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沙(蜀行之四)

圆心

<h3>四年前,我来成都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时就知道金沙遗址,因时间仓促未能前行,但一直挂在心里。这次到蓉,决定去探个究竞。7月16日一早,我们就前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走进了金沙……</h3> <h3>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青羊大道227号,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h3><div> 博物馆于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化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标识性景观。</div> <h3>这是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h3> <h3>太阳神鸟金箔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实物在陈列馆的第四展厅。</h3> <h3>走进这座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物,它就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它展示的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之一“祭祀区”。</h3> <h3>2001年2月8日,金沙考古在这里拉开了序幕,金沙王国尘封3000多年的大门被悄然打开。“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即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现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h3> <h3>图中数字为尘封年代,数字越大,时间越久远。现已发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还有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h3> <h3>这是太阳神鸟金箔的出土地</h3> <h3>这是金面具的出土地</h3> <h3>这是金冠带的出土地</h3> <h3>这是象牙、獠牙的出土地</h3> <h3>这里铜器出土地</h3> <h3>这是玉器出土地</h3> <h3>河床中的乌木,又称阴沉木、炭化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h3> <h3>乌木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千年万年炭化过程而形成的。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富一箱。</h3> <h3>玻璃罩下的是埋在地里的老树根,经专家考证已有3000年历史,且为榕树根。榕树为热带亚热带树种,可见古蜀时期天气是湿热的。</h3> <h3>目前,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尚未结束,黄土中仍然掩埋着许多珍奇之物,金沙可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h3> <h3>看完遗迹馆,经过一段绿荫路,我们走到陈列馆。陈列馆是遗迹馆出土文物的展示馆。</h3> <h3>陈列馆分五个展厅:</h3><h3>一,远古家园;</h3><h3>二,王都剪影;</h3><h3>三,天地不绝;</h3><h3>四,千载遗珍;</h3><h3>五,解读金沙。</h3> <h3>陈列馆大厅</h3> <h3>第一展厅 远古家园</h3><div>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包含有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遗迹套箱展示、定向查询系统、击拍式查询系统。</div> <h3>古蜀先民家园</h3> <h3>金沙遗址沙盘</h3> <h3>水鹿角</h3> <h3>水鹿右下颌</h3> <h3>红椿乌木</h3> <h3>第二展厅:王都剪影</h3><div>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社会生活。展馆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堑刻、模冲等多种技法。出土的铜器系范铸而成,多为小型器物及大型礼器上的附件。</div> <h3>古蜀妇女</h3> <h3>生产工具</h3> <h3>石器~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的跪坐人像造型栩栩如生,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石器中的石虎造型古朴生动。</h3> <h3>铜器~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h3> <h3>金器~出土文物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 </h3> <h3>陶器</h3> <h3>玉器~与金器一起出土的玉器则更多留下了中原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痕迹。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明显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这说明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璋并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通过长江这条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自下而上运输至此的。金沙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下游的频繁交流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古蜀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h3> <h3>墓葬,有单人墓,也有双人合葬墓。都是挖坑土葬,无棺木,很多人体骨架保存完好。</h3> <h3>玉石料</h3> <h3><br></h3><div>第三展厅:天地不绝</div><div>天地不绝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来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入口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div> <h3>铜立人</h3> <h3>象牙</h3> <h3>石蛇</h3> <h3>被捆着的石人像</h3> <h3>石虎</h3> <h3>石磨</h3> <h3>祭祀用的卜甲(龟甲)</h3> <h3>第四展厅:千载遗珍</h3><div>千载遗珍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div><div>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以陈列“太阳神鸟”金饰的圆形展台为中心,周围围绕四组扇形展柜,将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富有层次地展示。</div> <h3>金沙出土文物精品厅第四展厅的正门</h3> <h3>太阳神鸟金箔,是目前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文物,是镇馆之宝。</h3> <h3>这张凤凰金箔,它的造型与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及其相似。金箔上,凤凰的嘴角线细如发丝,清晰可辨,足见3000多年前,古人雕刻工艺的精湛。</h3> <h3>金面具</h3> <h3>玉矛</h3> <h3>玉璋</h3> <h3>玉铖</h3> <h3>玉戈</h3> <h3>有领玉壁</h3> <h3>镂空喇叭型金器</h3> <h3>第五展厅 解读金沙</h3> <h3>太阳神鸟寓意深远,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h3> <h3>2005年8月15日,国家决定采用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色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h3> <h3>河南出土的商周时期的文物图案</h3> <h3>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铜鸟形饰,等等证明了四川与中原地区形同一脉,同宗同源,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金沙村遗址的发现,引起各界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金沙遗址所提示的是以往文献中完全没有的珍贵材料,将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h3> <h3>七月份就编辑了,因事拖至今日。原本打算放弃,但想想又舍不得,毕竟金沙遗迹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性的意义,把这个帖编辑出来,供未去过未见过的亲朋好友看看,应该有点收益的,故还是把它完成了。虽然粗简,企望指教。</h3>