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国俄罗斯🇷🇺

陆一

<h3>飞过俄罗斯上空,无垠的原野和森林都在提醒你这个国家的幅员辽阔。尽管超级大国苏联早已解体,但俄罗斯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乎赶上了中国和美国的面积总和。西临波罗的海,东据白令海峡,俄罗斯的国土横跨欧亚大陆十一个时区。</h3><h3><br></h3><h3>这位大块头的北方邻居影响过几代中国人的情感,恩恩怨怨,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亲如兄弟一般;六,七十年代变为仇敌,兵戎相见;近年来又成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风云变幻,时过境迁。邻居的前世今生仍是令大多数国人好奇的谜团,中国也成为俄罗斯旅游业的主要客源。</h3> <h3>莫斯科城宏伟壮阔,不愧地球第一大国之都。虽近来饱受西方的非议和制裁,仍不失鼎盛时代的姿态。在宽阔的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的洋葱头顶与克里姆林闪闪的红星遥相呼应,见证了俄罗斯帝国第一代沙皇到超级大国苏联的四百多年历程。</h3> <h3>东正教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为纪念十六世纪中叶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平定喀山汗国,建立俄罗斯帝国而建。公园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征服了东欧一大片,其子孙建立的金帐汗国奴役了俄罗斯民族好几百年。莫斯科公国联络其他俄罗斯部落公国与其抵抗和周旋,最后大公伊凡四世统领联军一举击溃了位于喀山的蒙古鞑靼汗国,俄罗斯民族就此摆脱了外族统治,部落合并,统为一体。伊凡四世也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代沙皇,从此也开启了帝国的领土扩张。</h3><h3><br></h3><h3>伊凡四世也以残暴统治而著称,几句不合就将儿子亲手杀死。新建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宏伟壮丽,惊艳世人。相传伊凡四世不愿意其建筑师在别处再建,将他眼睛弄瞎。第一代沙皇也得名:"恐怖伊凡"。</h3> <h3>克里姆林宫是沙皇的皇家城堡,坐落于莫斯科河北岸。宫殿教堂,塔楼花园,蔚为壮观;红墙绿瓦在蓝天白云下光彩夺目。</h3> <h3>城堡大院里的 "元老院宫殿" 是俄罗斯的最高权力中心,当今的 "普京大帝" 就在里面办公。楼顶上的双头鹰总统国旗飘扬,表示他今天在里面没有出门。这里也是历代苏联领导人的办公地点: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等;在中国都是耳熟能详。</h3> <h3>大院里有多座东正教堂,为历代沙皇所建,以彰显皇家威风,也保佑帝国平安。皇室人员死后也在此长眠。这些教堂都是经典的斯拉夫建筑风格,有优雅的洋葱顶冠。里面耶稣和圣灵的画像金碧辉煌,沙皇生平业绩被颂扬。</h3> <h3>城堡大院里的两个大物件很是扎眼:从没有打过的大炮,和敲不响的大钟;也可能是在嘲弄沙皇有时超越现实的野心。"炮王" 从伊凡四世就开始铸造,重四十多吨,四十多年才后完工。本来是想显威风,只可惜太大太笨,无法使用。</h3> <h3>皇家大钟铸造于十八世纪,重达200多吨。据说若要敲响声音可以传50多公里。也可惜一场大火将钟架烧塌,救火时泼冷水金属收缩不均匀,大钟崩裂一大块,成为哑巴。</h3> <h3>在大院的西南角的 "兵器库" 实际上是沙皇皇家博物馆。馆藏历代皇室的豪华礼服,珠宝首饰,皇家用品,外国礼品及贡品。皇室的奢华可见一斑,参观克里姆林宫时不可不看。</h3> <h3>克里姆林宫城堡的东北面便是闻名于世的红场。红场的面积不如天安门广场,也不是四四方方;但周围的建筑个个都是精品,风格多样。和圣瓦西里大教堂对面遥望的是国家历史博物馆。这个红色哥特式大楼有明显的俄罗斯特点,博物馆里面有浓缩的俄罗斯民族历史。</h3> <h3>红色花岗岩和黑色长石结构的列宁陵墓坐落在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脚下。自从苏联解体后进入瞻仰遗体的人数急剧下降。2011年俄罗斯公民投票大多数人支持将陵墓搬迁,但因普京总统反对,目前没有动。其实在1994年列宁陵墓已被列为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或许作为文化遗迹可以为旅游业赚钱。在老一代中国人的心中这里还有一点神圣感,访客最多的是中国旅游团。在记忆中的红场阅兵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领导人都站在墓顶上挥手。</h3> <h3>在庄严肃穆的列宁陵墓的对面却是一片轻松热闹。GUM 百货店建于1893年,俄国最大,富丽堂皇,游人如织。在夏天这里的雪糕很受欢迎,味道很像儿时吃过的冰激凌。中国游客之多,连卖雪糕的大妈都会用中文说:"没有零钱",字正腔圆!</h3> <h3>亚历山大花园位于克里姆林宫西边,为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而建,立有铜像。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领导欧洲联军打败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带领俄军进入巴黎,被奉为拯救欧洲王室的英雄。</h3> <h3>在亚历山大花园的西侧的红墙下是无名烈士墓,两位戎装的士兵守卫着一盆不灭的火焰。俄罗斯民族在世界大战中伤亡惨重,50后的中国人可能还记得一些苏联战斗英雄。在俄国结婚的新人有给无名烈士墓献花的传统,不愧有"战斗民族"的精神。</h3> <h3>亚历山大花园在城中闹中取静;喷泉,玫瑰;情侣,游人;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放松。</h3> <h3>在亚历山大花园门口有苏联卫国战争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铜像。朱可夫元帅在二战中战功卓越,英名远扬。朱可夫回忆录也曾让中国军迷们津津乐道。</h3> <h3>在朱可夫铜像旁是通向红场的伊维尔斯基大门,又称胜利门。在卫国战争期间接受检阅的士兵通过此门,直接开往前线。</h3> <h3>苏联解体后马列共产主义被请下神坛,基督东正教强势回归俄罗斯精神家园,弗拉基米尔大公手持十字架站立于莫斯科制高点。在公元十世纪,斯拉夫民族的前辈乌克兰基辅罗斯公国弗拉基米尔大公带领斯拉夫部落依返东正教,被奉为斯拉夫民族的圣人。</h3> <h3>"救世主大教堂" 的拆毁和重建或许能反应出俄罗斯人精神世界的变迁。当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打败拿破仑后为感谢上帝基督而建,成为俄罗斯东正教地位最高的神殿。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主张无神论将其拆毁,地皮也闲置多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民募捐重建。新的救世主大教堂立于莫斯科河畔,高大庄严,金顶刺破蓝天。</h3> <h3>莫斯科河像条巨蟒由西向东蜿蜒流过,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游客可以乘船浏览两岸精彩的景点。</h3> <h3>在河岸边有一尊彼得大帝出海的雕像。正是这位沙皇在十八世纪初主张向西方开放,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往波罗的海边的圣彼得堡。雕像通体黑色,被莫斯科人戏称为河上最丑的作品,也可能是一种埋怨。</h3> <h3>莫斯科大学坐落在城市西部河边的一片高地,称之为麻雀山。大学主楼为莫斯科的 "七姐妹" 大楼之首,楼前立有创立人和大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铜像。这座创建于1755年的大学为人类造就了众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巨匠。在苏联时代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哈佛",也是新中国留学生向往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对他们讲: "年轻人像八,九点钟的太阳 ...。</h3> <h3>在麻雀山的河对面是当年苏联花巨资为奥运会修建的体育场,规模巨大可容纳十万观众。只可惜1980年的奥运会因为苏联出兵阿富汗遭西方国家的抵制,荣耀大打折扣。此举开启了政治干预奥运会的先河,1984年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国家也抵制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h3> <h3>在克里姆林宫西边的大街上看见了俄罗斯"杜马",也就是俄议会下院。记得在叶利钦时代这里议员们经常上演"全武行";现在普京总统集大权于一身,杜马也成了陪衬。</h3> <h3>莫斯科大剧院位于市中心的剧院广场,离克里姆林宫很近。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古希腊建筑风格,音响效果极佳。剧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歌剧,芭蕾舞,交响乐和合唱团。俄罗斯民族出了众多的音乐家和剧作家。苏联时代艺术表演人才辈出,誉满全球;芭蕾舞表演更是达到艺术巅峰。</h3> <h3>在剧院广场对面是"革命广场",中央立有马克思的塑像。雕像的底座上刻有共产党宣言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苏联解体后大部分的马列雕像都被拆移到市郊的雕像公园。但政府对于这座雕像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态度;毕竟在这里已经呆了几十年,是国家的一段历史。再说,拆来移去也要费钱,更何况还有中国游客前来参观。</h3> <h3>沿着大街往南走是国家图书馆,也称为列宁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二大图书馆,馆藏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看过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可能还记得柳德米拉去图书馆假装看书的片段。馆前有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沉思坐像,略显孤独。或许是已进入了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已不见往日的人流,成为了情人幽会的场所。</h3> <h3>在城市的西郊曾经是莫斯科河边静悄悄,年轻人在这里弹吉他吟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现在惊现一片"国际商务区",被称之为欧洲的迪拜。其中联邦塔楼高达343米,是欧洲最高。</h3> <h3>离体育场不远的 &quot;新圣女公墓&quot; 也是中国旅游团必选的项目。这公墓很有来头,葬有两万多苏俄英雄和各界名人,就像北京的八宝山。不过人家的墓碑都很有艺术性。中国人不避讳坟墓来看也是因为有好多"熟人"。像作家果戈理,契科夫,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罗夫斯基在中国都有着众多知音。</h3> <h3>葬于此地的前苏联领导人中最熟悉的莫过于赫鲁晓夫,在中国早已被批倒批臭。在这儿他的墓碑倒是黑白一半,功过分明。看来当年苏共的 "党内路线斗争" 不像中国的那么残酷无情。</h3> <h3>有意思的是在中共党史中的 "左倾机会主义分子" 王明也葬在这里,雕像身着中山装。当年上政治课时只知道他如同丧家之犬,流亡国外,殊不知原来王明在苏联受到了厚待。现在墓前还有家乡安徽六安市政府献的花圈。</h3> <h3>莫斯科的地铁也是游客必须参观的项目之一,有两大亮点:首先是地铁系统深达地下百米,是当年苏联为了防空备战,据说能防原子弹。其次地铁的站点个个都像艺术宫殿。</h3> <h3>在苏联社会主义时代有着艺术为人民的理念,艺术家的作品常在公共场所展览。当然艺术只能是革命现实主义的题材,不能有任何超现代派艺术的"怪诞"。</h3> <h3>地铁普希金站如同伟大诗人的纪念堂。</h3> <h3>在莫斯科周围有数座卫星城,称之为金环小镇;谢尔盖耶夫是典型。距莫斯科东北七十公里,小镇景色优美,田园风光,曾是东正教出家修道士们偏僻的隐居地。而现在成为旅游热点,也是游客了解俄罗斯宗教历史文化的窗口。</h3> <h3>圣三一修道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始建于十四世纪,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在历史上为俄罗斯民族反抗蒙古鞑靼人的统治和抵御波兰军队的入侵提供了信仰的支撑。</h3> <h3>修道院里有经典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群;教堂色彩绚丽,修茸一新。教堂里面讲述着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交融的故事。这里被俄政府列为历史博物馆保护区,开设有宗教大学神学院为培养东正教传教人才。随处可见身着黑袍的的修士,修女学生,也有前来取圣水的虔诚信众。这里的圣水很有名,据说治病很灵;当然宗教嘛,关键是要信。</h3> <h3>来俄罗斯旅游不能不去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做过两百年的首都;俄罗斯的真正崛起是从那里开始,有过太多的精彩历史回忆。</h3><h3><br></h3><h3>从莫斯科去圣彼得堡最佳交通选择是号称"红箭"的列车,很像中国的的软卧;夕发朝至,一觉醒来到达圣彼得堡,省钱省时。</h3> <h3>在十七世纪末俄罗斯仍是个封建农奴制社会,远落后于新兴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军事上与北方强敌瑞典和南部奥斯曼帝国的交手中也常常失利。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向往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海军实力,隐名微服前往荷兰和英国等国考察学习,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h3><h3><br></h3><h3>在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为了更接近西方,决定在波罗的海边的涅瓦河口建设新首都;开通出海口,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为了防御宿敌瑞典的攻击,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要塞呈六角形,内有大教堂,钟楼,兵工厂和炮楼。当年此处是湿冷的沼泽地,工程十分困难,死伤工人上千,可见彼得一世的决心。</h3> <h3>彼得一世也利用从海洋霸主荷兰和英国学来的造舰船和铸炮的新技术在涅瓦河口建立了海军船厂,建造四十多艘舰船,打造了俄罗斯海军。</h3> <h3>造船厂的地址后成为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是代表性的俄罗斯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艺术。总部大院里有海军技术学院等机构。漂亮的黄色建筑在蓝天下很醒目,拱门前的喷泉花园和群雕像都是艺术精品,游览圣彼得堡不可能错过。镀金尖塔顶端的风向标也是彼得堡最显眼的地标之一。</h3> <h3>海军总部侧面的大楼是仿古希腊风格,一排白色的廊柱,三角顶面上有海王神浮雕,建筑雍容大气。虽然已没有当年超级大国苏联的海军舰队可统领,总部却不失海洋强国的风采。</h3> <h3>涅瓦河上有一艘沙皇彼得世代舰船的复制品,可能会勾起人们对于那个年代俄罗斯海上实力的遐想。</h3> <h3>彼得一世特别推崇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欲将俄国新首都建成波罗的海边的水城。以当年的条件在这片沼泽地上建造新首都简直就是发疯;夏天烂泥蚊虫,严冬天寒地冻。要命的是缺少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石头!彼得沙皇下令:别的地方建房不许用石头,所有石头都要运来。征集了几十万民工,在涅瓦河口开挖出了数条运河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网,和阿姆斯特丹一样。</h3> <h3>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不到十年一座新首都在波罗的海岸边诞生,以沙皇的名字命名:圣彼得堡。1712年沙皇命令莫斯科的达官贵人搬迁到新首都,违令者责任自负。</h3> <h3>这是俄罗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城市",是沙皇彼得考察欧洲城市后的结果。沙皇也亲自参与和过问了许多设计细节。现在漫步在圣彼得堡街头,游人也不得不为这座城市的优雅而折服。</h3> <h3>彼得一世也参照西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国防,争夺出海口,增加先进武器;健全行政管理,提高效率;减弱教会权力,集中皇权;发展文化教育,普及西方科学知识;兴办工矿,扶植商贸。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俄罗斯社会的进步,开启了俄国崛起的进程。俄罗斯也从农业社会开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彼得一世甚至提倡生活方式西化:穿西式服装,剪掉大胡子,喝咖啡。</h3><h3><br></h3><h3>彼得一世对于俄罗斯民族的贡献意义深远,被誉为俄罗斯的千古一帝,也被冠以"彼得大帝"的尊称。</h3> <h3>彼得大帝也创办了俄罗斯的第一所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这所大学培养了无数推动俄国改革,民族崛起的精英人才。也对世界科学技术贡献巨大,造就了数位科学门类的奠基者: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无线电通信的发明者波波夫;现代生理学派的开创者巴普洛夫等。</h3> <h3>彼得大帝考察西欧见到过各国的离宫,也要给自己建一座夏天避暑行宫,与其媲美。他的夏宫位于圣彼得堡以西南约30公里的芬兰湾;面积巨大,占地800公顷。包括法式宫殿的上园和喷泉花园的海边下园。夏宫的设计之精美,宫殿之豪华,当属一流,也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h3> <h3>夏宫的精华是在宫殿的斜坡上称为大瀑布的系列喷泉;喷泉群共有150个喷泉,喷柱2000余个,中心水柱可达22米。在没有水泵的年代是完全利用上下园的压力落差,巧妙设计管道来实现;不愧是工程技术的奇迹。</h3> <h3>宫殿内外的装饰极为华丽;花园喷泉的雕塑巧夺天工。金色的动物和人物雕像在水雾下讲述着神话故事,寓意着沙皇的丰功伟绩。</h3><h3><br></h3><h3>这座夏宫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军占领,破环严重。好在当时苏联人事先将许多雕像和装饰品拆除埋藏在地下,免遭涂炭。战后苏联政府按原设计恢复了往日的辉煌。</h3> <p>另一位在圣彼得堡获得 "大帝" 称号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位女沙皇的一生可是传奇;一位德意志贵族的女儿嫁给了彼得大帝的外孙彼得三世王储。这位彼得三世既无才又无德,对于远嫁来的德国新娘没有任何浪漫感觉。叶卡捷琳娜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知书达理,通晓哲学历史;不可能忍受在宫里变成摆设品。利用彼得三世的冷落和忽视,交际年轻近卫军官成为情人建立势力范围,最后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彼得三世,自己上位。</p><p><br></p><p>登基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显示出皇家男人远不及的卓越才能。在位34年,治国有方,功绩显赫;这位 "外来的媳妇" 使俄罗斯的领土扩张翻倍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然也赢得了俄国人的尊重,被称为 "叶卡捷琳娜大帝"。</p><p><br></p><p>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私生活也被传为野史。据说女皇特别喜欢年轻英俊的军官,一生与多位有染。拿现在的话就是好吃一口"小鲜肉"。不过这都是小节问题了。</p> <h3>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俄罗斯国力强盛,女皇也有很高的艺术品味,从全球购买和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在皇家冬宫设立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冬宫现在是俄罗斯国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这座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游客参观圣彼得堡的重头戏。冬宫本身就是一件顶级的艺术品;新古典主义建筑略显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也难怪是意大利人设计。</h3> <h3>博物馆面积巨大,有400多个展厅,一百三十多万平米。宫殿展厅个个装饰华丽,显示不同特色:有金碧辉煌,有壁画精雕细琢,也有的是孔雀石的绿色,或者红色主题,风格多样令人目不暇接。</h3> <h3>收藏涵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历史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东方古文明;各种文物高达270万件。</h3><h3><br></h3><h3>最受关注的是几位沙皇大帝的展厅;展示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其他几位沙皇的生前服装和用品,宫廷装饰,珠宝首饰,豪华无比。</h3> <h3>西欧的绘画艺术品也是博物馆收藏的一大亮点。西方知名画家的作品几乎都在收藏目录中:伦伯朗,米开朗基罗,高更,梵高,毕加索等等,简直就是一步西方绘画史。</h3> <h3>博物馆规模之大,展品之丰富精美,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据说现在展出品只占总收藏的 5%,即便如此,如果每件只看一分钟,需要三个月才能出门。参观者常常是流连忘返,直到博物馆闭馆赶人。</h3> <h3>圣彼得堡的几座教堂非常有名,像散布在水城的几颗宝石。运河畔的 "滴血大教堂" 之美令人目眩。这是沙皇亚力山大三世在1883年为纪念父亲亚历山大二世血洒此地而修建,真可谓血染的风采。</h3><h3><br></h3><h3>1881年3月1日,推动君主立宪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乘马车前去签署法令却遭到无政府极端分子的炸弹谋杀。这也是历史的悲剧,俄国社会的改革进程遭到延迟。</h3> <h3>喀山大教堂位于城市主街涅瓦大道上,古罗马建筑风格。教堂建于1811年,供有被俄罗斯人认为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据说喀山圣母几次在关键时刻显灵,保佑了俄国在战争中反败为胜。现在教堂里也常常挤满了虔诚的信众,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祈求。</h3> <h3>圣伊萨大教堂建于1858年,高101.5米,世界上最高教堂之一,也是圣彼得堡城区最高建筑。教堂装饰用黄金400多公斤,金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h3> <h3>登上教堂顶可环视圣彼得堡360度。桔红色的夕阳使这座美丽的城市熠熠生辉。</h3> <h3>在涅瓦河北岸还有一座巨大的清真寺,宣礼塔高近50米。青蓝色的圆顶具有中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其实俄罗斯的穆斯林人口不少,快达到20%。苏联时代的大部分中亚的斯坦国家都以穆斯林人口为主,有许多移民到了俄罗斯。另外,高加索山脉也是穆斯林区,像前几年闹武装独立的车臣共和国。</h3> <h3>圣彼得堡的主大街是"涅瓦大道"。宽阔的街道由西向东穿越主城区经过许多著名景点和名品商店,是游客必经之路。两旁的建筑设计优雅,像排列成行的模特,争奇斗艳;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街道之一,可以和巴黎和维也纳媲美;值得放慢脚步细细观赏。</h3> <h3>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外形像豪华酒店;里面还有甜品咖啡店,读书不再是清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是美国大使馆。</h3> <h3>喀山大教堂广场花园喷泉,游客可歇脚小憩。</h3> <h3>大道旁的亚美尼亚大教堂。亚美尼亚曾经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宗教信仰和俄罗斯的东正教同源。</h3> <h3>在涅瓦大道中段的北面有大名鼎鼎的"艺术广场" ,中间有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铜雕像,周围有许多剧院和博物馆。<br></h3><h3><br></h3><h3>在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倍增,文学艺术创作如同火山爆发。普希金的文学成就引领了俄罗斯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最高殿堂,一批世界级文豪谱写了俄罗斯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的一章。契科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 ...,热爱文学的游客可以列出的名单很长。</h3> <h3>文艺广场的北面是"俄罗斯博物馆",以收藏俄罗斯美术作品著称。其中一楼的现实主义画派 — "巡回展览画派" 的作品是精华。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批年轻学生画家对抗脱离现实的学院派,把艺术从贵族的沙龙解放出来,使其民族化,反映俄罗斯历史和社会现实生活。组织画作在首都之外巡回展览,获得广泛认同,巨大成功。</h3><h3><br></h3><h3>俄罗斯的绘画艺术对中国美术教育影响巨大,其中现实主义的巡回展览画派的风格成为了中国油画的主流。</h3> <h3>巡回展览画派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列宾</h3> <h3>列宾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出俄罗斯下层民众的痛苦挣扎。</h3> <h3>克拉姆斯柯依的《无名女郎》表现出画家心中外秀内慧的俄罗斯女郎;自信,端庄。</h3> <h3>瓦斯涅佐夫的《三勇士》源自中世纪俄罗斯民间传奇。画中的传奇英雄顶天立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h3> <h3>苏里科夫的《雪橇上的女贵族莫洛佐娃》题材来源于宗教改革引起的教会分裂。表现了俄罗斯在转向西化时遇到的内部抵抗,变革中的悲剧。</h3> <h3>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音乐表演艺术也是群星灿烂,华彩乐章。一批天才的音乐家把优美的俄罗斯民族曲调引入了高雅的西方音乐殿堂,在圣彼得堡续写古典音乐的辉煌。这个世纪的俄国音乐巨匠的大名如雷贯耳,后世流芳:柴可夫斯基,离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林卡,拉赫马尼诺夫,穆索尔斯基 ...</h3><h3><br></h3><h3>圣彼得堡交响乐团音乐厅见证过那个世纪的辉煌,现在仍是名曲高奏,余音绕梁。在这里柴可夫斯基在逝世前九天亲自指挥过自己的《悲怆交响曲》,是伟大音乐家的绝响。听一场世界顶级圣彼得堡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是游客的期望。</h3> <h3>马林斯基大剧院是座拜占庭风格的建筑,为圣彼得堡三大剧场之一。在十九世纪这里是皇家芭蕾舞团的剧场;《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等名剧都是在这里首演。可以说这座剧院就是芭蕾舞艺术的圣地,有幸在这里看一场芭蕾舞也是游客的奢望。</h3> <h3>可能有人还记得圣彼得堡在苏联时代叫做 "列宁格勒",因为这里是 "十月革命" 的摇篮。列宁在1917 年乘火车从芬兰到达雕像身后的火车站,领导了改变俄罗斯,乃至世界的 "十月革命"。</h3> <h3>"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上的水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炮,发出了进攻冬宫的号令。如看过电影《列宁在十月》可能还记得当时的场景。</h3><h3><br></h3><h3>"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就停泊在涅瓦河畔,现在是座俄罗斯海军的博物馆。</h3> <h3>武装的工人和水兵涌入冬宫广场,冲进了冬宫;推翻了当时的"临时政府",建立了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首都迁回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也被改名为:"列宁格勒"。</h3><h3><br></h3><h3>"十月革命"以后圣彼得堡不再是政治权力中心,却从来没有失去过文化艺术的底蕴。</h3> <h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彼得堡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劫难,纳粹德军围困城市900天。建筑损毁过半,人员伤亡几百万。也可能是 "喀山教堂圣母像" 的保佑,但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坚强意愿。德军在这里的失败,也成为二战的转折点。要了解更多,看电影《列宁格勒保卫战》。</h3><h3><br></h3><h3>这座建筑是圣彼得堡市政府大楼,在二战期间为战地医院,饱受德军炮火摧残。和这座英雄城市一样,战后重建,像凤凰涅槃。</h3> <h3>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比较粗放,好像没有什么精细高档的的名菜佳肴。黑面包蘸罗宋汤外加些香肠烤肉,道也美味实惠。游客可以带些伏特加酒和鱼子酱回去,算是正宗的俄罗斯味道。</h3> <h3>游览了几座城市不能说对俄罗斯有许多了解,但也改变了以前对于这个国家的想象。完全不是像西方媒体描述的那么潦倒和衰败,主色调也不是压抑的灰白。基础设施和发达的欧洲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感觉更安全些。城市管理有序,街道建筑维护的也很不错,要比许多东欧和南欧国家的城市好很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真想了解必须自己来看,别人的眼光难免有偏见。出国旅游开阔视野,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h3><h3><br></h3><h3>在参观中不免感慨:从彼得大帝开始向西方学习,开放改革,俄罗斯民族崛起的一,二百年正好和大清帝国的闭关锁国,自我陶醉在 "康乾盛世" 的时间段大致吻合。俄国领土向东扩张翻倍;清朝节节败退,签订合约,丧失了北方大片土地。当然,怨恨无用。历史不会反转,但可以反思:保守意味着落后,封闭不等于太平;开放换来的是自信,竞争赢来的是上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