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青山绿野茫茫大海,不知湮没了多少女人的故事,风干了多少美丽的传说,让我们一同走进女人国,去聆听一位平凡女人的故事!</span></h3> <h3> 那是三十年代末一个冬月的一天,一声啼哭划破寂静的夜晚,一个小女孩诞生了。这是家中第二个孩子,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姐姐,再后来又有了一个弟弟和妹妹。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多一个孩子就多一张嘴,父母没有太多精力去照顾每个孩子。稍微大一点的她,由她大六岁的姐姐带着,她们一起长大,一起为父母分担家务活。</h3> <h3> 童年时代的她,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的脸蛋,一张小小的嘴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副俊俏可爱,小巧玲珑的样子,父母疼爱地管她叫小米。上小学时,她勤奋好学,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名列前茅,老师让她连升两级,从三年级一直升到五年级。小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上不起中学,辍学在家里。童年就是这样,虽条件艰苦,却无忧无虑。母亲知书达理,勤劳朴实,纺纱织布样样精通。父亲高个子高鼻梁,一张方正的脸,虽读书不多,但有着一定的文化涵养,写得一手好字,曾当过生产队长,还兼会计呢!</h3> <h3> 孩子们茁壮成长,十五岁那年,她踊跃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伙伴们一起开伐庙山,开荒种地,把砍下来的树木和收获的农产品换钱,买了一些戏服等,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戏班子,每天排练什么京剧《白毛女》、越剧《梁祝》之类的古装戏。小米在剧中扮演配角,该戏班子还到处巡回演出,曾多次登上新华剧院的舞台,受到众多戏迷的好评。几年前,曾碰到一位长辈听他说起小时候经常听小米唱戏的事呢!</h3> <h3> 岁月总是在人们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姐姐已成家,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给她安排了一桩婚姻,是同村的一户高姓人家,高家在当地算比较富裕,还有一位热心人给她介绍了另外一位小伙子。小伙子中等身材,一张白皙光洁的脸,薄薄的嘴唇,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眉宇间流露出一副英俊帅气的样子,村里人喜欢叫他祥哥,祥哥有个比她大十几岁的姐姐,早年已嫁入他乡,母亲在他三岁时因生小孩难产去世,家中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又跟叔父的女人成了婚,叔父因为一场意外英年早逝,叔父有两个女儿,婶婶疼爱小女儿。为了过日子,祥哥和叔父的大女儿每天起早摸黑地在地里干农活,久而久之,姐弟俩产生了浓浓的感情,姐姐非常照顾弟弟,弟弟也很喜欢姐姐。祥哥是个积极向上的好少年,只上过三年学,曾读过夜校,在夜校读书期间,刻苦读书,成绩突出,还经常为别人做好事,老师特意写了一份表扬稿在全公社广播里表扬了他。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泥工,十二岁的他跟着父亲学做泥工,给人家造房子,打灶头等。他刻苦努力,一丝不苟地学习用毛笔在墙壁上画画,几年工夫,练就了一身好手艺,在房子的墙壁上画山水花鸟还有模有样,在灶头上画鸡鸭鱼虾像活的一样,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这样一来,父子俩的名声越传越远,前来邀请他们造房子、打灶头的人络绎不绝,父子俩的活儿也越来越忙。</h3> <h3> 谈起小米的婚事说来有些奇怪。结婚那天,来了两方迎亲队伍,一方是高家的迎亲队伍,另一方是祥哥家的迎亲队伍。她父母坚决要把女儿许配给高家。以前娶新娘都是摇着船去娶的。高家的人不声不响地把祥哥家的橹藏了起来,意思就是不让祥哥家娶走新娘,没有了橹怎么把新娘子娶回家呢?祥哥的堂哥站出来大声呵斥:"你们赶紧把橹还给人家!"这位堂哥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头戴一个平顶帽,身穿一身制服,腰里别着手枪。高家人见是个当官的吓得面如土色,立刻把橹还给了人家,他们摇着船,敲着锣吹吹打打地把新娘子娶回了家。</h3> <h3> 小米爱这个家,夫妻俩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各自深爱着对方。第二年秋天,生下了一个女孩,相隔几年,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她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细心地照料着三个可爱的孩子,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教育他们要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使孩子们懂得要用心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丈夫白天给人家造房子、打灶头,工作十分忙,收工回家喜欢逗着三个孩子玩,祥哥只要一有空准会带着三个孩子出去玩,让他们多长见识,让他们开心快乐。</h3> <h3>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她关心孩子们无微不至。</h3><h3> 那是一个寒冬腊月的冬天,西北风像狮子一样吼叫呼呼地刮着,大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地上的积雪足足有三尺厚。一天村里有一户人家要办喜事,她事先烧好了一碗红烧肉和三个孩子的午饭,安顿好三个孩子,看着他们一个个吃饭了,才放心地去喝喜酒,临走时还再三叮嘱:"外面风大,还在下雪呢!你们不要到外面去,妈吃完午饭马上回来。"</h3><h3> 六七十年代,农村贫穷落后,没有电灯,哪来电风扇、空调。大热天,她摇着蒲扇给三个孩子扇啊扇啊,哄着他们一个个睡着;大冷天,每晚拿着铜火炉给三个孩子烘被子,给他们脱鞋、脱衣哄他们睡觉;每天早晨,又用铜火炉把三个孩子的衣服烘热了,给他们穿上。每当大年夜,她一定会给三个孩子洗干净了手脸和脚,给他们换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和自己亲手做的棉鞋。丈夫给每个孩子两毛崭新的纸币,算是压岁钱啦!虽说钱少了点,但甭提有多高兴呢!大女儿曾经为丢失这两毛钱找了好几回,哭了好几次哩!</h3> <h3> 她关心丈夫,体贴入微,照顾家人关怀备至。她贤惠孝顺是个善良的女人。丈夫年轻时得过病,住过几次院,曾动过一次比较大的手术,她体贴丈夫,从不让丈夫干重活,家里的重担都是她一个人承担。公公七十岁时,生了病,卧床不起,她每天耐心细致地照顾公公,不厌其烦地为公公洗脸、洗脚,洗衣服、被子;夏天为公公抹席子,赶蚊子;冬天为公公铺被褥、晒被子;给公公端水、端药;为公公喂汤、喂饭;为公公打扫房间……她对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十分照顾,时刻牵挂着这个家。</h3> <h3> 她心灵手巧又有智慧是个能干的女人。</h3><h3> 阳春三月,她便开始种棉花,种棉花并不像种豆子那么简单,从三月至十一月收获棉花,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浇水、除草、锄地、治虫、施肥…八月末棉花开了,露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雪白雪白。收获棉花的季节,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摘棉花,只要用手轻轻一抽,棉花便整团整团地滚出来,活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娃娃,令人爱不释手。等棉花全部收完晒干了,把棉花拿到加工厂进行脱籽,弹棉花,这些棉花有的做棉絮,有的做成一匹匹布,做成布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她每天不辞辛劳地纺纱,等线全部纺好了,把纱线拿到染店里染上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红的、绿的、黄的、紫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再给纱线上浆、晒干、绕线,然后请两三个邻居一起帮忙,利用大半天的时间经布、棕布,最后就是织布了。儿女们也忙着帮助做绕线等活儿,她夜以继日每天坐在织布机上织布。只见她脚踩踏板,麻利地拿起一个线轴,取出线头,用嘴轻轻一吸,很快把线穿进了梭子的眼里,左手把梭子射过去,右手用力拉一下棕,再右手把梭子射过去,左手用力拉一下棕,发出"啪啪"的声音,织布机一上一下上下摆动,梭子在五彩缤纷的纱线之间穿来穿去,犹如一条梭子鱼在五颜六色的水里游来游去,格外引人注目,使人目不暇接。儿女们觉得好奇,在母亲的帮助下,争先恐后地抢着尝试织布,感觉好玩极了,一个个得意洋洋。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地织啊织啊…织成的布有白的、黑的、灰色的,还有格子的、彩条的,这些布有的做衣服,穿在身上十分舒服,冬暖夏凉,透气性相当好;有的做成床单和被单,盖在身上感觉暖和。全家人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都是她亲手做的。</h3> <h3> 她每年养三季蚕,从小蚕到老蚕要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小蚕最难养,比较辛苦,消毒、催青、收蚁、喂桑叶、清理粪便…到了老蚕,她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全家人一起忙开了,帮着清理粪便、移蚕、消毒、采桑叶、喂蚕宝宝…睡了四次的蚕宝宝变成肉乎乎的了,它们那憨态可掬的形态,仿佛一列列和谐号动车,蚕宝宝的的头像动车的车头,后面带着七节"车厢",每节"车厢"还有"窗户"呢!看着看着儿女们便情不自禁地去摸摸它们的身子。哇!如同摸着白绒布一般,凉凉的。哈哈,宝宝们一个个肥硕壮实了,全家人一起快快活活抓蚕宝宝,它们活泼可爱,抓在手心里感觉怪痒痒的,大女儿特别胆小,起先不敢抓,抓着抓着也慢慢敢抓了。瞧,蚕宝宝吐丝结茧了,只见一个个小山上结满了一片片白花花的茧子,它们白得像雪。啊,又是茧子大丰收了!一家人高兴得眉开眼笑,大家一起把茧子采下来,一部分去卖钱,一部分留着。小米把茧子用绞丝车绞成丝。绞丝车一边是一架摇车,另一边是一个炉灶,下面烧着火,锅里放着五六个茧子,随着摇车的转动,白花花的茧子七上八下的跳动,形似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在锅里沸腾,有趣极了!再用绞成的丝织成一匹匹锦缎,拿到染店里印上七彩的图案:有的印上双龙戏珠,有的印上孔雀开屏,做成被面更加光彩照人。还有的印上红、绿、蓝等不同颜色做底色,再印上一朵朵不同颜色的小花,格外艳丽,格外美观,做成棉袄穿着特别漂亮。据说,以前女人结婚都要穿上漂亮的印花棉袄。大女儿家至今还留着两条母亲亲手做的被子呢!</h3> <h3> 她常常一个人在煤油灯下干活到深夜,纺纱、织布、织毛衣、做鞋子…春秋天做单鞋,大冬天做棉鞋。她做的鞋子非常漂亮,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都纷纷前来拜师。大女儿读高中时,穿着一双新布鞋,老师见了笑着说:"这么漂亮的鞋谁做的呀?叫你妈帮我做一双呗!"她还喜欢做一些小鞋子送给邻居和亲戚小朋友。她做的鞋子不仅穿着舒服,而且特别精致、美观。</h3><h3> </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她十分勤劳、踏实,每天忙忙碌碌,忙里忙外,忙个不停。每天清晨,总是早早地起来,烧粥、烧开水、打扫卫生,为全家人洗衣服,午饭一个人随便吃点,一到晚上,她准会给全家人烧好一桌好菜,等着一家人回来吃。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着一张八仙桌有说有笑乐乐呵呵地吃着晚饭。儿媳妇非常孝敬公婆,两位老人也特别疼爱儿媳妇,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等一家人全吃完了晚饭,她忙着收拾碗筷、抹桌子,整理好锅、碗、瓢、盆,打理好家务,才放心地休息。</span><br /></h3> <h3> 父子俩长年在外搞建筑,儿媳妇在一家企业上班,两个孙女儿在读书,家里的五六亩田地平时都是她一个人在管理。她在地里种上各种蔬菜,有青菜、榨菜、大蒜、黄豆、蚕豆…一家人一年四季吃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的。她把收起来的榨菜、小白菜洗净、晒干做成一坛坛冬菜,把大白菜腌在大缸里做成水咸菜,足够一家人一年到头吃。在田里种上各种农作物,春天种水稻,秋天种豆子和油菜。春天,她给稻谷催芽、播种、做秧田;给秧苗施肥、治虫、拔草等田间管理。在她的精心培育下,秋天,稻子大丰收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大家一起欢欢喜喜地收获丰收。</h3> <h3> 每逢佳节,她定会给全家人准备许许多多好吃的。清明节,为家人做圆圆的清明团子,有青的、白的、甜的、肉的,她知道大女儿特别爱吃青的,就特意多做点,托家人送去;端午节来临,她又会包各种粽子,有赤豆棕、大肉棕等;平时经常用擀面杖为家人做面条。每年七月十三,她亲手和面,用擀面杖弄皮子,擀皮子是一门手艺,只有掌握窍门做出来的馄饨才好吃,她做的馄饨非常有特色,先把肉剁成肉泥,在馅里放上各种佐料,准备工作做好了,儿女们便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开始包馄饨了,小女儿起先包的馄饨像一个个缺乏营养的丑八怪,看着姐姐和哥哥已经包了不少了,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好像一个个挺着肚子的大将军。小米也坐下来包馄饨了,只见她熟练地把一张皮子摊在手心里,放上适量的肉馅,先把皮子对折再对折,然后围成一个圈,最后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一捏,皮子便牢牢地粘住了。她一边包着,一边跟儿女们讲解:肉馅不能放的太多或太少,要适量,放多了不好吃。听了母亲的讲解看了示范,小女儿也慢慢会包了。馄饨包好了,开始煮馄饨了,还没等馄饨下锅,儿女们便一个个馋得口水直流。只见她在煮沸的锅里放了那么一小勺酱油和一些葱花、味精,儿女们还喜欢放进一些紫菜等,馄饨煮熟了,她把馄饨捞起来,一家人坐着的站着的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肉馄饨吃起来特别鲜美,小女儿一口气吃了三碗。做甜馄饨时放上红糖、少许面粉和一些炒熟的黑芝麻做馅,甜馄饨吃起来香香甜甜的。她做的肉馄饨甜馄饨风味独特,全家人特别爱吃。年关来临,她每年一如既往地给家人准备年糕,一块块年糕,一只只元宝印上一朵朵漂亮的小红花,令人馋涎欲滴。她还烧得一手好菜,每年春节请客摆年酒都是她烧的菜,油爆鱼啦,鸡黄肉啦,豆腐皮包肉等都是她的拿手菜。腊月里,她每年都要酿造请客摆年酒的糯米酒,她把做成的糯米酒存放在一个个坛子里密封起来,留着一家人吃年夜饭和请客摆年酒的时候吃。每当大年夜,一家人欢天喜地痛痛快快地吃着年夜饭,感觉特别幸福。她做的糯米酒香醇可口,甜中带辣,客人和家人,大人和小孩,人人爱吃。</h3> <h3> 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忙碌着,为这个家奔波着。</h3> <h3> 她热情好客,对人特别客气,常常把自己家好吃的分给邻居们吃,馄饨啦,面条啦,饺子啦!自己家开了一坛冬菜,准会关照邻居长辈们来她家拿点,有时候,大女儿带回来一些好吃的东西,准会分给邻居们尝尝。曾经有一次,大女儿买回来一个特别大的哈密瓜,她看到邻居们来了,就马上把哈密瓜切成一块块分给大伙儿吃,分到最后自己只剩下一小块了,但她心里感到乐滋滋的;还有一次,小女儿买回来一箱苹果,见堂姐来了,立刻拣五六个大苹果塞到姐姐的手里,并关照姐姐你拿去吃吧!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她热情招待,给客人倒茶、倒酒、夹菜…客人要走了,她一定千方百计挽留他们。她为人正直、善良,对人和蔼可亲;她善解人意,性格随和,与邻里和睦相处;她孝敬长辈,以关心他人为乐,热心为邻居老人做好事,受到长辈们的感激,是长辈们眼中的好儿媳。</h3> <h3> 她一向爱干净,爱漂亮,总是把家打理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她有许多好看的新衣服,平时都不舍得穿,只是遇上走亲戚或者跟小姐妹一起外出的时候穿。她中等身材,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中年时代的她,一直留着两条长辫子,每天清晨, 她习惯把头发梳理得漂漂亮亮,头上别着自己喜欢的发夹,耳垂上戴着一对金耳环,一枚金戒指只是遇上喝喜酒或出远门的时候戴,她喜欢照相,每次从外面回来,准会带回来几张自己请别人拍的照片,她也喜欢买一些小首饰之类的东西,送给她的儿孙们。</h3>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念念不忘身边的每一个人是个坚强的女人。200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她跟往常一样,拉着一辆板车,把一车车羊粪拉到野外的自家田里,突然咳了几声,吐出了几口痰,痰中带着血丝,邻居弟媳妇见了说:"嫂嫂,你别干了,明天叫你儿子带你去大医院检查检查。"第二天儿子带她来到市人民医院,医生要求做CT,检查结果医生说,肺癌晚期,又不能动手术,医生嘱咐家人多买点好吃的让她吃,可能拖不了多久。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家人一下子感觉天要塌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办呢?子女们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求医问药,无论如何,哪怕有一线希望,一定要救母亲。第三天一家人把她送进了杭州解放军117医院,进行伽玛刀手术,治疗了二十多天,病情得到了控制,出院时医生给她配了中药,嘱咐家人回到家里每天吃中药。她每天自己熬中药吃,还一直做饭,打扫卫生做家务。从那以后,家人不让她干农活了,丈夫不知道怎么给农作物治病虫害,农药怎么配方?她一次次教他,还和家人一起给农作物治虫、施肥等。下半年八月,咳嗽越来越厉害,饭量也越来越少,还一阵阵感到胸痛,家人立刻把她送进了市中医院,医生在她的腹腔里抽出了一大针筒腹水。住院治疗期间,每天吊盐水,服药,过几天,又抽一次腹水。一个多月后,回到了家中,儿子打听到上海有一位名医能治好妈的病,就特意去上海请那位名医,给母亲买来了药,吃了几天感觉好多了,她特别开心,可是过了几天又不行了。生病期间,从来没有在一个亲人面前流过一点眼泪。10月21日晚上,亲人和邻居们都纷纷前来看望她。儿子扶着她坐着,她对儿子说:"你不要再去包房子了,这样太辛苦太累,去给别人打打工嚒好了,少挣点钱,身体要紧。"嘱咐丈夫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用低微的嗓音告诉前来看望她的邻居们:"你们保重身体!"并一一握着他们的手,亲切地叫他们:"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十点左右儿子扶她躺下,两个女儿陪着她一同躺下了。第二天凌晨三点五十分,只听到她一声呻吟,见她睁了几下眼睛,就闭上眼睛睡着了,她永远地睡着了…亲人们点燃了一支支蜡烛,一个个跪下来为她祈福,为她送行,希望她一路走好!<h3> </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2008年10月22日凌晨4点,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七十岁。人们常说,女人如花,百媚千红;花如女人,绿野仙踪。这辈子,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爱这个家,爱丈夫,爱孩子,爱邻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为家人而活,为这个家而活,又为别人而活。她曾经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好婆婆…她在别人眼里是善良的,家人眼里是 值得尊敬的,她给世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东西,唯独没有她自己。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八年多了,但她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span></h3> 后记<h3> </h3><h3> 本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刻画了六、七十年代一位农村妇女的形象。作者是小米的长女,回忆起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生活的一些往事,女儿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描写的一个个故事都是女儿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回想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摘棉花、织布、养蚕、抓蚕、包馄饨等趣事。追忆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做的每一件事情女儿看在眼里,她的一言一行女儿铭刻在心。母亲这辈子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伟大在于她作为一个平凡女人的无私奉献。她是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指前篇)再说小米的戏班子吧。小米喜欢表演,她更喜欢这个家,自从嫁给祥哥以后,很少有时间去演戏了,班子里的人结婚的结婚,生小孩的都在家里照顾小孩,有的已嫁入他乡,人员越来越少,渐渐地渐渐地戏班子散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谢谢关注🌻🌻🌻</b></h1>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作者:小米的长女(彩云追月)</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云儿写毕于2016年12月14日</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注:照片为作者母亲</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打开链接可以听到我录制的《女人花》这首歌</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