿树杂草间的产蛋崖坐落在半山腰上,走近这片长约20多米,高6米的"圣诞崖",可以清晰看到近百枚"石蛋"镶嵌其中,有的露出大半椭圆的身躯,有的只是冒出小半个圆面。</h3> <h3>"石蛋"呈青褐色,与周围的岩石颜色略有不同,表面上还有类似树木年轮的圆形纹路,这一颗颗青褐色的石头蛋,传说每隔30年才会成熟掉落。据不完全统计,脱落下来被村民保存的有100多枚,其中14年前产下的一枚重达500余斤的蛋,被称为"石蛋王"。</h3> <h3>这是水族的图腾。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洪荒滔天,水族始祖被一对龙头鱼身的神鱼,顶着乘坐的大南瓜飘过万水千山来到睢水睢地繁殖生育,为感激神鱼之恩,把这个神鱼作为民族的图腾。</h3> <h3>第5日 荔波——小七孔景区——独山县</h3><h3>旺季小七孔景区必须早点去,问了宾馆前台说8点景区开门(实际7:30开门),荔波到小七孔20多公里,有国道和高速两条路,建议走国道更近些。原定在小七孔景区玩3-4个小时,可是景区人太多,每个景点的观光车都要等10分钟左右,加上鸳鸯湖泛舟和水上森林玩得太嗨,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我们早上9点进去到下午4点半才出来。好在不是太累。</h3> <h3>卧龙潭,景色是美,就是人太多。</h3> <h3>鸳鸯湖泛舟</h3> <h3>水上森林</h3> <h3>在这一脚失足跌入深水</h3> <h3>68级瀑布,很美!</h3> <h3>拉雅瀑布</h3> <h3>小七孔桥,桥上实在人多,没拍。</h3> <h3>最后来一张合影结束此次贵州行上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